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逆意--《毛诗正义》解诗特征之一
1
作者 杨金花 潘桂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8-220,共3页
唐初孔颖达主持撰写的《毛诗正义》尽管总体上是本着"疏不破注"的原则,从经学立场对《诗经》进行了疏解,但在疏解方法上,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气象。在具体的疏解中,以文逆意,更加注重《诗经》作品本身,依据经文,参照事理,整体... 唐初孔颖达主持撰写的《毛诗正义》尽管总体上是本着"疏不破注"的原则,从经学立场对《诗经》进行了疏解,但在疏解方法上,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气象。在具体的疏解中,以文逆意,更加注重《诗经》作品本身,依据经文,参照事理,整体解诗,细致体会其词气,使其疏解更合情理,从而在经学体系内维护了经义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解诗方法 以文逆意
下载PDF
孟子的话语理解观——“以意逆志”新解
2
作者 施麟麒 王建华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96-108,共13页
本文认为,《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反映了孟子的话语理解观。其中“文”指文字,“辞”是话语,“志”是符合道德的思想意图。整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因为文字的局限而妨碍对话语的理解,也不能因为话语的局限而妨碍对君子意志的理... 本文认为,《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反映了孟子的话语理解观。其中“文”指文字,“辞”是话语,“志”是符合道德的思想意图。整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因为文字的局限而妨碍对话语的理解,也不能因为话语的局限而妨碍对君子意志的理解。“以意逆志”中,“意”和“志”都具有道德含义,“以意逆志”作为一种话语理解方法,要求听话人以符合良心义理的思想认识去理解、揣度他人的语用行为,这是孟子的性善论和伦理学意义上的类推法则在话语理解方法上运用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