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死”:庄子的死亡观念
1
作者 闫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35,42,共7页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寻求终极意义上的生死解脱;“生劳死息”在于通过生死存在状态的对比强调生之悲苦与死之逸乐,实质上是庄子刻意抹平生死在世俗情感层面上的鸿沟,以此克服悦生恶死之情;庄子的“以死为归”异于儒家所谓“视死如归”,其主旨是“生寄死归”,即生为暂寄形于天地,死为回归生命之本根。庄子“乐死”具有“不近人情”之弊,但绝非厌世思想,实为一种旷达、超然的死亡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自然 生劳 以死为归
下载PDF
简评《入殓师》的“以死为美”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5,共2页
2009年,在时隔54年后,日本电影界凭借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影片《入殓师》重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影片直接将死亡作为艺术表现的崇高对象,用生动形象的影像语言阐述了日本民族"以死为美"的哲学观。诗意叙事覆盖了沉淀在心灵中的... 2009年,在时隔54年后,日本电影界凭借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影片《入殓师》重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影片直接将死亡作为艺术表现的崇高对象,用生动形象的影像语言阐述了日本民族"以死为美"的哲学观。诗意叙事覆盖了沉淀在心灵中的死亡意象,集中显示了日本民族的深层精神结构。即以情感化"哀"、象征化"物"的方式把握世界和命运,引导人们从大众庸俗走向由死而生的自由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亡意象 以死为美”
下载PDF
以生拒死 以死求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生存哲学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琰 《东疆学刊》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余华通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两部小说鲜明地反映出了他以及他所要表现的"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就是在强大压力和苦难的夹缝中竭尽所能求得"活着"的权利。无论是"以生拒死"还是"以死求生&quo... 余华通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两部小说鲜明地反映出了他以及他所要表现的"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就是在强大压力和苦难的夹缝中竭尽所能求得"活着"的权利。无论是"以生拒死"还是"以死求生",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生"的渴望,并且,在这渴望中,我们又意识到生命自身强大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生存哲学 小说 中国人 “以生拒 以死求生”
下载PDF
从夏目漱石《心》中的人物自杀现象透析日本人的生死观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素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心》中的人物自杀现象,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日本人的生死观。
关键词 以死求生 价值观 夏目漱石 《心》 自杀现象 日本人
下载PDF
从宫本辉的小说看日本人“以死为美”的死亡观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4-47,共4页
響庭孝男在宫本辉《群星的悲哀》文春文库本的解说中写到:“作者在这七篇作品中,四篇都是以死的内在性来映射生命的方式进行描写的。也可以说,以《群星的悲哀》中那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夭折的死为中心,在其它三篇里对死的描写,无一不透... 響庭孝男在宫本辉《群星的悲哀》文春文库本的解说中写到:“作者在这七篇作品中,四篇都是以死的内在性来映射生命的方式进行描写的。也可以说,以《群星的悲哀》中那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夭折的死为中心,在其它三篇里对死的描写,无一不透露着对生的留恋与绝望。在这当中,死经常是通过静默而又具体的描绘被反映出来的。同时,对于死的认识又以其特有的方式显示着每个人物的性格。正如《群星的悲哀》中有吉这一人物所说,‘人位于猫和狗之下’。这种自觉,正是对于死能够加以承受的原因。”“作者一直都是使用冷静而又深刻的代表着生的光来表现这种内在的死的。从而也就提高了作品的纯度,正象清亮地闪烁着的星光一样,使读者必然地从中窥见到生的神秘,并为之所打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死为美 日本民族 亡哲学 亡观 审美意识 小说修辞 作家 主人公 审美效果 作品
下载PDF
杜十娘以死明志人格形象新探
6
作者 刘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后投江的壮举,不是为了殉情,而是“以死明志”,是用自己的生命向社会发出最强烈的抗议,以投江向残酷的礼法制度宣战,向世人表明自我的人格尊严。她既有强烈的自身解放的欲望,又难以挣脱封建社会礼教规范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后投江的壮举,不是为了殉情,而是“以死明志”,是用自己的生命向社会发出最强烈的抗议,以投江向残酷的礼法制度宣战,向世人表明自我的人格尊严。她既有强烈的自身解放的欲望,又难以挣脱封建社会礼教规范统治的魔爪。她的命运充满着悲剧性,就如同古希腊命运悲剧,在与命运的无奈对抗中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崇高感—她的平民意识、独立人格凝聚着人类情感和时代思潮的美好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十娘 以死明志 人格尊严
下载PDF
张自忠将军以死明志思想初探
7
作者 陶晋秋 王喆 《传承》 2011年第2Z期82-83,共2页
战死疆场是军人的荣誉,张自忠将军的以死明志给时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其以死明志思想的产生除了与传统生死观的熏陶有关外,陷入政治漩涡蒙冤则是直接诱因,而战局恶化则为其实现这种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契机。因此,对其以死明志思想的... 战死疆场是军人的荣誉,张自忠将军的以死明志给时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其以死明志思想的产生除了与传统生死观的熏陶有关外,陷入政治漩涡蒙冤则是直接诱因,而战局恶化则为其实现这种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契机。因此,对其以死明志思想的分析,有利于理清这段纠结的历史,展现其悲壮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自忠 以死明志 思想
下载PDF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魅力 被引量:1
8
作者 廖颖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8X期42-43,共2页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千百年来为人们世代传唱,不单因为其有恢弘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绚丽的辞藻、深刻的内涵,还因为从《离骚》中可以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屈原的人格魅力。屈原"修身清洁"、"忠君爱国"...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千百年来为人们世代传唱,不单因为其有恢弘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绚丽的辞藻、深刻的内涵,还因为从《离骚》中可以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屈原的人格魅力。屈原"修身清洁"、"忠君爱国"、"以死明志"的独特人格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人格魅力 修身清洁 忠君爱国 以死明志
下载PDF
屈辞中彭咸意象试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21-124,共4页
彭咸是屈原作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意象,在前代古贤中,他可能是最触动屈子心灵的。楚辞研究界对彭咸意象的内涵争议很大,或认为他是屈原水死的象征,或认为他是屈原归隐的楷模,也有认为是屈原仙游的伙伴。从屈原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 彭咸是屈原作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意象,在前代古贤中,他可能是最触动屈子心灵的。楚辞研究界对彭咸意象的内涵争议很大,或认为他是屈原水死的象征,或认为他是屈原归隐的楷模,也有认为是屈原仙游的伙伴。从屈原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彭咸应是屈原心目中非常理想和崇拜的人物,具有怀信好修、导君不舍、以死誓志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作品 彭成 怀信好修 导君不舍 以死誓志 人格榜样
下载PDF
“人生三关”论
10
作者 葛荣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现代人要想构建潇洒人生,就必须通过"名利关""、情欲关"和"生死关"三关,从价值观上来一个根本转变,回归道家的"身重于物"的生命观"、少私寡欲"的情欲观和"以死为乐"的生... 现代人要想构建潇洒人生,就必须通过"名利关""、情欲关"和"生死关"三关,从价值观上来一个根本转变,回归道家的"身重于物"的生命观"、少私寡欲"的情欲观和"以死为乐"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泊名利 知足常乐 以死为乐
下载PDF
屈赋“彭咸”形象考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锦剑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0-54,共5页
彭咸是屈原作品中富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之一。通过对汉代史籍文献、屈赋的主旨内容以及文本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考察,可知王逸之"彭咸,殷贤大夫,谏君投水而死"说不误;彭咸形象不仅作为一个寻求解脱、投水而死的典型可以效法,同时... 彭咸是屈原作品中富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之一。通过对汉代史籍文献、屈赋的主旨内容以及文本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考察,可知王逸之"彭咸,殷贤大夫,谏君投水而死"说不误;彭咸形象不仅作为一个寻求解脱、投水而死的典型可以效法,同时也是忠贞直谏、以死明志的象征。可以说,这与屈原的人格品行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赋 彭咸 忠贞直谏 以死明志
下载PDF
论“孝道”实现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践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30,共7页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孝道”中合理因素应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一点现在不仅为大多数中国学者所认同,而且也得到了西方有识之士的赞赏,最近联合国大会将每年十月一日定为“世界敬老日”。然而近代以来,“有道之士”总是...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孝道”中合理因素应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一点现在不仅为大多数中国学者所认同,而且也得到了西方有识之士的赞赏,最近联合国大会将每年十月一日定为“世界敬老日”。然而近代以来,“有道之士”总是发出“民心不古”,“士风日下”的哀叹。随着社会工业化的文明进程,西方社会亲情日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风 社会工业化 于华 道之 孝亲 世卿世禄 人社 古代社会 亲子关系 许友以死
下载PDF
对死亡文化的参悟——日本电影《入殓师》观后感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春静 王晓琳 +1 位作者 马越 靳帆 《才智》 2011年第11期171-171,共1页
《入殓师》是2009年在美国奥斯卡电影节获奖的一部日本电影,这部电影中隐含了东西方文化的博弈和冲撞,既有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表现出西方文化的强力影响。影片中主人公坚持自己的理念,对抗社会和家人要他放弃工作的压力,坚持自己... 《入殓师》是2009年在美国奥斯卡电影节获奖的一部日本电影,这部电影中隐含了东西方文化的博弈和冲撞,既有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表现出西方文化的强力影响。影片中主人公坚持自己的理念,对抗社会和家人要他放弃工作的压力,坚持自己喜爱的入殓师工作。影片在观念的深层表现出了回归日本传统"家"文化的愿望,叙述了小林父子关系从紧张到和解的过程,对"家"文化中血缘亲情关系的保持和传承表现出了非常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以死为美 人性 情感
原文传递
以死报国的陈天华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文峰 《快乐语文》 2011年第1期63-64,共2页
凛冽的海风在呼呼地吹着,刺骨的海水在哗哗地流着,尽管身体已经被冻得快失去知觉了,陈天华仍然毫不退缩,仍然坚定地向深海里走去,一步、两步、三步……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以死报国的陈天华》
原文传递
以死杀人
15
作者 夏慕龙 花葬 《青少年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2期35-45,共11页
毕竞是以“火炉”闻名的城市,即便到了夜里这个钟点,蒸腾的暑气还是固执地不肯散去。
关键词 以死杀人》 小说 夏慕龙 文学
原文传递
书画长廊 不食周粟 以死明志
16
作者 郭悦黎 《少儿国学》 2022年第11期22-23,共2页
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是殷商时期诸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想要传位给幼子叔齐,叔齐认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应该由长兄伯夷即位。伯夷则认为应当子从父命、臣从君命,执意不肯即位。两人商定无果,便决定一起离开... 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是殷商时期诸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想要传位给幼子叔齐,叔齐认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应该由长兄伯夷即位。伯夷则认为应当子从父命、臣从君命,执意不肯即位。两人商定无果,便决定一起离开孤竹国。因听闻西伯侯姬昌尊老敬长,伯夷和叔齐便来到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竹君 叔齐 伯夷 姬昌 嫡长子继承制 殷商时期 以死明志
原文传递
以死护主的老黄牛
17
作者 李杰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 2010年第11期66-68,共3页
义牛救主的事,在许多地方都发生过。最让人感动的,是清朝时期湖北咸宁篷溪村的一头老黄牛。
关键词 以死护主的老黄牛》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原文传递
浅论《儒林外史》中王三姑娘的追求
18
作者 夏爱军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儒林外史》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有一位王三姑娘。在丈夫去世后,王氏不顾公婆规劝,执意绝食,最终身亡。以死殉夫之举令王三姑娘获得朝廷旌表,并获准在门头建牌坊,其牌位亦得以进入节孝祠。牌位入祠日,阖县绅衿前来祭祀,盛况空前。王三姑... 《儒林外史》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有一位王三姑娘。在丈夫去世后,王氏不顾公婆规劝,执意绝食,最终身亡。以死殉夫之举令王三姑娘获得朝廷旌表,并获准在门头建牌坊,其牌位亦得以进入节孝祠。牌位入祠日,阖县绅衿前来祭祀,盛况空前。王三姑娘的以死殉夫表明,有清一代,清政府虽不鼓励妇女在丈夫去世之后自杀,然因能在"青史上留名"以及给所在家庭及家族带来巨大声望,仍促使许多女性在丈夫去世之后选择以死殉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三姑娘 以死殉夫 青史留名
原文传递
在母亲与正义之间,你如何选择?
19
作者 杨恒均 《北方人》 2011年第7期50-50,共1页
在"母亲"与"正义"之间,你如何选择?大多朋友几乎是脱口而出:当然是母亲。令人欣慰,尤其是在母亲节这一天。这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人的哲学与道德、革命与改良、暴力与非暴力的问题。
关键词 母亲会 这一天 加缪 人的哲学 我的母亲 令人 灭九族 稀松平常 许友以死 邪恶势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