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新儒学的“公民儒学”建构及其问题——与生活儒学的“中国正义论”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小星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104,共9页
儒家正义论的当代重建是儒家哲学现代转型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热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是林安梧所建构的“公民儒学”与黄玉顺所建构的“中国正义论”。就“公民儒学”来说,尽管其对于儒学现代转型而言具有方向性的指引效应... 儒家正义论的当代重建是儒家哲学现代转型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热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是林安梧所建构的“公民儒学”与黄玉顺所建构的“中国正义论”。就“公民儒学”来说,尽管其对于儒学现代转型而言具有方向性的指引效应,但其本身的内容架构却有待贯通与深化。与“中国正义论”相比较,“公民儒学”存在着诸多内在缺失:首先,混淆了制度规范与正义原则的区别,导致二者关系发生错位,即“以礼为义”;其次,这种错位关系的根源在于后新儒学“外王—内圣”的思维架构的不彻底,“内圣”与“外王”的“逆转”未能真正实现对现代新儒学理论困境的超越;最后,“公民儒学”本身的证成陷入了“公民伦理”与“公民社会”的循环论证。“公民儒学”所存在的这些缺失意味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公民儒学”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儒学 后新儒学 中国正 以礼为义 外王—内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