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以礼为教”思想体系刍议——在工夫论视角下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9-24,共6页
张载的“以礼为教”思想从伦理实践的角度,以“可学便可行”的实践特征为理论前提,以“守得定”为问题指向,通过“上学与下达者两得之”的理论架构方法、“知礼成性”说的核心内容,将礼真正引入到修养工夫论中,从而解决了“礼论”界长... 张载的“以礼为教”思想从伦理实践的角度,以“可学便可行”的实践特征为理论前提,以“守得定”为问题指向,通过“上学与下达者两得之”的理论架构方法、“知礼成性”说的核心内容,将礼真正引入到修养工夫论中,从而解决了“礼论”界长期悬而未解的礼的内外问题与道德理想向世俗伦理的转化问题,实现了“内外交养”,这似可成为说明朱子感慨“横渠工夫最亲切”的最有力的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礼为教 工夫论
下载PDF
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涛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礼为教作为张载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整个关学宗风重要特征的体现。本文从张载“受中庸”到“退居横渠”的生活世界出发,探讨了其“以礼为教”思想的形成过程,力图明晰其思想的源流,为进一步深入认识该思想的内涵乃至关学的... 以礼为教作为张载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整个关学宗风重要特征的体现。本文从张载“受中庸”到“退居横渠”的生活世界出发,探讨了其“以礼为教”思想的形成过程,力图明晰其思想的源流,为进一步深入认识该思想的内涵乃至关学的要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礼为教 渊源
下载PDF
“以礼为教”:张载教育哲学主题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乐昌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7年第1期59-66,68-79,共8页
张载在宋代以"尊礼"著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教育哲学和教学实践的宗旨。程颐最早使用"以礼为教"概括张载教育哲学的主题。张载教育哲学的主题意识及教学思想特征,也正是基于此而展现的。本... 张载在宋代以"尊礼"著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教育哲学和教学实践的宗旨。程颐最早使用"以礼为教"概括张载教育哲学的主题。张载教育哲学的主题意识及教学思想特征,也正是基于此而展现的。本文首先考察作为张载教育哲学形成背景的北宋重教兴学运动,然后探究张载以礼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原理,最后论析张载礼教"以礼成德"和"用礼成俗"的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礼为教 育哲学主题 以礼成德” “用成俗”
下载PDF
张载“以礼为教”思想的理论定位及其历史影响
4
作者 魏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了解决佛老思想冲击下儒者的"入德之途"的问题,张载提出了屡被史传称许的"以礼为教"思想。该思想在深化其修养工夫论的同时,亦从理论深层使其天道性心的哲学总纲更加完善。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开了关学"躬行礼... 为了解决佛老思想冲击下儒者的"入德之途"的问题,张载提出了屡被史传称许的"以礼为教"思想。该思想在深化其修养工夫论的同时,亦从理论深层使其天道性心的哲学总纲更加完善。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开了关学"躬行礼教"之宗风,对后世的儒家伦理在社会层面得以广泛推行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礼为教 定位 影响
下载PDF
行己有耻 以礼为教——顾炎武的礼学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存阳 《人文天下》 2021年第9期4-14,共11页
顾炎武先生面对世变、学术之忧,经过对纷纭社会的深入考察和深度思索,将一腔激情倾注于"明道救世"的理想事业,开辟了一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治学新门径,并尝试付诸实践。"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顾炎武先生面对世变、学术之忧,经过对纷纭社会的深入考察和深度思索,将一腔激情倾注于"明道救世"的理想事业,开辟了一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治学新门径,并尝试付诸实践。"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可谓其一生以学术经世的精神体现。他对礼的关注和阐发,则尤能彰显其"明道救世"的学术主张、思想旨趣和文化底蕴。顾炎武先生的礼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礼义与廉耻、礼之功用、礼与法的关系等,做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探究;二是在《日知录》《九经误字》《五经同异》等书中,对三礼文献进行了辨析,表现出对汉代礼学大师郑玄的推崇,提出了开一代学术风气的治礼方法,彰显了研礼贵通、通经致用的思想取向;三是在关中尝试进行了"以礼为教"的实践,于时弊颇有规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行己有耻 贵通 以礼为教
下载PDF
张载礼学三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林乐昌 《唐都学刊》 2009年第3期34-38,共5页
完整地看,张载礼学是由两套系统构成的:一套是关于礼的基本观念和礼学结构功能的学理系统,一套是突出礼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实践系统。以《张载集》以及集外佚书《礼记说》辑本为文献基础,以张载礼学的学理系统和实践系统及其关... 完整地看,张载礼学是由两套系统构成的:一套是关于礼的基本观念和礼学结构功能的学理系统,一套是突出礼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实践系统。以《张载集》以及集外佚书《礼记说》辑本为文献基础,以张载礼学的学理系统和实践系统及其关系作为整体把握的着眼点,从礼之多重根源和体系定位、礼学结构功能、"以礼为教"的教学主题等三个方面辨析张载礼学及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张载集》 记说》 以礼为教
下载PDF
张载礼学思想的阐释理路
7
作者 刘永青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张载通过对礼的阐释,试图为重建社会秩序寻找依据。首先他从宇宙本体的角度为礼的存在寻求理论依据,他认为礼本天之自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礼的永恒性、合理性及其实践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性;其次,他以《周礼》为体进行礼学阐释,并据此描绘... 张载通过对礼的阐释,试图为重建社会秩序寻找依据。首先他从宇宙本体的角度为礼的存在寻求理论依据,他认为礼本天之自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礼的永恒性、合理性及其实践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性;其次,他以《周礼》为体进行礼学阐释,并据此描绘了一幅治世的理想图景;同时,他强调礼合内外的本质,主张内外兼修的践礼方式;最后,他坚持以礼为教的实践指归,体现出"为天下开太平"的儒者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礼为教
下载PDF
张载礼学思想的建构特征
8
作者 刘永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张载通过对礼的理论建构,试图为重建社会秩序寻找依据。在起源上,他认为礼本于天,论证了礼的永恒性、合理性及其实践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性;在内容上,他推崇《周礼》,并据此描绘了一幅治世的理想图景;在本质上,他强调礼合内外,主张内外兼... 张载通过对礼的理论建构,试图为重建社会秩序寻找依据。在起源上,他认为礼本于天,论证了礼的永恒性、合理性及其实践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性;在内容上,他推崇《周礼》,并据此描绘了一幅治世的理想图景;在本质上,他强调礼合内外,主张内外兼修的践礼方式;在实践上,他坚持以礼为教,体现出"为天下开太平"的儒者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礼为教
下载PDF
“以礼行之”:“礼”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胡骄键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8-134,共7页
儒学并不是西方哲学式的一套纯粹逻辑思辨体系,而是阐明人总是"在生活"、并且总是"去生活"的生活实践智慧。儒学实践的途径是"礼",即"以礼行之""以礼为教"。"循礼"而去生... 儒学并不是西方哲学式的一套纯粹逻辑思辨体系,而是阐明人总是"在生活"、并且总是"去生活"的生活实践智慧。儒学实践的途径是"礼",即"以礼行之""以礼为教"。"循礼"而去生活,不但教化、建构人本身,同时也教化、建构着人所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作为生活秩序的礼,随生活方式的变迁而有不同的形态,因此,前现代的以礼行之、以礼为教所建构出的人的主体性是一种集体性人格——家族,其生活世界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世界。当下中国整体已处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故当下的儒学实践需要礼教的现代转化,从而建构起个体性人格的主体性和具有现代精神的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实践 以礼行之 以礼为教 现代转化
下载PDF
张载哲学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贡献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为祥 孙德仁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0,共8页
张载是在关中开始其理学探讨的,这就使其具有一身兼二任的特征;而地方学派与全国主流学派之不同视域,也必然会使其各自所以形成之不同因缘发生转换。从理学的角度看,“体用”范畴之形而上下的定位及其双重世界的确立是张载哲学对宋明理... 张载是在关中开始其理学探讨的,这就使其具有一身兼二任的特征;而地方学派与全国主流学派之不同视域,也必然会使其各自所以形成之不同因缘发生转换。从理学的角度看,“体用”范畴之形而上下的定位及其双重世界的确立是张载哲学对宋明理学的最大贡献,也是其对佛老之学反戈一击的基本方法;而“诚明两进”之为学进路,则又成为理学不同思想谱系的塑造者。至于其“以礼为教”之入手工夫,则上承汉唐儒学之积淀,同时也是对宋明理学之理论思辨化走向的一种有效防范;从面向未来的角度看,则又是对中国智慧及其文化之人伦实践精神的一种可贵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宋明理学 体用不二 诚明两进 以礼为教
原文传递
作为学派史传承的关学是否存在?
11
作者 刘宗镐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4,共8页
作为学派史传承的关学是否存在?这是关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争论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关学文献的面世,存在学派史传承之关学的观点得到了更多的史料支持。首先,梳理历代关学学者的学派自我认同观点发现:关学是由北宋张载开创,经元、明... 作为学派史传承的关学是否存在?这是关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争论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关学文献的面世,存在学派史传承之关学的观点得到了更多的史料支持。首先,梳理历代关学学者的学派自我认同观点发现:关学是由北宋张载开创,经元、明、清时期的关中儒者继承和发展,而终结于民国初期的新儒学学派。其次,探究关学学者的学派自我认同理据发现:关学既有师承方面“横渠是师”的自觉,也有学承方面“以礼为教”的传承。最后,发掘关学“以礼为教”学风形成的原因发现:“学以成人”的学术宗旨、“体用全学”的理论形态和“崇实致用”的基本精神,才是学派史传承之关学更深层次的理论特色和学术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学派 学以成人 体用全学 崇实致用 以礼为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