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的边界——以色列电影与身份政治 被引量:1
1
作者 石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8-33,共6页
以色列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不同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相聚于此,彼此产生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政治主导着电影意识形态走向,从工党到利库德集团,电影文化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电影是身份构建的场所:构建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身... 以色列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不同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相聚于此,彼此产生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政治主导着电影意识形态走向,从工党到利库德集团,电影文化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电影是身份构建的场所:构建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身份认同。电影是身份博弈的场所:东/西方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争夺电影话语权。电影是消除身份边界的场所:为艺术家、“大屠杀”幸存者、新移民族群架起一座精神桥梁。论文通过梳理以色列不同时期有关文化冲突影片的历史、风格和题材特点,探析电影中的身份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电影 身份政治 身份边界
下载PDF
以色列电影及其国家认同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军 阿萨夫.西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以色列是犹太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因独特的建国过程,其国家认同远比犹太认同要复杂。以色列电影通过拓荒电影、国家英雄主义电影、布维卡斯电影以及新情感电影等几个独特的本土类型,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国家认同的记录、书写和反思,并进... 以色列是犹太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因独特的建国过程,其国家认同远比犹太认同要复杂。以色列电影通过拓荒电影、国家英雄主义电影、布维卡斯电影以及新情感电影等几个独特的本土类型,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国家认同的记录、书写和反思,并进而推进了国家认同的演变。其中,非营利基金在此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电影 国家认同 犹太认同
原文传递
新《电影法》时代以色列电影的创作走向
3
作者 张黎歆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5-131,共7页
以色列电影在过去20年间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电影人对本国多元社会文化的影像表达外,还离不开新《电影法》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本文将通过梳理以色列新《电影法》时代的代表作品,并结合中东地区的国际形势,试图从电影艺术、文化表达和... 以色列电影在过去20年间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电影人对本国多元社会文化的影像表达外,还离不开新《电影法》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本文将通过梳理以色列新《电影法》时代的代表作品,并结合中东地区的国际形势,试图从电影艺术、文化表达和地缘政治等方面探究其电影的表述机制和创作走向,在思考电影背后隐藏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同时,感受以色列电影的迷人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电影 “脱离接触” “黎巴嫩”记忆 家庭窥视
原文传递
Cinememory: Sexualized Trauma and Coming of Age in Holocaust-Related Israeli Films
4
作者 Sandra Meir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4期264-276,共13页
Since 1978 Israeli Holocaust-related narrative films have associated the violence experienced during the Holocaust, including sexual violence, with the violence permeating Israeli society. In keeping with Marianne Hir... Since 1978 Israeli Holocaust-related narrative films have associated the violence experienced during the Holocaust, including sexual violence, with the violence permeating Israeli society. In keeping with Marianne Hirsch's notion of "postmemo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inema, as a visual form of artistic mediation, has an especially strong impact on the spectator, because it triggers affective, tactile, and bodily responses. Hence, the efficacy of generating an ethics of remembrance of sexually-related violence, based on cinematic aesthetics, which the author terms here "cinememory". The paper focuses on a sub-genre of Holocaust-related films: coming-of-age films, which explore in different ways the lasting implications of growing-up in the shadow of sexualized trauma; the unconscious transmission of memories and tactile experiences, related to the ubiquity of sexual violence during the Holoca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ing-of-age sexualized violence transgenerational trauma cinememory ethics of remembrance
下载PDF
The Arab Other in Israeli Cinema and Discourse
5
作者 Aner Preminge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2年第2期412-420,共9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ab in Israeli Cinema as a reflection of the way Arabs are perceived in Israeli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Scholars have mostly depicted this repr...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ab in Israeli Cinema as a reflection of the way Arabs are perceived in Israeli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Scholars have mostly depicted this representation as static over time. Using examples drawn from a range of Jewish-Israeli film, this paper argues instead that the cin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Arabs changes over time in ways that mirror currents in Israeli political and social dis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ab Israeli Cinema Israeli cultural discourse Israeli political discourse
下载PDF
何日铸剑能为犁?——诗意现实主义下的以色列反战电影
6
作者 张黎歆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0-65,共6页
21世纪以来,以色列反战电影在一片"向右转"的利库德集团执政中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本文将结合21世纪以来横跨第四次、第五次中东战争及反映当今以色列国内局势的多部影片,旨在对反战电影的人物命运、主题表达和空间建构做深... 21世纪以来,以色列反战电影在一片"向右转"的利库德集团执政中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本文将结合21世纪以来横跨第四次、第五次中东战争及反映当今以色列国内局势的多部影片,旨在对反战电影的人物命运、主题表达和空间建构做深入的探讨,观察以色列社会生活与文化,理解"天选之子"(1)如何诗意地栖息于"应选之地",(2)在诗意现实主义的观照下还原出反战电影的表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反战电影 诗意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