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民族志视角下的美食类短视频创意版权商业模式创新
1
作者 武艳芹 《科学决策》 2024年第7期131-141,共11页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各类短视频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其中美食类短视频已成为最受大众喜爱且可推广的成功的商业娱乐形式。本文从数字民族志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历程以及商业模式,并以“李子柒”和“滇西小哥”等...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各类短视频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其中美食类短视频已成为最受大众喜爱且可推广的成功的商业娱乐形式。本文从数字民族志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历程以及商业模式,并以“李子柒”和“滇西小哥”等成功的美食类短视频为案例,探究其商业模式创新之处,与此同时,分析了以“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为代表的美食类短视频在带动城市文旅的同时也存在着的问题。并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分析了数字民族志如何书写3.0时代的美食类短视频。通过经验分析和商业模式深度探究,为未来美食类短视频行业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类短视频 数字民族 商业模式创新
下载PDF
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一种信息传输由微信而及快手的文化转型人类学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旭东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58-66,73,共10页
在一个互联网支撑起来的新时代里,人类学遭遇了一种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它是一种信息传输由微信而及快手的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发展。这种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是基于一个大众刷屏时代视频文化的表达而得以成型。它可能预示着从之前... 在一个互联网支撑起来的新时代里,人类学遭遇了一种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它是一种信息传输由微信而及快手的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发展。这种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是基于一个大众刷屏时代视频文化的表达而得以成型。它可能预示着从之前微信民族志到快手民族志的方向性新转变,即由图文信息传输而到实时动态的影像信息的传播。这里也无形之中映射出了民族志作为表象的一种集合,是哲学家叔本华意义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当下再现。因此,人类学有必要去重新认识一种"虚拟的真实"的存在。而这样的民族志书写的新发展,也无形之中预示着人的社会存在理想"在一起,不一样"的真实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直播 大众刷屏 民族 文化转型 在一起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中的意义线索与民族志书写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旭东 《艺术探索》 2017年第1期44-51,共8页
中国的山水画传统有其独特的品格,由此而展开了一种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线索追溯以及民族志的书写。这种书写显然有别于人类学科学民族志所主张的那种所谓真实、客观与忠实记录,它是一种对意义的深层次的阐发并通过"对景造意"表... 中国的山水画传统有其独特的品格,由此而展开了一种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线索追溯以及民族志的书写。这种书写显然有别于人类学科学民族志所主张的那种所谓真实、客观与忠实记录,它是一种对意义的深层次的阐发并通过"对景造意"表达出来。这种从中国山水画家形成的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独特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人类学意义的写文化,它为这种写文化的再创造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得灵感的方法论的新资源,也为中国传统政治语境中权威体系对于自然山水的象征化命名的权力机制提供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本土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线索 民族书写
下载PDF
快手“神调”:基于短视频媒介的东北萨满文化变迁
4
作者 朱靖江 刘晓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53,共11页
在外部社会和内部传承的影响下,东北萨满信仰形式与内容正发生变化。在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影响下,东北萨满文化以影像新形式在“快手”上传播,其功能也在悄然转变。使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发现“快手”平台上的萨满文化呈现宗... 在外部社会和内部传承的影响下,东北萨满信仰形式与内容正发生变化。在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影响下,东北萨满文化以影像新形式在“快手”上传播,其功能也在悄然转变。使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发现“快手”平台上的萨满文化呈现宗教语境的平面化展演特点,作为一种东北地域文化的象征符号,给远离乡土的东北村民带来地域认同感与情感满足。此外,“快手”并非专门为传承民俗文化而设计,但其文化变现机制却促成了萨满“神调”与二人转艺术的新融合,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正在兴起。然而利益创收的驱动力使得“博流量”的劣质内容出现,影响了东北萨满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原真性文化传播。如何对于这一类短视频与直播间进行规范与引导,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学界与媒体平台共同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 东北萨满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虚拟民族
下载PDF
基于图像民族志的课堂互动研究——兼论教育视频图像分析的本体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屈博 孙丽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71,共16页
作为课堂教学基本样态的"课堂互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更是师生课堂生活的基本方式。文章围绕"课堂互动建构了怎样的课堂教学逻辑""何种方法能够展示并构造课堂互动的生命成长过程"这一双重问题... 作为课堂教学基本样态的"课堂互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更是师生课堂生活的基本方式。文章围绕"课堂互动建构了怎样的课堂教学逻辑""何种方法能够展示并构造课堂互动的生命成长过程"这一双重问题,探索图像民族志在课堂研究中的方法论建设过程,这一过程尝试转变已有视频图像研究"通过视频看教育"的单一路径,致力于形成视频图像研究的新路径——"通过教育看视频",以实现教育视频图像研究的本体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民族 课堂互动 视频图像 本体性
下载PDF
利用ChatGPT创新语言教学与学习:B站视频内容的分析
6
作者 穆涌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15,107,共6页
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分析了B站上关于ChatGPT在语言教育中应用的视频内容,探讨了这一人工智能工具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潜力与挑战。研究发现:视频内容涵盖了ChatGPT的实际应用演示、创新学习方法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多个方... 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分析了B站上关于ChatGPT在语言教育中应用的视频内容,探讨了这一人工智能工具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潜力与挑战。研究发现:视频内容涵盖了ChatGPT的实际应用演示、创新学习方法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尽管ChatGPT在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和增强学习效率方面展现出潜在优势,但其在理解复杂语境和创造性内容生成方面仍存在局限;内容创作者还提出整合ChatGPT与其他学习工具、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策略,以最大化其教育效益。研究结果为理解生成式AI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视角,并为未来的教育实践和探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语言教学 B站视频 网络民族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社区中的视觉人类学新特征
7
作者 王玉坤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将视频时代的航船推进深水区,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催生了新的影像记录手段和方式,让移动视频的传播成为媒介生活的一种常态。短视频社区中的媒介生活给传统的视觉人类学学科研究拓展了新场域,自我与他者的...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将视频时代的航船推进深水区,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催生了新的影像记录手段和方式,让移动视频的传播成为媒介生活的一种常态。短视频社区中的媒介生活给传统的视觉人类学学科研究拓展了新场域,自我与他者的边界消弭、“全民”影像的合力成为时代的记录与见证,视觉的“接力”形成影像叙事的传承,而技术的发展又会“赋能”学科新优势,“虚拟的田野”考察研究将成为未来人类学者必须的技能,种种变化都为视觉人类学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 新媒介 视觉人类学 影像民族 传播学
下载PDF
快手民族志与乡村家庭伦理重建——以快手用户“木易阿伟”为中心
8
作者 李竹筠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3-28,共6页
学界一向重视村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但在实践层面,学界与民间的思考并未完全建立联结,短视频勃兴、受众群体下沉为建立这一联结提供了重要契机。“快手民族志”充分展示了乡村伦理建构的民间力量,为研究乡村社会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学界一向重视村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但在实践层面,学界与民间的思考并未完全建立联结,短视频勃兴、受众群体下沉为建立这一联结提供了重要契机。“快手民族志”充分展示了乡村伦理建构的民间力量,为研究乡村社会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从儒家文化的实用理性、拟宗教品格角度来看,乡村精英将传统孝道文化提升至准信仰高度,强调情感、道德、伦理的力量,与学界谋求制度性解决的思路形成有效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手民族 乡村文化 家庭伦理 视频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中农村外嫁女的生活展演与认同建构研究
9
作者 张豪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8期80-84,共5页
为探究农村外嫁女在短视频平台这一主体构建的重要场域中如何建构身份认同,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考察其在短视频平台中的展演内容,从媒介角度切入身份认同,同时结合城乡差异与女性特质展开分析。研究认为,目前短视频平台中农村外... 为探究农村外嫁女在短视频平台这一主体构建的重要场域中如何建构身份认同,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考察其在短视频平台中的展演内容,从媒介角度切入身份认同,同时结合城乡差异与女性特质展开分析。研究认为,目前短视频平台中农村外嫁女的生活展演内容主要分为符合城市大众想象的制度化展演和顺从传统家庭分工模式的奋斗式展演,农村外嫁女也经由媒介赋权,通过自我表达获得群体肯定、抵抗网友“投射”形成了情感连接以及女性意识框架下的价值认同,整合了自身身份认同的建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 农村外嫁女 网络民族 生活展演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下B站国风视频传播研究
10
作者 崔璨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9期70-73,共4页
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进入视频时代,B站“国风热”现象引起受众广泛关注。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基于互动仪式过程的四个必要条件,探讨B站国风视频的传播机制,具体可以概括为通过弹幕互动实现虚拟的身体共在和筛选局内... 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进入视频时代,B站“国风热”现象引起受众广泛关注。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基于互动仪式过程的四个必要条件,探讨B站国风视频的传播机制,具体可以概括为通过弹幕互动实现虚拟的身体共在和筛选局内人,围绕共同关注焦点分享情感能量,在集体兴奋中巩固群体忠诚和团队归属。最后从创意、叙事和传播三个方面建议创作者重视受众需求,贴合受众情感实际,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B站等自媒体平台的创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弹幕互动 国风视频 传统文化转化 网络民族
下载PDF
短视频时代怎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李子柒在YouTube平台上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薇 任华 吴东英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5-68,共4页
在当今的短视频时代,KOL(关键意见领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影响不容小觑,如何利用KOL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使用交际民族志和词云图方法研究KOL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了在全球拥有1700万... 在当今的短视频时代,KOL(关键意见领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影响不容小觑,如何利用KOL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使用交际民族志和词云图方法研究KOL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了在全球拥有1700万粉丝的李子柒在YouTube平台上传播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研究发现,要取得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一要选择国际主流传播平台;二要运用辩证思维,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三要精准市场定位,用真善美的内容满足与唤醒目标受众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见领袖 视频 YOUTUBE 李子柒 交际民族
下载PDF
视频研究方法:开辟公共管理研究新思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孝礼 朱宪 +1 位作者 付帅泽 徐浩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195,200,共24页
论文综述了组织研究、社会学等领域采用视频方法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可被归纳为五个流派,包括微观社会学中的视频数据分析、小组研究中的互动过程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常人方法学衍生的会话分析及工作场所研究、视频民族志。视频... 论文综述了组织研究、社会学等领域采用视频方法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可被归纳为五个流派,包括微观社会学中的视频数据分析、小组研究中的互动过程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常人方法学衍生的会话分析及工作场所研究、视频民族志。视频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情境因素、情绪、具身性、社会物质性、过程动态等维度的刻画和理解。论文也梳理了数据源选取、摄像机摆放位置、分析单元切分、常用分析技术等开展视频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最后,论文指出了视频方法对于进一步分析公共服务供给与监管、研判决策与协同、多模态沟通与传播等公共管理研究议题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 多模态 互动 视频民族 会话分析
下载PDF
短视频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互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玲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9期65-66,共2页
短视频正在成为全球传播系统中的新兴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的背景。而农村传播长期置于发展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下,在城乡二元关系下,研究乡村与农村留守儿童是研究乡村与传媒关系不可缺少的。本文采用民族志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入云南... 短视频正在成为全球传播系统中的新兴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的背景。而农村传播长期置于发展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下,在城乡二元关系下,研究乡村与农村留守儿童是研究乡村与传媒关系不可缺少的。本文采用民族志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入云南省向阳坪村田野,发现短视频与留守儿童存在互动机制,留守儿童用自己的方式与“媒介世界”对话,而不是被“魔弹论”击倒而“牺牲”,在这一过程中还伴随着地方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 农村留守儿童 传媒文化 民族
下载PDF
线索民族志:民族志叙事的新范式 被引量:85
14
作者 赵旭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7,124-125,共11页
社会研究有两条道路可循:一是所谓聚焦法,即坐标式的定点研究,其关注某个场所或地点里的人群生活,它所形成的民族志是场所民族志;二是线索追溯法,它不是点上的静态观察,而是循着人或物移动的轨迹生发出来的各种现象去实现一种在点之上... 社会研究有两条道路可循:一是所谓聚焦法,即坐标式的定点研究,其关注某个场所或地点里的人群生活,它所形成的民族志是场所民族志;二是线索追溯法,它不是点上的静态观察,而是循着人或物移动的轨迹生发出来的各种现象去实现一种在点之上的线和面上的整体宏观理解,由此而形成的民族志便是线索民族志。后者的核心是把人和物都放置到某个自然或人造环境的大背景之中,由此去追溯人行动的轨迹,形成一种自我提升的民族志真悟,一种民族志叙事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索民族 线索追溯法 场所民族
原文传递
“恰乐漫,昂籁漫”:从音乐人类学到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
15
作者 何力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第6期40-43,共4页
一作为一个唱作人,离开待了近20年的北京,回到新疆初期,我就有了为南北疆的民间艺人制作百张唱片的计划。后来,随着对民间音乐的进一步认识,发现当务之急是先为每一件民族乐器做一张标准的多语种视频教程。2016年4月,新疆艺术研究所主... 一作为一个唱作人,离开待了近20年的北京,回到新疆初期,我就有了为南北疆的民间艺人制作百张唱片的计划。后来,随着对民间音乐的进一步认识,发现当务之急是先为每一件民族乐器做一张标准的多语种视频教程。2016年4月,新疆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乐器展展出了160多件乐器,这实在令人振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艺术研究所 音乐人类学 民间音乐 视频教程 民族乐器 民间艺人 多语种 影像
下载PDF
线索民族志的线索追溯方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旭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54,共13页
本文从可观察性、可理解性、可追溯性、可关联性、可启发性、可把握性、可容廓性及可改变性对线索民族志线索追溯方法的特征与时代意义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并未过时,在新的文化转型背景下出现了一种具有自我创... 本文从可观察性、可理解性、可追溯性、可关联性、可启发性、可把握性、可容廓性及可改变性对线索民族志线索追溯方法的特征与时代意义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并未过时,在新的文化转型背景下出现了一种具有自我创造性的转化,这种转化植根于线索民族志的线索追溯方法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索民族 线索追溯方法 线索八寻
原文传递
由音乐符号线索追踪到“隐喻—象征”文化阐释——兼论音乐民族志书写中的“共时—历时”视角转换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4,40,共10页
西方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两个学术阵营内部都曾围绕定点(音乐)民族志到多点(音乐)民族志两种研究观念及方法,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方法论变革,并且构成两次重要的转型期。在第二次转型期间,随着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多点音... 西方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两个学术阵营内部都曾围绕定点(音乐)民族志到多点(音乐)民族志两种研究观念及方法,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方法论变革,并且构成两次重要的转型期。在第二次转型期间,随着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多点音乐民族志及线索(隐喻)音乐民族志书写方法出现在民族音乐学学科方法论之中。本文将借助于多个研究案例,对其中涉及的"共时—历时"时空转换问题及其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之间关系等学理及方法论细节展开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音乐民族书写 音乐符号线索 “隐喻-象征”“共时-历时”
原文传递
观像如迷:时间、空间与沉浸--微时代“Vlog”移动短视频的媒介人类学研究
18
作者 吴震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微时代”媒介技术使得“Vlog”移动短视频成为一种魅化的时间流而展开着“现时性”的人类学参与观察,而“情态”则主导并规定着这种以表述“他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影音叙事。在此,时间作为“Vlog”移动短视频的生成性本源,勾连着主体... “微时代”媒介技术使得“Vlog”移动短视频成为一种魅化的时间流而展开着“现时性”的人类学参与观察,而“情态”则主导并规定着这种以表述“他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影音叙事。在此,时间作为“Vlog”移动短视频的生成性本源,勾连着主体的内在体验与文本的外在形制;而空间则给予了视频文本作为一种影像民族志的场景参照,它既表征着他者化的生存样态,同时也在媒介与资本的共谋下形成了以“景观”为中心的空间拜物教。在此基础上,“Vlog”移动短视频在时空叠合中让观看的主体进入一种程序化的媒介仪式,进而获得了沉浸化的观感体验;这不仅指向一种以“注意力经济”为核心的劳动生产与资本增殖,也迫使我们反思“人”作为“类”在数字化媒介生存中面临的异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og”移动短视频 时间 空间 影像民族 媒介人类学 注意力经济
原文传递
线索民族志:互联网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耀红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72,共11页
随着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场域,并且成为了传播学和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不过,传统以微观观察以及社区研究见长的田野调查是否适用于当前的互联网研究?虚拟民族志是否能够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场域,并且成为了传播学和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不过,传统以微观观察以及社区研究见长的田野调查是否适用于当前的互联网研究?虚拟民族志是否能够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研究?这些问题亟待回答。本文通过梳理田野调查的历史演进,对比互联网发展现状,指出了传统田野调查以及虚拟民族志研究方法在互联网研究中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线索民族志",这种研究方法突破了静态的定点观察方式,转向围绕人或者物的行动轨迹及其生发的各类现象进行探究,从而超越了对点的理解,实现对线和面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研究过程中必须将人或物放置在更为宏大的背景中考察,形成一种动态开放的研究新视角。本文结合互联网研究特点,指出了线索民族志在以问题为导向的互联网传播研究、以事件为中心的互联网传播研究、以过程为核心的互联网传播研究中的可能及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索民族 媒介人类学 互联网传播 田野调查
原文传递
短视频平台中图书馆员形象的自我呈现研究
20
作者 汪圣 陈媛媛 任丽娟 《图书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短视频的兴起为图书馆员展示自我形象提供了新的舞台。文章借助拟剧理论和网络民族志方法,对图书馆员在短视频平台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展开分析,以期探究该群体的自我呈现逻辑并为改善该群体的社会形象提供参考性意见。研究发现,图书馆员... 短视频的兴起为图书馆员展示自我形象提供了新的舞台。文章借助拟剧理论和网络民族志方法,对图书馆员在短视频平台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展开分析,以期探究该群体的自我呈现逻辑并为改善该群体的社会形象提供参考性意见。研究发现,图书馆员在短视频平台中主要呈现出忙碌敬业的“打工人”、博学睿智的阅读推广人、耐心热忱的科普人、严谨细致的专业人和热爱生活的文艺人五大类形象。在自我呈现实践中,图书馆员采取了积极理想化演绎、剧班化共谋、后台化展演和符号化表达等叙事策略。总体分析,图书馆员的此种自我呈现具有解构公众刻板印象、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拉近与公众的心理距离等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表演痕迹重、范式同质化、社会影响弱等局限。基于此,图书馆员可以从弱化表演痕迹、提升媒介素养、深化后台前移、把握流量密码等维度优化短视频实践,塑造更为良好的媒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员 视频 自我呈现 拟剧理论 网络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