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诗译诗与借形传神——以卓振英《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严晓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第1期63-66,108,共5页
以诗译诗与借形传神是卓振英《楚辞》英译文的特色。译者进行总体审度和合理调适,借用传统英语诗歌的四行诗体、双行偶韵诗体、三行诗体、五行诗体、十行诗体以及半格律半自由诗体等形式,努力再现《楚辞》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 以诗译诗与借形传神是卓振英《楚辞》英译文的特色。译者进行总体审度和合理调适,借用传统英语诗歌的四行诗体、双行偶韵诗体、三行诗体、五行诗体、十行诗体以及半格律半自由诗体等形式,努力再现《楚辞》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念,这在深层次上是因为这种形式借鉴对英语世界读者更具亲和力,它是沟通译入语文化与源语文化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以诗译诗 借形传神
下载PDF
壮族民族典籍英译策略研究之以诗译诗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丽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8-71,共4页
文章分析了壮族民族典籍的诗歌性特点及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保持原诗文的特点,即以诗译诗。采用以诗译诗的翻译策略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原作的诗歌性特点,更好地将民族典籍更好地推介到世界。
关键词 以诗译诗 民族典籍 策略研究
下载PDF
力倡风韵,以诗译诗——郭沫若诗歌翻译思想与实践
3
作者 印晓红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3期125-126,129,共3页
基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实践,郭沫若对诗歌翻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风韵译"和"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思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为后世的诗歌翻译提供了范式。其中,"风韵译"注重翻译过程中诗歌情绪和精... 基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实践,郭沫若对诗歌翻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风韵译"和"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思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为后世的诗歌翻译提供了范式。其中,"风韵译"注重翻译过程中诗歌情绪和精神的传达,可视为郭氏诗歌翻译的指导思想;而"以诗译诗"则注重翻译过程中诗歌韵律和节奏的再现,涉及诗歌翻译的具体操作层面。两者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构成了郭氏独有的诗歌翻译思想,指导着郭氏的诗歌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翻 风韵 以诗译诗
下载PDF
《春晓》五种英译本分析——“以诗译诗”还是“以散文体译诗”
4
作者 陶梦 《克拉玛依学刊》 2010年第6期312-313,共2页
中国古诗由于其独特的音律和句式特点,历来是译界的难题。关于古诗翻译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诗译诗”,即保留原诗的风格,特别是韵脚;另一种是“以散文体译诗”,即放弃原诗的形式,只传达原诗的意。本文通过对《春晓》五个英译版... 中国古诗由于其独特的音律和句式特点,历来是译界的难题。关于古诗翻译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诗译诗”,即保留原诗的风格,特别是韵脚;另一种是“以散文体译诗”,即放弃原诗的形式,只传达原诗的意。本文通过对《春晓》五个英译版本的对比,发现“以诗译诗”更能表现中国古诗的关,因此更适合古诗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译诗 以散文体
下载PDF
以诗译诗
5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期41-41,共1页
很多人都说,诗歌是最难翻译的,即使将意义翻译出来.也很难保留其原有的韵律和意境。然而。这可不是绝对的。我们的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老的诗译,精雕细琢.三美齐备——意美、音美、形美。一起来欣赏吧!
关键词 以诗译诗 许渊冲 意美 音美
下载PDF
从《浮士德》译本看郭沫若诗歌翻译思想
6
作者 叶心蕊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4期1677-1682,共6页
郭沫若作为翻译家,在诗歌翻译领域发表过其独到的诗歌翻译思想,例如“风韵译”、“以诗译诗”、“翻译创造论”等。本文将从郭沫若的这三种思想出发,结合郭沫若著名译作《浮士德》,分析这三种诗歌翻译思想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实际翻译过程... 郭沫若作为翻译家,在诗歌翻译领域发表过其独到的诗歌翻译思想,例如“风韵译”、“以诗译诗”、“翻译创造论”等。本文将从郭沫若的这三种思想出发,结合郭沫若著名译作《浮士德》,分析这三种诗歌翻译思想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运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翻 《浮士德》 风韵 以诗译诗 创造论
下载PDF
韵不绝,诗乃存——“以诗译诗、以韵译韵”方为正道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彦春 连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9,共6页
"译诗要不要译韵"争讼已久,于今为烈。就汉语古诗英译而言,对韵译的认识尤其混乱。在西方,反对韵译的汉学家占主导地位,中国译者也分韵译和散译两派。本文就韵译反对者给出的"韵在文学创作和诗歌翻译中的功能不同"&... "译诗要不要译韵"争讼已久,于今为烈。就汉语古诗英译而言,对韵译的认识尤其混乱。在西方,反对韵译的汉学家占主导地位,中国译者也分韵译和散译两派。本文就韵译反对者给出的"韵在文学创作和诗歌翻译中的功能不同""英语韵诗资源匮乏"和"译诗中调用押韵词过于限制译作"这3个原因给出具体回应,通过对四言体古诗、五言体古诗、七言体古诗等类古诗的韵译实例展开样例分析,提出汉语古诗英译中具备实操性的韵式类比方法和节奏类比方法,佐证"以诗译诗、以韵译韵"的可行性,只要用韵于巧就能有机会再现原诗的诗意和诗韵,由此勉励译者树立"以韵译韵"的意识,但不可因韵害义,须得困知勉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译诗、以韵韵”
原文传递
圣经诗歌翻译的文学化 被引量:5
8
作者 任东升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我国,圣经诗歌翻译经历了翻译主体从传教士汉学家到教内翻译家再到文学翻译家的更替,先后采用过文言、浅文言、白话和现代中文四种语体,呈现出从直译的散文体到意译的新诗体再到"以诗译诗"的文学化的演进.中国翻译传统和诗... 在我国,圣经诗歌翻译经历了翻译主体从传教士汉学家到教内翻译家再到文学翻译家的更替,先后采用过文言、浅文言、白话和现代中文四种语体,呈现出从直译的散文体到意译的新诗体再到"以诗译诗"的文学化的演进.中国翻译传统和诗学传统对圣经诗歌的翻译具有强大的操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以诗译诗 文学化 操纵
下载PDF
论郭沫若译诗的修改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郭沫若学刊》 2011年第2期53-59,共7页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仰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仰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自觉而成熟的。从几首译诗的修改揭示郭沫若译诗的目标性和主体性,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新 风韵 以诗译诗 个性 目的性
下载PDF
论郭沫若译诗的修改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自觉而成熟的。从几首译诗的修改揭示郭沫若译诗的目标性和主体性,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新 风韵 以诗译诗 个性 目的性
下载PDF
“以诗译诗”:一种必须坚持的诗歌翻译观念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建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5,共5页
中外学者之所以共认译诗之所以难,主要在于诗歌独立的文体特征;如果对于诗歌没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到位的译诗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诗译诗"作为一种新的译诗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一个"诗"是指对本我民族里诗之共识... 中外学者之所以共认译诗之所以难,主要在于诗歌独立的文体特征;如果对于诗歌没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到位的译诗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诗译诗"作为一种新的译诗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一个"诗"是指对本我民族里诗之共识;后一个"诗",是指所译对象的美质与美形。只有当两个"诗"相生相融的时候,绝佳的译诗也就产生了。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界,如果有一批译者能够长期践行"以诗译诗",则是中国诗坛之幸,世界诗坛之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学理论 以诗译诗 体特征
下载PDF
近代中国几种诗歌翻译思想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回纲 《职大学报》 2010年第3期104-106,共3页
诗歌是文学中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本文力图探讨近代中国的几位诗歌翻译大师的翻译思想:从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的品质观、创作论到王佐良的选材观和社会关联说再到许渊冲的"三美"说、"三化"论、... 诗歌是文学中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本文力图探讨近代中国的几位诗歌翻译大师的翻译思想:从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的品质观、创作论到王佐良的选材观和社会关联说再到许渊冲的"三美"说、"三化"论、"三之"论,这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的诗歌翻译,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正在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译诗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论郭沫若的译诗
13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1 位作者 Jian-hua Li-jun 《郭沫若学刊》 2010年第4期29-39,共11页
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气韵和情绪,并留下了数量不菲的诗歌译作。郭沫若的译诗,有白话译诗,也有文言译诗,尝试了较多汉语诗体,尤其是传统诗体:骚体、乐府、歌行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其中... 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气韵和情绪,并留下了数量不菲的诗歌译作。郭沫若的译诗,有白话译诗,也有文言译诗,尝试了较多汉语诗体,尤其是传统诗体:骚体、乐府、歌行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其中包含一些至今犹可诵读的翻译佳作。郭沫若的外国诗翻译主要集中在1920-1930年代,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自觉而成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以诗译诗 五言 四言 七言 个性化 歌行体 诵读 骚体 情绪 气韵 乐府 集中 汉语 白话
下载PDF
《大中华文库·楚辞》“形式”的诗化翻译技巧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杭丽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0期130-131,共2页
通过对卓振英译《大中华文库·楚辞》"形式"的研究,发现卓振英通过还原法、调序法、延伸法、实现译文押韵;通过调序法、换字法、标点法再现原文节奏;并通过音节缩略、以短代长、信息转移实现样式的形似。通过对其"诗... 通过对卓振英译《大中华文库·楚辞》"形式"的研究,发现卓振英通过还原法、调序法、延伸法、实现译文押韵;通过调序法、换字法、标点法再现原文节奏;并通过音节缩略、以短代长、信息转移实现样式的形似。通过对其"诗化"翻译技巧的探讨,以期给中国典籍英译"以诗译诗"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英 技巧 以诗译诗 卓振英
下载PDF
从“语言公差”谈汉诗英译的效度——以《夜雨寄北》的英译为例
15
作者 李巧丽 《惠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从“语言公差”的概念来研究汉诗英译的效度问题,以“夜雨寄北”的英译为例,认为“以诗译诗”翻译出诗歌的决定性结构,是汉诗英译本可以接受的最大公差,而在此基础上呈现的各种文本的审美差异则是诗歌翻译的再创造,且只能在最大程度上... 从“语言公差”的概念来研究汉诗英译的效度问题,以“夜雨寄北”的英译为例,认为“以诗译诗”翻译出诗歌的决定性结构,是汉诗英译本可以接受的最大公差,而在此基础上呈现的各种文本的审美差异则是诗歌翻译的再创造,且只能在最大程度上缩小公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公差 以诗译诗 效度
下载PDF
简述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琴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30-131,共2页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是中国古典诗歌外译的大家,在汉语古诗外译方面成就斐然,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他本人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是中国古典诗歌外译的大家,在汉语古诗外译方面成就斐然,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他本人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他还认为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在他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其所翻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押韵的。基于此,简述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诗歌翻译不能为了押韵而押韵,避免出现"因韵害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三美论 以诗译诗
下载PDF
解读世界的问号——评袁艺林《易卜生诗歌译介与研究》
17
作者 余一力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1期242-245,共4页
《易卜生诗歌译介与研究》系目前中国唯一的一部易卜生诗全集中文译本,并由NORLA资助出版。本着"以诗译诗"和"以创补失"等原则,袁艺林博士翻译约翰·诺瑟姆译英译本《易卜生诗集》收录168首诗歌,并附研究论文7... 《易卜生诗歌译介与研究》系目前中国唯一的一部易卜生诗全集中文译本,并由NORLA资助出版。本着"以诗译诗"和"以创补失"等原则,袁艺林博士翻译约翰·诺瑟姆译英译本《易卜生诗集》收录168首诗歌,并附研究论文7篇,对自己所翻译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学术性的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易卜生诗歌译介与研究》的出版不仅对于我国的易卜生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对北欧文学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介与研究》 浪漫主义 象征 以诗译诗 以创补失
下载PDF
以“诗”译诗 趣教《马嵬》
18
作者 孙建宁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第7期35-36,共2页
在古诗词学习中,逐字逐句地串讲会让诗词教学索然无味.以执教李商隐诗歌《马嵬》为 例,引导学生用“趣读”和“以诗译诗”的方法让课堂迸发出无穷趣味,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体 会到语言文字的妙处及学习语文的乐处.
关键词 马嵬 趣读 以诗译诗
下载PDF
“以诗译诗”方法考析:基于查良铮诗歌翻译
19
作者 殷海红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4期80-92,共13页
通过对"以诗译诗"这一诗学概念的梳理和溯源,本研究指出"以诗译诗"通常指译诗为诗、诗人译诗;此外,"以诗译诗"还包含了"突显意境,神形兼备"的文学审美诉求。诗人查良铮以大量优秀诗歌译作著称... 通过对"以诗译诗"这一诗学概念的梳理和溯源,本研究指出"以诗译诗"通常指译诗为诗、诗人译诗;此外,"以诗译诗"还包含了"突显意境,神形兼备"的文学审美诉求。诗人查良铮以大量优秀诗歌译作著称,可谓我国现代诗歌翻译"以诗译诗"之典范。本文从词、短语、诗句,以及韵律等方面分析查良铮部分代表性诗歌译作,从词汇增删、短语重置、韵不害意、重构韵律、拆句跨行、依韵建行等方面对"以诗译诗"的翻译实践方法进行考析,对翻译如何凸显原诗意境,实现形神兼备,更好地实现"以诗译诗"具有一定启示与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译诗 查良铮 意境 实践方法 歌翻
原文传递
英汉双语诗歌创作实践与思考
20
作者 丁后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4期29-31,共3页
模仿性翻译是双语作诗的基础,双语作诗是模仿性翻译的结果。通过模仿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英文诗《尘雪》的句法,作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英语诗《清明节悼父》;基于同样的体验,通过模仿中国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韵律... 模仿性翻译是双语作诗的基础,双语作诗是模仿性翻译的结果。通过模仿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英文诗《尘雪》的句法,作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英语诗《清明节悼父》;基于同样的体验,通过模仿中国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韵律,作者写出了中文诗《清明节悼父》。从句法、韵律、语篇角度,文章对中英文《尘雪》和《清明节悼父》进行了比较;根据法国的语言学家、翻译家艾蒂安·多雷的翻译五项基本原则理论,作者对中英文诗《清明节悼父》内容一一对应地做了解析、说明。尝试结果说明,在做好模仿翻译基础上,"以诗译诗"或"双语作诗"值得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性翻 以诗译诗 双语作 比较与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