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商品拜物教性质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建康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论界长期没有形成共识,其原因是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特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致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其生产关系的颠倒表现。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论界长期没有形成共识,其原因是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特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致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其生产关系的颠倒表现。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中,将两者分开单列。通过透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马克思揭示了背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实质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和假象做出科学解释,对集中反映拜物教性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意识做了深入批判。在理论批判上,把资本主义生产颠倒的社会形式再颠倒回来,是《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物化劳动 活劳动 拜物教
下载PDF
以资本为基础生产的界限——读《年经济学手稿》1857-1858 被引量:1
2
作者 薛秀军 常培文 《宁夏党校学报》 2019年第1期72-77,共6页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认为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这种生产在展现自身特殊性的同时,也呈现着自身与生俱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在为追求价值无限增殖而推动生...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认为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这种生产在展现自身特殊性的同时,也呈现着自身与生俱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在为追求价值无限增殖而推动生产无限发展的同时,也塑造和生成着自身无法逾越的边界。对马克思以资本为基础生产的界限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和界限依然存在,扬弃资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生产"仍然具有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 生产界限 特殊生产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资本为中心:两种发展道路的比较——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冯金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2-78,177,共8页
无论是当代资本主义,还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都是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都要受到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特别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同样的价值规律却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资本... 无论是当代资本主义,还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都是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都要受到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特别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同样的价值规律却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为中心,生产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榨取剩余价值,具体表现为剩余价值的增长率总是大于而劳动力价值的增长率总是小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民为中心,生产目的是“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故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增长率通常总是等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以资本为中心 剩余价值增长率 劳动力价值增长率
下载PDF
中小企业管理中员工激励措施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莘莘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2009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企业能否成功地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建立和实施激励措施,激发、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激活人力资源,使员工的边际努力最大... 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企业能否成功地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建立和实施激励措施,激发、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激活人力资源,使员工的边际努力最大化,成为企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和赢得竞争的关键。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措施的制定,分别从“以人为本、以资本为本、以知识为本”三个方面,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措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激励 以人为本 以资本为本 以知识为本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创造性劳动者的矛盾处境及其根源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春艳 王卓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19,共7页
创造性劳动者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依靠主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创造性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不论载体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其核心价值都是创造性,但当代社会占主导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资本不仅要求创造性劳动迎... 创造性劳动者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依靠主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创造性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不论载体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其核心价值都是创造性,但当代社会占主导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资本不仅要求创造性劳动迎合市场需要,还要借知识产权的名义占有创造性劳动产品,并使创造性劳动者之间处于“囚徒困境”,从而使创造性劳动者始终处于矛盾困境。创造性劳动者面对困境需要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展开的全方位批判,联合全球创造性劳动者,形成富有效力的联合体来对抗资本的剥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劳动者 劳动异化 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
下载PDF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研究综述
6
作者 张亚润 谢江平 《实事求是》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以人民为中心重大命题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迅速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围绕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怎样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等多个问题,学者们就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涵特征、形成基... 以人民为中心重大命题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迅速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围绕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怎样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等多个问题,学者们就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涵特征、形成基础、价值意蕴和重点关系等内容展开全面探究,取得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学理研究还需增强,实践路径仍需挖掘,在全面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推动该思想的综合性研究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资本为中心 综述
下载PDF
解蔽与超越:《共产党宣言》的资本权力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恂 吕立志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46,共6页
作为首次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资本权力批判思想。通过透视资本权力宰制下的劳动人民非人化、社会关系狭隘化、国家权力异化这三重现象,《共产党宣言》解蔽了资本权力"以资本为中心&qu... 作为首次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资本权力批判思想。通过透视资本权力宰制下的劳动人民非人化、社会关系狭隘化、国家权力异化这三重现象,《共产党宣言》解蔽了资本权力"以资本为中心"的宰制本性,进而从价值立场、制度保障、领导力量三方面建构了超越资本权力的"以人民为中心"之路。《共产党宣言》的资本权力批判思想有利于科学回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权力观的质疑与误解,有利于抵御西方新自由主义"去中心化"思潮的渗透与侵蚀,有利于在新时代更新、丰富对待资本权力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权力 以资本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 超越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更好发展“中国蓝图”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路径的摒弃与超越。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自信自强走向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天然的示范,形成了自然的吸引力。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路径的摒弃与超越。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自信自强走向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天然的示范,形成了自然的吸引力。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变革动荡期的大变局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制度文明,创造了人类更好发展的“中国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以资本为中心 制度优势
原文传递
中国与世界反贫困实践经验和理论的历史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洪远 江帆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62,共15页
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减贫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两百多年来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反贫困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减贫政策实践,... 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减贫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两百多年来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反贫困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减贫政策实践,回顾总结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减贫政策实践。研究得出:由于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反贫困道路上存在明显区别,形成了“以资本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反贫困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了以“资本为中心”的反贫困理念和政策实践的不足与缺陷,探究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反贫困理念和行动对实现持续稳定减贫的意义与作用,并对中国特色扶贫减贫的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总结提炼,为世界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资本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 反贫困实践经验 反贫困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