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道事君:方孝孺与明初士大夫政治文化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道事君、以道辅主,这种政治思想在与朱元璋的关系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朱元璋杀掉了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位的三十多年间虽几次召见却不启用他,方孝孺并不仇怨朱元璋,相反却极力赞扬朱元璋。方孝孺对朱元璋的颂...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道事君、以道辅主,这种政治思想在与朱元璋的关系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朱元璋杀掉了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位的三十多年间虽几次召见却不启用他,方孝孺并不仇怨朱元璋,相反却极力赞扬朱元璋。方孝孺对朱元璋的颂扬,是看到朱元璋所实行的政策中有符合其政治思想的内容。方孝孺对待朱元璋的态度,反映出明初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道事君以道辅主方孝孺朱元璋
下载PDF
以道事君、移俗教化和献身爱国——政治伦理视野下朱熹为臣之忠的主要内涵
2
作者 欧阳辉纯 《唐都学刊》 2018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臣之忠是朱熹忠德思想的重要内容,涵盖以道事君、移俗教化、献身爱国。宋代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为人臣实践"以道事君"提供了条件,"以道事君"体现为"道"对"势",要用道德的标准去考量。移俗教... 为臣之忠是朱熹忠德思想的重要内容,涵盖以道事君、移俗教化、献身爱国。宋代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为人臣实践"以道事君"提供了条件,"以道事君"体现为"道"对"势",要用道德的标准去考量。移俗教化主要体现为:重新阐释儒家经典;办教育、开书院;树立道德榜样,追求圣贤人格等。人臣具有公天下的理想情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危难之际应当献身国家等。从政治伦理视野观之,以道事君主要指为臣之忠的政治德性,移俗教化是为臣之忠的政治效用,献身爱国是为臣之忠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境界。这三个维度构成了朱熹为臣之忠的完整体系,对后世儒家忠德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人臣之忠 以道事君 移俗教化 献身爱国
下载PDF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事君观——以《论语》为中心
3
作者 朱曦林 《唐都学刊》 2017年第5期95-100,共6页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对士大夫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自先秦以迄明清,凸显着大臣事君的态度和方式,展现着自身的价值。以《论语》为中心,梳理孔子的事君思想,可以借此考量帝制时代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现实投射。
关键词 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 孔子 《论语》
下载PDF
进谏的艺术:基于唐代三份谏疏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商爱玲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在中国古代,谏议论发挥最重要的政治调节功能,涉及君臣互动、政治运作的方方面面。"以道事君"上疏进谏是一般官僚的权利和义务。进谏首先要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宏阔的政治视野,其次需要掌握技巧,还要遵循其戒律规则,即不能挑... 在中国古代,谏议论发挥最重要的政治调节功能,涉及君臣互动、政治运作的方方面面。"以道事君"上疏进谏是一般官僚的权利和义务。进谏首先要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宏阔的政治视野,其次需要掌握技巧,还要遵循其戒律规则,即不能挑战君主的权威性。君主专制的制度之下,"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议 唐代 以道事君 “为臣极难”
下载PDF
杨时乔的政治实践与政治思想探微
5
作者 郭翠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
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杨时乔坚持"以道事君"的君臣观;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并把这一思想付诸政治实践;为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建议实行宽民之政的民本思想;整顿吏治,推行"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关键词 杨时乔 以道事君 经世致用 宽民为本 任人唯贤
下载PDF
刘伯温的政治韬略与人生智慧
6
作者 王境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7年第2期270-270,共1页
十四世纪中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元朝由盛转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使统治集团受到沉重打击;并一步步走向衰败。公元1311年;在浙南大地上诞生了一位对元明鼎革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刘基。
关键词 以民为本 以道事君 以智制胜 以德服众
下载PDF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7
作者 巴晓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8-115,共8页
史称汉“以孝治天下”。在以家国同构为重要特征的汉代社会,形成了以元首股肱及父子相比拟的君臣关系,进而影响并建构了具有浓郁伦理色彩的汉代皇权政治。在汉代朝臣的上疏谏言中,以父母相称、相待君主的话语时有出现,而作为“一家之长... 史称汉“以孝治天下”。在以家国同构为重要特征的汉代社会,形成了以元首股肱及父子相比拟的君臣关系,进而影响并建构了具有浓郁伦理色彩的汉代皇权政治。在汉代朝臣的上疏谏言中,以父母相称、相待君主的话语时有出现,而作为“一家之长”的君主也十分注重君臣关系,将辅政大臣称为“吾股肱”,甚至比作自己的孩子。通过“子谏父”实现“以道事君”是汉代股肱之臣所尊奉和践行的忠君方式。此外,以“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及父子关系相互比拟的君臣关系,不仅将君臣之间“血脉相连”、相互依托的共生互动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对于柔化君臣关系、维系和巩固皇权意义重大,从而形成了汉代“父慈子孝”的皇权政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首 股肱 “父慈子孝” 臣关系 以道事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