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发疯文学”:当代青年话语中的仪式抵抗
1
作者
叶萌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发疯文学”是近年来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亚文化现象。以亚文化理论为视角,主要运用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形式,挖掘“发疯文学”背后的社会学隐喻。“发疯文学”通过夸张、拼贴和戏仿的手段建构独特的“风格...
“发疯文学”是近年来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亚文化现象。以亚文化理论为视角,主要运用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形式,挖掘“发疯文学”背后的社会学隐喻。“发疯文学”通过夸张、拼贴和戏仿的手段建构独特的“风格”,实现与网络亚文化的联系,进而完成社交场域中的文本生产和策略性抵抗。而“发疯文学”的背后映射出青年群体通过“角色扮演”解构社会期待,在群体认同中娱乐化地消解负面情绪,并利用亚文化资本批判社会现实,以争夺青年群体的话语权。“发疯文学”是青年追求重塑自我形象的体现,需要被正确地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网络流行语
仪式抵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涂鸦表情包:青年“仪式抵抗”实践中的空间、身体与权力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博
《北京青年研究》
2019年第2期37-43,共7页
网络涂鸦表情包是视觉文化主因背景下网络社会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涂鸦表情包以符号建构的方式为青年群体的"仪式抵抗"实践构建了一套回应。涂鸦表情包生产以符号的拼贴重组为主要方式实现意义系...
网络涂鸦表情包是视觉文化主因背景下网络社会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涂鸦表情包以符号建构的方式为青年群体的"仪式抵抗"实践构建了一套回应。涂鸦表情包生产以符号的拼贴重组为主要方式实现意义系统的转换,并通过再语境化的方式表征并传递崭新的意义,为青年"仪式抵抗"实践赢得了空间。身体化的涂鸦表情包借助社交媒介的力量进入公共空间进行"表演"实践,身体叙事强烈的隐喻色彩与修辞效果激发群体的仪式体验,使群体共享一种情感状态,最终在"斗图"狂欢之中消解传统与权威的权力,完成对权力"想象的"报复。涂鸦表情包所表征的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这种极端符号化的抗争不仅会使社会严肃议题娱乐化,其符号消费的本质更会让青年群体在"虚假的满足"中丧失主体性与批判意识,从而沦为"单向度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涂鸦表情包
青年亚文化
仪式抵抗
符号抗争
身体叙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格·抵抗·收编:“三和大神”亚文化研究
3
作者
丁天宇
《传媒论坛》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三和大神”在长期的抵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在收编中不断发展。国内外媒体和学者曾多次深入三和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但鲜有人从亚文化的角度研究“三和大神”。事实上,有着鲜明地域性和阶级特征的“三和大神”符合伯明翰...
“三和大神”在长期的抵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在收编中不断发展。国内外媒体和学者曾多次深入三和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但鲜有人从亚文化的角度研究“三和大神”。事实上,有着鲜明地域性和阶级特征的“三和大神”符合伯明翰学派的“风格、抵抗、收编”理论,是传统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新媒介语境下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躺平
伯明翰学派
仪式抵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丧文化”:积极抵抗与自我排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郑仁乐
《传媒论坛》
2019年第12期158-158,160,共2页
'丧文化'青年群体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以多媒体符号为传播载体,以颓废、群体自嘲、娱乐化为风格特征的文化现象,它是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的新形式,反映了当前青年群体的精神特质和利益诉求,表达了对现实压力的抵抗,对工具理性...
'丧文化'青年群体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以多媒体符号为传播载体,以颓废、群体自嘲、娱乐化为风格特征的文化现象,它是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的新形式,反映了当前青年群体的精神特质和利益诉求,表达了对现实压力的抵抗,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体现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在'丧文化'颓废表征的背后,青年群体完成了个体心态的自我排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丧文化
仪式抵抗
群体自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越轨·抵抗·此在——管窥《猜火车》到《猜火车2》的青年亚文化呈现
5
作者
王苏恩
《视听》
2020年第10期89-90,共2页
从《猜火车》(Trainspotting,1996)到《猜火车2》(T2 Trainspotting,2017),英国后现代导演丹尼·博伊尔通过其切割式的肮脏美学与后现代主义手法呈现了一个亚文化越轨现象背后所流动的意义乌托邦。本文基于文化研究中的多元理论视角...
从《猜火车》(Trainspotting,1996)到《猜火车2》(T2 Trainspotting,2017),英国后现代导演丹尼·博伊尔通过其切割式的肮脏美学与后现代主义手法呈现了一个亚文化越轨现象背后所流动的意义乌托邦。本文基于文化研究中的多元理论视角,管窥猜火车系列电影背后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猜火车》
亚文化
仪式抵抗
越轨行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媒介语境中的亚文化研究及其范式转向
被引量:
1
6
作者
毛加兴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4-47,58,共5页
20世纪60年代伯明翰学派开创了亚文化研究,提供了"风格""仪式抵抗""身份认同"等亚文化研究的基本范式.在新媒体时代,这些范式已很难切中其文化特质,亚文化研究急需转向.马弗索利的新部族理论、戈夫曼的...
20世纪60年代伯明翰学派开创了亚文化研究,提供了"风格""仪式抵抗""身份认同"等亚文化研究的基本范式.在新媒体时代,这些范式已很难切中其文化特质,亚文化研究急需转向.马弗索利的新部族理论、戈夫曼的表演理论、梅罗维茨的媒介场景理论成为推动这一转向的重要理论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亚文化
仪式抵抗
媒介场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文体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7
作者
毛加兴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网络文体并非是一种高雅的文学样式,只不过是全民性的仿写造句,所以很难融入主流文化圈,只能归为青年亚文化之列。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网络文体具有话语狂欢、仪式抵抗和身份认同的功能和意义。这种兴起于网络世界的草根文化,一开始就被网...
网络文体并非是一种高雅的文学样式,只不过是全民性的仿写造句,所以很难融入主流文化圈,只能归为青年亚文化之列。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网络文体具有话语狂欢、仪式抵抗和身份认同的功能和意义。这种兴起于网络世界的草根文化,一开始就被网络媒体的商业运行逻辑所收编,充当了网络媒体谋取经济利润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体
仪式抵抗
身份认同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艺术生产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8
作者
刘汉波
刘俊楠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2-75,共4页
后现代艺术生产所采用的挪用、拼贴、戏仿、恶搞等艺术手段往往大量借用现成品,这就违背了现行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二者冲突不可避免。其实,二者的冲突源于对创造性理解的差异,现行著作权法是现代性的产物,把独创性理解为独立...
后现代艺术生产所采用的挪用、拼贴、戏仿、恶搞等艺术手段往往大量借用现成品,这就违背了现行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二者冲突不可避免。其实,二者的冲突源于对创造性理解的差异,现行著作权法是现代性的产物,把独创性理解为独立加创造,反对袭用前人,强调结果的差异性,后现代艺术生产则反对静态的创造性,不排斥对现成品的利用,把创造性理解为行为的反抗性,其互文性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行为艺术,具有解构传统、仪式抵抗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艺术生产
著作权法
反创造性
仪式抵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谁的青春不迷茫》的青年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钟丽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16,共3页
2000年千禧年到来,代表中国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转向。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与父辈对传统的坚守致使青年们陷入自我追求与传统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不断驱动、消费文化的不断推进促使青年个体话语屈从于现实。电影《...
2000年千禧年到来,代表中国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转向。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与父辈对传统的坚守致使青年们陷入自我追求与传统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不断驱动、消费文化的不断推进促使青年个体话语屈从于现实。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聚焦世纪转折中的校园青少年群体,在描写青少年在自我与传统之间挣扎的迷茫的同时,展现出青年一代对爱情、现实、理想的坚定态度,体现出当代青年坚持理想、保持真我的青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价值观
仪式抵抗
越轨行为
漂鸟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打破身份固化:“斜杠青年”群像临摹与省思
被引量:
1
10
作者
穆佳滢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12,共4页
“斜杠青年”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不满足于“专一职业”,寻求“多样职业于一身”的青年群体。“斜杠青年”一方面投射出当代青年洒脱豁达、敢于质疑、勇于尝试的积极心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青年试图排解社会焦虑、追求多...
“斜杠青年”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不满足于“专一职业”,寻求“多样职业于一身”的青年群体。“斜杠青年”一方面投射出当代青年洒脱豁达、敢于质疑、勇于尝试的积极心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青年试图排解社会焦虑、追求多元人生、追寻职业情怀的心理诉求。青年追求“斜杠”生活方式具有正面意义,但应警惕陷入“万金油”误区,“斜杠青年”应注意将兴趣摆在跨界发展的前提位置,理性认识兴趣与金钱的辩证关系,锤炼工匠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自我投资、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真正实现一专多能,跨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杠青年”
生存镜像
仪式抵抗
工匠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镜与影——青年亚文化与成长小说
11
作者
王海燕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9-52,共4页
青年亚文化属于边缘文化,是一种颠覆和反叛的文化。是青年及青少年解决他们所共同面临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矛盾而采取的方案,它表现在诸如想象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等多个方面,以显著区别于主流文化的风格和样式来表现的。青年亚...
青年亚文化属于边缘文化,是一种颠覆和反叛的文化。是青年及青少年解决他们所共同面临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矛盾而采取的方案,它表现在诸如想象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等多个方面,以显著区别于主流文化的风格和样式来表现的。青年亚文化能够诠释青年及青少年成长时期的社会心理价值倾向、审美趣味、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解读各个时期成长小说中所体现出的青少年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青年亚文化与成长小说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姻亲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犹如镜与影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成长小说
抵抗
仪式
拼贴与戏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文化探析
被引量:
3
12
作者
袁之砚
《科技传播》
2020年第16期168-169,共2页
在互联网全球化时代,弹幕这一新兴媒介技术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青少年是使用弹幕的主要群体,他们相互交流、情感共享,将自身的风格和行为方式融入其中,逐渐形成弹幕亚文化现象。文章在青年亚文化理论的视角下探究弹幕的诞生与发展,进而...
在互联网全球化时代,弹幕这一新兴媒介技术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青少年是使用弹幕的主要群体,他们相互交流、情感共享,将自身的风格和行为方式融入其中,逐渐形成弹幕亚文化现象。文章在青年亚文化理论的视角下探究弹幕的诞生与发展,进而从亚文化的“仪式性抵抗”“使用与满足”的需求分析、“娱乐至死”的价值偏离3个角度分析青年弹幕族亚文化现象成因,并引导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幕
青年亚文化
使用与满足
仪式
性
抵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兴社会主义的政治学——1970-1980年代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政治实践旨趣
被引量:
1
13
作者
鲁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在1970-1980年代,英国在经济上从繁荣走向危机,在政治上从"民主共识"转向"威权专制",以霍尔为代表的英国新左派积极反思英国社会主义传统,突破了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樊篱。这一时期霍尔的文化研究始终遵循着一个目...
在1970-1980年代,英国在经济上从繁荣走向危机,在政治上从"民主共识"转向"威权专制",以霍尔为代表的英国新左派积极反思英国社会主义传统,突破了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樊篱。这一时期霍尔的文化研究始终遵循着一个目标,或者说始终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重新思考文化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把文化领域作为一个持续地政治斗争的空间,在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搭建桥梁,复兴社会主义政治革命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仪式抵抗
霸权
监控危机
撒切尔主义
社会主义的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发疯文学”:当代青年话语中的仪式抵抗
1
作者
叶萌
机构
安徽大学
出处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基金
安徽大学社会学学科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青年‘丧文化’探析——基于负面网络热词的社会学透析”(SZCXSHS202310)。
文摘
“发疯文学”是近年来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亚文化现象。以亚文化理论为视角,主要运用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形式,挖掘“发疯文学”背后的社会学隐喻。“发疯文学”通过夸张、拼贴和戏仿的手段建构独特的“风格”,实现与网络亚文化的联系,进而完成社交场域中的文本生产和策略性抵抗。而“发疯文学”的背后映射出青年群体通过“角色扮演”解构社会期待,在群体认同中娱乐化地消解负面情绪,并利用亚文化资本批判社会现实,以争夺青年群体的话语权。“发疯文学”是青年追求重塑自我形象的体现,需要被正确地看待。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网络流行语
仪式抵抗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涂鸦表情包:青年“仪式抵抗”实践中的空间、身体与权力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博
机构
暨南大学
出处
《北京青年研究》
2019年第2期37-43,共7页
文摘
网络涂鸦表情包是视觉文化主因背景下网络社会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涂鸦表情包以符号建构的方式为青年群体的"仪式抵抗"实践构建了一套回应。涂鸦表情包生产以符号的拼贴重组为主要方式实现意义系统的转换,并通过再语境化的方式表征并传递崭新的意义,为青年"仪式抵抗"实践赢得了空间。身体化的涂鸦表情包借助社交媒介的力量进入公共空间进行"表演"实践,身体叙事强烈的隐喻色彩与修辞效果激发群体的仪式体验,使群体共享一种情感状态,最终在"斗图"狂欢之中消解传统与权威的权力,完成对权力"想象的"报复。涂鸦表情包所表征的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这种极端符号化的抗争不仅会使社会严肃议题娱乐化,其符号消费的本质更会让青年群体在"虚假的满足"中丧失主体性与批判意识,从而沦为"单向度的人"。
关键词
网络涂鸦表情包
青年亚文化
仪式抵抗
符号抗争
身体叙事
Keywords
online graffiti-like emotion icons
subculture of the youth
symbolic resistance
symbolized rebellion
body narrative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格·抵抗·收编:“三和大神”亚文化研究
3
作者
丁天宇
机构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传媒论坛》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文摘
“三和大神”在长期的抵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在收编中不断发展。国内外媒体和学者曾多次深入三和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但鲜有人从亚文化的角度研究“三和大神”。事实上,有着鲜明地域性和阶级特征的“三和大神”符合伯明翰学派的“风格、抵抗、收编”理论,是传统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新媒介语境下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案例。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躺平
伯明翰学派
仪式抵抗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丧文化”:积极抵抗与自我排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郑仁乐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传媒论坛》
2019年第12期158-158,160,共2页
文摘
'丧文化'青年群体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以多媒体符号为传播载体,以颓废、群体自嘲、娱乐化为风格特征的文化现象,它是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的新形式,反映了当前青年群体的精神特质和利益诉求,表达了对现实压力的抵抗,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体现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在'丧文化'颓废表征的背后,青年群体完成了个体心态的自我排解。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丧文化
仪式抵抗
群体自嘲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越轨·抵抗·此在——管窥《猜火车》到《猜火车2》的青年亚文化呈现
5
作者
王苏恩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视听》
2020年第10期89-90,共2页
文摘
从《猜火车》(Trainspotting,1996)到《猜火车2》(T2 Trainspotting,2017),英国后现代导演丹尼·博伊尔通过其切割式的肮脏美学与后现代主义手法呈现了一个亚文化越轨现象背后所流动的意义乌托邦。本文基于文化研究中的多元理论视角,管窥猜火车系列电影背后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关键词
《猜火车》
亚文化
仪式抵抗
越轨行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媒介语境中的亚文化研究及其范式转向
被引量:
1
6
作者
毛加兴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4-47,58,共5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AHSKQ2014D130)
文摘
20世纪60年代伯明翰学派开创了亚文化研究,提供了"风格""仪式抵抗""身份认同"等亚文化研究的基本范式.在新媒体时代,这些范式已很难切中其文化特质,亚文化研究急需转向.马弗索利的新部族理论、戈夫曼的表演理论、梅罗维茨的媒介场景理论成为推动这一转向的重要理论支点.
关键词
新媒介
亚文化
仪式抵抗
媒介场景
Keywords
new media
subculture
ceremony resistance
media scene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文体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7
作者
毛加兴
机构
安徽工程大学
出处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基金
2012年度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青年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SK2012B057)
文摘
网络文体并非是一种高雅的文学样式,只不过是全民性的仿写造句,所以很难融入主流文化圈,只能归为青年亚文化之列。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网络文体具有话语狂欢、仪式抵抗和身份认同的功能和意义。这种兴起于网络世界的草根文化,一开始就被网络媒体的商业运行逻辑所收编,充当了网络媒体谋取经济利润的工具。
关键词
网络文体
仪式抵抗
身份认同
青年亚文化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艺术生产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8
作者
刘汉波
刘俊楠
机构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2-75,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5XZW002)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3WX08)
文摘
后现代艺术生产所采用的挪用、拼贴、戏仿、恶搞等艺术手段往往大量借用现成品,这就违背了现行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二者冲突不可避免。其实,二者的冲突源于对创造性理解的差异,现行著作权法是现代性的产物,把独创性理解为独立加创造,反对袭用前人,强调结果的差异性,后现代艺术生产则反对静态的创造性,不排斥对现成品的利用,把创造性理解为行为的反抗性,其互文性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行为艺术,具有解构传统、仪式抵抗的意味。
关键词
后现代
艺术生产
著作权法
反创造性
仪式抵抗
Keywords
postmodern
art production
copyright law
anti-creativeness
ritual resistance
分类号
I053.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谁的青春不迷茫》的青年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钟丽琳
机构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文摘
2000年千禧年到来,代表中国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转向。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与父辈对传统的坚守致使青年们陷入自我追求与传统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不断驱动、消费文化的不断推进促使青年个体话语屈从于现实。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聚焦世纪转折中的校园青少年群体,在描写青少年在自我与传统之间挣扎的迷茫的同时,展现出青年一代对爱情、现实、理想的坚定态度,体现出当代青年坚持理想、保持真我的青年性。
关键词
青年价值观
仪式抵抗
越轨行为
漂鸟运动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打破身份固化:“斜杠青年”群像临摹与省思
被引量:
1
10
作者
穆佳滢
机构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12,共4页
文摘
“斜杠青年”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不满足于“专一职业”,寻求“多样职业于一身”的青年群体。“斜杠青年”一方面投射出当代青年洒脱豁达、敢于质疑、勇于尝试的积极心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青年试图排解社会焦虑、追求多元人生、追寻职业情怀的心理诉求。青年追求“斜杠”生活方式具有正面意义,但应警惕陷入“万金油”误区,“斜杠青年”应注意将兴趣摆在跨界发展的前提位置,理性认识兴趣与金钱的辩证关系,锤炼工匠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自我投资、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真正实现一专多能,跨界发展。
关键词
“斜杠青年”
生存镜像
仪式抵抗
工匠精神
Keywords
“slash youth”
survival image
ritual resistance
craftsman spirit
分类号
G913.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镜与影——青年亚文化与成长小说
11
作者
王海燕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9-52,共4页
文摘
青年亚文化属于边缘文化,是一种颠覆和反叛的文化。是青年及青少年解决他们所共同面临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矛盾而采取的方案,它表现在诸如想象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等多个方面,以显著区别于主流文化的风格和样式来表现的。青年亚文化能够诠释青年及青少年成长时期的社会心理价值倾向、审美趣味、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解读各个时期成长小说中所体现出的青少年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青年亚文化与成长小说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姻亲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犹如镜与影的关系。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成长小说
抵抗
仪式
拼贴与戏仿
Keywords
Youth Subculture
Young Adult Literature
Resistance in Ceremony
Parody and Pastiche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文化探析
被引量:
3
12
作者
袁之砚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科技传播》
2020年第16期168-169,共2页
文摘
在互联网全球化时代,弹幕这一新兴媒介技术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青少年是使用弹幕的主要群体,他们相互交流、情感共享,将自身的风格和行为方式融入其中,逐渐形成弹幕亚文化现象。文章在青年亚文化理论的视角下探究弹幕的诞生与发展,进而从亚文化的“仪式性抵抗”“使用与满足”的需求分析、“娱乐至死”的价值偏离3个角度分析青年弹幕族亚文化现象成因,并引导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
弹幕
青年亚文化
使用与满足
仪式
性
抵抗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兴社会主义的政治学——1970-1980年代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政治实践旨趣
被引量:
1
13
作者
鲁宝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文摘
在1970-1980年代,英国在经济上从繁荣走向危机,在政治上从"民主共识"转向"威权专制",以霍尔为代表的英国新左派积极反思英国社会主义传统,突破了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樊篱。这一时期霍尔的文化研究始终遵循着一个目标,或者说始终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重新思考文化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把文化领域作为一个持续地政治斗争的空间,在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搭建桥梁,复兴社会主义政治革命潜能。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仪式抵抗
霸权
监控危机
撒切尔主义
社会主义的政治学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发疯文学”:当代青年话语中的仪式抵抗
叶萌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网络涂鸦表情包:青年“仪式抵抗”实践中的空间、身体与权力
张博
《北京青年研究》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风格·抵抗·收编:“三和大神”亚文化研究
丁天宇
《传媒论坛》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丧文化”:积极抵抗与自我排解
郑仁乐
《传媒论坛》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越轨·抵抗·此在——管窥《猜火车》到《猜火车2》的青年亚文化呈现
王苏恩
《视听》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媒介语境中的亚文化研究及其范式转向
毛加兴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网络文体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毛加兴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后现代艺术生产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刘汉波
刘俊楠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谁的青春不迷茫》的青年价值观探析
钟丽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打破身份固化:“斜杠青年”群像临摹与省思
穆佳滢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镜与影——青年亚文化与成长小说
王海燕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文化探析
袁之砚
《科技传播》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复兴社会主义的政治学——1970-1980年代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政治实践旨趣
鲁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