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语类模式下中国外交警告言语行为研究
1
作者 刘风光 柴宜林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19-38,共20页
警告言语行为是外交话语中常见的仪式化语用现象。本研究将外交警告言语行为视作目标明确且结构相对稳定的语类,融合仪式理论和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探究仪式化语境配置影响下中国外交警告言语行为的仪式-语类语言形式、语用策略和结构潜势... 警告言语行为是外交话语中常见的仪式化语用现象。本研究将外交警告言语行为视作目标明确且结构相对稳定的语类,融合仪式理论和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探究仪式化语境配置影响下中国外交警告言语行为的仪式-语类语言形式、语用策略和结构潜势,进而考察外交发言人语言选择背后的道德秩序。研究发现,在语言形式层面,外交发言人通常采用指示视角类仪式框架指示表达及构式实施警告;在语用策略层面,直接性程度较低的非规约性间接警告出现频率最高;在结构潜势层面,外交警告言语行为的宏观话语模式为(ME)■FA,其中评价、将来行动为必要成分。三个层面的警告实现方式体现出坚持独立自主和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主要道德秩序。本研究验证了仪式理论和语类理论融合框架对外交话语分析的可行性。对外交警告仪式-语类特征的考察有利于加深对政治外交仪式特征的理解,为其他机构性话语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告言语行为 仪式-语类模式 中国外交话语 宏观话语 语境配置
下载PDF
传播交际模式观照下的权势话语——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话语模式为例
2
作者 施红梅 赵朝永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4-28,共5页
作为交际媒介的语言是社会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话语角色的认知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次序。话语角色的权势关系影响着话语的交际模式。作者以《红楼梦》为例,在已有交际模式与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提出的交际传播模式观照下,剖析了... 作为交际媒介的语言是社会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话语角色的认知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次序。话语角色的权势关系影响着话语的交际模式。作者以《红楼梦》为例,在已有交际模式与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提出的交际传播模式观照下,剖析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五种交际话语。指出话语交际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诸多不定因素制约。交际双方具有权势的一方在实际谈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交际双方"权势"话语的差异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话语交际模式。然而,由于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和情景语境等多方面非预想性因素的影响,交际中的权势也会不断受到挑战和变更,从而出现说话者的权势和身份的非对位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模式 权势话语 红楼梦 传递模式 仪式模式 贾宝玉
下载PDF
雷锋精神的“仪式性”传播及其文化意义
3
作者 仲乾坤 《传播与版权》 2013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在对雷锋精神意义的长期研究中,传播的传递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即认为其传播核心在于雷锋精神的内容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宣传的契合。然而,《人民日报》长期规律性的雷锋精神的报道却揭示了其传播的形式意义,笔者以此为例尝试将传播的"... 在对雷锋精神意义的长期研究中,传播的传递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即认为其传播核心在于雷锋精神的内容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宣传的契合。然而,《人民日报》长期规律性的雷锋精神的报道却揭示了其传播的形式意义,笔者以此为例尝试将传播的"仪式模式"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揭示其传播效果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仪式模式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报告会的传播价值和效能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曹佳音 《新闻世界》 2011年第6期248-249,共2页
在传媒时代,多媒介交融,交流与传播追求个性化、互动性的现实背景下,报告会还有怎样的价值?报告会的传播效能又将如何优化?本文以麦奎尔的传播模式论为理论依据,提出报告会的传播意义和价值,以及优化传播效能的一些运作策略。
关键词 报告会 仪式模式 传输模式 传播效能
下载PDF
论网络话语的传播范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黎呐 《鄂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63-65,共3页
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媒介品质养成了新的书写方式与新的话语传播范式。从亲笔书写到键盘录入,从规范文字到"去规范"的火星文,传播的仪式模式被吸引眼球的注意力模式取代。网络话语传播范式暴露出青年亚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区隔,而... 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媒介品质养成了新的书写方式与新的话语传播范式。从亲笔书写到键盘录入,从规范文字到"去规范"的火星文,传播的仪式模式被吸引眼球的注意力模式取代。网络话语传播范式暴露出青年亚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区隔,而传统书写却并未就此终结,话词更新的进步性在于它对既有文化的承继与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规范化 仪式模式 注意力模式 文化断代
下载PDF
“声/声音”“音声”“音乐”“仪式中音声”:重访“仪式中音声”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曹本冶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7,共12页
所有理论方法都是研究者对其特定研究对象所设置的具针对性问题探究过程之自身经验感受和"觉悟",不能被认为是必然,或理所当然地适用于该领域内的所有研究——一个理论模式之适用性当取决于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所设定的&qu... 所有理论方法都是研究者对其特定研究对象所设置的具针对性问题探究过程之自身经验感受和"觉悟",不能被认为是必然,或理所当然地适用于该领域内的所有研究——一个理论模式之适用性当取决于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所设定的"问题所在"。文章通过"重访""仪式中音声"理论模式,重申模式的思维渊源及其在学科脉络中的属性和定位,理清一些诸如"声/声音""音声""音乐""仪式中音声"的关键概念,并对"仪式中音声"研究的拓展作一个瞻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研究范式 仪式与声音 仪式中音声”理论模式 音乐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