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建构与优化——以“带着国旗去旅行”全民网络活动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敏 黄俊伟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开展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带着国旗去旅行”全民网络爱国活动,以生活叙事活化爱国话语,以数字化+仪式营造爱国活动的共联共境,以寓意驱动建构情感共同体,通过创新性的仪式展演流程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开展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带着国旗去旅行”全民网络爱国活动,以生活叙事活化爱国话语,以数字化+仪式营造爱国活动的共联共境,以寓意驱动建构情感共同体,通过创新性的仪式展演流程和数字化仪式展演手段,成功地将爱国情感融入网络空间,引起参与者的强烈共鸣。该活动从仪式符号运用、仪式时空构建、仪式展演形式、仪式传播模式四个方面成功地将教育仪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了全民网络爱国活动的仪式化建构。为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效,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创新仪式符号话语表现形态、拓展仪式时空、促进仪式教育资源融合共进、扩展仪式传播的多维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 “带着国旗去旅行” 运行机理 提升策略
下载PDF
“网络仪式”:重大舆情引导的新范式
2
作者 宋琳琳 孙明宇 《新媒体研究》 2021年第4期5-7,共3页
网络为记忆的脱域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成为了经验和认同沉淀的元场域,而"网络仪式"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认同"作用。文章认为"网络仪式"的"认同"建构主要来源于三大路径:意义共识、想象共识... 网络为记忆的脱域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成为了经验和认同沉淀的元场域,而"网络仪式"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认同"作用。文章认为"网络仪式"的"认同"建构主要来源于三大路径:意义共识、想象共识、情绪共识。在"认同"路径的框架下,"网络仪式"对舆论的引导与情绪的调动作用凸显。文章从"舆论效应"与"社会情绪"两个层面推演网络仪式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过程,并建构模型,以明确"网络仪式"传播在引导效能中的运作机理。综上,通过现实依据、认同路径与认同效能的阐释,"网络仪式"在参与重大舆情引导方面具有关键性效能,或将成为舆论引导研究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仪式 舆情 范式
下载PDF
图片网络互动合作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
3
作者 张燕辉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7-27,共1页
9月5日,由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沈阳日报、深圳特区报、大众日报、辽宁日报、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新疆经济日报、宁夏日报、贵州日报、桂林日报、大连日报等全国20家媒体代表参与的“图片网络互动合作签约仪... 9月5日,由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沈阳日报、深圳特区报、大众日报、辽宁日报、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新疆经济日报、宁夏日报、贵州日报、桂林日报、大连日报等全国20家媒体代表参与的“图片网络互动合作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这项合作旨在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各种信息资源的互动、互换、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片网络互动合作签约仪式 平面媒体 信息资源 中国 报纸
下载PDF
仪式感与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4
作者 金浏河 王旭君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高职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已经被列入重要教育目标,通过有效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能够让高职学生在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高职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已经被列入重要教育目标,通过有效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能够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自觉承担新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能够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融为一体,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通过对仪式的相关内容以及将仪式感融入到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分析,进而具体探讨了基于仪式感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新时代 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网络仪式阵地
下载PDF
Z世代网络互动仪式的生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宇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3,共9页
Z世代通过圈层化聚集实现共同在场、通过符号构建实现圈层互动、通过情感共享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由此实现亚文化的意义构建和价值生成。通过构建局部情境的圈层化互动,Z世代实现了自我确证和社会认同。通过文字符号和非文字符号的再造,Z... Z世代通过圈层化聚集实现共同在场、通过符号构建实现圈层互动、通过情感共享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由此实现亚文化的意义构建和价值生成。通过构建局部情境的圈层化互动,Z世代实现了自我确证和社会认同。通过文字符号和非文字符号的再造,Z世代建立起了排除圈外人的符号壁垒,营造了一种风格化、碎片化和娱乐化的符号景观,实现了亚文化的展演。从对仪式“神圣物”的共同关注中,Z世代形成了密切的相互关注和节奏连带,实现了集体的狂欢和情感能量的生成,从现实的社会结构中“脱嵌”出来,构建了新的关系模式并实现了亚文化价值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网络互动仪式 反结构关系 亚文化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下的美国大选电视辩论
6
作者 余烨钒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2期89-90,共2页
电视辩论作为美国大选中的媒介仪式,已然成为国内外受众关注的焦点和美式文化象征符号。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对美国大选的不断渗透体现在对电视辩论这一传统媒介仪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对美国大学... 电视辩论作为美国大选中的媒介仪式,已然成为国内外受众关注的焦点和美式文化象征符号。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对美国大选的不断渗透体现在对电视辩论这一传统媒介仪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对美国大学的电视辩论进行解读,以及提出与传统媒介仪式相对的网络仪式,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辩论 传播仪式 网络仪式
下载PDF
Mock Impoliteness and Co-Construction of Hudui Rituals in Chinese Online Interac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Linsen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0年第1期45-63,126,共20页
This paper examines an under-researched phenomenon of mock impoliteness in Chinese online interaction,namely,the practice of hudui(lit.reciprocal jocular abuse)as a solidarity enhancing device among acquaintances.Draw... This paper examines an under-researched phenomenon of mock impoliteness in Chinese online interaction,namely,the practice of hudui(lit.reciprocal jocular abuse)as a solidarity enhancing device among acquaintances.Drawing on data from Qzone interaction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this study focuses on ritual features,sequential patterns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hudui through the lens of Kádár’s(2013,2017)interpersonal ritual theory.The results show that hudui is co-constructed by the online participants with the symmetric pattern of mutual abuse,which distinguishes it from previous studies of jocular abuse(i.e.,the asymmetric pattern of abuser–recipient).They also reveal that hudui accomplishes various kinds of relational work,including fostering intimacy,enhancing mutual affection-based face and creating amus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k impoliteness hudui rituals CO-CONSTRUCTION Chinese online interaction
下载PDF
Theory Analysis of the Handover Challenge in Express Train Access Networks (ETAN) 被引量:1
8
作者 HU Guoqing HUANG Anpeng +2 位作者 HE Ruisi AI Bo CHEN Zhangyua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4年第7期92-98,共7页
To handle the handover challenge in Express Train Access Networks(ETAN).mobility fading effects in high speed railway environments should be addressed firs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ading effects in this paper,w... To handle the handover challenge in Express Train Access Networks(ETAN).mobility fading effects in high speed railway environments should be addressed firs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ading effects in this paper,we obtain two theoretical bounds:HOTiming upper bound and HO-Margin lower bound,which are helpful guidelines to study the handover challenge today and in the future.Then,we apply them to analyze performance of conventional handover technologies and our proposal in ETAN.This follow-up theory analyses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handover solution can minimize handover time up to 4ms(which is the fastest one so far),and reduce HO-Margin to 0.16 dB at a train speed of 350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 train access network handover (HO) high speed railways HO-timing upper bound HO-margin lower bound
下载PDF
纪念类博物馆“网络仪式”的符号学分析--以“国家公祭网”为例
9
作者 张俊龙 《博物院》 2021年第4期66-72,共7页
国家公祭作为铭记民族创伤、昭示未来,形铸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有效仪式,除在实体建筑空间举行外,虚拟化的"网络仪式",即借助声音、影像、触摸屏等新科技、新媒介,将多种符号意义资源互协适用,使其交互合力生成可介入性文... 国家公祭作为铭记民族创伤、昭示未来,形铸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有效仪式,除在实体建筑空间举行外,虚拟化的"网络仪式",即借助声音、影像、触摸屏等新科技、新媒介,将多种符号意义资源互协适用,使其交互合力生成可介入性文化意义综合体,激活观众身体的多重感知觉生理机制,实现具身参与。"网络仪式"所体现的(原生语境)概念体系和认知观念,使得纪念类博物馆的公众传播度、辨识度和认知度,得以突破常规时空限域,生成近乎无边界的价值意义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类博物馆 国家公祭 网络仪式 符号
原文传递
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定贵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6,共6页
屯堡人族群的相对稳定性与其标志性文化——地戏有着重要的关联。屯堡地戏分为村落地戏仪式和村际地戏仪式两类:村落地戏仪式对本村屯堡人来说具有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功能,维持着村落内部的秩序,而村际地戏仪式所编织的"仪式网络... 屯堡人族群的相对稳定性与其标志性文化——地戏有着重要的关联。屯堡地戏分为村落地戏仪式和村际地戏仪式两类:村落地戏仪式对本村屯堡人来说具有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功能,维持着村落内部的秩序,而村际地戏仪式所编织的"仪式网络",即通过仪式行为的流动将单位社区之间勾连起来,形成了覆盖族群整体的文化网络,使族群价值观和族群规范趋于一致,使族群保持着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人 仪式网络 村际地戏 族群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