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杨复《仪礼图》与张惠言《仪礼图》之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志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248-255,共8页
朱子学派的礼图传统深刻影响了宋、元、明、清各朝的礼学发展轨迹,而杨复《仪礼图》是其代表性作品。张惠言《仪礼图》是在吸收杨复《仪礼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成果,成为中国传统礼图的高峰之作。张惠言《仪礼图》继承了杨复《仪礼图... 朱子学派的礼图传统深刻影响了宋、元、明、清各朝的礼学发展轨迹,而杨复《仪礼图》是其代表性作品。张惠言《仪礼图》是在吸收杨复《仪礼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成果,成为中国传统礼图的高峰之作。张惠言《仪礼图》继承了杨复《仪礼图》立足朱子学派遵循《仪礼》的传统,但张惠言《仪礼图》着重于实用性,而杨复《仪礼图》着力于解读《仪礼》文献,两者之作图目的不同。张惠言《仪礼图》细化与完善了杨复《仪礼图》所建构的礼图体系。两者之异同根源于各自的时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派 杨复《仪礼图 张惠言《仪礼图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曾国藩批校《仪礼图》稿本述评
2
作者 蒋鹏翔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5,共6页
清儒张惠言编绘的《仪礼图》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研读《仪礼》时主要倚仗的读本之一。湖南图书馆藏有曾国藩手批《仪礼图》清嘉庆刊本一部,所载批识凡二十余条,考辨精细,识见通达,极有益于《仪礼》学之研究。本文在识读迻录的基础上分析... 清儒张惠言编绘的《仪礼图》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研读《仪礼》时主要倚仗的读本之一。湖南图书馆藏有曾国藩手批《仪礼图》清嘉庆刊本一部,所载批识凡二十余条,考辨精细,识见通达,极有益于《仪礼》学之研究。本文在识读迻录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其文献价值:其一,曾批本率先补正了张氏《仪礼图》的各种疏误,与同类著述相比,其内容亦最具针对性;其二,曾批本有助于印证《仪礼图》清嘉庆刊本的刻版缺陷;其三,曾批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对《仪礼图》的看法;其四,利用曾批本与其日记对读,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其研治礼学的原则、过程及心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图 曾国藩 手批本
下载PDF
曹元弼《礼经学》对张惠言《仪礼图》图表引用之概述
3
作者 朱一 周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礼经学》为清末礼学大师曹元弼受洋务派代表张之洞所托编纂的经学教科书。张之洞嘱托曹元弼著《礼经学》,欲以传统礼仪达到收挽民心,强学力政,抵御外侮之目的,仍是"中学为体"政治思想的表现。此书为曹元弼广采众家学说汇编... 《礼经学》为清末礼学大师曹元弼受洋务派代表张之洞所托编纂的经学教科书。张之洞嘱托曹元弼著《礼经学》,欲以传统礼仪达到收挽民心,强学力政,抵御外侮之目的,仍是"中学为体"政治思想的表现。此书为曹元弼广采众家学说汇编而成的教科书,其主要内容多取自别家,其中张惠言《仪礼图》即其所引书之一。张惠言为乾嘉时著名经学家,精研易、礼之学,《仪礼图》为其礼学代表作。此书为图解体,曹氏《礼经学》之图表多引于此。曹氏引张氏礼图,因其礼图绘制切合经义,图文精审,优于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张惠言 仪礼图 礼经学 引用
下载PDF
《爱日精庐藏书志》著录《仪礼图》“宋十行本”辨正
4
作者 杜以恒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第5期86-90,共5页
宋杨复《仪礼图》今存最早的刊本是元刊本,而清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著录有“宋十行本”,其下落不明。考证可知张金吾所谓“宋十行本”实为明嘉靖十五年国子监生卢尧文等刻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而国图藏卢尧文本是一个伪本,作伪... 宋杨复《仪礼图》今存最早的刊本是元刊本,而清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著录有“宋十行本”,其下落不明。考证可知张金吾所谓“宋十行本”实为明嘉靖十五年国子监生卢尧文等刻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而国图藏卢尧文本是一个伪本,作伪方式是删除卢本原有的明代序言,删除与元十行本共有的杨复自序、陈普序,剜除《仪礼图目录》末所刻明代卢尧文等校刊者籍贯、姓名。作伪的目的是删除明刊痕迹,进而冒充宋本。国图藏卢尧文本经清蒋廷锡、王图炳、张金吾、张蓉镜、蒋凤藻、蒋汝藻、涵芬楼递藏。清张金吾将此伪本误定为“宋十行本”,张蓉镜、王国维延续了张金吾这一错误。用来作伪宋本的明嘉靖卢尧文本是个精刻本,顾广圻将此本定为“善本”,其版本价值仍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复 仪礼图 《爱日精庐藏书志》 宋十行本 王国维
下载PDF
张惠言《仪礼图》考索
5
作者 乔辉 赵学清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8年第1期85-91,共7页
清代学者张惠言精研礼学,其礼学研究以《仪礼图》名世。是书在宋人杨复《仪礼图》研究基础上,又有新说,立论较有特色,然有关其图内容真伪考论者甚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出土实物对其内容进行考释,以为张图内容有创新之处,亦有失当之处。
关键词 礼学 张惠言 仪礼图 考证
原文传递
杨复《仪礼图》考索
6
作者 乔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年第5期5-7,13,共4页
宋代学者杨复以其所著《仪礼图》而名世,其作首次以图注疏《仪礼》,为后学研治《仪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其版本、体例、内容真伪等迄无考说,今勾稽礼文、礼图、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以为杨复《仪礼图》在体例方面有筚路蓝缕之功... 宋代学者杨复以其所著《仪礼图》而名世,其作首次以图注疏《仪礼》,为后学研治《仪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其版本、体例、内容真伪等迄无考说,今勾稽礼文、礼图、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以为杨复《仪礼图》在体例方面有筚路蓝缕之功,其内容大多立说有理,亦间有失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复 仪礼图 体例 考证
原文传递
杨复《仪礼图》元刊本考 被引量:3
7
作者 杜以恒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8,F0002,共13页
南宋杨复所作《仪礼图》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刊本。海内外现存《仪礼图》元刊本三十余部,均是元十行本、元崇化余志安勤有堂本的不同印本。元十行本与其余十行本经书版式相同、字体相近,均刊刻于福建建阳,刊刻时间在元泰定前后。元十行... 南宋杨复所作《仪礼图》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刊本。海内外现存《仪礼图》元刊本三十余部,均是元十行本、元崇化余志安勤有堂本的不同印本。元十行本与其余十行本经书版式相同、字体相近,均刊刻于福建建阳,刊刻时间在元泰定前后。元十行本源自宋元间昭武谢子祥刊本,谢子祥本可能源于南宋理宗时桂林刊本。谢本、宋桂林本俱已亡佚。元十行本在明代历经明初、正德六年、正德十二年、正德十六年、嘉靖重校五次较大规模补修,现存各期印本至少二十五部。未经补修的元十行本今存残本一部,明初补修本则存有全帙。余志安本与元十行本内容、字体、文字排布高度一致,乃据元十行本或谢子祥本重刻,重刻时间在元至顺、元统前后。余志安本脱误较少,字体规范,《仪礼》白文有句读,整体质量优于元十行本。今人研读《仪礼图》,可以北大藏余志安本为主,参以北平甲库藏未经补修的元十行原本残帙、国图藏元刊明初补修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图 杨复 十行本 建阳书坊
原文传递
论清代官修《礼节图》对杨复《仪礼图》之发展与变革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8年第5期92-96,共5页
仪节图是礼图的重要门类,对于剖析、理解繁难的单个仪节以及诸多仪节排列组合而成的礼典极有帮助。刊行于乾隆十三年的官修《礼节图》,是在南宋仪节图名作杨复《仪礼图》的基础上刊谬补阙、发展变革而来,不仅代表了宋元以来仪节图撰作... 仪节图是礼图的重要门类,对于剖析、理解繁难的单个仪节以及诸多仪节排列组合而成的礼典极有帮助。刊行于乾隆十三年的官修《礼节图》,是在南宋仪节图名作杨复《仪礼图》的基础上刊谬补阙、发展变革而来,不仅代表了宋元以来仪节图撰作的最高水平,而且对乾嘉以降仪节图的进一步发展繁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本文从绘图依据的可靠性、表达内容的丰赡性和版式体例的严整性三个方面,具体考察清代官修《礼节图》之于杨复《仪礼图》的发展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节图 《礼节图》 仪礼图 发展变革
原文传递
三礼图籍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成 《唐都学刊》 2012年第1期80-83,共4页
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那么,关于礼的典籍自然很多,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插图本的礼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礼图文献方面的记载,至《隋书·经籍志》才有收录。此后,三礼图籍的文献记载绵延不绝,至清尤... 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那么,关于礼的典籍自然很多,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插图本的礼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礼图文献方面的记载,至《隋书·经籍志》才有收录。此后,三礼图籍的文献记载绵延不绝,至清尤盛,其间存佚情况,梳理条贯,为礼学研究提供另一方面的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图 周礼图 仪礼图 考工记图
下载PDF
论张惠言的《仪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声国 《知与行》 2016年第9期63-68,共6页
作为清代中期尊尚郑学派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张惠言在《仪礼》研究方面成就颇丰,著述有《仪礼图》《读仪礼记》等,影响较大。无论是在著述诠释目的、诠释体式、诠释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著述的文献引证、文献校勘实践上,或者是对于《... 作为清代中期尊尚郑学派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张惠言在《仪礼》研究方面成就颇丰,著述有《仪礼图》《读仪礼记》等,影响较大。无论是在著述诠释目的、诠释体式、诠释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著述的文献引证、文献校勘实践上,或者是对于《仪礼》郑注、贾疏的认知态度上,张惠言的礼经研究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治学趣向。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张惠言的礼经本文诠释并不追求对《仪礼》的通盘解读,更强调前贤礼经诠释疑误的考辨,特色极其鲜明。他延继了通过绘制图标的方式来诠释礼经的手段,所著《仪礼图》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深得皮锡瑞等后来学者的赞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读仪礼记》 仪礼图 著述旨趣
下载PDF
试论杨复的《丧服》诠释
11
作者 邓声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2-40,共9页
作为两宋创发新义阶段的一大代表人物,杨复在《丧服》诠释上继承了朱熹礼学的治学思想,秉持一种发展的“五服”制服原则理念。所著《仪礼图》兼具随文释义体和图解体著作的双重特点,而且巧妙地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整体;所绘服制礼图类型丰... 作为两宋创发新义阶段的一大代表人物,杨复在《丧服》诠释上继承了朱熹礼学的治学思想,秉持一种发展的“五服”制服原则理念。所著《仪礼图》兼具随文释义体和图解体著作的双重特点,而且巧妙地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整体;所绘服制礼图类型丰富,包括服制义例图、服制器物图及切于实用目的的丧服表解图,兼具礼经学和礼俗学并举的特点;从《丧服》经传礼文诠释角度看,主要以剪裁截取郑《注》、贾《疏》为诠释手段,诠释简洁准确,不以发明创新为要务;截取《丧服传》及《礼记》中《丧服小记》诸篇相应服制礼文,将其与《丧服》篇经文融为一体,提升了他们的服制地位。作为黄榦《仪礼经传通解续·丧礼》的一部分,杨复所制《仪礼丧服图式》内容极其丰富,既有与《通解续》相关服制门类关联照应之处,又具有自身独到之处,如采用图解体而不是纂集体的著述体式,引用文献涉及的学者数和引用次数极其惊人,着意于丧服制度的古今沿革与变迁情况发覆,凸显了后世现实社会的服制适用性问题,更具礼俗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复 仪礼图 《仪礼丧服图式》 诠释特色
下载PDF
曹元弼《礼经学》对张惠言“丧服表”之校正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一 周洪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礼经学》属于清末民初礼学大师曹元弼受张之洞所托而编纂的经学教科书《十四经学》丛书之一。此书为曹元弼广采众家学说汇编而成的教课书,其主要内容多取自别家。此书第三章图表中的"丧服表"引自清乾嘉时张惠言《仪礼图》... 《礼经学》属于清末民初礼学大师曹元弼受张之洞所托而编纂的经学教科书《十四经学》丛书之一。此书为曹元弼广采众家学说汇编而成的教课书,其主要内容多取自别家。此书第三章图表中的"丧服表"引自清乾嘉时张惠言《仪礼图》丧服表的前两节。曹氏自己并未制表,故对张氏表校正详尽。对此表的校正分为五类:删改其误,删其纷争,补其疏漏,删减文字,重置错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张惠言 礼经学 丧服表 仪礼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