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陆块新生代两次仰冲事件及其构造驱动机制:论印度洋、特提斯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二七 孟恺 +2 位作者 许光 樊春 苏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67-1875,共9页
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是印度洋扩张和特提斯洋闭合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这3个板块的相互作用致使印度陆块发生过2次向北的仰冲:早期(古新世末-始新世初,~57Ma)仰冲受其超高速运动(>140mm/yr)的驱动,与特... 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是印度洋扩张和特提斯洋闭合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这3个板块的相互作用致使印度陆块发生过2次向北的仰冲:早期(古新世末-始新世初,~57Ma)仰冲受其超高速运动(>140mm/yr)的驱动,与特提斯之间产生的速度差致使两者间的边界发生破裂,密度小的印度陆块沿印度洋东经90°海岭和马尔代夫岛链向北仰冲到特提斯洋壳之上,两者的叠加导致印度陆块北缘——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增厚(~70km)并且沉积了一套造山磨拉石——柳曲砾岩;晚期(渐新世-中新世之交,~25Ma)仰冲发生在碰撞后,由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沿主中央冲断带和藏南拆离断裂发生的垂向挤出,位于上盘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盖层同时发生重力垮塌,沿大喜马拉雅反冲断裂仰冲到冈底斯岩浆岩带之上并且造成后者的隆升和前陆下陷,其北缘充填了一套造山磨拉石沉积——大竹卡砾岩。这两次构造事件均受印度陆块的快速运动驱动。此外,在印度陆块超高速运动的挤压下,特提斯洋可能在早白垩世之后就停止了扩张,而老的洋壳不是俯冲消减了就是被仰冲的印度陆块掩盖了,这解释了为什么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只存早白垩世蛇绿岩。印度洋内东经90°海岭和马尔代夫岛链构成印度陆块的南东和南西边界,前者呈右行走滑,后者呈左行走滑,两者勾画出印度陆块向北漂移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板块 特提斯洋 欧亚大陆 陆块仰冲 地壳增厚 重力垮塌 磨拉石沉积
下载PDF
基底仰冲—俯冲碰撞对盖层构造的影响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子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83,共3页
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橡皮泥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盆地的基底和盖层,在挤压应力条件下,模拟基底的仰冲-俯冲碰撞对盖层构造的影响。实验表明:①盆地基底在碰撞接触初期因接触面积较小而拼接不稳固,可以导致仰冲—俯冲碰撞,盆... 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橡皮泥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盆地的基底和盖层,在挤压应力条件下,模拟基底的仰冲-俯冲碰撞对盖层构造的影响。实验表明:①盆地基底在碰撞接触初期因接触面积较小而拼接不稳固,可以导致仰冲—俯冲碰撞,盆地基底碰撞部位的产状可能是决定该侧基底是俯冲抑或仰冲的重要因素。②盆地基底的微弱变形即可引起盖层较大形变;③基底的仰冲-俯冲使盖层的主要构造倾向仰冲基底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俯冲 基底仰冲 盖层变形 物理模拟 盆地 相似性模拟实验 岩石性质
下载PDF
试论板缘仰冲作用及其对板内构造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璋 《南方国土资源》 1993年第4期1-11,共11页
板块学说发展史上存在着造山作用的仰冲和俯冲两种成因观点。俯冲说难以解释中脊俯冲、板缘构造、板内变形及海沟构造。仰冲说认为板块会聚边缘处在两个相向运动着的对流系交会带。根据板缘构造平、剖面特点,结合威尔逊旋回、板块运动... 板块学说发展史上存在着造山作用的仰冲和俯冲两种成因观点。俯冲说难以解释中脊俯冲、板缘构造、板内变形及海沟构造。仰冲说认为板块会聚边缘处在两个相向运动着的对流系交会带。根据板缘构造平、剖面特点,结合威尔逊旋回、板块运动史、地壳结构等分析,大陆仰冲板块是在克服属弱对流系一方的洋板块的抵抗,迫使贝尼奥夫带不断向洋退却过程中向前推进.而造成各种板缘和板内构造的变形机制的。据此,提出一个断续仰冲模式以代替传统的连续俯冲模式。用仰冲观点分析了形成板内变形的内、外条件和常见的变形型式。还试用板内仰冲作用来解释华南加里东期构造特点与钦州地槽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仰冲作用 俯冲作用
下载PDF
俯冲和仰冲的共轭现象
4
作者 林强 《国外地质科技》 1997年第6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俯冲 仰冲 共轭现象 俯冲带
原文传递
蛇绿岩就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云海 潘元明 +3 位作者 张克信 王国灿 陈能松 侯光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在对东昆仑蛇绿岩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其它地区资料 ,对蛇绿岩就位机制进行了研究 ,把蛇绿岩就位机制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三种类型 ,并对不同就位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蛇绿岩 就位机制 俯冲刮削拼贴式 仰冲推覆式
下载PDF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崔军文 武长得 +2 位作者 朱红 邓宗策 冯晓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5-64,共10页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关键词 碰撞带 陆壳 隆升 构造演化 拉雅 大陆碰撞 推覆 增生楔 岩浆岩带 仰冲
下载PDF
北祁连缝合带油葫芦沟蛇绿岩中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冰 胡道功 +3 位作者 陈宣华 张耀玲 吴环环 王超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0-1176,共7页
蛇绿岩是保存在陆或弧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是洋中脊扩张或板块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花岗质岩石可存在于蛇绿岩形成的不同阶段,是研究蛇绿岩形成演化和精确定年的重要岩石单元。油葫芦沟蛇绿岩是北祁连缝合带中具有代表性的蛇绿岩残片之... 蛇绿岩是保存在陆或弧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是洋中脊扩张或板块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花岗质岩石可存在于蛇绿岩形成的不同阶段,是研究蛇绿岩形成演化和精确定年的重要岩石单元。油葫芦沟蛇绿岩是北祁连缝合带中具有代表性的蛇绿岩残片之一,对侵入到玄武岩中的花岗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具有过铝和高钾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表现出明显的LREE富集,具有典型的仰冲型花岗岩特征。对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20个测点数据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7.5±1.5)Ma,该年龄代表了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及蛇绿岩仰冲就位的时代。结合北祁连蛇绿岩带的地质概况、年龄数据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油葫芦沟蛇绿岩在晚寒武世仰冲就位,为北祁连洋向北俯冲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缝合带 油葫芦沟蛇绿岩 仰冲型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三维密度扰动成像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文采 邱隆君 +1 位作者 于常青 侯遵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位于昆仑造山带东北方,地壳构造特殊,是中国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域。在地面重力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等对2~15 km的盆地西南部的密度扰动结构进行成像计算,并结合电阻率三维结构对地壳构造进行分析。本文根据重力场小波变...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位于昆仑造山带东北方,地壳构造特殊,是中国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域。在地面重力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等对2~15 km的盆地西南部的密度扰动结构进行成像计算,并结合电阻率三维结构对地壳构造进行分析。本文根据重力场小波变换的尺度—源深度转换律,进行地面重力异常场多尺度分解,取得了反映中国地壳不同埋藏深度的小波细节,揭示了研究区地壳的密度结构。结果表明,网度足够密的区域高精度重力场测量可以获得关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的丰富信息,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和三维反演方法可以把与深层构造有关的地质信息提取出来,客观地为沉积盆地内部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上地壳三维密度扰动成像揭示了昆仑山脉向北仰冲推覆构造楔和山前坳陷带的立体结构,为盆山耦合动力学研究和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认识。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取得的盆地三维电阻率模型,从电性结构角度得到了盆地的三维构造,和盆地西南部的密度结构有很好的相关性,支持了密度扰动成像的有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仰冲推覆构造 塔里木盆地 西南部 重力调查 密度扰动成像
下载PDF
个旧锡矿花岗岩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福生 穆治国 +1 位作者 陈成业 汪志芬 《岩矿测试》 CAS 198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个旧锡矿是世界闻名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大量工程揭示,锡矿与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区岩石、矿物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研究,进一步揭示锡矿化与花岗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探索成岩成矿物... 个旧锡矿是世界闻名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大量工程揭示,锡矿与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区岩石、矿物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研究,进一步揭示锡矿化与花岗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探索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地质概述个旧锡矿区位于红河消减带的仰冲一侧,区内与锡—多金属矿化有关的燕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个旧锡矿 锡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消减带 矿床地质 多金属矿化 仰冲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崛起与塔西南坳陷的形成和演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玉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青藏高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表明,高原的隆升主要是由于青藏板块仰冲到塔里木—中朝板块之上造成的。在重力的作用下,周缘地区形成一系列前陆型盆地,塔西南坳陷即是其中之一。它是第四纪以来青藏板块在向北仰冲推进过程中,主要由重力... 青藏高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表明,高原的隆升主要是由于青藏板块仰冲到塔里木—中朝板块之上造成的。在重力的作用下,周缘地区形成一系列前陆型盆地,塔西南坳陷即是其中之一。它是第四纪以来青藏板块在向北仰冲推进过程中,主要由重力均衡和沉积负荷双重作用影响下快速沉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仰冲 塔里木盆地 西南 坳陷
下载PDF
用层控构造学说论油气与盐类的伴生及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扬鉴 丁卫平 宣之强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9年第3期129-143,共15页
依照“层控构造”观点,地球演化过程中,上地壳顶部最先出现断裂,而后在重力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发展成上地壳正断层。其中水平力来自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化等因素,后来正断层继续演化成盆-山系。此过程使含“H-A-C-O-N-S”即幔汁的地幔流... 依照“层控构造”观点,地球演化过程中,上地壳顶部最先出现断裂,而后在重力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发展成上地壳正断层。其中水平力来自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化等因素,后来正断层继续演化成盆-山系。此过程使含“H-A-C-O-N-S”即幔汁的地幔流体进入地壳表层,形成油气和盐类。盆-山系的断隆山如果受到后来陨星逆向或顺向撞击所派生的经向或纬向惯性力强烈挤压,促使断隆山利用断陷盆地侧向应变空间进行仰冲,形成仰冲型冲叠造山带。此过程由于产生了负压作用,使盆-山系形成时已经隆升的地幔流体再次上涌,导致幔汁进一步聚集,从而形成更多油气和盐类。利用这一理论分析了松辽盆地油气和鄂尔多斯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库车盆地、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形成机制,并预测了罗布泊和塔里木的石油和盐类矿产,也解释了云南安宁盐矿下部伴生的油气显示,从而对油气的有机成因提出了挑战,认为无机成因是油气成因中更重要的原因,也提出了油气勘探的三位一体新概念:玄武岩-油气-盐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断隆山 惯性力 陨星撞击 盆-山系 仰冲型冲叠造山带 负压作用 幔汁
下载PDF
赴法考察综合报导
12
作者 郝子文 《四川地质学报》 1993年第1期78-81,共4页
根据地质矿产部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990年科技合作会谈纪要第六项《四川省松潘-甘孜造山带变形及动力学研究》协议内容实施意见,我方曾两次接待过法方蒙彼利埃大学地质专家来川西考察。这次是根据协议对等条件,由中方(四川省地矿局和地... 根据地质矿产部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990年科技合作会谈纪要第六项《四川省松潘-甘孜造山带变形及动力学研究》协议内容实施意见,我方曾两次接待过法方蒙彼利埃大学地质专家来川西考察。这次是根据协议对等条件,由中方(四川省地矿局和地科院地质所)共派出五人赴法回访,自1992年9月3日至10月18日共历时4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松潘 线理 地质矿产部 仰冲 地质专家 面理 国家科研中心 蒙彼利埃 会谈纪要
下载PDF
油气地质学中的活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В.П.Гаврилов 《新疆石油地质》编辑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介绍了油气地质学领域中的活动论观点。指出,烃类可通过各种途径生成:烃类的生成不仅遵循传统的沉积-运移理论,而且也可生成于裂谷型底部含水沉积盆地中,当有相当高的热流时,生烃岩不需要沉降到3km以下就能生烃;在全球油气生成过程中,... 介绍了油气地质学领域中的活动论观点。指出,烃类可通过各种途径生成:烃类的生成不仅遵循传统的沉积-运移理论,而且也可生成于裂谷型底部含水沉积盆地中,当有相当高的热流时,生烃岩不需要沉降到3km以下就能生烃;在全球油气生成过程中,不能排除烃类由矿物合成的可能性;无机合成的烃类成分主要为甲烷,而生成现今的石油还需要有有机质和其他有效催化剂的加入才行,可见,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是多源的。在油气地质学领域中引入活动论的观点,开拓了油气工作者的视野,发现了一些非传统的勘探领域(掩伏带、地台基底、脉状油气聚集带等);改变了传统油气地质学的理论基础,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新方向,促使我们研制出适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各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有机说 油气生成无机说 岩石圈板块 裂谷 俯冲带 仰冲 地台基底
下载PDF
印度-欧亚聚敛带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J.F.Dewey 朱湘元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89年第2期112-112,共1页
西藏通过带状大陆岩石圈连续的碰撞与亚洲拼接。第一次碰撞发生于早侏罗世,使昆仓和羌塘地体之间的金沙江缝合线闭合。第二次碰撞使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之间的班公湖缝合线闭合,时间可能在中白垩世,它晚于晚侏罗世的一条主要向南的仰冲... 西藏通过带状大陆岩石圈连续的碰撞与亚洲拼接。第一次碰撞发生于早侏罗世,使昆仓和羌塘地体之间的金沙江缝合线闭合。第二次碰撞使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之间的班公湖缝合线闭合,时间可能在中白垩世,它晚于晚侏罗世的一条主要向南的仰冲的蛇绿岩套带。拉萨地体和印度半岛之间的雅鲁藏布缝合线闭合于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羌塘 冈底斯 中白垩世 蛇绿岩套 中新世 仰冲 一次碰撞 早侏罗世 二次碰撞
下载PDF
扬子古板块构造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璋 《广西地质》 1995年第4期3-13,共11页
根据已知地质事实,用历史分析法,探讨华南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古板块构造轮廓及其演化史。认为当时华南地区存在扬子古板块和华夏微板块。晚元古代(含早震旦世)扬子古板块在其东南部华南幼拉槽扩张推动下向北西漂移,在其前缘(北西... 根据已知地质事实,用历史分析法,探讨华南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古板块构造轮廓及其演化史。认为当时华南地区存在扬子古板块和华夏微板块。晚元古代(含早震旦世)扬子古板块在其东南部华南幼拉槽扩张推动下向北西漂移,在其前缘(北西侧)形成安第斯型主动大陆边缘;晚震旦世至早古生代,扬子古板块在秦岭海槽扩张推动下向南东漂移,在其前缘(南东侧)形成岛孤型主动大陆边缘。并通过与南海古板块的碰撞,形成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此过程亦可简化为华南褶皱系的开一合过程。肯城运动是反映上述古板块构造格局改变的一次重要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板块构造 历史分析 仰冲作用 肯城运动
下载PDF
皖中拆离滑脱构造与基底缩短机制探讨
16
作者 朱宗沛 柴明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92-97,共6页
华北地合皖中复式褶皱与拗陷盆地是中生代陆壳多层次拆离滑脱造山运动之产物。北侧发育推覆、滑覆构造,对接于凤-定山区;南为合肥拗陷。结晶基底断块沿先存铲型伸展断层,作反向继承性仰冲或俯冲,使陆壳加积缩短。本文提出了一个在大陆... 华北地合皖中复式褶皱与拗陷盆地是中生代陆壳多层次拆离滑脱造山运动之产物。北侧发育推覆、滑覆构造,对接于凤-定山区;南为合肥拗陷。结晶基底断块沿先存铲型伸展断层,作反向继承性仰冲或俯冲,使陆壳加积缩短。本文提出了一个在大陆地块碰撞下,以多层次构造拆离为背景的陆壳缩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滑脱 推覆 基底仰冲 地壳收缩
下载PDF
东北日本岛弧地壳应力状态探讨
17
作者 陆光闾 《上海国土资源》 1984年第1期45-51,55,共8页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板块理论的发展,作为板块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岛弧理论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对岛弧理论的各个主要方面,上田诚也等曾作了详细的论述。大洋板块在海沟处向大陆板块下俯冲可以解释岛弧靠海沟处的温度低、热流量小、没有火...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板块理论的发展,作为板块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岛弧理论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对岛弧理论的各个主要方面,上田诚也等曾作了详细的论述。大洋板块在海沟处向大陆板块下俯冲可以解释岛弧靠海沟处的温度低、热流量小、没有火山、产生浅震等一系列现象,但上田先生也指出:“在岛弧靠陆地一侧下面的地幔流向更深处俯冲的地区,则热流量和地幔的温度高并有火山,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点显然与冷板块向下俯冲的模型不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岛弧 地壳应力 大陆板块 板块理论 地幔流 大洋板块 板块俯冲 仰冲 地壳深部 边缘盆地
下载PDF
环太平洋带构造地层地体
18
作者 D.G.Howell D.L.Jones +1 位作者 E.R.Schermer 陈程远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6-21,共6页
引言近年来,北美克迪勒拉是通过分离的构造地层地体增生而形成的这一认识已经得到可资利用的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资料的支持(Jones等,1981;Jonts等,1983;Coney等,1980;Davis等,1978;Balke等,1983)。同样的增生过程似乎也影响了... 引言近年来,北美克迪勒拉是通过分离的构造地层地体增生而形成的这一认识已经得到可资利用的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资料的支持(Jones等,1981;Jonts等,1983;Coney等,1980;Davis等,1978;Balke等,1983)。同样的增生过程似乎也影响了环太平洋边缘的大部分地区。为了探讨这一假说,我们已经编制了初步的环太平洋地体图。本文的目的是回顾Coney等(1980)和Jones等(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地体 环太平洋 古地磁测量 克拉通 迪勒 基底岩石 仰冲 海底山 外来岩块 大陆基
下载PDF
东北日本岛弧地壳应力状态探讨
19
作者 陆光闾 《上海国土资源》 1982年第2期25-26,共2页
随着板块理论的发展,作为板块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岛弧理论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为了解释岛弧靠陆地一侧热流量高并有火山等现象,目前流行的是下沉的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对滑动,产生摩擦增热及由于海洋板块的下沉引起大陆板块下的地幔对... 随着板块理论的发展,作为板块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岛弧理论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为了解释岛弧靠陆地一侧热流量高并有火山等现象,目前流行的是下沉的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对滑动,产生摩擦增热及由于海洋板块的下沉引起大陆板块下的地幔对流的模型,但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了地幔对流的模型不能解释岩浆带状分布的规律,因此,在岛弧下地幔对流的学说有很大的缺陷。基于岛弧下地幔对流的上述矛盾,本文分析了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的相互作用。提出大陆板块的受力模型,指出当大陆板块仰冲时,在海洋板块的顶撞下,在接触面附近会产生根大的挤压力,而在离开端面一段距离的板块内,则会产生根大的压力与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岛弧 大陆板块 地壳应力 地幔对流 板块理论 板块仰冲 带状分布 中央构造线 相对滑动 受力模型
下载PDF
湘西板溪群及冷家溪群时代研究
20
作者 《四川地质科技情报》 1994年第1期45-45,共1页
自许靖华提出“华南大地仰冲构造学说”以来,一直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争论最终集中在。板溪群”上。最近,中科院地化所对湘西板溪群和冷家群分别采集样品,进行了Pb同位察测年。对所获数据加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是:板溪群中的马... 自许靖华提出“华南大地仰冲构造学说”以来,一直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争论最终集中在。板溪群”上。最近,中科院地化所对湘西板溪群和冷家群分别采集样品,进行了Pb同位察测年。对所获数据加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是:板溪群中的马底驿组样品数据分散无法形成P6-Pb等时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大地仰冲构造学说 湘西板溪群 冷家溪群 同位索年代测定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