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两种体位和入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南生 陈剑飞 +5 位作者 周钢 黎早敏 林坚平 肖海涛 高允锁 纪翠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比较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和仰卧位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15例,分别采取仰卧位外侧入路和侧卧位后外侧入路,用DCS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术中输血量、手... 目的比较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和仰卧位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15例,分别采取仰卧位外侧入路和侧卧位后外侧入路,用DCS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周主动屈髋度数及内侧柱小粗隆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周主动屈髋度数及内侧柱小粗隆复位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可减少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术后主动屈髋度数、促进内侧柱小粗隆复位,使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侧卧位髋后外侧 仰卧位外侧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建惠 牟朋林 刘志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分析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三踝(内踝、外踝、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4年8月三踝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 目的分析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三踝(内踝、外踝、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4年8月三踝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仰卧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9.62±7.76)min vs(68.83±8.49)min]、术后卧床时间[(3.45±0.42)d vs(5.24±0.63)d]、负重下地时间(115.62±14.52)d vs(153.34±20.19)d]、骨折断端愈合时间[(108.56±13.42)d vs(150.39±17.78)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57.13±7.72)ml vs(86.74±9.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踝关节功能: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在术后3月[(79.39±8.82)vs(62.48±7.03)]、6月[(82.45±9.49)vs(67.72±8.29)]、9月[(87.73±10.25)vs(71.39±8.89)]、12月[(92.39±11.46)vs(80.35±9.39)]时均增高(P均<0.01)。(3)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骨折移位、骨不连、内固定材料松动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 31.11%,P<0.01)。结论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俯卧位后外侧联合内侧 仰卧位外侧联合后内侧 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