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个体主义与道德合理性基础的重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贺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8,共9页
“价值个体主义”直接威胁着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对当代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构成了重大挑战。“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大后果, 它与现代道德论证基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位移, 使得“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之间... “价值个体主义”直接威胁着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对当代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构成了重大挑战。“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大后果, 它与现代道德论证基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位移, 使得“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之间的矛盾成为现代道德合理性的深层矛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扬弃价值个体主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这一问题上,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有着重大原则差异的立场, 其中马克思从人的生存方式转换的角度出发, 坚持“实践性”、“辩证性”与“人文性”等基本原则,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野,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合理性 价值个体主义 现代性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价值个体主义”的克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雄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0,共6页
价值个体主义是现代社会深层的精神症结。它彻底激化了个体自由与价值共识之间的内在矛盾,致使人类的价值道德陷入相对化和虚无化的窘境。与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相比,马克思主义在应对价值个体主义的课题上体现出独特的理论优势,这就... 价值个体主义是现代社会深层的精神症结。它彻底激化了个体自由与价值共识之间的内在矛盾,致使人类的价值道德陷入相对化和虚无化的窘境。与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相比,马克思主义在应对价值个体主义的课题上体现出独特的理论优势,这就是,马克思不再仅仅囿于形而上学和价值论的视域,而是从人的存在的历史形态出发,通过破解现代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生存样式,最终为克服价值个体主义提供了现实的出路。重思唯物史观对价值个体主义的克服,对于当代人的精神家园的重建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价值个体主义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与价值个体主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春玲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和看法,是每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赠给我们关于个人自由、价值、个性以及道德进步等启蒙理想和意义系统。然而,在启蒙理...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和看法,是每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赠给我们关于个人自由、价值、个性以及道德进步等启蒙理想和意义系统。然而,在启蒙理性和资本逻辑的结合下,现代社会在促进人的进步和提升人的自由的同时,却将个体推至无以复加的程度,个体成了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独立存在物,个体的行为丧失了任何外在的禁忌,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其排他的个人主义文化和行为方式。现代性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和利己主义将道德理想只是当作理性不可能改变的欲念投射。在资本的渗透下,现代性文化实践着一种正在彻底堕落的启蒙理想:个体成了自我实现、自我忠实、自我定义、自我创造、自我占有和欲望至上的存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启蒙理想 价值个体主义
下载PDF
价值个体主义背景下道德价值共识的重建--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场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3,共5页
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道德共识的现实障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场就是在价值个体主义的背景下实现"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善"与"正当"的统一。... 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道德共识的现实障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场就是在价值个体主义的背景下实现"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善"与"正当"的统一。具体而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理论上实现对价值个体主义和价值整体主义两种生活方式的扬弃;以实践生活为依据,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道德价值共识的统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跨越"善"与"正当"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个体主义 个人自由 道德价值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与价值个体主义课题
5
作者 刘雄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价值个体主义一方面彰显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另一方面也使得人类的"价值认同"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有被瓦解的危险。同反思现代性的诸多哲学家不同,马克思并没有完全在价值论的平面上来探索这一问题的出路,而是直接将这一现代... 价值个体主义一方面彰显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另一方面也使得人类的"价值认同"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有被瓦解的危险。同反思现代性的诸多哲学家不同,马克思并没有完全在价值论的平面上来探索这一问题的出路,而是直接将这一现代性的精神症结归结于现代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方式,进而试图通过对资本这一"物"的批判来思考人类未来价值理想的可能形态。立足于马克思哲学来考量现代性的价值个体主义课题,不仅有利于解决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难题,而且有利于激活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个体主义 马克思哲学 价值共识
下载PDF
《资本论》与“价值个体主义”的克服
6
作者 刘雄伟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64,共6页
《资本论》不仅是关于"资本"的"资本论",而且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存在论。《资本论》之所以能够超越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局限,内在地澄清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机制,正是因为它切中了现代人真实的... 《资本论》不仅是关于"资本"的"资本论",而且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存在论。《资本论》之所以能够超越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局限,内在地澄清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机制,正是因为它切中了现代人真实的生存境遇:"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现代社会依托资本这个"物"解构了传统的价值整体主义而强调个人自由,但由于它所理解的人仅仅是"孤立的个人",所以它不仅没有使得个体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反而促使个体由于失去"最高价值"的支撑而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渊之中。这就是现代性的价值个体主义的深层困境。《资本论》触及到了现代人这一价值困境的现实根源——资本,所以它最终破解了资产阶级自由观的幻象,为现代人的未来指明了实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价值个体主义 克服
原文传递
FTF和CMC的沟通满意度、沟通效率与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价值观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君风 姜进章 伍凌燕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本研究主要是在组织传播学、媒体丰富度理论、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理论、问题解决型团队理论以及组织沟通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对利用面对面沟通(FTF)的小组和利用电脑中介沟通(CMC)的小组进行沟通满意度和沟通效率的比较。研... 本研究主要是在组织传播学、媒体丰富度理论、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理论、问题解决型团队理论以及组织沟通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对利用面对面沟通(FTF)的小组和利用电脑中介沟通(CMC)的小组进行沟通满意度和沟通效率的比较。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具体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为沟通形态、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价值观倾向,因变量为沟通满意度和沟通效率。研究认为:在问题解决型团队沟通过程中,对于媒体丰富度理论,如果加入价值观倾向因素,前人研究结果对于有个体主义价值观倾向的人群不适用;在涉及到沟通满意度的时候,媒体丰富度和沟通满意度没有呈现正相关;当涉及到沟通效率的时候则为明显的负相关。媒介的刺激因素会对持不同价值观倾向人群的沟通效率产生影响,FTF对于群体主义价值观倾向人群的沟通效率是积极的刺激,会提高其沟通效率;而CMC对于个体主义价值观倾向人群的沟通效率是积极的刺激,会提高其沟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满意度 沟通效率 媒体丰富度理论 个体主义价值倾向 群体主义价值倾向
下载PDF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应有品格——对当前法治理论之反思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9,共7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凝聚民族价值共识提出的战略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则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不仅体现在一系列具体的制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凝聚民族价值共识提出的战略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则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不仅体现在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建设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当前理论界流行的法治理论进行反思和总结。当代中国以个体权利保障为核心的传统法治理论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需要,亟待建构一种使共同体价值和个体价值相互融合的新的价值观念,以更好地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法治建设 价值个体主义 共同体价值
原文传递
“写至即刻”中“失声”的克拉丽莎 被引量:2
9
作者 袁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16-121,共6页
英国18世纪书信体小说的兴起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与文化个体主义的发展现实。伴随着英国文学场的重心从公共生活领域向个人生活领域的转移,作为资产阶级个体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产物,书信体小说满足了读者大众对个人情感与隐私的关... 英国18世纪书信体小说的兴起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与文化个体主义的发展现实。伴随着英国文学场的重心从公共生活领域向个人生活领域的转移,作为资产阶级个体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产物,书信体小说满足了读者大众对个人情感与隐私的关注。英国18世纪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通过书信体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对家庭包办婚姻的坚决抵制反映了她对个体主义价值观的恪守。另一方面,清教美德化身的克拉丽莎,是资产阶级道德观"召唤"下的女性主体。克拉丽莎以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身份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父权权力立言,彰显男性欲望投射于女性客体的男权理想。克拉丽莎之死与其说是女性对父权/男权的性别/性暴力的抗争,不如说是女性自愿服从父权(父亲/上帝)统治秩序的规训,以象征基督教净化救赎的自我牺牲完成对父权制主导的资产阶级道德观的献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信体小说 个体主义价值 女性主体 资产阶级道德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