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建立合理的社会价值参照系
- 1
-
-
作者
吴志铭
-
机构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
-
出处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9-32,25,共5页
-
文摘
在改革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人际间的利益调整。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旧有的利益结构正在受到冲击。在建立新的利益格局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建立合理的社会价值参照系。(一)“参照系”本来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它是指要对物体及其运动进行观测。
-
关键词
价值参照系
社会价值观念
分配制度
社会地位
政治体制
利益结构
社会结构
行政级别
目标模式
统治阶级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价值视角下我国中小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卜玉华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8,共4页
-
文摘
当前中小学教研活动中存在价值参照系不清晰、教师角色分工不科学、教研活动设计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基于多年实践研究,提出改进建议:一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明晰教研工作的价值参照系;二是构建深度合作教研模式,促进教师多主体参与和个性化成长;三是依据学校教育活动节律,开展教研活动的长程策划;四是开展"前移后续式"教研,放大节点活动的多维效应。
-
关键词
教研组建设
价值参照系
“前移后续”式教研
节点活动
反思性探究
“新基础教育”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经济转型与价值认识嬗变
- 3
-
-
作者
王宏维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管理学研究所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8-14,共7页
-
文摘
价值认识在当代中国经济转型中正历经嬗变.嬗变处于复杂的多维度交错的价值参照系中,主要维度有三: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认识、“极左”思潮中的价值认识、外来社会文化思潮中的价值认识.价值认识表层结构的变化是从对个体利益的否定转向肯定,底层结构的变化是从对交换关系的轻视转向重视.所引起的价值认识机制的变化集中在价值认识取向和评判标准上,主要是由唯上转为唯实、由轻效益转为重效益.价值认识在嬗变中还呈现多元的趋向,并要求社会价值规范充分发挥导向功能,促使价值认识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价值认识
价值参照系
多元趋向
社会价值规范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文化研究三题议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张汝伦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9-26,共8页
-
文摘
一、怎样看待和评价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时,思想界便会出现一阵反省与讨论传统文化的热潮。这是不难理解的。检讨目前的处境,为未来作出规划与选抒,都必须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研究为前提。非此不足以明得失、辨方向,更不足以继往开来。所以几次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与讨论尽管背景不同,研究主体不同,目的却是相同的。虽然中外学者关于文化并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说来,文化不外指:1.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发展
价值参照系
不同文化
新文化
社会实践
价值标准
外来文化
研究主体
表现形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第三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孔庆榕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49-53,共5页
-
文摘
以“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十二月九日开幕,历时四天.这次研讨会同过去两年来两次大型讨论会比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会议参加者的广泛性反映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课题确实具有凝聚中华儿女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作用.这次能拔冗到会的,不仅有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甘肃、山西、新疆、上海、广东的学者,还有来自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来宾和学者共约200人,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他们千里、万里而来,抱着共同的目的和愿望,就是为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为了中华的振兴.
-
关键词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精神
当代中华民族
学术讨论会
民族文化
强中
扬中
中国大陆
价值参照系
优秀文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人”和“群”的选择——从文学革命说开去
- 6
-
-
作者
卞新国
-
机构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
文摘
新文学中的“人”的意识根基并不深厚。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五四”时期“人”的意识的高扬是表层的、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封建伦常意识还存在于民众的无意识层面,甚至成了我们民族的思维定势,伴随革命斗争而来的“群”的意识,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它的导引。如果说民主革命时期新文学作家“群”的意识取代“人”的意识是不得已所作的“舍鱼而取熊掌”的选择的话,那么,当“熊掌”在握时,就不能再执着于“舍鱼”
-
关键词
人
群
文学革命
革命文学
价值参照系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人”和“群”的选择——从文学革命说开去
- 7
-
-
作者
卞新国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4期32-36,共5页
-
文摘
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条鲜明的轨迹:五四文学革命期间,以“人”的意识为核心的“人的文学”蓬勃兴起到了二十年代末,以“群”的意识为核心的“革命文学”急遽上升;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搏斗,到了抗战以后,人的文学趋于低落,而革命文学则大抵与政治革命同步,阵容不断壮大,以致于最终占领了整个文坛。现代文学的这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对此应作怎样的价值判断?这正是本文试图探究的。
-
关键词
义学
革命文学
人的意识
五四文学革命
价值参照系
新文学
“人”的意识
五四时期
价值判断
人的文学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学思想初探
- 8
-
-
作者
覃正爱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7年第5期39-40,共2页
-
-
关键词
赫拉克利特
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辩证法
人民群众
生成模式
价值参照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宇宙观
对立物
-
分类号
B0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市场价格的对与错
- 9
-
-
作者
李文杰
-
出处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第20期31-31,24,共2页
-
文摘
你是不是以为每天在做的事情是确定一只股票的价值?是不是以为应该追求的是一只股票的合理价格?价格存在即合理?市场总是对的?股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了价格和成交量?最容易产生违背常识的陷阱,让人不知不觉的陷入其中……
-
关键词
合理价格
股票价格
成交量
资本市场
市场价格
绝对价值
价值参照系
均衡价格
陷阱
相对价值
-
分类号
F832.5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黄金与新货币体系
- 10
-
-
作者
黄先勤
-
机构
复旦大学
-
出处
《琼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1-39,共9页
-
文摘
我们知道,货币目前只具有价值尺度、流通中介、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四大职能,并没有所谓“世界货币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虽然还保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通过“二十国集团”发表的《改革大纲》进一步扩大了“特别提款权”,使“特别提款权”成为多国政府在国际清算中的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但仅限于政府之间进行国际结算使用,其作用很有限,离“世界货币”还有十分遥远的距离。
-
关键词
纸币
国际货币体系
储藏手段
黄金市场
度量衡
支付手段
金属货币
价值参照系
中央银行
银行券
-
分类号
F822.1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会议总结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孔庆榕
-
机构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12,共5页
-
文摘
会议总结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孔庆榕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9日至12日,在广东中山市召开。与会者不仅有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甘肃、山西、新疆、上海、广东的学者,还有来自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来宾和学者,共约200人;提交会议论文100多篇,现将会议和论文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一、关于民族凝聚力的界定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点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民族凝聚力是与民族的产生同时产生的,没有凝聚力不可能形成民族,失去凝聚力的民族就要灭亡。并认为,民族的凝聚力是指能使该民族成为有机整体的内在力量。然而这种力量是精神的抑或物质的,看法却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民族凝聚力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发展而形成的精神力量。并认为应当把民族凝聚力本身与凝聚力产生、增强所依赖的条件、因素区分开来,民族凝聚力本身是一种感情力量,是民族的价值观念。另一种意见认为,民族凝聚力有物质凝聚力与精神凝聚力之分。精神凝聚力又可称为“民族文化凝聚力”
-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社会凝聚力
会议总结
中华民族文化
强中
扬中
凝聚点
中国大陆
价值参照系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民族化三题——兼与郝亦民、陈越同志商榷
- 12
-
-
作者
叶太平
-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0-107,共8页
-
文摘
目前,在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多种分歧的意见似乎逐渐纯化为对民族化口号的肯定与否定.我以为,要正确对待“民族化”口号,必须在关于价值参照系问题、关于民族化与“超越”关系问题、关于民族化与“开放”关系问题这三方面予以理论上的澄清.关于价值参照系问题陈越同志的文章首先认为,新时期文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更”)是由于“面向世界”,从而“以空间的扩展”而“换回了时间上的损失”.与此相同,郝亦民同志也说,应该“经常比比今天我们与人家还相差多么远”.二位的结论是,我们的新文学必须“不断地向世界文学的目标逼近”,与“整个世界同步”.
-
关键词
民族文学
“超越”
三题
价值参照系
作家
“化”
各民族
文学繁荣
内在需求
民族特点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关于当前文学批评现状的反思
- 13
-
-
作者
李建军
-
出处
《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
2001年第6期1-2,20,共3页
-
文摘
文学批评如何摆脱次生性地位?选择什么样的更切合中国社会和文学实际的批评方法?如何确立基本的批评规范?如何养成逆向的思维习惯?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参照系?如何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念?文学报刊等媒体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以便促进批评的正常化?这些问题,我以为是当前我国文学批评界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社会
批评方法
批评规范
思维习惯
价值参照系
价值观念
思维取向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