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发展脉络、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1
作者 王瑜 郭咔咔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切追求和持续探索的目标。从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得到满足。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石,以推动社会稳定... 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切追求和持续探索的目标。从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得到满足。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石,以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为价值导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愿景,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从实践路径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根本立场;坚持“四个伟大”,把握总抓手;坚持“两个大局”,传递世界情怀,推动我国美好生活建设的同时携手各国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发展脉络 价值取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音乐课程标准“以美育人”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2
作者 郭彪 张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以美育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宗明义强调的课程理念。音乐课程将美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及价值功能等维度。音乐课程育人价值呈现由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由学科价值到育... “以美育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宗明义强调的课程理念。音乐课程将美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及价值功能等维度。音乐课程育人价值呈现由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由学科价值到育人价值的两个转向。审美教育是音乐课程实现“以美育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需从艺术体验、学科综合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面探寻课程标准落实的有效实现路径,进而发挥音乐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以实现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目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课程标准 以美育人 价值取向 中小学艺术教育
下载PDF
中国当代悬疑刑侦题材网络剧价值取向的建构
3
作者 张智华 梁天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当代悬疑刑侦题材网络剧的价值取向不是简单直白的宣讲,而是潜藏在剧集的画面、声音与时间之间,通过视听语言、人物设计等完成价值取向的建构,例如《白夜追凶》(王伟,2017)、《无证之罪》(吕行,2017)、《沉默的真相》(陈奕甫,2020)... 中国当代悬疑刑侦题材网络剧的价值取向不是简单直白的宣讲,而是潜藏在剧集的画面、声音与时间之间,通过视听语言、人物设计等完成价值取向的建构,例如《白夜追凶》(王伟,2017)、《无证之罪》(吕行,2017)、《沉默的真相》(陈奕甫,2020)、《隐秘的角落》(辛爽,2020)、《谁是凶手?》(孙浩,2021)、《你安全吗?》(曹盾/杨彪,2022)、《开端》(孙墨龙/刘洪源/老算,2022)、《猎罪图鉴》(邢键钧,2022)、《漫长的季节》(辛爽,2023)、《回响》(冯小刚,2023)、《尘封十三载》(刘海波,202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剧 冯小刚 视听语言 刘海波 《白夜追凶》 悬疑 价值取向 孙墨龙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与措施
4
作者 赵莹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然进入到大数据时代,这无论是对学生、教师及高等教育院校,还是对整个教育生态来讲,都将催生出一场新的变革,实现教育思维与教育模式的重构。而利用大数据时代延伸技术,将数据转化为能够行动的信息,挖掘出数据背后潜在... 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然进入到大数据时代,这无论是对学生、教师及高等教育院校,还是对整个教育生态来讲,都将催生出一场新的变革,实现教育思维与教育模式的重构。而利用大数据时代延伸技术,将数据转化为能够行动的信息,挖掘出数据背后潜在价值,改善教与学,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提出四点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措施指引,即正向思维是基础;教育是核心因子;学习分析与数据挖掘是手段;技术是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等教育改革 价值取向 措施指引
下载PDF
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的三重意蕴阐释
5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儿童教育主体以自身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念为基础与导向,为满足自身对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教育行动方向的选择偏好。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儿童的世界”的儿童本位取向;二是“以科...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儿童教育主体以自身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念为基础与导向,为满足自身对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教育行动方向的选择偏好。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儿童的世界”的儿童本位取向;二是“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的科学本位取向;三是“小朋友是民族的未来”的民族本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 民族本位 儿童本位
下载PDF
中小学教材使用监测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和研制思路--以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监测指标研制为例
6
作者 王艳芳 《基础教育课程》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团队自2019年起,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监测为试点开展实践研究,初步建构了一套中小学教材使用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是关注教材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关注教材质量的持续提升。该...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团队自2019年起,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监测为试点开展实践研究,初步建构了一套中小学教材使用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是关注教材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关注教材质量的持续提升。该指标体系倡导把教材使用纳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考察,关注教材使用质量和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研究团队从条件保障、主体支持、教材使用行为、使用结果和对教材的反馈等5个维度,建立了涵盖19个二级指标、68个三级指标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开展了监测实践,目前已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使用 监测指标 价值取向 研制思路
下载PDF
原因阐释与价值取向: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成功标准跃迁的回顾和启示
7
作者 邢德柱 龙斌 李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8,96,共8页
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法开展综合研究,回顾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得与失,探寻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成功的原因,以期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成功的原因可分为宏观(国家集体主义和全球... 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法开展综合研究,回顾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得与失,探寻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成功的原因,以期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成功的原因可分为宏观(国家集体主义和全球化视角)、中观(运动项目视角)和微观(个体主义视角)三个层次,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发生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从国家集体主义到人类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主义的统一,有望成为中国竞技体育长期研究的重点内容;新时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从探索走向引领,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特有举国体制的基础,需要实现价值取向多元化与合理化的高度统一,除了要保持成绩资本的持续获得,更需完成自身典型文化形象的树立、阐释与展示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子 竞技体育 成功标准 价值取向 国家集体主义 个体主义
下载PDF
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取向及课程组织策略
8
作者 程健 彭清思 陈实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优化地理课程内容结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回归真实世界、带动学科交叉、对接学科实践、转换评价思路等多重价值。合理的课程组织可以为学习提供框架和方向。本文将地理跨学科主... 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优化地理课程内容结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回归真实世界、带动学科交叉、对接学科实践、转换评价思路等多重价值。合理的课程组织可以为学习提供框架和方向。本文将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分为学科主导型和学科融合型两类,并针对后者课程组织中的困惑,提出“要素分解—概念串联—目标融合—过程设计—成果展评”的实践策略。组织过程既关照地理课程内在逻辑线索,筑牢学科“个性”,又兼顾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兴趣需要,从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制造多学科的聚合,建立不同知识、方法的联系,实现学科边界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跨学科 主题学习 价值取向 课程组织
下载PDF
乡村振兴纪录片的审美流变与价值取向
9
作者 李红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乡村兴则国家兴。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与落实已是一种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 乡村兴则国家兴。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与落实已是一种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已是当今一项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而纪录片以其真实性的特质常常被视作一种时代与社会的镜像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审美流变 脱贫攻坚战 纪录片 价值取向 贫困地区
下载PDF
香港地区中小学课程教材政策:历程、逻辑及价值取向
10
作者 夏雪景 马早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0-74,共15页
课程教材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重要政治历史事件时间为界,结合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香港地区中小学课程教材政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有限管理、强化管理、回归调整和全面规范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香港地区现行课程... 课程教材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重要政治历史事件时间为界,结合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香港地区中小学课程教材政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有限管理、强化管理、回归调整和全面规范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香港地区现行课程教材政策的基本逻辑:在政策目标上,持续强化国家安全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政策主体上,致力于协调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在政策路径上,巩固特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在政策工具上,丰富教材治理工具,发挥工具的协同效应。香港地区中小学课程教材政策体现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注重以人为本和树立开放教材观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中小学 课程教材政策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激越的时代精神 瑰丽的生命光辉——本语文名家纪念文集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特征
11
作者 李爽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19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尤其是1986年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实施以后,涌现出一批“新生代”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人物,时光莅,如今他们正在渐次离世。同仁、朋友、亲人等纷纷撰文,深切怀念,阐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提倡、鼓励和推动相... 19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尤其是1986年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实施以后,涌现出一批“新生代”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人物,时光莅,如今他们正在渐次离世。同仁、朋友、亲人等纷纷撰文,深切怀念,阐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提倡、鼓励和推动相关作品的创作、出版与传播,促进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和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愿望出发,分析《一个幸福的语文人——深切怀念周正逵先生》一书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特征,即以讴歌主人公锐意改革和奋斗不息等精神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以赞颂主人公重亲情和厚仁爱的品格煊染社会伦常价值,呈现出奋斗美和人性美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念 周正 价值取向 奋斗美 人性美
下载PDF
中国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12
作者 马君 王盼盼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构建相对独立与稳定发展的专业知识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面临的一大难题,相关研究更是匮乏。构建中国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解决中国职业教育实践问题、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中国职业教... 构建相对独立与稳定发展的专业知识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面临的一大难题,相关研究更是匮乏。构建中国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解决中国职业教育实践问题、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现实价值。构建中国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为人民做学问、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理论、积极对接新时代新技术的价值取向。构建中国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职业教育学的哲学基础、伦理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等方面寻求破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职业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价值取向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论警察行政执法过程价值取向的偏差与修正:从前端到末端
13
作者 翟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警察行政执法过程的价值取向兼具规范与实践的双重特性,且由于权力运行的阶段性和实践场景的复杂性而呈现出动态变化。其是由执法前端的秩序价值、执法中端的价值整合机制以及执法末端的正义价值构成的价值共同体。目前警察行政执法过... 警察行政执法过程的价值取向兼具规范与实践的双重特性,且由于权力运行的阶段性和实践场景的复杂性而呈现出动态变化。其是由执法前端的秩序价值、执法中端的价值整合机制以及执法末端的正义价值构成的价值共同体。目前警察行政执法过程存在以“秩序维护”的概括授权统摄警察执法动因、以“执法行为”的行使代替执法场域主体间价值整合、以“终局形态”反向评价警察执法效果的价值取向偏差。而执法前端内容指向缺失、警察权力运行路径的单向度考量、社会公众对执法结果的过度关注是其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深层原因。因此,在立法层面,应以“干预程度”为判断标准,增设“特殊授权”条款明确警察行政执法的内容指向;在决策层面,应以权力运行的阶段性为视角,注重“执法+释法”环节的要素输出;在认知层面,应以“重塑信任”为导向,引导社会公众对执法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感知。以此实现对警察行政执法过程的价值取向偏差的理性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行政执法 价值取向 阶段性 偏差 修正
下载PDF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变革:生发机制、价值取向及施策重点
14
作者 张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2,共7页
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发展形态变革是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和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具有时代性、技术性、社会性、系统性、多样性等核心特征,正在向数字化、智慧型教育形态转型。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形态... 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发展形态变革是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和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具有时代性、技术性、社会性、系统性、多样性等核心特征,正在向数字化、智慧型教育形态转型。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变革的生发机制表现在信息技术注能、价值引领蕴能、全景空间聚能、创新发展释能四个维度上,并具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智慧教育为目标指引、以整体变革为关键驱动、以精准服务为施力重点等四重价值取向。为借由数字赋能有效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变革,在实践中应围绕空间重构、模式创新、评价改革、机制优化等四个关键方面设计施策重点,以便在拓展场景性中促进提质增效、在强化融合性中深化多边跨界、在增强科学性中推进变革重塑、在提高有效性中实现迭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数字赋能 职业教育 发展形态 生发机制 价值取向 施策重点
下载PDF
新时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核心内容与实施策略——以绿色劳动课程为例
15
作者 冯义芳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5,11,共5页
文章以绿色课程为载体,探讨了新时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核心内容与实施策略。文章指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为明劳动之理、树劳动之德、践劳动之行、感劳动之美、享劳动之乐。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有生活... 文章以绿色课程为载体,探讨了新时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核心内容与实施策略。文章指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为明劳动之理、树劳动之德、践劳动之行、感劳动之美、享劳动之乐。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有生活劳动(让儿童学会独立生活)、生产劳动(让儿童适应未来生活)、服务劳动(让儿童创造美好生活)。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有游戏体验策略、资源优化策略、区域渗透策略、家校共育策略、评价激励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劳动教育 绿色劳动课程 价值取向 核心内容 实施策略
下载PDF
论党不同历史阶段人民至上出版价值取向
16
作者 胡虹霞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出版工作,并大力倡导和践行人民至上的出版价值取向。第一阶段(1935—1976),为人民服务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向;第二阶段(1977—1992),以人民利益为出版工作的价值准绳;第三阶段(1992—200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出版工作,并大力倡导和践行人民至上的出版价值取向。第一阶段(1935—1976),为人民服务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向;第二阶段(1977—1992),以人民利益为出版工作的价值准绳;第三阶段(1992—200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版的价值根基;第四阶段(2002—2012),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是出版工作的根本导向。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推进出版事业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领导集体 人民至上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试论戏曲翻译的价值取向——以《戏剧之精华》为例
17
作者 陈思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戏曲的域外传播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戏曲“走出去”的关键手段,戏曲翻译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塑造积极健康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译者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戏曲的域外传播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戏曲“走出去”的关键手段,戏曲翻译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塑造积极健康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译者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戏曲海外传播的效果。《戏剧之精华》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戏曲译著之一,其译者通过灵活运用“增”“删”“评”的翻译策略,成功地译介了中国戏曲,为当下的戏曲翻译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只有坚守真善美的价值导向,戏曲翻译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翻译 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报社新闻编辑的价值取向定位研究
18
作者 刘立华 《记者摇篮》 2024年第2期45-47,共3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报社新闻编辑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面临的信息传播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刻变化。对报社新闻编辑价值取向进行重新定位,有利于推进报社新闻编辑提升环境适应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本文对报社新闻编辑价值取向影响因素作出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报社新闻编辑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面临的信息传播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刻变化。对报社新闻编辑价值取向进行重新定位,有利于推进报社新闻编辑提升环境适应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本文对报社新闻编辑价值取向影响因素作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新时期社会新闻编辑价值取向的定位方向作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报社新闻编辑及时转变自身工作理念与工作策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信息传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社 新闻编辑 价值取向 定位
下载PDF
顾震涛与全真道院小志——兼论修志者对道教书写的价值取向
19
作者 黄新华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1期27-33,92,93,共9页
清代中期苏州文人顾震涛一生勤于笔耕,尤好阐幽述古,编纂志书,著有《吴门表隐》等书二十余种。现藏于苏州图书馆的《光福全真道院小志》从志书的序言、道院图题记、重修碑记、艺文到后记,顾震涛所撰的文章、诗词贯穿始终,而从占志书最... 清代中期苏州文人顾震涛一生勤于笔耕,尤好阐幽述古,编纂志书,著有《吴门表隐》等书二十余种。现藏于苏州图书馆的《光福全真道院小志》从志书的序言、道院图题记、重修碑记、艺文到后记,顾震涛所撰的文章、诗词贯穿始终,而从占志书最大篇幅的《艺文》内容及作者看,其中大部分诗文都是由顾震涛邀请其亲友、师生所作,可以说顾震涛在《光福全真道院小志》的编纂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顾震涛之所以为一处地处偏僻,既无悠久历史也无深厚人文底蕴的道院修志,是因为住持马良玉勤于耕穑、孳孳从善、恪守清规、克敦孝道的品性正是顾震涛自身的价值追求,符合其编纂志书阐扬潜德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震涛 马良玉 光福全真道院小志 价值取向 清代苏州
下载PDF
省级中考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和体系构建
20
作者 王旭东 陈婕 《教育与考试》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省级统一中考命题,不能止于全省使用一份试卷,而要顺势开展省级中考评价改革,引领区域和学校开展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改革,助推新课程实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章详细论述了统一中考质量评价的指标导向价值,学科素养分项指标... 省级统一中考命题,不能止于全省使用一份试卷,而要顺势开展省级中考评价改革,引领区域和学校开展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改革,助推新课程实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章详细论述了统一中考质量评价的指标导向价值,学科素养分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和中考质量增值评价的价值,初步构建了以达标率、均衡系数和学科核心素养分项指数为主要指标的省、市、县、校四层次的中考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中考 质量评价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