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失序下的高校德育问题及其应对之道——基于舍勒价值秩序理论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淑萍 苏超举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4,共8页
舍勒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考察价值问题,认为存在客观、独立的价值秩序,并将人的道德生活奠基在价值秩序之上。时下社会中的价值失序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价值主观化对客观价值秩序的消解,实用价值对生命价值的倒置,世俗价值对超越价值的遮... 舍勒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考察价值问题,认为存在客观、独立的价值秩序,并将人的道德生活奠基在价值秩序之上。时下社会中的价值失序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价值主观化对客观价值秩序的消解,实用价值对生命价值的倒置,世俗价值对超越价值的遮蔽。受价值失序社会风气浸染,高校德育也逐渐远离其理想状态,出现德育理念的唯个体化倾向与主流价值观教育的衰落,德育方式的唯理性倾向与对生命关怀的忽视,德育内容的功利主义倾向与自身超越性的丧失等问题。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需发挥德育应有的育人功能,转变德育理念,以主流价值引领多元文化;创新德育路径,以“爱的教育”提升大学生价值感受能力;改进德育内容,以人文精神丰厚大学生的精神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勒 价值失序 价值偏好 感受能力 高校德育 立德树人 爱的教育
下载PDF
道德价值失序背景下的核心价值及其教育
2
作者 郭春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5-27,共3页
道德教育收效甚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由道德价值失序引出了多种脱离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念。提升道德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把握一些基本的、普遍的、稳定的道德价值,即核心价值。文章阐述了核心价值的普适意义,探索核心价值教育... 道德教育收效甚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由道德价值失序引出了多种脱离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念。提升道德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把握一些基本的、普遍的、稳定的道德价值,即核心价值。文章阐述了核心价值的普适意义,探索核心价值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工程的最优构建方式,提出在道德失序背景下开展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失序 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教育
下载PDF
“微空间”价值失序与意识形态领导权重塑
3
作者 邢中先 刘海辉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5,共5页
从场域定位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质就是要把执政党的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成为社会民间场域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官方媒体"一统天下"的舆论格局逐渐解体,官方舆论场、市场化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开始呈"三足鼎立"之... 从场域定位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质就是要把执政党的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成为社会民间场域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官方媒体"一统天下"的舆论格局逐渐解体,官方舆论场、市场化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开始呈"三足鼎立"之势,"微空间"在民间舆论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微空间"碎微化的海量信息和信息娱乐化泛滥,带来理性与非理性并存、情绪化宣泄和本能式放纵交织、群体极化等现象,对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威性、话语权、符号系统和政治社会化能力都构成稀释和消解。重塑"微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我们可以采取外在治理与内在建设齐头并进的复合式综合治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导权 微空间 价值失序 价值认同
下载PDF
欲望迷失和价值重建——《罗刹海市》中“玉树”与马骥的游历
4
作者 于晶晶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34-36,共3页
蒲松龄在《罗刹海市》中对玉树的细节描写并非闲笔,而是与马骥作为个体人物的心理密切相关。晶莹的“玉树”是马骥容貌和才华的隐喻,而树中心暗淡的黄色则暗示着他的本心已不再简单纯粹。作为文本中具有自觉性的人物,马骥从“中国”到... 蒲松龄在《罗刹海市》中对玉树的细节描写并非闲笔,而是与马骥作为个体人物的心理密切相关。晶莹的“玉树”是马骥容貌和才华的隐喻,而树中心暗淡的黄色则暗示着他的本心已不再简单纯粹。作为文本中具有自觉性的人物,马骥从“中国”到罗刹国到海市,到最后选择归乡的过程,也是他在价值失序的环境中改变自我,不断追寻价值的过程,而最后做出的归乡的选择则暗示着他对自己“莹澈”本心的追求,他希望回到“中国”这个“精神原乡”,回到原有的社会共同体中寻求身份认同,期待新的价值实现。这一经历是对人陷入“价值追寻、价值重建、价值虚无”这一循环过程的反映,一旦陷入“价值虚无”人就会追求新的价值实现。这是对人性和人的精神问题的揭示,也是文本超越时空的丰厚内涵和伟大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刹海市》 价值失序 价值虚无
下载PDF
“微空间”价值失序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 被引量:11
5
作者 鲍宗豪 刘海辉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8年第4期82-86,共5页
网络时代,科学高效的信息传播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生成的重要维度。当前,"微空间"碎微化的海量信息和"信息娱乐化"泛滥带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并存,情绪化宣泄和本能式放纵的交织,群体极化等等现象对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威... 网络时代,科学高效的信息传播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生成的重要维度。当前,"微空间"碎微化的海量信息和"信息娱乐化"泛滥带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并存,情绪化宣泄和本能式放纵的交织,群体极化等等现象对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威性、话语权、符号系统和政治社会化能力都构成了稀释和消解。建构"微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我们可以采取"外在治理"与"内在建设"齐头并进的"复合式综合治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导权 微空间 价值失序 价值认同
原文传递
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理性缺失与重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莹 邴英林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7,共5页
中小学课后服务应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以多元方式或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认知、利益及实践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中小学课后服务产生了价值失序问题。价值是实践导向,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失序造成了课后服务... 中小学课后服务应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以多元方式或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认知、利益及实践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中小学课后服务产生了价值失序问题。价值是实践导向,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失序造成了课后服务目标、方法、策略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重建中小学课后服务价值序列的策略是:深化服务本质认知,促进育人责任承担;调整课后服务机制,建构素养发展格局;加强服务的公共言说,驱动管理回归生本;强调各方服务职责,促使多元主体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课后服务 价值理性 托管 价值失序 课后服务机制
下载PDF
“父”之缺位与“时代孤儿”的道德困境——东西的《耳光响亮》、《后悔录》与后传统时代的寓言化写作 被引量:5
7
作者 耿传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9,共6页
东西的小说是一种在虚无主义肆虐的后传统、后革命时代下的寓言化写作。《耳光响亮》关注的是1976年文化精神和家庭生活意义上的"父亲"弃世或出走之后,那些"时代孤儿"的成长过程和生存境遇。《后悔录》所关注的重... 东西的小说是一种在虚无主义肆虐的后传统、后革命时代下的寓言化写作。《耳光响亮》关注的是1976年文化精神和家庭生活意义上的"父亲"弃世或出走之后,那些"时代孤儿"的成长过程和生存境遇。《后悔录》所关注的重心是主人公从禁欲到纵欲时代的"性"的磨难,从中可以看到后传统的人神主义禁欲文化和后革命的虚无主义纵欲文化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以及个人良知在这种异己的、他律的伦理秩序和虚无主义的纵欲狂欢中的复苏和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之缺位 “时代孤儿” 《耳光响亮》 《后悔录》 价值失序 寓言化写作
下载PDF
价值虚无主义与价值秩序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庞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1,共6页
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主要指价值论和存在论上的虚无主义,尼采和海德格尔都将虚无主义的根源归结为传统形而上学。尼采从价值论视角理解虚无主义,认为虚无主义源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虚构及其坍塌带来的最高价值的自行贬斥。海德格尔从存在... 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主要指价值论和存在论上的虚无主义,尼采和海德格尔都将虚无主义的根源归结为传统形而上学。尼采从价值论视角理解虚无主义,认为虚无主义源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虚构及其坍塌带来的最高价值的自行贬斥。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角度批判尼采以及传统形而上学,认为对存在的遗忘是虚无主义的根源。尼采主张以权力意志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沼。同样从价值论理解虚无主义的列奥.施特劳斯主张回归古典政治哲学自然正当的形而上学作为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方式。现代人精神生活面临的根本困境是价值虚无主义,随之而来的价值多元和价值相对主义表征社会价值失序境况,在以权力意志、自然正当等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价值原则和自由主义价值中立原则作为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方案失败后,回归共同体、回归言说的公共生活是重建价值秩序根基、走出价值虚无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虚无主义 形而上学 价值失序 自然正当 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朱熹忠德思想产生的社会性根源--佛教、道教、商品经济和私欲四层次的展开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辉纯 《武陵学刊》 2020年第4期13-19,共7页
唐宋之际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儒家忠德在这个时期受到巨大的冲击、挑战、刺激和颠覆,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鼎盛的佛教对儒家忠德的挑战,泛滥的道教对儒家忠德的冲击,繁荣的商品经济对儒家忠德的刺激,膨胀的私欲对儒家忠德的颠... 唐宋之际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儒家忠德在这个时期受到巨大的冲击、挑战、刺激和颠覆,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鼎盛的佛教对儒家忠德的挑战,泛滥的道教对儒家忠德的冲击,繁荣的商品经济对儒家忠德的刺激,膨胀的私欲对儒家忠德的颠覆。这些为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尽己之忠"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忠德思想 社会性根源 价值失序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走向
10
作者 龙宝新 刘菊 《教育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学校德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命门”,借力中国式现代化智慧助力学校德育工作振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千年大计。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三重挑战,即青少年价值失序的风险、学校德育空间挤压的风险、全球伦理塌陷的风险,学... 学校德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命门”,借力中国式现代化智慧助力学校德育工作振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千年大计。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三重挑战,即青少年价值失序的风险、学校德育空间挤压的风险、全球伦理塌陷的风险,学校德育工作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的学校德育现代化之路是走人本之路、中国之路、世界之路,共创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学校德育新形态。面向未来,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方向是立足人本理念、本国实践、世界格局,着力构筑人本化、文化型、世界性的学校德育理念与实践形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中国式行动 价值失序 德育空间 人本德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