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价值实在论能否抵制Sharon Street的达尔文式挑战?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纪璐 陈煜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7年第2期157-171,共15页
在'价值观实在论的达尔文式困境'中,Sharon Street对所有自然主义形式的价值实在论提出了挑战,她称之为'达尔文式的挑战'。Street认为如果价值实在论者坚持认为独立的价值真理和人类自然进化发展出来的评价态度之间没... 在'价值观实在论的达尔文式困境'中,Sharon Street对所有自然主义形式的价值实在论提出了挑战,她称之为'达尔文式的挑战'。Street认为如果价值实在论者坚持认为独立的价值真理和人类自然进化发展出来的评价态度之间没有联系,那么他们就无法避免怀疑论的宣明,把我们的大多数评价态度都看作是'偏离真理轨道的'。反过来说,如果价值实在论者承认在进化的影响和价值真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那么,价值真理便只是自然进化而来的评价态度的总和,也就是说价值真理是由人类进化而来的评价态度而建构出来的。要是价值实在论者坚持道德价值是客观独立于人类的评价态度,那么他们就必须想出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答案来解释人类的评价态度如何能够正确掌握到这些客观独立的道德真理。Street得出的结论是,价值实在论者将不得不放弃他们对独立于人类评价态度的道德真理存在的信念。这也就是放弃价值实在论的立场。本文将捍卫儒家的价值实在论,从而抵制Street的达尔文式挑战。本文的儒家自然主义的价值实在论以传统儒家(尤其是孟子)以及宋明理学的道德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儒家价值实在论者可以接受Street所言进化过程会影响人类原态度(proto-attitude)的讲法。这是传统儒家肯定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道德情感——孟子所讲的'道德四端'。但是他们不会认同把道德真理的内容完全化约成人类原态度的演化。儒家价值实在论肯定道德真理存在的客观性,也认定道德真理的内容不是建立于人类由进化影响而形成的评价态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实在 达尔文式两难 追踪真理说 进化适应链接说 评价态度 圣人原态度
原文传递
人的价值的双重性:实在性价值和规范性价值——兼评马俊峰教授的《价值论的视野》 被引量:1
2
作者 靳安广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人的价值是价值论的核心问题,而人的价值的平等性和差异性又是人的价值问题中的难题和关键。从两个维度考察人的价值:一是以创造和贡献为主的维度,其侧重于实在性价值,属功用价值,体现人与人之间价值的差异性;二是规范性价值的维度,其... 人的价值是价值论的核心问题,而人的价值的平等性和差异性又是人的价值问题中的难题和关键。从两个维度考察人的价值:一是以创造和贡献为主的维度,其侧重于实在性价值,属功用价值,体现人与人之间价值的差异性;二是规范性价值的维度,其侧重于人生自身意义,属目的价值,体现人与人之间价值的平等性。两者具有统一性,但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又有矛盾性。为实现人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必要在二者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人的价值 双重性 实在价值 规范性价值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价值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祥健 李玉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4-28,共5页
当代中国价值冲突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实在性价值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实在性价值冲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价值观念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东西方价值观冲突、国内价值观多元及其冲突。主体需要的缺乏和不足,发展过... 当代中国价值冲突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实在性价值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实在性价值冲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价值观念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东西方价值观冲突、国内价值观多元及其冲突。主体需要的缺乏和不足,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缺陷与政策转换的滞后性,社会发展理念的变迁共同造成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价值冲突 价值 价值冲突 价值观念冲突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下对“电影是什么”的本体追问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彦均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1-35,共5页
数字技术出现后,"影像本体论"是否还有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价值?这一话题从诞生之初就吸引了国内外理论层面的广泛关注。本文认同技术革命带给电影形式与风格的重大影响,然而在牵涉"电影是什么"的论题上,笔者认为... 数字技术出现后,"影像本体论"是否还有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价值?这一话题从诞生之初就吸引了国内外理论层面的广泛关注。本文认同技术革命带给电影形式与风格的重大影响,然而在牵涉"电影是什么"的论题上,笔者认为传统的"影像本体论"与当今的"数字美学"具有截然不同的阐发逻辑。如果说,两种方式在追寻电影绝对精神的道路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妄与偏离,那么这场争辩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最终以反思的姿态揭示出了电影作为文化文本的价值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本体论” 数字技术 唯理论 经验论 价值实在
下载PDF
道德知识与伦理客观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向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5,111,共13页
关于道德知识的本质的问题与道德辩护问题密切相关。道德虚无主义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在根本上值得在乎,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道德上错的。这个观点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人类状况的一个标记。面对虚无主义的这个挑战,很多道德哲学家已经感觉到... 关于道德知识的本质的问题与道德辩护问题密切相关。道德虚无主义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在根本上值得在乎,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道德上错的。这个观点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人类状况的一个标记。面对虚无主义的这个挑战,很多道德哲学家已经感觉到为人类道德提供一个辩护的迫切性。传统的道德实在论被认为是回应这个挑战的一种有力方式,但有趣的是,这种实在论不仅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道德怀疑论,而且也不能对道德动机提出合理的说明。另一方面,非认知主义的道德理论在能够说明道德动机的可能性的同时,却被认为也是道德怀疑论和道德虚无主义的一个来源。本文旨在考察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一些主要张力,在批评道德知识的物理知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借助于休谟、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试图表明道德知识是一种反思性的知识,并由此对怀疑论和虚无主义的挑战做出一个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知识 价值实在 实践理性 实践智慧
下载PDF
论牟宗三哲学中的易学研究
6
作者 王兴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3,共10页
牟宗三的易学研究为的是从易学中发见与解析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旨在抉发中国的玄学与道德哲学,而不是作一种历史的研究。他从哲学上为《周易》的解释提供了一个逻辑符号论的模型,为中国古典思想的现代诠释作出了首开先河的有益尝试;他... 牟宗三的易学研究为的是从易学中发见与解析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旨在抉发中国的玄学与道德哲学,而不是作一种历史的研究。他从哲学上为《周易》的解释提供了一个逻辑符号论的模型,为中国古典思想的现代诠释作出了首开先河的有益尝试;他对易学的“实在论的价值论”或“超越的内在”的价值论的诠释,与康德、维特根斯坦关于道德世界的“超越的外在论”不同;他对易之道德世界的分析与解释也是极其形式化的逻辑的。在这些分析与解释中,《周易》的“逻辑世界”或“符号世界”变成了语义的价值世界,或者说,作为“数理物理”世界的《周易》变成了价值论的道德世界。无论是在叙述方式,或内容的阐释与解析上,牟氏的这项研究都是十分新颖的,为国内所未有。但是,牟氏的易学研究只是他学思的开端起步,相对于他的逻辑研究来说,易学研究构成了他的哲学思想发展进路的前逻辑起点,而非逻辑起点,具有形式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前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 数理逻辑方法论 实在论的知识论 实在论的价值
下载PDF
阿基米德主义法哲学批判——德沃金《哈特的后记与政治哲学的要义》释读
7
作者 高宇 《湘江青年法学》 2022年第1期172-187,共16页
以哈特为代表的“阿基米德主义”主张法哲学研究是中立性、描述性和概念性的,而非参与性、解释性和实质性的。这种“描述性”法哲学的内核是“元话语——初级话语”的二元对立结构。德沃金通过对日常实践争论与“描述性”一词的细致考察... 以哈特为代表的“阿基米德主义”主张法哲学研究是中立性、描述性和概念性的,而非参与性、解释性和实质性的。这种“描述性”法哲学的内核是“元话语——初级话语”的二元对立结构。德沃金通过对日常实践争论与“描述性”一词的细致考察,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并试图瓦解其内在结构。不过,德沃金认为概念性与解释性可以兼容一致,并展开了基于价值实在论的“解释性”哲学理论。德沃金又把“解释性”哲学推进至“整全性”哲学,希图彻底取代阿基米德主义法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特 德沃金 法律实证主义 解释性 价值实在
下载PDF
马克思“价值”范畴的深层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建云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3-51,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价值一般概念的相关思想表明,价值的本质要从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角度来理解。据此,价值的内容可以从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角度来概括,包括知识、价值物、规范、人的能力、艺术与美等。价值的根本特性是客观性和普遍... 马克思恩格斯价值一般概念的相关思想表明,价值的本质要从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角度来理解。据此,价值的内容可以从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角度来概括,包括知识、价值物、规范、人的能力、艺术与美等。价值的根本特性是客观性和普遍性。价值客观性来自人的自然需要及需要满足方式的客观性,价值普遍性来自人类总体性实践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性存在。价值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表明价值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不能用主体性的实践哲学解读价值。"价值"与"价值观"有原则区别,在讨论价值问题时必须将二者明确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价值 价值 价值的客观实在
原文传递
上手存在的实践世界——广松涉《存在与意义》第二卷解读
9
作者 张一兵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4,191,共11页
广松涉的实践世界有两个重要参照: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中的使用价值,二是海德格尔的上手功用关联,他由此发展出以用在性存在为基础的实践世界的存在结构理论。这个实践的世界并非是与认知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它就是认知的世界背... 广松涉的实践世界有两个重要参照: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中的使用价值,二是海德格尔的上手功用关联,他由此发展出以用在性存在为基础的实践世界的存在结构理论。这个实践的世界并非是与认知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它就是认知的世界背后现实中的真相。认知显相的背后那个物象化假想其实是有用物态的呈现,而意义所识的主观构境支点是与主体存在相关的价值性关系。并且,我们在认识论中遭遇的能知—能识的主体,在实践世界中则会是“能为的个体”和“作为角色的主体”的二重性关系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存在与意义》 实践世界 用在性 实在的所与和意义的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