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科学为价值有涉的事实作辩护
1
作者 庞琳(译) +1 位作者 刘燕(译) 陈霞(校)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33,F0003,共14页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和美国的思想家是否为“道德律令”这一哲学问题提供科学的辩护。第一,本文描述了健康的满足感、长时间的痛苦感及其客观的度量方式。第二,亲情、社会同伴关系与爱的情感有一定的关联,其形态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关怀加...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和美国的思想家是否为“道德律令”这一哲学问题提供科学的辩护。第一,本文描述了健康的满足感、长时间的痛苦感及其客观的度量方式。第二,亲情、社会同伴关系与爱的情感有一定的关联,其形态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关怀加以衡量。第三,人类对社会固有等级制的反应体现为我们看重的尊重感或羞耻感,体现为各种情感与群体标准的和谐一致。以上种种情况促使了彼此的协调合作。我们已经有了衡量这种尊重感或羞耻感的客观方法,让人感到“满足”与“痛苦”的结果导致了判断某些事情的是非标准。因此,价值、情感与事实这三个维度表明了它们各自的存在,一起构成了“道德律令”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律令 人性 价值有涉事实 情感
原文传递
再论作为学术运动的社会学本土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能 吴苏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5-16,157,共13页
本文把中国社会学学科史分解为社会学思想传入和翻译阶段(1895—1920)、社会学早期发展阶段(1921—1952)、社会学恢复阶段(1979—1998)和社会学常规化阶段(1999—2018)四个内部分期,并对这四个时段内社会学本土化(运动)的源起和表现特... 本文把中国社会学学科史分解为社会学思想传入和翻译阶段(1895—1920)、社会学早期发展阶段(1921—1952)、社会学恢复阶段(1979—1998)和社会学常规化阶段(1999—2018)四个内部分期,并对这四个时段内社会学本土化(运动)的源起和表现特征做了初步阐析,认为外部学术要素卷入(或中外学术态势对比)、内生学术结构特征的变动和技术及其他支持体系的约束(或促进),构成了理解社会学本土化议题之兴起和形塑的知识社会学框架的三大核心要件。文章继而对当代社会学本土化—国际化/全球化争议中我们认为较为中肯的几个代表性意见进行了特别回顾。最后,文章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演进的宏大脉络中,本土化和国际化/全球化之争并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关性,而毋宁说其表征的是学者们在各自学力养成基础上的一个"价值有涉"的立场和偏好而已。因此,无论是在研究议题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一个兼容并包的学术原则将或者调和持不同立场者间的争端,或者推动中国社会学的研究走向一个新的学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本土化 知识社会学 时空嵌入性 理论抽象程度 方法竞争 价值有涉
下载PDF
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喜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7期221-222,共2页
当前教学评价实操中,有管理主义倾向,多元价值效果较差,量化特征突出,开放式评价信息可用性低。价值有涉利益无涉的辅导员参与到发展性教学评价,学生要提升评教能力,教师要进行自我反思,并和其他的评价方式结合。
关键词 评价理论 发展性 价值有涉 利益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