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使用与职业伤害——理论机制与中国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小钢 郭晓斌 刘叩明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3,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对职业伤害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区域层面工伤数据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机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对职业伤害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区域层面工伤数据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机器人使用对职业伤害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使用显著减少了职业伤害,结论在内生性处理、替换被解释变量、排除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排除某些行业趋势的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工作场所内和机器人使用后期的职业伤害,但对工作场所外和机器人使用前期的影响不显著。相较于在制造业就业比例较低的地区,机器人使用对职业伤害的影响在制造业就业比例较高地区的作用更大。机制分析发现,任务的重新分配和工作条件的改善是机器人使用影响职业伤害的重要渠道。具体而言,机器人使用一方面可以取代高体力、高风险任务,推动这些工人从事体力强度较低、受伤风险较低的任务和职业;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工作时长、降低工作强度和优化工作环境,从而改善工作条件。研究为通过智能制造转型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提供了中国的经验证据,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使用 任务重配 工作条件 职业伤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