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机器人使用与职业伤害——理论机制与中国证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何小钢
郭晓斌
刘叩明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3,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极化与收入极化效应研究:理论机制、实证识别与政策设计”(723730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23AZD085)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信贷规制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JD23091)。
-
文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对职业伤害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区域层面工伤数据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机器人使用对职业伤害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使用显著减少了职业伤害,结论在内生性处理、替换被解释变量、排除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排除某些行业趋势的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工作场所内和机器人使用后期的职业伤害,但对工作场所外和机器人使用前期的影响不显著。相较于在制造业就业比例较低的地区,机器人使用对职业伤害的影响在制造业就业比例较高地区的作用更大。机制分析发现,任务的重新分配和工作条件的改善是机器人使用影响职业伤害的重要渠道。具体而言,机器人使用一方面可以取代高体力、高风险任务,推动这些工人从事体力强度较低、受伤风险较低的任务和职业;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工作时长、降低工作强度和优化工作环境,从而改善工作条件。研究为通过智能制造转型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提供了中国的经验证据,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
关键词
机器人使用
任务重配
工作条件
职业伤害
-
Keywords
robot use
task reassignment
working conditions
occupational injuries
-
分类号
F42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136
[医药卫生—劳动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