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仿生态栽培方式对铁皮石斛多糖积累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肖强 杨丛 +1 位作者 张峥 周大寨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为充分发挥鄂西南天然林保护工程营林的综合经济效益,探讨利用天保工程混交林开展铁皮石斛仿生态栽培的可行性。采用5种不同仿生态栽培模式种植铁皮石斛,对采收的铁皮石斛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多糖用盐酸水解得到单糖混合物,... 为充分发挥鄂西南天然林保护工程营林的综合经济效益,探讨利用天保工程混交林开展铁皮石斛仿生态栽培的可行性。采用5种不同仿生态栽培模式种植铁皮石斛,对采收的铁皮石斛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多糖用盐酸水解得到单糖混合物,通过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柱前衍生,采用HPLC法测定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栽培方式中,杉木栽培所产铁皮石斛根、茎含水量最低,其多糖含量最高,达33%;其余4种栽培方式所产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为18%左右;对多糖中单糖组成分析显示,D-甘露糖和D-葡萄糖是5种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多糖组成中的主要单糖成分,甘露糖与葡萄糖之比为4.5-5.98,符合药典要求。在鄂西南天保工程混交林中,杉木栽培铁皮石斛较其他栽培方式具有更快多糖累积能力,充分利用混交林大树和林下丰富的苔藓资源发展铁皮石斛仿生态栽培在鄂西南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仿生态栽培 单糖
下载PDF
仿生态栽培姬松茸的配方筛选及其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海东 林永生 +2 位作者 翁伯琦 陈敏健 江枝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2期2228-2232,共5页
以稻草、五节芒和圆叶决明及羊粪为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进行不同配方处理的仿生态栽培。结果表明,15个配方中以A3(即20%稻草+30%五节芒+50%羊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其次为配方B(即50%五节芒+50%羊粪)和配方B1(40%五节芒+10%圆叶决明+50%羊... 以稻草、五节芒和圆叶决明及羊粪为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进行不同配方处理的仿生态栽培。结果表明,15个配方中以A3(即20%稻草+30%五节芒+50%羊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其次为配方B(即50%五节芒+50%羊粪)和配方B1(40%五节芒+10%圆叶决明+50%羊粪)。进一步比较用这3个配方栽培姬松茸时子实体中的氨基酸组成、含量及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发现配方B1栽培姬松茸时,这些成分的含量均优于其他2个配方,这一结果对姬松茸的栽培模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配方设计 氨基酸 仿生态栽培
下载PDF
仿生态栽培姬松茸配方筛选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海东 徐国忠 +1 位作者 陈敏健 董红艳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4,共3页
以稻草、五节芒和圆叶决明及羊粪为的培养料,通过配方设计,在北峰试验地返生态栽培姬松茸,通过对不同配方姬松茸子实体鲜重的产量显著性分析及脂肪酸的组成分析,筛选出适合仿生态栽培姬松茸的生产配方和栽培模式。
关键词 姬松茸 配方设计 仿生态栽培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基地建设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5 位作者 陈宏 单寄坪 江保东 杨龙光 刘祥凤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63-66,共4页
为了给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基地建设提供参考,生产高品质药材。采用实地调查与多年的基地建设经验相结合,对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的条件要求、基地建设规划、基地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对育苗基地、母本园基地和药材基地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为了给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基地建设提供参考,生产高品质药材。采用实地调查与多年的基地建设经验相结合,对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的条件要求、基地建设规划、基地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对育苗基地、母本园基地和药材基地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品种选择、技术团队和规模等影响基地建设的问题,从培养技术人才团队、建立良好的基地运营模式、提高产量品质和结合当地政策方面提出了风险防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仿生态栽培 基地建设 风险防控
下载PDF
提高霍山石斛仿生态栽培成活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光涛 《安徽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62-64,共3页
霍山石斛仿生态栽培成活率低下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对影响霍山石斛栽培成活率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种苗繁殖方法的个体差异、炼苗后的适应性及栽培技术差异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茎段组培解决霍山... 霍山石斛仿生态栽培成活率低下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对影响霍山石斛栽培成活率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种苗繁殖方法的个体差异、炼苗后的适应性及栽培技术差异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茎段组培解决霍山石斛种苗育苗质量后,解决炼苗期的炼苗质量和配套栽培技术的方法与思路,使得霍山石斛的仿生态栽培成活率得到质的提升,对科研和生产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炼苗 仿生态栽培 成活率
下载PDF
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与微量元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燕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44-46,52,共4页
利用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及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明显,仿生态栽培150 d后的谱图与野生金线... 利用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及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明显,仿生态栽培150 d后的谱图与野生金线莲最接近;仿生态栽培金线莲中B、Mn、Fe、Sr、Zn和Li等微量元素含量随栽培时间延长而升高,除B元素外,其余元素最终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野生金线莲;聚类分析结果说明,仿生态栽培150 d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归为一类,二者明显区别于组培和大棚金线莲。化学指纹图谱方法和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鉴定金线莲品质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仿生态栽培 化学指纹图谱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川贝母无公害仿生态栽培体系 被引量:9
7
作者 丁丹丹 余强 +2 位作者 王晓蓉 李西文 向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5-783,共9页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濒危高原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采挖过度导致野外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由于川贝母生长环境相对狭窄,生态环境脆弱,生长年限较长,导致生产管理难度大、病虫害严重、产量低,管理不当将会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通过川贝...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濒危高原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采挖过度导致野外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由于川贝母生长环境相对狭窄,生态环境脆弱,生长年限较长,导致生产管理难度大、病虫害严重、产量低,管理不当将会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通过川贝母集约化"二段式"育苗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前期管理成本,提高大田及野生抚育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及质量。本文对川贝母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包括产地环境选择、新品种选育"、二段式"育苗技术、综合农艺管理、野生抚育模式、采收加工等进行了概述,为川贝母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无公害 仿生态栽培 野生抚育
下载PDF
天保工程区混交林下铁皮石斛仿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双龙 肖强 +1 位作者 吴代坤 蒲圩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4期70-72,共3页
天保工程区混交林下采用不同的栽植时间、不同郁闭度、不同的栽培模式等进行铁皮石斛仿生态栽培试验,结果表明4月栽植的成活率较高,0.6~0.8为较适宜的郁闭度,附主以石灰岩、马尾松、杉木较好。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仿生态栽培 天保工程 混交林
下载PDF
葡萄优良种质选育及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玉杰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10期27-27,共1页
葡萄栽培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葡萄的原产地就是中国,清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将葡萄带入到了各个国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葡萄的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以来,葡萄的产量... 葡萄栽培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葡萄的原产地就是中国,清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将葡萄带入到了各个国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葡萄的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以来,葡萄的产量和栽培面积在持续增长,连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从九年前,我国葡萄总产量就在世界排名第一。而葡萄种植已经成为我国一大产业,葡萄也成为我国大宗果树树种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葡萄种植已经成为一种形式,而葡萄的优良种质问题却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正确选育葡萄优良种质,才能有效推动葡萄育种工作的持续发展。本文将主要对葡萄优良种质选育与仿生态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种植 种质选育 仿生态栽培技术
下载PDF
葡萄优良种质选育及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10
作者 日孜旺古力·阿不都热合曼 米拉吉古丽·依布拉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10期5-7,共3页
葡萄是木质藤本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在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葡萄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可以满足人体所需营养,而且可以加工制作成为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汁、葡萄籽油等食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 葡萄是木质藤本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在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葡萄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可以满足人体所需营养,而且可以加工制作成为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汁、葡萄籽油等食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葡萄需求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藤本植物 优质葡萄 仿生态栽培 葡萄籽油 果树树种 葡萄干 加工制作 种质选育
下载PDF
野生猕猴桃仿生态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11
作者 刘德芳 《新农村(黑龙江)》 2017年第9期98-98,共1页
仿生态栽培野生猕猴桃,种源来自天然生态环境。株系抗性强,无任何病虫害发生,不需施用农药。其栽培技术原理是以普通人工培育猕猴桃栽培技术原理为依据。
关键词 仿生态栽培 野生猕猴桃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产地仿野生态栽培灵芝主要活性成分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覃晓娟 何忠 +2 位作者 仇惠君 王灿琴 韦仕岩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73-74,78,共3页
以广西田林、西林、融水等5个产地的仿野生栽培灵芝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样品中的总多糖、总三萜、总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在0.1%~0.57%之间,其中融水、西林所产灵芝多糖含量较高;灵芝子... 以广西田林、西林、融水等5个产地的仿野生栽培灵芝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样品中的总多糖、总三萜、总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在0.1%~0.57%之间,其中融水、西林所产灵芝多糖含量较高;灵芝子实体总三萜含量在0.16%~0.37%之间,其中融水所产灵芝总三萜含量最高;灵芝子实体总蛋白含量11.5%~16.17%之间,其中融水所产灵芝总蛋白含量最高。供试的5个灵芝菌株中,融水和西林两地出产的灵芝营养价值较高,在精深加工开发上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仿生态栽培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仿野生多花黄精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雪姣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9期60-62,共3页
文章根据多花黄精的不同种植模式、透光率等要素总结了其生长状态,分析不同仿生态栽培林地选择、透光率等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为后期仿生态栽培多花黄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花黄精 透光率 仿生态栽培
下载PDF
2种栽培模式下五味子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雨春 张忠辉 +6 位作者 张蕾 于福来 陈春宇 王秀全 马千里 王松波 张宝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7期199-206,共8页
为了给北五味子栽培提供科学参考,研究了2种栽培模式下的北五味子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效应。利用CI-34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北五味子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考察了环境因子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为了给北五味子栽培提供科学参考,研究了2种栽培模式下的北五味子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效应。利用CI-34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北五味子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考察了环境因子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栽培模式相比,仿生态栽培模式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和比叶重(SLM)呈下降趋势,而表观量子效率(AQY)和Chla/b呈上升趋势。此外,人工栽培模式下五味子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仿生态栽培模式则没有。仿生态栽培模式下的五味子表现出较强的光合适应性。影响2种栽培模式的北五味子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PAR)、环境CO2浓度(Ci)、叶面温度(Tleaf)及空气相对湿度(RH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 仿生态栽培 光合特性 日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桂皮紫萁生长地小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渝丽 于英 +2 位作者 万保成 赵淑春 胡全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共4页
通过对长白山区西南坡桂皮紫萁生长地环境小气候考察 ,分析了该植物生长地的小气候特征 ,并对比了 3个样地的光照、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的分布状况和垂直分布形式。结果表明 :桂皮紫萁生长盛期适宜光照度范围为 2 .16万~ 4 .4 8万lx。... 通过对长白山区西南坡桂皮紫萁生长地环境小气候考察 ,分析了该植物生长地的小气候特征 ,并对比了 3个样地的光照、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的分布状况和垂直分布形式。结果表明 :桂皮紫萁生长盛期适宜光照度范围为 2 .16万~ 4 .4 8万lx。气温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复层林组成的样地 ,林内气温高于单层林的样地 ;复层林内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在活动层以下气温低于林外 ,活动层以上气温高于林外。仿生栽培区应选择由多种林分组成的复层林。山区平坦地泥炭土的热力特性优于山坡地暗棕壤土 ,对植物生长和植物营养积累有利。桂皮紫萁生长地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在 6 5 %~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桂皮紫萁 小气候 仿生态栽培
下载PDF
棘托竹荪的林下种植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超 艾文胜 《林业与生态》 2021年第11期38-39,共2页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一种原寄生在枯竹根部的腐生真菌,为珍贵食用菌之一,素有“蘑菇皇后”“真菌之花”之美称。竹荪香味浓郁,脆嫩可口,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维生素,具有润肺、抗衰老、降血压血脂及...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一种原寄生在枯竹根部的腐生真菌,为珍贵食用菌之一,素有“蘑菇皇后”“真菌之花”之美称。竹荪香味浓郁,脆嫩可口,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维生素,具有润肺、抗衰老、降血压血脂及胆固醇等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日益重视,林下仿生态栽培的竹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商业化的竹荪品种有棘托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和长裙竹荪4种,本文以棘托竹荪为例,阐述其林下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短裙竹荪 红托竹荪 长裙竹荪 腐生真菌 林下种植技术 仿生态栽培 食用菌
下载PDF
不同内生真菌对齿瓣石斛幼苗生长的效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晖 邵士成 高江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19-2024,共6页
石斛属植物根部存在大量功能未知的内生真菌,从中筛选获得生长阶段有效共生真菌是药用石斛仿生态栽培深入开展的关键。该研究利用单菌丝团分离法从齿瓣石斛植株根部分离得到的6株内生真菌,与齿瓣石斛无菌播种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实验。培养... 石斛属植物根部存在大量功能未知的内生真菌,从中筛选获得生长阶段有效共生真菌是药用石斛仿生态栽培深入开展的关键。该研究利用单菌丝团分离法从齿瓣石斛植株根部分离得到的6株内生真菌,与齿瓣石斛无菌播种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实验。培养90 d以后,与对照组相比,FDd S-1,FDd S-2,FDd S-4菌株处理对幼苗产生明显致死或致病作用,而接种FDd S-5,FDd S-9,FDd S-12菌株处理的齿瓣石斛幼苗则健康生长,并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效应,其中,FDd S-5菌株对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茎粗和根数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d S-9菌株仅对幼苗的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而FDd S-12菌株则对齿瓣石斛幼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显微观察发现FDd S-5菌株处理的幼苗根部皮层形成菌丝团共生结构,可以判定FDd S-5为齿瓣石斛的菌根真菌。经分子鉴定,菌株FDd S-5和FDd S-9分别和蜡壳菌属Sebacina的2种真菌相似度最高。将FDd S-5菌株应用于齿瓣石斛的仿生态栽培,可望能有效的促进齿瓣石斛幼苗生长和缩短幼苗生长周期,研究结果为齿瓣石斛的野外回归和人工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瓣石斛 内生真菌 幼苗生长 药用兰科植物 仿生态栽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