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酚的超分子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严子谅 李蓓 代云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2,共19页
超分子纳米药物递送平台因具有性质多样化、药物释放可控及制备简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据报道,富含酚羟基结构的多酚可与不同性质类药物产生非共价相互作用,自组装成超分子纳米系统,从而实现不同路径的药物递送.同时,多酚自身具备抗肿瘤... 超分子纳米药物递送平台因具有性质多样化、药物释放可控及制备简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据报道,富含酚羟基结构的多酚可与不同性质类药物产生非共价相互作用,自组装成超分子纳米系统,从而实现不同路径的药物递送.同时,多酚自身具备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抗炎和保护心脏等功能,这使得基于多酚的递送系统在疾病治疗方面前景广阔.本综合评述概述了多酚型超分子纳米递送系统构建中包括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力.根据所负载药物的性质(例如疏水性药物、蛋白质、DNA等),分类阐述了不同相互作用力在药物负载中发挥的功能.最后,对当前基于多酚的超分子纳米系统中存在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评述总结.本文可为各种新兴的多酚基材料的设计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纳米系统 多酚 药物递送 纳米粒子
下载PDF
零维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2
作者 陈琳 钟雅美 于世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13,共15页
【目的】零维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具有良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担载药物、基因以及靶向组分构建的药物递送复合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零维纳米碳基药物载体的结构、靶向药... 【目的】零维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具有良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担载药物、基因以及靶向组分构建的药物递送复合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零维纳米碳基药物载体的结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化学治疗、基因治疗和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首先,对零维纳米碳材料进行分类。其次,从靶向修饰和药物担载两个方面总结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策略。最后,对零维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进而给出其目前在肿瘤治疗中所面临的问题。【结论】为零维纳米碳基靶间药物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维纳米 靶向 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森林 向杨 杨毅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占90%以上。早期HCC以手术切除为主,且预后较好,然而因HCC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而非手术治疗方式因为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大,肿瘤选...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占90%以上。早期HCC以手术切除为主,且预后较好,然而因HCC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而非手术治疗方式因为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大,肿瘤选择性低等问题,疗效也不理想,所以目前中晚期HCC治疗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纳米粒(NP)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具有多种独特的理化性质,成为输送药物、基因及细胞活性因子等治疗剂的潜在载体。纳米递送系统以NP为载体,通过功能化修饰,从时间、空间及剂量上调控药物、基因及细胞活性因子等在体内的代谢及转化,在HC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纳米递送系统,包括有机纳米载体、无机纳米载体、外泌体等在HCC治疗中的现状和优势,总结了基于NP的纳米载体治疗HCC的机制,为新型纳米递送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纳米技术 药物/基因递送系统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一个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被引量:4
4
作者 黄际薇 姜彩云 +2 位作者 罗宇燕 郭喆霏 张永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结合纳米粒优良的载药特性和细胞膜作为外壳来包载合成的纳米粒内核,使其伪装成内源性物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和免疫识别,构建一个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递药体系。采用反溶剂法制得纳米粒(nanoparticles,NP),... 结合纳米粒优良的载药特性和细胞膜作为外壳来包载合成的纳米粒内核,使其伪装成内源性物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和免疫识别,构建一个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递药体系。采用反溶剂法制得纳米粒(nanoparticles,NP),采用离心法提取红细胞膜(red blood cell membranes,RBCM),红细胞膜与纳米粒不同比例共挤压不同次数来制备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red blood cell membranes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RBCM-NP)。通过透射电镜、马尔文粒度仪来表征NP和RBCM-NP,利用生物素化纳米粒(biotinylated nanoparticle,BTNP),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T)孵育会发生聚集反应来研究红细胞膜的覆盖程度。NP和RBCM-NP粒径均一,优化处方红细胞膜能够完全包裹住纳米粒,重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红细胞膜 仿生纳米 药物递送体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诗画 熊瑛 +2 位作者 唐春莲 谢亚平 李相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5-583,共9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形式,也是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生物利用度差、口服药物的肝肾毒性以及缺乏精准靶向等问题。...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形式,也是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生物利用度差、口服药物的肝肾毒性以及缺乏精准靶向等问题。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s)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能够将药物靶向到特定区域,解决特定部位递送药物不足的问题,并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当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重点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最后提出纳米平台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新愿景,为实现肾脏疾病的高效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糖尿病肾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 纳米颗粒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胰腺癌靶向策略的新选择
6
作者 张积苗 王志琴 +1 位作者 李一叶 聂广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61-2676,共16页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类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的恶性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DAC组织中的多种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塑造了代谢异常的肿瘤微环境,导致临床化疗和免疫治...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类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的恶性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DAC组织中的多种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塑造了代谢异常的肿瘤微环境,导致临床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效果受限。纳米技术的发展为PDAC的高效药物递送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靶向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PDAC治疗策略,并总结了本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宋悦悦 张银凤 +1 位作者 孙梦 张金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5,I0002,共9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两种主要形式。其致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免疫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两种主要形式。其致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环境因素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都可能对IBD的发病起到重要作用,且伴随多种并发症,还会增加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风险。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预防复发和延缓炎症发展为目的,缺乏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IBD研究的深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 drugs delivery systems,NDDS)的发展,许多纳米药物被开发用于IBD治疗。本综述系统总结了IBD发病诱因、NDDS治疗IBD的优势及其在IBD治疗中的应用,为开发有前途的精准医疗纳米平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活性氧 免疫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硬脂酸改性纳米递送系统递送药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皮雨廷 徐山根 +3 位作者 栾庆爽 张启鸿 于天飞 赵凯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7期108-114,共7页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发展迅猛,尤其在药物递送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基于纳米材料开发的新型纳米递送系统具有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天然的脂肪酸,硬脂...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发展迅猛,尤其在药物递送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基于纳米材料开发的新型纳米递送系统具有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天然的脂肪酸,硬脂酸具有提高药物肿瘤靶向和抗酸降解等多重作用,硬脂酸的接枝修饰可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在药物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硬脂酸修饰纳米递送系统材料在靶向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炎症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纳米递送系统在药物治疗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送系统 药物递送 硬脂酸 治疗 靶向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眼后段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谢婧 赵粟 +2 位作者 王正静 蒲丽 赵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69-1575,共7页
眼部复杂的给药屏障使得传统眼用制剂难以经眼表到达眼后段病变组织。因此,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在眼后段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存在药物半衰期短、需反复注射、并发症多等缺陷。当前,纳米制剂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因其... 眼部复杂的给药屏障使得传统眼用制剂难以经眼表到达眼后段病变组织。因此,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在眼后段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存在药物半衰期短、需反复注射、并发症多等缺陷。当前,纳米制剂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因其能克服眼部给药屏障、增强药物渗透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使得药物高效递送至眼后段成为可能。但有关纳米递送药物所使用的载体材料相对繁杂,同时各项研究结论亦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后期相关药物的研发。因此,文章以眼部给药的主要生理屏障为研究基础,重点概述了各类常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眼后段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在眼后段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眼后段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眼部药物递送系统 眼后段疾病 眼部屏障
下载PDF
纳米递送系统介导的血脑屏障跨越策略和脑靶向药物递送研究进展
10
作者 叶镇宁 吴正红 张华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602,共13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脑组织与血浆之间的半通透性生物屏障,然而其物理特性、酶特性、免疫特性及独特的转运机制严重限制了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入脑,为脑部疾病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并分析了BB...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脑组织与血浆之间的半通透性生物屏障,然而其物理特性、酶特性、免疫特性及独特的转运机制严重限制了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入脑,为脑部疾病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并分析了BBB复杂的结构组分和多样的转运机制,探讨了跨越BBB药物递送的难点及可行途径;进而,介绍并讨论了各类纳米递送系统在跨越BBB实现脑内药物递送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其设计和推动其转化提供了参考;最后,就常见脑部疾病中BBB的病理变化探讨了如何针对病理BBB设计相应的药物递送策略。本文强调了基于纳米递送系统的跨越BBB药物递送策略的设计与优化,并为目前脑内药物递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结构组分 转运机制 纳米递送系统 脑部疾病 脑内药物递送
下载PDF
纳米材料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颖煜 赵琳琳 +2 位作者 李良骁 刘营营 刘亚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6,共8页
骨关节炎(OA)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关节内给药治疗颇具挑战。传统的单纯注射方式易导致药物在关节内降解并被快速清除,从而影响疗效。为克服此难题,通过设计组装和外表修饰,现已研发出纳米靶向药物递送系统(DDS),其在病... 骨关节炎(OA)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关节内给药治疗颇具挑战。传统的单纯注射方式易导致药物在关节内降解并被快速清除,从而影响疗效。为克服此难题,通过设计组装和外表修饰,现已研发出纳米靶向药物递送系统(DDS),其在病灶部位展现出增加药物浓度、提高治疗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的优势,已在骨关节炎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梳理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纳米药物递送策略,总结了生物靶向配体和仿生生物膜修饰在DDS中的应用成果,并剖析了各种靶向修饰策略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展望了DDS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当前纳米材料的主动靶向修饰策略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纳米材料 主动靶向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肖瑛子 张璐瑶 +2 位作者 张晨阳 许晶 马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9,共16页
开发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是利用细胞及其来源的生物膜进行药物递送。本文对基于完整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细胞膜的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概述。此类递送系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包括肿瘤、炎症和免疫性疾病、... 开发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是利用细胞及其来源的生物膜进行药物递送。本文对基于完整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细胞膜的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概述。此类递送系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包括肿瘤、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在疾病的治疗中,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引发更低的宿主免疫反应。然而,较多的研究仍局限于临床前研究,这与此类系统的制备复杂性、体内安全性、临床试验有效性评估等方面的难题相关。本文将对上述系统的作用机制、优缺点、未来发展方向及临床转化进行总结讨论。本文旨在通过对此类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的综合分析,为疾病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指导性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药物递送系统 细胞膜 细胞外囊泡 疾病治疗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致病机制的抗阿尔茨海默病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13
作者 苏海莹 王钰琨 +2 位作者 李维松 周建平 程皓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23,共11页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过度积累诱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被证明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展过程中神经元死亡的关键病理机制,形成AD致病“铁死亡假说”。近年,基于铁死亡致病机制的AD治疗研究主要...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过度积累诱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被证明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展过程中神经元死亡的关键病理机制,形成AD致病“铁死亡假说”。近年,基于铁死亡致病机制的AD治疗研究主要为脑内铁代谢和微环境氧化还原失衡调控,但血脑屏障及脑内复杂病理环境限制了药物脑内转运、分布及治疗效果,对药物递送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本综述在阐述细胞铁死亡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过载和氧化还原失衡与神经元丢失及AD进展的相关性,并基于铁过载和氧化还原失衡综述了抗AD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为AD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元铁死亡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铁稳态调控 氧化还原调控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谦 王斯柔 黄志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过程复杂且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可以携带药物通过血脑屏...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过程复杂且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可以携带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并通过靶向配体的修饰将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细胞。本文主要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当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重点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最后提出该领域的挑战和未来方向,以推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外泌体 脑靶向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血脑屏障
下载PDF
生物纳米材料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用于退变椎间盘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政纬 黎松波 +2 位作者 黎建文 尹煜超 谢子颖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24-928,共5页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存在明显局限性。近年来,生物纳米材料因其出色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高度精准的药物传递、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以及增强药物疗效等特点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存在明显局限性。近年来,生物纳米材料因其出色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高度精准的药物传递、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以及增强药物疗效等特点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系统地综述生物纳米材料在椎间盘退变再生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实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精确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材料 药物递送系统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髓核细胞 再生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和抗肿瘤机制研究
16
作者 胡晓娴 赵雨 +2 位作者 王赟 徐晓 韩超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7期11-19,共9页
青蒿素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截疟、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其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因此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应运而生,得以改善以上缺点。目前... 青蒿素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截疟、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其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因此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应运而生,得以改善以上缺点。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并针对其作用机制展开深入研究,科学地解释了其抗癌的特异性和高效性。此外,为了提高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利用度,还设计了一系列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将其精准地靶向到肿瘤部位,提高其药效。总结和展望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以及新型纳米制剂,以期对青蒿素的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青蒿素衍生物 恶性肿瘤 抗肿瘤机制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仿生型纳米红细胞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及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恺言 付旭东 +4 位作者 王新军 周少龙 马建 刘菲菲 孟恩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构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的包载阿霉素(DOX)的仿生型纳米红细胞(NE)靶向药物递送系统RGD-NE-DOX,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物理挤压法制备包载DOX的纳米红细胞NE-DOX,RGD修饰后构建RGD-NE-DOX,检测其形态... 目的构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的包载阿霉素(DOX)的仿生型纳米红细胞(NE)靶向药物递送系统RGD-NE-DOX,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物理挤压法制备包载DOX的纳米红细胞NE-DOX,RGD修饰后构建RGD-NE-DOX,检测其形态、粒径、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法测定体外释药特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摄取情况及靶向性,并进行体内组织分布及药效学研究。结果制备的RGD-NE-DOX呈球形,平均粒径(197.41±2.27)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1±0.02),电位(-16.87±1.51) mV,载药量(14.8±1.2)%,包封率(58.69±3.7)%;RGD-NE-DOX较单纯DOX突释降低,缓释特性明显;乳腺癌细胞MCF-7对RGD-NE-DOX的摄取多于NE-DOX和游离DOX,但正常乳腺细胞Hs578Bst几乎不摄取RGD-NE-DOX;体内组织分布结果表明RGD-NE-DOX肿瘤靶向性强,作用时间长;药效学结果表明RGD-NE-DOX抗肿瘤作用更强(P<0.05),组织切片显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结论仿生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RGD-NE-DOX循环时间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抗肿瘤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细胞-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红细胞 靶向性
下载PDF
脂质体及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扬 吕万良 张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3-589,共7页
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由于近年来在其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在... 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由于近年来在其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在抗肿瘤、克服生物屏障、装载生物药物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纳米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克服肿瘤生理病理屏障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志桂 莫然 张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9,共12页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机体的生理特征以及肿瘤的异质性,递送系统从给药到靶点发挥作用需要克服多重生理及病理屏障,包括血液、肿瘤组织、细胞和胞内转运等屏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为克服药物...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机体的生理特征以及肿瘤的异质性,递送系统从给药到靶点发挥作用需要克服多重生理及病理屏障,包括血液、肿瘤组织、细胞和胞内转运等屏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为克服药物递送屏障提出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为设计克服肿瘤生理病理屏障的递送系统、实现对药物的有效递送和肿瘤的高效安全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生理病理屏障 肿瘤微环境 在体响应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玥 柯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72,共6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是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粒子,近年来将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MSNs的制备、安全性、载药行为、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介孔 二氧化硅 纳米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