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仿真血管内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贺剑 江新华 贺方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仿真血管内超声技术(冠状动脉CTA V-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定量分析中的价值。方法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所做1 015例冠状动脉CTA中选出正常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20例、纤维斑块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仿真血管内超声技术(冠状动脉CTA V-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定量分析中的价值。方法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所做1 015例冠状动脉CTA中选出正常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20例、纤维斑块10例、混合斑块10例、点状钙化斑块10例和条、块状斑块10例,并从异常病例中选出冠状动脉管壁不规则正性重构17例和负性重构10例,共107例。在冠状动脉CTA曲面重建图像上移动取样线获取各支冠状动脉各处的横断面仿真血管内超声图像,分析冠状动脉管壁和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测量冠状动脉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和面积、正常管腔面积和斑块处管腔面积和外弹力膜包绕的面积。结果冠状动脉CTA V-IVUS以不同的颜色分别显示冠状动脉管壁、管腔及斑块的形态、斑块伴随的异常以及冠状动脉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等;通过公式计算可获得血管重构的类型、狭窄面积等定量指标。结论冠状动脉CTA V-IVUS在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的定量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冠状动脉CTA的其他功能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病变作出更为全面的定性、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A仿真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亮 殷瑞根 +4 位作者 王冬青 彭卫斌 王虹 邓引生 李权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技术对脑动脉瘤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表现,包括内视镜式和外视镜式血管表面重建图像,并与其他血管后处理技术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技术对脑动脉瘤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表现,包括内视镜式和外视镜式血管表面重建图像,并与其他血管后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结果:39名患者共检出43个动脉瘤,其中3例多发。仿真血管内镜技术能精确显示脑动脉瘤的解剖学关系,对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确切部位以及瘤颈的显示优于常规技术和原始图像。结论:仿真血管内镜可以在血管腔内外直观的显示动脉瘤的颈部和异常开口,以及瘤腔内部情况,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动脉瘤 仿真血管内镜
下载PDF
CT仿真血管镜对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平先 向子云 +1 位作者 王合金 郭盛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1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探讨CT仿真血管镜对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动脉硬化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有的CT图像进行低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用软件CT仿真内窥镜、多平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技... 目的:探讨CT仿真血管镜对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动脉硬化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有的CT图像进行低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用软件CT仿真内窥镜、多平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正常血管及病变血管在CT仿真血管镜中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61例均成功地进行了CT仿真血管镜成像,31例动脉硬化症患者病变血管中,血管壁钙化29例88处,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28例,血管狭窄28例,动脉硬化斑块17例56处;正常人组的仿真血管镜图像为血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12例动脉硬化患者行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与CT仿真血管镜成像相似。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硬化症的一种无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血管 动脉硬化症 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扫描 CT仿真内窥镜 最大密度投影 动脉硬化斑块 病变血管 多平面成像 图像后处理 血管造影术 CT图像 图像导入 成像技术 正常血管 血管内壁 血管狭窄 检查结果 无创技术 正常人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仿真血管内窥镜在诊断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小兵 王云华 +2 位作者 杨立平 史利华 彭晓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及仿真血管内窥镜 (VIE)成像方法及其在诊断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37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同机工作站重建横断面图像 ,并分别进行多...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及仿真血管内窥镜 (VIE)成像方法及其在诊断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37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同机工作站重建横断面图像 ,并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显示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及VIE成像。结果主动脉夹层 17例 ,真性主动瘤 12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主动脉炎 2例 ,正常主动脉 5例 ,其中 11例经手术证实 ,9例经血管数字减影检查证实 ,12例与MRI和 (或 )彩色B超诊断相符 ,5例正常主动脉未作其他检查。观察主动脉夹层以MPR及VIE为佳 ,能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血栓情况 ,可显示破口位置与是否累及重要分支。SSD显示真性主动脉瘤最优 ,能立体、形象的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部位及与主要分支的关系。VIE能直观的显示假性动脉瘤破口大小及位置 ,对主动脉炎能清晰显示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MIP适合于显示主动脉钙化情况及支架位置。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和仿真血管内窥镜成像技术综合运用 ,可多方位显示主动脉解剖形态和病变 ,可直观、立体地对血管病变进行全面观察、分析 ,对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或手术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病变 螺旋CT 血管造影 仿真血管内窥镜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兵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是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检查方法,因其可观察血管内表面,可结合其他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技术时血管病变进行全面的观察,有利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的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是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检查方法,因其可观察血管内表面,可结合其他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技术时血管病变进行全面的观察,有利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的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应用前景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仿真血管内窥镜 研究进展 图像质量 诊断 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诊断血管病变的潜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红云 蒲红 +2 位作者 陶客言 傅凯 蒲诺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评价西门子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FlyThrough软件对血管病变的辅助诊断能力。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行1mm重建横断面图像。使用FlyThrough软件观察血管并采用MPR,MIP,SSD和... 目的评价西门子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FlyThrough软件对血管病变的辅助诊断能力。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行1mm重建横断面图像。使用FlyThrough软件观察血管并采用MPR,MIP,SSD和VRT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结果具有FlyThrouhg软件的16层SCTA能清晰显示直径大于1mm的血管病变,诸如主动脉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真假腔,假性动脉瘤破口大小及位置,真性动脉瘤大小,管壁钙化。结论FlyThrough软件技术是CTA的一种无创、无痛、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结合其他三维重组方法可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腔内及内表面的仿真内窥镜图像,对疾病诊断、治疗、手术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仿真血管内窥镜
下载PDF
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在心血管医生冠状动脉介入技术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康 吕树铮 蔡春辉 《中国医药》 2009年第8期564-566,共3页
目的明确Angiomemor(美国Simbionix公司生产)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是否有助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方法选取16名无血管放射介入经验的心血管医生,接受相同课时的冠状动脉介入造影理论培训后,按随机表编码随机分为模拟器培... 目的明确Angiomemor(美国Simbionix公司生产)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是否有助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方法选取16名无血管放射介入经验的心血管医生,接受相同课时的冠状动脉介入造影理论培训后,按随机表编码随机分为模拟器培训组与非培训组各8名,模拟器培训组8名医生接受Angiomemor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培训,模拟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非培训组8名心血管医生未接受仿真模拟器培训。在随后的真实临床环境中操作冠状动脉造影时,评价2组医生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过程中错误的频数、平均造影时间、造影剂使用量及术中放射线剂量。结果相对于非培训组,模拟器培训组医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中错误频数减少62.5%、平均造影时间减少44.0%、造影剂使用量减少44.0%,术中平均放射线曝光时间减少了57.7%,平均X线累计曝光剂量减少51.6%,单位面积X线累计曝光剂量减少了52.4%。结论Angiomemor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有助于医生较快地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冠状动脉介入规范化培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 冠状动脉介入培训
下载PDF
仿真3D-CT血管内镜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红辉 高旭光 朱玉森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z1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仿真3D-CT血管内镜对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的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自发性SAH患者46例,均行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1例接受手术治疗。3D-MSCTA采用遮盖容积重建(... 目的:评价应用仿真3D-CT血管内镜对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的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自发性SAH患者46例,均行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1例接受手术治疗。3D-MSCTA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层面重建(MPR)和仿真3D-CT血管内镜(Fly-around、Fly-through)三种后处理技术。所得3D-MSCTA图像和DSA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结果:46例患者经Fly-around成像检出37例共有脑动脉瘤39个,经DSA和(或)手术证实均准确(真阳性),漏检1个动脉瘤(假阴性)。另9例SVR、Fly-around和DSA均未检出动脉瘤(真阴性)。敏感性为98%,特异性100%,准确性98%。用SVR成像共检出上述39个动脉瘤中的37个。DSA检出37例38个动脉瘤。SVR、Fly-around、DSA三者检出率分别为93%、98%、95%。它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y-through图像显示动脉瘤内附壁血栓形成6个。结论:仿真3D-CT血管内镜诊断脑动脉瘤敏感性高、准确性高,对疑诊脑动脉瘤者可首选3D-MSCTA检查,且应把仿真3D-CT血管内镜列为常规检查;仿真3D-CT血管内镜能显示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仿真3D-CT血管内镜 脑动脉瘤
下载PDF
仿真三维CT血管内镜技术
9
作者 李波 张福鼎 高旭光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1年第10期1114-1116,共3页
仿真三维CT血管内镜技术是近几年开发的新的软件重建技术,依靠导航方法可以立体显示动脉腔内解剖结构和分支。这项技术尚处于开发试用阶段。本文从原理、技术、临床应用及评价以及优缺点和展望等方面对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仿真三维CT血管内镜 螺旋CT 血管 重建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抽吸取栓的数值仿真
10
作者 罗梓艺 邱雪 程云章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3期224-229,256,共7页
为探究椎基底动脉抽吸取栓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本研究结合临床数据和计算流体力学,对血管模型进行抽吸取栓的流固耦合数值仿真,观察抽吸取栓效果。通过设定不同的入口压力,仿真不同抽吸压力下,抽吸取栓对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抽吸压... 为探究椎基底动脉抽吸取栓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本研究结合临床数据和计算流体力学,对血管模型进行抽吸取栓的流固耦合数值仿真,观察抽吸取栓效果。通过设定不同的入口压力,仿真不同抽吸压力下,抽吸取栓对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抽吸压力增大,等效应力、血管壁面剪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和形变量均呈增大趋势。结果表明,抽吸取栓对血管的损伤和其压力呈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抽吸取栓的压力设计提供血流动力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血管仿真 计算流体力学 有限元分析 直接抽吸取栓术 VBA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弹性图的构建原理和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鹏飞 张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3-166,共4页
血管内超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评价血管和斑块断面信息的手段 ,但却不能准确反映粥样斑块的生物物理属性。血管内超声弹性图通过描述血管壁径向的应变情况 ,再现了管壁和斑块的生物弹性特征 ,可以分辨不稳定斑块、预测斑块破裂并能反映斑... 血管内超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评价血管和斑块断面信息的手段 ,但却不能准确反映粥样斑块的生物物理属性。血管内超声弹性图通过描述血管壁径向的应变情况 ,再现了管壁和斑块的生物弹性特征 ,可以分辨不稳定斑块、预测斑块破裂并能反映斑块成分 ;结果也较之单纯血管内超声显像更为客观。我们对该项技术的构建原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指出了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缺点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技术 弹性图 临床应用 血管 仿真血管 冠状动脉
下载PDF
MR仿真内窥镜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丽静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63-266,共4页
CT仿真内窥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MR仿真内窥镜是继CT仿真内窥镜之后又一种无创且无射线辐射的模拟管腔观察手段。就其原理、应用状况、优势及局限做一综述。
关键词 MR仿真内窥镜 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 仿真血管 现状
下载PDF
高端综合模拟人在心血管内科5年制本科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玉坤 林琳 +4 位作者 钟叶彬 梁玲 周金美 周汉建 肖海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2期379-380,共2页
目的通过应用高端综合模拟人在心血管内科5年制本科生临床见习中开展综合仿真模拟教学,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对照组人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高端综合模拟人结合传统教学法开展教学和考核,两组临床见习人员的考核成绩及带教方法... 目的通过应用高端综合模拟人在心血管内科5年制本科生临床见习中开展综合仿真模拟教学,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对照组人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高端综合模拟人结合传统教学法开展教学和考核,两组临床见习人员的考核成绩及带教方法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试验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应用高端综合模拟人开展综合仿真模拟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综合模拟人 血管内科 仿真教学 临床见习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噪声和随机模型的冠脉造影数据仿真
14
作者 杨俊 尚鹏 +2 位作者 周寿军 郑曲波 吴桂良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55-266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数据的仿真方法。该方法能在三维空间模拟血管目标和背景,可以为血管造影图像的分析计算提供一种仿真数据。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管状目标的常规形态和特异形态的模拟;多参数高斯混合噪声背景的产生;基于M... 提出了一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数据的仿真方法。该方法能在三维空间模拟血管目标和背景,可以为血管造影图像的分析计算提供一种仿真数据。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管状目标的常规形态和特异形态的模拟;多参数高斯混合噪声背景的产生;基于Markov随机场的背景纹理生成;基于随机路径模型的心脏左冠状动脉树模拟;目标/背景数据合成与比例控制。由此可以生成多变的血管结构和复杂的背景。实验中利用上述方法有效模拟了多种典型血管形态及其狭窄结构,并有效生成了左冠状动脉树及其血管造影仿真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仿真 高斯混合模型 MARKOV随机场 CT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DSA仿真内镜成像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卫东 倪贵华 +2 位作者 倪小宇 吴嶛 徐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7期1870-1876,共7页
目的探讨3D DSA仿真内镜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7-01-2018-06行DSA旋转造影和3D DSA仿真内镜成像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DSA旋转造影图像通过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分2... 目的探讨3D DSA仿真内镜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7-01-2018-06行DSA旋转造影和3D DSA仿真内镜成像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DSA旋转造影图像通过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分2次同步旋转获得,应用InSpace软件对原始旋转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选择血管狭窄处,用Fly Through软件进行仿真内镜成像,观察血管腔内的结构情况。结果18个月内共1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DSA旋转造影和仿真内镜成像,118例患者第一次造影即获得清晰的旋转造影和仿真内镜图像,5例因造影期间头部运动,成像不清晰,通过两次造影获得清晰图像。共发现163处血管狭窄,内膜形态光滑109处,不光滑54处;斑块偏心106处,基本不偏心57处。95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预后良好。95例支架置入的患者均进行三维DSA血管内镜随访,术后6个月时81例患者的支架被内膜完全覆盖、管腔光滑;术后12个月时95例患者的支架均被内膜覆盖完全。结论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估动脉管腔结构的方法,并可用于指导支架置入后个体化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 血管造影术 仿真内镜 三维重建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下载PDF
仿真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16
作者 曲晓东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29期3870-3870,共1页
目的探讨仿真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内径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40例中显效22例,有效17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 目的探讨仿真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内径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40例中显效22例,有效17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仅为82.5%。结论仿真三维DSA血管内径成像是一种极为安全、有效的评估患者颅内动脉管腔结构的方式,对于患者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应该在临床中得到关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仿真三维血管内径成像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仿真三维CT血管内镜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旭光 赵红辉 朱玉森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仿真 3D CT血管内镜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记载完整的 4 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其中男 2 9例 ,女 17例 ,年龄 17~ 6 9岁 ,平均 ( 4 5 .3± 13.0 )岁 ,并均行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 目的 探讨仿真 3D CT血管内镜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记载完整的 4 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其中男 2 9例 ,女 17例 ,年龄 17~ 6 9岁 ,平均 ( 4 5 .3± 13.0 )岁 ,并均行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 3D MSCTA)和DSA检查。采用遮盖容积重建 (SVR)、多层面重建(MPR)和仿真 3D CT血管内镜 (Fly around ,Fly through)三种后处理技术 ,所得 3D MSCTA和DSA图像分别由 2位放射科医生和 2位神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结果 Fly around成像方法共检出 37例患者的 39个脑动脉瘤 ,并经DSA和 /或手术证实。SVR、Fly around和DSA三者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3%、98%和 95 % ,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Fly around图像显示 6例单发的动脉瘤内附壁血栓( 6 / 39) ,瘤体直径范围为 9.5~ 19.9mm。结论 仿真 3D CT血管内镜成像技术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准确性。对疑似脑动脉瘤患者可首选 3D MSCTA检查 ,且应把仿真 3D CT血管内镜列为常规 ,它还能清晰地显示血管腔内结构和瘤腔内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3D-CT血管内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
原文传递
基于血管弹性腔模型的脉搏波发生器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昊 伏全海 +3 位作者 徐礼胜 刘佳 何殿宁 李青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9-993,共5页
脉搏波中包含着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已有的脉搏波检测设备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很大帮助。为实现对脉搏波检测设备性能指标的测试,需要获得准确的波形;然而,现有的信号发生器不能提供精确对应多种生理、病理状态... 脉搏波中包含着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已有的脉搏波检测设备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很大帮助。为实现对脉搏波检测设备性能指标的测试,需要获得准确的波形;然而,现有的信号发生器不能提供精确对应多种生理、病理状态的脉搏波输入信号。本文基于弹性腔理论设计了一种脉搏波发生器,对心血管系统进行建模,得到四种不同阻力条件下波形输出,同时添加噪声选择、设置信噪比(SNR)等功能。由于需要系统具有便携、动态响应好、可扩展性强、低功耗等特点,所以本文采用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硬件开发平台,在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开发流程下,完成了脉搏波生成算法设计、外围存储器及用户接口控制。通过液晶屏和触摸屏,用户可通过输入关键参数设定想要的脉搏波,在液晶屏上显示波形,同时输出低电压电压模拟信号。本文设计的脉搏波发生器结构简单,为脉搏波的教学与科研以及采集与诊断设备的检测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血管仿真 弹性腔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可编程片上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