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选择的动因与功能 |
汪安佑
|
《科技和产业》
|
2003 |
0 |
|
2
|
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力与企业剩余分配 |
刘玉红
张屹山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3
|
新企业剩余分配理论在三个纬度上的发展 |
柏培文
孟宪忠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4
|
企业产权的动态安排及企业剩余分配的均衡分析 |
王冰洁
弓宪文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5
|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方法的探讨 |
柏培文
孟宪忠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6
|
论企业剩余和剩余索取权的界定 |
曾爱青
刘智勇
|
《科技与管理》
|
2005 |
5
|
|
7
|
基于企业剩余视角的公平分配论——兼论国有企业公平分配 |
汤文华
段艳丰
刘小进
|
《前沿》
|
2013 |
1
|
|
8
|
企业剩余资源与大战略集合模型——对多元化战略的一个新解释 |
刘亚军
湛泳
陈海波
|
《华东经济管理》
|
2005 |
1
|
|
9
|
人力资本参与物流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量化模型 |
吴粒
胡可果
|
《物流科技》
|
2005 |
4
|
|
10
|
经营者分享企业剩余的决定条件和成熟时机——基于经营才能与资本稀缺性比较分析 |
柏培文
孟宪忠
|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1
|
人力资本能否分享企业剩余? |
余明江
|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2
|
企业剩余产生的各生产要素贡献和分配 |
郭正模
|
《天府新论》
|
2005 |
5
|
|
13
|
利益相关者合作分享企业剩余权的逻辑 |
朱卫东
杨春清
|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4
|
人力资本的企业剩余索取权的计量研究 |
杨保利
黄俊诚
|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5
|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计量 |
孙春玲
尹贻林
|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国外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
应永胜
|
《财会月刊(下)》
|
2008 |
2
|
|
17
|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思考与设计 |
任天晓
|
《金融经济(下半月)》
|
2012 |
6
|
|
18
|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的分配——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刘名旭
|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
2004 |
3
|
|
19
|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主导企业剩余权的依据 |
袁建昌
魏海燕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0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模式探讨——以西安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
郑春
|
《商场现代化》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