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动因、企业环境与国有企业改革 被引量:1
1
作者 田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提出了导致企业产生、发展、破产的企业动因 ,对企业动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动因影响的基础上 ,认为目前国有企业硬目标太软 (经济效益目标 ) ,软约束太硬 (社会职能、政治职能约束 ) ,这是造成国有... 提出了导致企业产生、发展、破产的企业动因 ,对企业动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动因影响的基础上 ,认为目前国有企业硬目标太软 (经济效益目标 ) ,软约束太硬 (社会职能、政治职能约束 ) ,这是造成国有企业不能制订优化的发展战略 ,资源不能有效配置 ,激励机制弱化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如何强化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议和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实施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动因 企业环境 国有企业 改革 经济效益 激励机制 社会职能
下载PDF
对发展中小企业动因的深层次思考
2
作者 王林昌 邬金涛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1999年第8期40-41,共2页
不少人把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局限于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这一短期的和局部性的效益,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巨大潜力.我们认为发展中小企业除为了发挥其吸收剩余劳动力、推动竞争、促进科技创新等作用外,在我国,还有其深层次... 不少人把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局限于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这一短期的和局部性的效益,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巨大潜力.我们认为发展中小企业除为了发挥其吸收剩余劳动力、推动竞争、促进科技创新等作用外,在我国,还有其深层次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企业动因 地下经济 发展中 国有大企业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结构 下岗职工 国有企业 科技创新
下载PDF
试论外商并购国有企业动因及对策
3
作者 周敏 《桂海论丛》 1999年第S1期273-276,共4页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外商并购 企业动因 企业并购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 利用外资 外商投资企业 产权交易 主导产业 幼稚产业
下载PDF
智能制造条件下企业成本动因及成本管理的创新
4
作者 潘骞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2-75,共4页
随着科技的持续演进和全球竞争的加剧,智能制造技术逐步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引擎,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提升了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引发了企业成本结构和管理的深刻变化。探索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新策略,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 随着科技的持续演进和全球竞争的加剧,智能制造技术逐步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引擎,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提升了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引发了企业成本结构和管理的深刻变化。探索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新策略,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这种创新涵盖了思维创新、管理体系创新、精细管理创新、新技术创新等内容,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确保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企业成本动因 成本管理
下载PDF
虚拟物流企业形成动因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松 王彦梅 《物流技术》 2006年第8期4-8,共5页
对虚拟物流企业的概念和本质做了进一步归纳和分析,并应用交易费用理论对虚拟物流企业产生、发展的动力及其发展规模的效率边界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虚拟物流企业本质上是一条由各联盟企业贡献自己核心竞争能力而组成... 对虚拟物流企业的概念和本质做了进一步归纳和分析,并应用交易费用理论对虚拟物流企业产生、发展的动力及其发展规模的效率边界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虚拟物流企业本质上是一条由各联盟企业贡献自己核心竞争能力而组成的价值链;虚拟物流企业产生的根本动因在于虚拟化带来的交易费用降低;同时,虚拟度扩大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约和组织费用增加之间的平衡决定了虚拟物流企业的效率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物流企业 企业形成动因 交易费用 效率边界
下载PDF
中国网络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姜硕 魏亮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企业并购动因 中国网络 网络企业并购 资本市场 经济成长 网络并购 网络技术 技术革命
下载PDF
基于企业迁移动因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婷婷 徐逸伦 魏来 《山西建筑》 2012年第12期268-270,共3页
从微观角度梳理有关企业迁移的研究理论,认为企业迁移有五个动因,并总结出以"发挥成本优势""推动需求市场""支撑集群网络""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学习机会"为导向的承接产业转移的五种... 从微观角度梳理有关企业迁移的研究理论,认为企业迁移有五个动因,并总结出以"发挥成本优势""推动需求市场""支撑集群网络""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学习机会"为导向的承接产业转移的五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企业迁移动因 承接模式
下载PDF
日本企业并购动因的变迁及其启示
8
作者 杨荣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4-136,共3页
日本的企业并购活动为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分析便可发现,日本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不同的年代具有较大的变化性.本文就战后日本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并购动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了... 日本的企业并购活动为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分析便可发现,日本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不同的年代具有较大的变化性.本文就战后日本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并购动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了分析的结论及相关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企业 并购动因 演变 企业并购动因 经济发展阶段 变迁 并购活动 变化情况 变化性 剖析
下载PDF
家族企业伦理研究的力作——《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伦理动因及其现代价值》简评
9
作者 许亚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伦理学 中国 《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伦理动因及其现代价值》 书评 张震博 学术著作
下载PDF
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研究
10
作者 吴兆喆 《中国电子商务》 2013年第23期101-102,共2页
众所周知,致使成本发生一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动因,在这其中战略的成本动因主要是企业控制的成本源头。其对于物流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战略成本的动因上来分析的。要想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好并实现每一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就必须从成本动... 众所周知,致使成本发生一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动因,在这其中战略的成本动因主要是企业控制的成本源头。其对于物流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战略成本的动因上来分析的。要想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好并实现每一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就必须从成本动因中的战略成本动I~_L-F手处理。企业的其他成本和物流成本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其中其他成本物流和企业成本物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企业物流的成本主要分为物流系统内部和物流系统外部两大部分。_Jr-,~e,物流以外的相关领域是系统外部成本动因的主要部分。所以,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的改变在物流成本产生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物流成本动因 战略成本动因 企业物流系统的相关研究
下载PDF
企业并购动因与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磊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2-22,共1页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对形形色色的企业并购活动根据并购动因分类,对各类并购动因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指出基于不同动因的并购活动对企业价值和社会利益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企业并购动因 效应分析 企业资本经营 并购活动 经济学分析 自我发展 社会利益 企业价值
下载PDF
企业并购动因分析:基于成本的优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石 《商业会计》 2012年第9期108-109,共2页
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从企业角度讲,是一种低成本、有效率的扩张方式;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间的并购也是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但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它产生的动机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和减少竞争的压力... 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从企业角度讲,是一种低成本、有效率的扩张方式;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间的并购也是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但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它产生的动机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和减少竞争的压力。不论企业出于何种目的进行并购活动,成本的优势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收益不可否认。企业并购的形式有三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有利于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协同效益;而混合并购能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障碍,获得竞争优势。这些正是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兴盛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从成本优势的角度,对企业并购动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并购动因 成本 规模经济 优势 产业组织理论 古典经济学 生产资本 筹资风险
下载PDF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探讨
13
作者 谢茜华 曹梅 +1 位作者 邹淑 张丽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6-87,共2页
目前,企业并购的数量及数额都在快速增长,但企业并购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中国民营企业并购的障碍及出路》指出,国内外并购失败率高达60%以上。中华工商时报于2005年3月9日《硝烟弥漫的商业战争》指出,麦肯锡调查显示83%的收购都... 目前,企业并购的数量及数额都在快速增长,但企业并购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中国民营企业并购的障碍及出路》指出,国内外并购失败率高达60%以上。中华工商时报于2005年3月9日《硝烟弥漫的商业战争》指出,麦肯锡调查显示83%的收购都以失败告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如何稳操胜券》又指出,海外智囊机构对企业并购作过专门研究,其失败率在70%以上。在如此高风险高失败率的情况之下,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加入这个并购的浪潮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并购动因 企业跨国并购 失败率 商业战争 智囊机构 国内外 麦肯锡 高风险
下载PDF
基于财务角度的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巧文 《中国商界》 2009年第8期131-131,共1页
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亦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近年来,企业并购已经演变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企业并购动因在财务方面的表现,重点从财务协同效应的角度分析了了企业并购的动因.
关键词 财务角度 企业并购动因 企业生存和发展 财务协同效应 市场竞争 经济成熟 角度分析 演变 途径 结果
下载PDF
西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动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冠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2期42-42,共1页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多元化经营已经多有研究文献,但对于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则研究者不多。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企业多元化的各种动因。最后,为新的研究框架提出初步构想。
关键词 企业多元化动因 交易成本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下载PDF
企业并购动因浅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郜建豪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第7期19-20,共2页
本文简要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动因相关方面的理论,着重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并购现象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必要手段和方式。
关键词 企业并购动因 并购现象 相关方 国内外
下载PDF
中国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效应分析
17
作者 齐艳坤 常芳 《辽宁经济》 2009年第3期29-29,共1页
中国企业并购的20年历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中国的并购呈现半行政化的特点。是以“保定模式”和“武汉模式”为典型的政府干预下的企业合并。第二个阶段,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 中国企业并购的20年历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中国的并购呈现半行政化的特点。是以“保定模式”和“武汉模式”为典型的政府干预下的企业合并。第二个阶段,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的重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第三个阶段,从90年代一直到现在。股份制的推出,资本市场的建立,都给企业兼并搭建了平台,中国的并购开始进入全市场化的转型整合期,中国的所有企业,在这一时代,都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并购动因 中国 20世纪80年代 应分 90年代 企业合并 政府干预 武汉模式
下载PDF
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协同效应分析——以宝钢并购武钢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维康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20期132-134,共3页
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先后完成21组40家国有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主要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本文以宝钢并购武钢为研究对象,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和协同效应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国有企业... 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先后完成21组40家国有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主要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本文以宝钢并购武钢为研究对象,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和协同效应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定位;提高行业集中度,企业经营进入良性循环。并购产生了协同效应,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动因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中国食品业上市公司纵向一体化动因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丹 刘露讯 于阳 《上海管理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17-21,共5页
在食品行业,纵向一体化与企业收益水平之间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许是因质量检测而导致的交易成本在缺乏有力监管的环境中,并没有真正地显现出来。而食品企业的成长性与纵向一体化之间存在大约两年时滞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 在食品行业,纵向一体化与企业收益水平之间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许是因质量检测而导致的交易成本在缺乏有力监管的环境中,并没有真正地显现出来。而食品企业的成长性与纵向一体化之间存在大约两年时滞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地域性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一体化 企业动因 内部人动因 交易成本
下载PDF
提升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动机的策略研究--基于ASCI模型的分析
20
作者 王梦云 郑丽梅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3年第1期21-25,55,共6页
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校企联动、携手共赢的局面相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校企合作一直存在着企业参与热情不足、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职业院校作为合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学校与企业结成合作伙伴的同时,应将企业看作学校服务的顾客,在育人... 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校企联动、携手共赢的局面相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校企合作一直存在着企业参与热情不足、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职业院校作为合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学校与企业结成合作伙伴的同时,应将企业看作学校服务的顾客,在育人的同时满足企业需要。借鉴顾客满意度模型来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提出调动积极性、提高企业满意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ASCI模型 顾客满意 企业动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