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弥尔顿对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的改写——以《伊利亚特》和《失乐园》为例
1
作者 吴玲英 李蒙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进。本文在分析“原始史诗”之代表《伊利亚特》中女性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弥尔顿在“文学史诗之冠”《失乐园》中改写了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首先,《失乐园》的史诗英雄虽名为亚当夏娃之整体,但很大程度上乃史诗中唯一的女性夏娃之个体,弥尔顿在塑造史诗英雄的过程中将其主要关注锁定在夏娃身上。其次,诗人始终突显夏娃的“自我”,不仅展示了夏娃因“原初自我”中的“自恋”“自傲”而堕落的经过,而且呈现了夏娃通过“自省”“自知”“自赎”而将“自我”重构为“生态自我”并获得精神再生的过程。女性人物在史诗中的重新定位是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重要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荷马史诗传统 伊利亚特》 女性定位 “他者” 改写 “自我”
下载PDF
社会文化背景下史诗的英雄观与生死观——以《吉尔伽美什》和《伊利亚特》为例
2
作者 奚文漪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诞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下,讲述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好友恩奇都一同斩杀恶兽保卫家园,并在恩奇都受惩罚死去后历经艰难险阻寻求永生的故事。《伊利亚特》据传是盲诗人荷马所著著名史诗,诞...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诞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下,讲述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好友恩奇都一同斩杀恶兽保卫家园,并在恩奇都受惩罚死去后历经艰难险阻寻求永生的故事。《伊利亚特》据传是盲诗人荷马所著著名史诗,诞生于爱琴海流域古希腊文明下,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英雄阿基琉斯因女俘被主帅阿伽门农所抢愤怒退出战役,又在挚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后重归战场复仇,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吉尔伽美什》和《伊利亚特》都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史诗作品,而两位主人公又具有极为相似的出生和经历。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别分析两部史诗中体现出的英雄观——何谓英雄和生死观——如何面对必然的死亡,进而分析它们各自的诞生背景和所属社会文化的差异,并最终在比较中探寻不同社会文化塑造英雄和对待生死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伽美什》 伊利亚特》 英雄观 生死观 社会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三吏”“三别”与《伊利亚特》的文化差异
3
作者 王丽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战争题材在中西方的诗歌创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诗圣杜甫的“三吏”“三别”与西方《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便是中西方古典战争诗歌的杰出代表。“三吏”“三别”与《伊利亚特》,鲜明地表征着中西方诗人对战争诗描绘的文化差... 战争题材在中西方的诗歌创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诗圣杜甫的“三吏”“三别”与西方《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便是中西方古典战争诗歌的杰出代表。“三吏”“三别”与《伊利亚特》,鲜明地表征着中西方诗人对战争诗描绘的文化差异问题,从诗歌题材对战况描写的省略反衬对战争宏大场面的渲染、从战争风格的悲慨与崇高到文化情感的爱国情怀与英雄主义等方面,展现了中西战争诗的不同文化风貌,显现出中西方民族对战争的认知与态度:西方古希腊时期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尚武传统,中华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意识及厌战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吏”“三别” 伊利亚 战争诗 文化差异
下载PDF
论《伊利亚特》《埃涅阿斯纪》中的美学价值与民族精神
4
作者 刘芳菲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3期93-95,共3页
《伊利亚特》和《埃涅阿斯纪》是两部分别讴歌希腊、罗马英雄事迹的民族史诗。在史诗中,英雄的武力、体魄与其悲壮的事迹是史诗的主要刻画对象,但不容忽视的是英雄在面对爱情时的表现。英雄与诸多女性的纠葛使史诗在悲壮之外显出柔美,... 《伊利亚特》和《埃涅阿斯纪》是两部分别讴歌希腊、罗马英雄事迹的民族史诗。在史诗中,英雄的武力、体魄与其悲壮的事迹是史诗的主要刻画对象,但不容忽视的是英雄在面对爱情时的表现。英雄与诸多女性的纠葛使史诗在悲壮之外显出柔美,符合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崇高与渺小、悲壮与柔美的美学观念。《伊利亚特》中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首次愤怒因女奴而起、阿伽门农冒犯阿喀琉斯的直接动因是对女奴的争夺,这一冲突离不开古希腊人将女性视为财产、坚决捍卫私有财产的意识,但史诗中对女性美貌不吝笔墨的描写,侧面体现了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埃涅阿斯纪》中埃涅阿斯在寻找罗马城的征程中与女性的情感交织,体现了古罗马人潜意识中对美的渴望。两者对女性的态度及行为鲜明地揭示了两个民族的精神特征,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不惜破坏希腊联军的团结也要争夺女奴,体现了希腊民族精神中执着狂热的一面,反映了希腊民族张扬的个人主义精神,这也是希腊最终走向毁灭的原因之一。相较之下,古罗马英雄赫克托耳、埃涅阿斯虽然对妻子、恋人心有不舍,但最终坦然地放弃了恋人,表现出了古罗马人强烈的集体责任意识,展现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基于此,文章探究《伊利亚特》《埃涅阿斯纪》的美学价值与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埃涅阿斯纪》 史诗 美学 英雄 爱情 民族性
下载PDF
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论析史诗与神话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景迁 于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神话与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学的两种艺术形式,既存在内容与文体上的相通性与继承性,同时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神话作为原始的散文体的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实因素的增强,它逐渐向“人话”过渡,最终从世界观上完成了自我否定... 神话与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学的两种艺术形式,既存在内容与文体上的相通性与继承性,同时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神话作为原始的散文体的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实因素的增强,它逐渐向“人话”过渡,最终从世界观上完成了自我否定。史诗正是在对神话世界观否定的基础上,融合了神话尤其是向“人话”过渡阶段的部分神话的内容,采用韵文形式,最终形成了一种“史”与“诗”相结合的新的文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 神话 “人话” 史诗 辩证关系
下载PDF
《伊利亚特》中的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戎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伊利亚特》里出现的女性可分为三类:布里塞伊斯代表的"荣誉礼物",安德罗马克代表的妻子和母亲,以海伦为代表的"无耻人"。她们命运不同,但全都为男性英雄世界所边缘化,她们是战争的奖赏和原因,背负战争之苦。这些... 《伊利亚特》里出现的女性可分为三类:布里塞伊斯代表的"荣誉礼物",安德罗马克代表的妻子和母亲,以海伦为代表的"无耻人"。她们命运不同,但全都为男性英雄世界所边缘化,她们是战争的奖赏和原因,背负战争之苦。这些女性出场不多,但足以使《伊利亚特》有一个特定的女性视野:从不同的女性角色,看待这场战争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荷马 女性
下载PDF
走下神坛的人性——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伊利亚特》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克琪 沈婷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05,共4页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以文学文本为载体、探讨生态问题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特洛伊》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虽然电影中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成分,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过...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以文学文本为载体、探讨生态问题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特洛伊》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虽然电影中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成分,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过程中也反映了当代人与古希腊时期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对比能反映古希腊时代生态观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及能反应当代生态观的电影《特洛伊》,找出古今生态观的异同点。希望能追溯今日盛行的生态观的雏形,并借希腊智慧之光,找到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艺术创作 伊利亚特》 《特洛伊》 生态批评 人性 电影改编
下载PDF
《山海经》与《伊利亚特》——中西战争神话叙事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9-84,共6页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由于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 ,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文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 ,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由于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 ,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文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 ,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存在惊人的相似。又由于历史传承的路径不同 ,《伊利亚特》式的原始叙事模式对欧洲中世纪以后战争小说的影响不如《山海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伊利亚特》 战争神话 叙事比较
下载PDF
《伊利亚特》艺术构思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晶晶 朱漱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人类雄壮战争的伟大故事",对这部史诗的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艺术风格的分析,证明该作品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人类雄壮战争的伟大故事",对这部史诗的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艺术风格的分析,证明该作品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为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 特洛亚战争 艺术特点
下载PDF
《伊利亚特》叙事中的“重复”——由一个阻碍叙事欣赏的问题而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86-490,共5页
辩证理解"重复"在《伊利亚特》叙事中的作用,可有效消除该作的繁复叙事阻碍叙事欣赏这一困惑。"重复"叙事是构成其繁复叙事的重要原因,"重复"是被其繁复叙事遮蔽了的一种叙事机制,是有利于增进其叙事效... 辩证理解"重复"在《伊利亚特》叙事中的作用,可有效消除该作的繁复叙事阻碍叙事欣赏这一困惑。"重复"叙事是构成其繁复叙事的重要原因,"重复"是被其繁复叙事遮蔽了的一种叙事机制,是有利于增进其叙事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看似单一却实质上威力强大的叙事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繁复叙事 重复 叙事机制 叙事效果
下载PDF
君权·人权·女权——《伊利亚特》、《汉宫秋》别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新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伊利亚特》与《汉宫秋》都是男权社会的男性文本,从君权、人权与女权角度对它们进行别样解读,可以发现其被长期遮蔽的一些意义。前者表明古希腊君权受到一定限制,除普通民众外,贵族可保持相当的人格尊严,后者则反映古代中国君权极度膨... 《伊利亚特》与《汉宫秋》都是男权社会的男性文本,从君权、人权与女权角度对它们进行别样解读,可以发现其被长期遮蔽的一些意义。前者表明古希腊君权受到一定限制,除普通民众外,贵族可保持相当的人格尊严,后者则反映古代中国君权极度膨胀,除帝王外,包括佞臣在内的任何人都只能是生命无保障的奴隶或奴才。在女权方面,两者则较为一致,它们既视女性为玩物又视女性为祸根,即使是真心赞美女性,也在无意识中将女性客体化,这更说明男权社会贬抑女性的男性意识根深蒂固和无孔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 汉宫秋 君权 人权 女权
下载PDF
愤怒,还是怜悯?——《伊利亚特》主题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保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6-171,共6页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主题既非阿基琉斯的愤怒,也非阿基琉斯的愤怒和怜悯,亦非阿基琉斯的怜悯,而是荷马的怜悯。史诗是围绕从开始阿伽门农的拒绝怜悯,到最后阿基琉斯的怜悯展开史诗的叙述,其中描述的阿基琉斯的愤怒,既与阿伽门农的拒...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主题既非阿基琉斯的愤怒,也非阿基琉斯的愤怒和怜悯,亦非阿基琉斯的怜悯,而是荷马的怜悯。史诗是围绕从开始阿伽门农的拒绝怜悯,到最后阿基琉斯的怜悯展开史诗的叙述,其中描述的阿基琉斯的愤怒,既与阿伽门农的拒绝怜悯形成强烈对比,同时也更好地衬托出史诗最后阿基琉斯对普里阿摩斯的怜悯,从而突出了怜悯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 愤怒 怜悯
下载PDF
《伊利亚特》的弓箭叙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3,共8页
《伊利亚特》中弓箭的地位不高,弓箭手的形象倾向青春化,依赖性和非理性的一面较明显,弓兵的作用也没有重点叙述,史诗存在着明显的扬枪抑箭倾向。这种倾向是荷马身处的文化现实的反映。枪和箭既是武器也是含义丰富的文化符号,受制于父... 《伊利亚特》中弓箭的地位不高,弓箭手的形象倾向青春化,依赖性和非理性的一面较明显,弓兵的作用也没有重点叙述,史诗存在着明显的扬枪抑箭倾向。这种倾向是荷马身处的文化现实的反映。枪和箭既是武器也是含义丰富的文化符号,受制于父权制的文化现实以及定居的农牧生活方式,荷马不能理解青春化的弓箭手背后隐藏着的母权制时代的宗教意义,对弓箭手进行了有意的贬抑。史诗扬枪抑箭的倾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古希腊艺术视觉化的美学品格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扬枪抑箭 人本主义 视觉化
下载PDF
《伊利亚特》价值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广泽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2,共5页
《伊利亚特》是西方文学开源的宏伟的史诗 ,它的深远而长久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它永恒的魅力历来更是令评论界感兴趣的话题。本文认为史诗的长久的生命力 (永恒的魅力 )之根在于它蕴含的多层价值 ,其主要包含史诗所揭示的丰厚的原始社... 《伊利亚特》是西方文学开源的宏伟的史诗 ,它的深远而长久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它永恒的魅力历来更是令评论界感兴趣的话题。本文认为史诗的长久的生命力 (永恒的魅力 )之根在于它蕴含的多层价值 ,其主要包含史诗所揭示的丰厚的原始社会的人类原生态式的生存方式 ,这种生存方式是原始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性 ,也正是史诗魅力永存的前提 ;还有史诗对古希腊文化精神的弘扬和对文学的美学价值的规范等方面。由此构成了《伊利亚特》丰富而多层次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原始生存方式 文化精神 美学规范
下载PDF
叙述动力:《伊利亚特》与《江格尔》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艳颖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伊利亚特》 《江格尔》 叙述动力 对比 荷马史诗 文化底蕴 艺术风格 蒙古族
下载PDF
从史诗《伊利亚特》到电影《特洛伊》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1-63,共3页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特洛伊》 改编
下载PDF
微型伊利亚特:一部当代史诗——法拉奇小说《印沙安拉》对《伊利亚特》的借鉴及生发
17
作者 徐岱 王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106,共7页
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布局、人物形象和基本命题三个方面,探讨了法拉奇长篇小说《印沙安拉》如何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进行意旨明确的"借鉴"和创造性的"生发"。《印沙安拉》集中展现了法拉奇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她用... 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布局、人物形象和基本命题三个方面,探讨了法拉奇长篇小说《印沙安拉》如何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进行意旨明确的"借鉴"和创造性的"生发"。《印沙安拉》集中展现了法拉奇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她用荷马式宏伟壮阔的观察视野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混融大历史、大新闻、国际政治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放性叙述,全面而真诚地关注了深陷现代宗教和利益战争泥潭的众多绝望无助的普通人。读者若能从史诗式战争小说的角度、参照《伊利亚特》去阅读理解《印沙安拉》,则能从中获得对众多永恒文学命题的重新反省和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沙安拉 伊利亚 战争 英雄 命运
下载PDF
从“文库本”看《格萨尔》螺旋式情节脉络——兼与《伊利亚特》比较
18
作者 罗文敏 郭郁烈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6,共10页
作为东西方的两部典型史诗,《格萨尔》与《伊利亚特》在行文上存在较大的区别:《伊利亚特》重视以点带面,选择短时间内战场上激烈夺杀场景的真切描述来显示戏剧化情节的波浪起伏,而《格萨尔》则在空间(天界-人间、岭国-霍尔等方面)布局... 作为东西方的两部典型史诗,《格萨尔》与《伊利亚特》在行文上存在较大的区别:《伊利亚特》重视以点带面,选择短时间内战场上激烈夺杀场景的真切描述来显示戏剧化情节的波浪起伏,而《格萨尔》则在空间(天界-人间、岭国-霍尔等方面)布局上做螺旋式多环并列,并在每环内部以紧盯核心人物做单镜头摇移跟进式的描述。这种区别与其各自所代表的叙事思维相关:《伊利亚特》重视叙事,强调时间思维;《格萨尔》重视抒情,强调空间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螺旋 伊利亚特》 《格萨尔》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比喻:《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的共性修辞
19
作者 罗文敏 郭郁烈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101,共13页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两部史诗最为鲜明的共性修辞是比喻。明喻和博喻又是两史诗最为典型的比喻类别。从比喻修辞在两史诗中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到其不同史诗风格的区别:《伊利亚特》强调的是为细节真实而做的精雕细刻式的写实描述,...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两部史诗最为鲜明的共性修辞是比喻。明喻和博喻又是两史诗最为典型的比喻类别。从比喻修辞在两史诗中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到其不同史诗风格的区别:《伊利亚特》强调的是为细节真实而做的精雕细刻式的写实描述,注重动态性过程,反映的是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中心是以时间贯穿着的叙事性;《格萨尔》重在为情感抒发而做的写意描述,喻体多而描述短,名词性多而动态性少,注重氛围营造,体现的是方方面面都被兼顾到了的空间思维中的抒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时间 空间 伊利亚特》 《格萨尔》 共性修辞
下载PDF
从《伊利亚特》和《左传》看中西古代战争文化之异同
20
作者 陈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本文参照《伊利亚特》和《左传》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文本,通过对比二者对于古代战争的记载,阐释了中西方古代战争在战争过程、使用武器等方面的若干相似点,并深入分析了二者战争背后的文化渊源和思想观念上的根本差异,揭示了古希腊战争文... 本文参照《伊利亚特》和《左传》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文本,通过对比二者对于古代战争的记载,阐释了中西方古代战争在战争过程、使用武器等方面的若干相似点,并深入分析了二者战争背后的文化渊源和思想观念上的根本差异,揭示了古希腊战争文化的奴隶制时代烙印,以及春秋时期楚国战争文化从奴隶制向封建制时代转变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左传》 希腊 楚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