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存在美学视域下兰姆的生存场与《伊利亚随笔》 |
杨立学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16 |
0 |
|
2
|
英国随笔大家兰姆与《伊利亚随笔》创作 |
魏国平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5 |
0 |
|
3
|
查尔斯·兰姆散文中的典故翻译——以《伊利亚随笔》中的“New Year’s Eve”为例 |
胡笑瑛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4
|
从《伊利亚随笔》中见证坎坷人生途中达观的兰姆 |
陈惠
|
《疯狂英语(教师版)》
|
2012 |
1
|
|
5
|
兰姆散文翻译探微——以刘炳善和高健的《伊利亚随笔选》译本为例 |
陆天舒
王超然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0 |
|
6
|
一“絮”烟雨任平生——《伊利亚随笔》的情感符号魅力 |
黄晓燕
|
《科园月刊》
|
2010 |
0 |
|
7
|
19世纪英国期刊散文《伊利亚随笔》文学性分析 |
杨宪平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兰姆散文翻译的百年历程 |
汪精玲
|
《学语文》
|
2014 |
0 |
|
9
|
原来 |
姜苏鹏
|
《英才》
|
2015 |
0 |
|
10
|
与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终生相伴 |
傅光明
|
《金融博览》
|
2016 |
0 |
|
11
|
兰姆:报刊成就了他 |
|
《社区》
|
2008 |
0 |
|
12
|
“编完莎士比亚词典之前,不要让我死去”——翻译家刘炳善先生侧记 |
宋立民
|
《名人传记》
|
2013 |
0 |
|
13
|
孩子 |
梁实秋
|
《教师博览(上旬刊)》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