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伊利扎罗夫技术行肢体延长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9
1
作者 许志红 张灵 王伟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伊利扎罗夫 (Ilizarov)技术行肢体延长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 36例应用Ilizarov技术行肢体延长的病人 ,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严格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肢体感觉、运动、血液循环 ,准确进行肢体延长 ,指导... 目的 :探讨应用伊利扎罗夫 (Ilizarov)技术行肢体延长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 36例应用Ilizarov技术行肢体延长的病人 ,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严格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肢体感觉、运动、血液循环 ,准确进行肢体延长 ,指导功能锻炼 ,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本组均达预期延长长度 ,延长 2~ 14 .5cm ,平均 7cm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Ilizarov手术复杂 ,对护理要求高 ,但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延长术 护理 肢体延长术
原文传递
结合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对骨科力学的影响探讨小夹板固定技术的改良
2
作者 张浩利 王立祚 王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0105-0107,共3页
小夹板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成本低廉、恢复快等优点,是我国中医骨科治疗骨折的特色之一。几千年来,经危亦林、葛洪等历代医生传承下来,形成了以动静结合,筋骨并重为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但由于使用范围有限、并发症多、制造工艺规范不... 小夹板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成本低廉、恢复快等优点,是我国中医骨科治疗骨折的特色之一。几千年来,经危亦林、葛洪等历代医生传承下来,形成了以动静结合,筋骨并重为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但由于使用范围有限、并发症多、制造工艺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小夹板固定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近些年来发展较为缓慢。我国医务工作者为此做出了大量工作,但改革和创新主要集中在夹板的材质、形状、扎带和压垫上。苏联G.A.Ilizarov最早报告张力-应力法则,即后来总结的牵拉成骨技术一经问世就在临床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诸多临床难题。影响骨折修复的力学环境因素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骨科力学参与骨折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对小夹板固定技术改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查阅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小夹板固定技术及骨科力学相关文献资料。试图从骨科力学上分析小夹板固定技术的优缺点,以期扬长避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夹板固定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科力学
下载PDF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3
作者 殷照阳 殷建 +3 位作者 孙晓 彭爱民 霍永峰 盛路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4108-4111,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38岁(23-54岁),手术清创后胫骨缺损平均7.7cm(3.0-21....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38岁(23-54岁),手术清创后胫骨缺损平均7.7cm(3.0-21.0cm),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7.5cm2(3.6-18.4cm2)。应用llizarov技术安装外架及固定针,采用骨缺损端同步延长与加压固定、术中直接加压固定或快速加压固定后逐步延长。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8-36个月的随访(平均16.2个月),全部患者胫骨缺损在7-28个月获得重建,平均12.3个月。4例骨缺损端术后快速加压获得愈合。2例对合端接触后无骨愈合征象,采用“手风琴技术”,1例骨端愈合,另外1例无效后植骨愈合。9例大段骨缺损皮肤软组织卡压于骨搬运端之间,行皮肤修整断端清理,其中6例同期进行松质骨植骨。14例软组织缺损在骨搬移过程中创面逐渐缩小获得愈合,1例特大面积皮肤缺损经游离植皮后愈合。根据Paley评价标准,本组优12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选择的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缺损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器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并软组织缺损感染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伟 齐新文 +1 位作者 张英明 薛伟 《西部医学》 2014年第8期993-995,998,共4页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及软组织缺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骨搬移治疗13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严重感染患者,均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合并软组...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及软组织缺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骨搬移治疗13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严重感染患者,均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感染药,9例为软组织感染及缺损未超过骨折区远近端,4例为软组织感染及缺损超过骨折区远近端.截骨后>6cm缺损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搬移,<6cm采用单向外固定架搬移.均一期行截骨搬移及创面清创VSD负压吸引术,术后1~2周(平均8天)开始搬移,每天搬移1mm,VSD术后2周均拆除,术后调整力线及搬移速度.结果 13例均获随访7~26个月,平均16.2个月.修复骨缺损4~9cm,平均6cm,术后3~5个月骨搬移已完成,外固定架平均于术后230天去除,皮肤均在骨搬移过程中自然愈合.愈合率100%.给予处理后坚持负重行走,半年后愈合.根据Paley骨性评分标准和功能评分标准,骨性结果为优7例,良3例,中3例,优良率76.9%.功能结果为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 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及软组织缺损感染可以起到一期手术、缩短治疗病程、避免皮瓣转移等优点,骨与软组织均愈合良好的疗效,是一种治疗该类疾患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不连 伊利扎罗夫技术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联合跗骨V形截骨在创伤性马蹄内翻足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颖琪 石磊 +2 位作者 邹利军 鲍琼林 李炳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跗骨V形截骨在创伤性马蹄内翻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研...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跗骨V形截骨在创伤性马蹄内翻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Ilizarov技术联合跗骨V形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国际马蹄足研究组(international clubfoot study group,ICFSG)评分、Kofoed踝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拆除固定架后6个月,对两组进行ICFSG评分测评,研究组在形态学、功能、影像学、总分等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Kofoed踝关节评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31.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无复发者,对照组复发率为5.7%,组间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izarov技术联合跗骨V形截骨治疗创伤性马蹄内翻足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且并发症少,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伊利扎罗夫技术 跗骨V形截骨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景义 海国栋 +4 位作者 张春雷 窦浚峰 陈红浩 马海龙 杨昊飞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0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32例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例,女15例。年龄28~55岁,中位数37岁。儿...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32例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例,女15例。年龄28~55岁,中位数37岁。儿时马蹄内翻足未得到有效治疗21例,烧伤致马蹄内翻足4例,创伤性马蹄内翻足7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2例、小腿前外侧软组织广泛缺损5例。术后随访观察足部畸形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9个月,中位数13个月。足部畸形均得到矫正。3例出现关节活动障碍,行腓肠肌腱膜松解术及功能锻炼后关节活动障碍消失;1例神经损伤,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神经损伤仍未恢复;1例出现血管损伤,调整进针点和减慢牵拉速度后血管损伤症状消失;2例出现皮肤热损伤,更换螺纹针或经原针孔换药后痊愈;3例出现踝关节前脱位,调整Ilizarov外固定架的铰链中心位置后关节脱位得以纠正;2例出现针道感染,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2例出现踝关节疼痛,给予口服镇痛药物对症处理后,仍有1例遗留踝关节疼痛;3例出现畸形复发,延长外固定时间后畸形得以纠正。结论:Ilizarov技术可以有效矫正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但因Ilizarov外固定架的构型较复杂、学习曲线较长、操作繁琐等,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临床应用Ilizarov技术时,应充分理解该技术的矫形原理,熟练掌握操作要领,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术前计划,谨慎术中操作,重视术后支架的调整及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手术后并发症 成年人
下载PDF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曲龙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0期4-6,共3页
Ilizarov教授提出“组织牵拉再生”的生物学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的动物实验,标志着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诞生。后来的研究者,特别是多位中国医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使得骨科医... Ilizarov教授提出“组织牵拉再生”的生物学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的动物实验,标志着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诞生。后来的研究者,特别是多位中国医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使得骨科医生拥有了一种能真正有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糖尿病足等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手段。本文对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闭塞性动脉硬化 糖尿病足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6
8
作者 伍江雁 梅海波 +6 位作者 刘昆 唐进 朱光辉 胡欣 叶卫华 张妮 赫荣国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330-336,共7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应用Ilizarov软组织牵张技术联合(不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DimeglioⅢ级和Ⅳ级学龄期儿童僵硬性马蹄...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应用Ilizarov软组织牵张技术联合(不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DimeglioⅢ级和Ⅳ级学龄期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15例(20足)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75个月(52~97个月);双侧5例,单侧10例;根据Dimeglio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Ⅲ级9例(12足),Ⅳ级6例(8足)。其中未经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7例(9足),经Ponseti方案治疗后复发马蹄足畸形3例(4足),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所致马蹄足畸形1例(2足),Charcot-Marie-Tooth病所致马蹄足畸形1例(1足),脊髓拴系综合征所致马蹄足畸形1例(2足),创伤后瘢痕挛缩所致马蹄足畸形1例(1足),小腿神经鞘瘤术后马蹄足畸形1例(1足)。Ilizarov外固定架平均应用时间为18周(17~21周),Ilizarov外固定架拆除后,应用膝下管形石膏固定踝关节和足部6个月,之后夜间支具固定直至骨骼成熟。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12~36个月),术后所有患儿畸形足获得满意的跖行足外观,行走无疼痛,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15°(10°~30°),1例(2足)因患儿术后未能遵医嘱佩戴支具复发,需要再次行Ilizarov外固定矫形术。按Dimeglio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分级标准评定疗效,优14足,良4足,差2足,优良率为90%。结论 Ilizarov外固定矫形技术具有四维、微创、可重复、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对于矫正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8岁以下儿童的重度僵硬马蹄内翻足。但是该技术难度较大,学习曲线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足 肌僵硬 伊利扎罗夫技术 儿童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杜逸飞 李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1期1684-1685,共2页
马蹄内翻足是运动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1],发病率在活产儿中约为1/1 000,其病因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先天肌肉骨骼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因素、创伤、感染,包括骨髓炎和烧伤等[2]。马蹄内翻足的病理改变特点由四部分组成:高弓... 马蹄内翻足是运动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1],发病率在活产儿中约为1/1 000,其病因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先天肌肉骨骼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因素、创伤、感染,包括骨髓炎和烧伤等[2]。马蹄内翻足的病理改变特点由四部分组成:高弓(cavus)、前足内收(forefoot adductu)、后足内翻(hindfoot varus)和后足马蹄(hindfoot equinus)[3]。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是矫形外科的一项难题[2]。本文针对Ilizarov(伊利扎罗夫)技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仪器和设备 骨折固定术 方法 骨延长术 方法 马蹄足畸形 外科学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伴有皮肤溃疡的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16
10
作者 焦绍锋 秦泗河 +3 位作者 郭保逢 王振军 吴鸿飞 潘奇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伴有负重区溃疡的神经营养不良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例伴有负重区溃疡的神经障碍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8-32岁... 目的 :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伴有负重区溃疡的神经营养不良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例伴有负重区溃疡的神经障碍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8-32岁,平均21.3岁;脊柱裂致马蹄内翻足畸形19例,腰骶段脊髓损伤致马蹄内翻足畸形2例;左侧9例,右侧12例;第5跖骨头外下区溃疡6例,第5跖骨基底部溃疡5例,跟骰关节外侧溃疡2例,距下关节外侧溃疡8例。采用跖内侧松解,跟腱延长,三关节有限截骨,其中皮肤溃疡位于距下关节外侧者,术中同时切除溃疡皮肤及软组织,Ⅰ期缝合皮肤切口,术中部分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后穿针安装Ilizarov足踝部外固定牵伸器。术后负重区仍遗留皮肤溃疡者,溃疡局部使用中成药生肌膏进行换药,每日1次,直至创面愈合。术后7 d开始调节Ilizarov牵伸器矫正残余马蹄内翻足畸形,直至马蹄内翻畸形矫正满意为止,在牵伸矫形过程中患足部分负重行走。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溃疡愈合,溃疡愈合时间术后14-36 d,平均26 d,随访时溃疡均无复发;18足畸形矫正满意,完全恢复跖行足,3足于术后1年复查出现畸形轻度复发;15例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6例踝关节完全僵直。AOFAS综合评分由术前34.0±7.2提高到术后86.0±8.5;优8足,良10足,中3足。结论: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矫形手术治疗伴有负重区神经营养障碍性溃疡的马蹄内翻足畸形,辅助外用中药生肌膏治疗,可以达到Ⅰ期畸形矫形及治愈溃疡的满意效果,手术方法简单,医疗过程安全,能规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脊柱裂 脊髓损伤 马蹄足畸形 溃疡
下载PDF
手风琴技术用于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瑞健 张永红 +3 位作者 李晓辉 石华南 卢炎君 杨奇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9期824-828,共5页
目的 :分析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时加用"手风琴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23~60岁,平均44.04岁;骨搬移前骨缺损长度5~1... 目的 :分析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时加用"手风琴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23~60岁,平均44.04岁;骨搬移前骨缺损长度5~11 cm,平均7.68 cm;14例交通事故,3例摔伤,4例砸伤,1例高处跌落;左侧6例、右侧16例。分成两组,手风琴组搬移结束后实施手风琴技术11例,对照组搬移结束后外架锁定等待矿化11例。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7.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缺损的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愈合时间、愈合指数等指标,并采用Paley等方法评价骨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X线评价均达到骨性愈合;手风琴组:骨愈合时间(365±91)d,愈合指数(46.2±3.5)d/cm;对照组:愈合时间(435±108)d,愈合指数(57.8±3.5)d/cm;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8:P=0.115);两组骨愈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0)。末次随访时依据Paley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实验组优9例,良2例;对照组优8例,良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9,P=0.619)。并发症:钉道感染:手风琴组9例,对照组10例;局部牵拉痛:手风琴组2例,对照组1例;轴向偏移>10°:手风琴组4例,对照组3例;骨缺损汇合端对位差:手风琴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时加用"手风琴技术"操作后可缩短治疗时间和矿化时间,提高愈合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胫骨骨折 骨缺损
下载PDF
穴位穿针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锋卫 赵园园 +5 位作者 任飞 秦泗河 刘礼初 杨海韵 张东卫 冯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穴位穿针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采用胫骨截骨并行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76例,男24例,女52例;年龄56~75岁,平均61.4岁;病程3~17年,平均5.2年... 目的:探讨穴位穿针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采用胫骨截骨并行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76例,男24例,女52例;年龄56~75岁,平均61.4岁;病程3~17年,平均5.2年。38例采用穴位穿针外固定(穴位穿针组),38例采用解剖穿针外固定(解剖穿针组)。术前双下肢全长X线片示胫骨内翻畸形,内侧膝关节间隙变窄,外侧间隙增大。体表测量患膝下肢力线内移,KSS膝功能评分降低。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屈伸活动可,保守治疗2年以上。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下肢力线均得到矫正,截骨端均愈合良好。未见截骨不愈合、下肢矫正不到位或畸形复发等。75例患者术后3、6、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12、2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6,P>0.05)。两组术后3个月复查KSS疼痛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穴位穿针组优于解剖穿针组(P<0.05);术后12个月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穿针组在术后调整过程中,通过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上的钢针持续拉紧,在穴位区形成一个潜在的针刺作用,术后佩戴外固定矫正支架的3个月内,膝骨关节炎膝痛症状快速、持续有效缓解方面,明显优于解剖穿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刺穴位 解剖穿针 伊利扎罗夫技术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
13
作者 王科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根据Ilizarov技术张力-应力法则,自行设计制做了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足踝关节可调式弹性外固定器。2010年7月~2012年3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因下肢创伤...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根据Ilizarov技术张力-应力法则,自行设计制做了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足踝关节可调式弹性外固定器。2010年7月~2012年3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因下肢创伤、骨折等原因并发的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僵硬性马蹄形内翻足畸形患者3例。病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8~38岁,平均32岁。左下肢2例,右下肢1例。术前畸形类型:僵硬型马蹄型内翻足,伴有小腿广泛性瘢痕挛缩,手术行一期肌性松解延长,安装自行设计制做的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足踝关节可调式弹性外固定器,术后第7d开始牵拉,牵拉时间21~30d,平均25d。畸形矫正后拆除后足半环及固定装置,保留前足固定装置并改为弹性固定,进行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15d后拆除外固定器,逐步负重同时继续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平均14个月。畸形足皆获得满意矫正,能全足负重行走,外观及功能良好,足外侧压迫性溃疡痊愈,患肢血运有明显改善,感觉部分恢复,未发生针道感染、皮瓣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Ilizarov技术矫正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具有操作安全、手术一期完成,矫形全程可控,疗效满意的优点,是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形内翻足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术前患者足踝畸形的数字化的建模、矫形外固定器的材料的改进,矫形外固定器个性化构型设计,手术操作的微创化,矫形过程中技术细节的量化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缺血性肌挛缩 马蹄形内翻足畸形 外固定器 伊利扎罗夫技术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复杂跟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江非 王新卫 +3 位作者 张磊 郭再冉 钟文龙 严培军 《中医正骨》 2022年第12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治疗复杂跟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复杂跟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7例,均为男性。年龄35~67岁,中位数44岁。病程6~52个月,中位数8个月。既往手术次...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治疗复杂跟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复杂跟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7例,均为男性。年龄35~67岁,中位数44岁。病程6~52个月,中位数8个月。既往手术次数2~6次,中位数4次。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均为Ⅳ型(弥散型),跟骨骨缺损范围大于跟骨的1/3。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随访观察骨髓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佩戴Ilizarov固定架时间23~49周,中位数24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术前AOFAS评分31~59分,中位数42分。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评分74~94分,中位数84分,优2例、良4例、可1例。1例清创术中怀疑距骨坏死,未立即安装Ilizarov固定架,清创术后感染未控制,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距骨坏死,二次手术清创、行胫骨截骨骨搬移术,最终胫骨、距骨、跟骨融合良好;1例骨搬移后足弓高度恢复不佳,需调整并继续佩戴Ilizarov固定架,但患者因针道处疼痛而拒绝继续佩戴固定架。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或血管损伤症状,且骨髓炎未复发。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复杂跟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可以较好地恢复患足功能、防止骨髓炎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跟骨 手术后并发症 骨髓炎 骨缺损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塔依尔江·亚生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新疆医学》 202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在2009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移治疗8例患儿胫骨慢性骨髓炎的资料。男5例,女3例;患者平均年龄8.7岁(6~12岁)...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在2009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移治疗8例患儿胫骨慢性骨髓炎的资料。男5例,女3例;患者平均年龄8.7岁(6~12岁);右侧5例,左侧3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均有活动性感染,感染清创后骨缺损平均为7 cm(3.5~10 cm)。均一期行创面清创及截骨搬移,术后7天开始搬移,每天搬移1 mm或每三天2 mm,分4次或6次完成。术后调整力线及搬移速度。结果 8例患儿均获随访19~43个月,平均30.8个月。在去除外固定架时,所有患者牵张区均获得良好的矿化。骨愈合时间平均为31.2天/厘米(28~41天)。所有患者的对接部位均不需要植骨。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所有患者的功能和影像结果均根据Paley’s标准判定为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骨搬移技术是治疗儿童慢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髓炎 骨搬移 伊利扎罗夫技术
下载PDF
骨外固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20
16
作者 秦泗河 《中医正骨》 2012年第9期3-7,共5页
骨外固定是治疗骨折、严重的肢体损伤和残缺及重建患肢功能的一种主要方法,骨外固定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固定骨折与软组织弹性延展、张力-应力法则指导下的牵拉成骨及牵拉组织再生技术、数字化肢体重建等阶段。在发展进程中,骨外固定技术... 骨外固定是治疗骨折、严重的肢体损伤和残缺及重建患肢功能的一种主要方法,骨外固定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固定骨折与软组织弹性延展、张力-应力法则指导下的牵拉成骨及牵拉组织再生技术、数字化肢体重建等阶段。在发展进程中,骨外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实现突破,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中国学者对骨外固定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理论研究、器械研制、手术方法和新学科的创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器 述评
下载PDF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郜浩凯 《中医正骨》 2019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3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23例,女例9例;年龄(63.17±5.12)岁;糖尿病病程(16.24±7.07)年;均为单侧糖尿病足溃疡,左足19例、... 目的:探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3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23例,女例9例;年龄(63.17±5.12)岁;糖尿病病程(16.24±7.07)年;均为单侧糖尿病足溃疡,左足19例、右足13例;按照Wagner分级法,1级6例、2级24例、3级1例、4级1例;溃疡均未累及踝关节及以上部位。均采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定患肢的踝肱指数和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评定患肢的外周血管和外周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中位数13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对侧足出现严重溃疡感染导致全身脓毒血症,最终死亡。术后2周,患者的溃疡面均开始缩小,术后3周时均达到植皮或皮瓣移植条件,18例行植皮手术、8例行皮瓣移植手术,其余患者的创面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的溃疡面均愈合,愈合时间(19.3±7.8)d。术后2个月超声复查结果显示患肢外周新生血管网丰富,患肢功能达到日常生活需要。术后6个月时,患足踝肱指数较术前增大[(0.52±0.21)分,(0.94±0.19)分, t =12.772, P =0.000];MNSI评分中的足部外观、足部溃疡、踝关节反射、[母]趾振动觉、单丝触觉及总分均较术前降低[(1.13±0.08)分,(0.64±0.11)分, t =13.584, P =0.000;(1.04±0.04)分,(0.47±0.06)分, t =17.322, P =0.000;(1.19±0.23)分,(0.97±0.09)分, t =7.443, P =0.002;(1.27±0.16)分,(1.02±0.17)分, t =7.429, P =0.011;(1.40±0.12)分,(1.28±0.09)分, t =7.236, P =0.014;(4.82±1.39)分,(4.12±1.25)分, t =6.002, P =0.000 ]。结论:采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促进患肢外周血管再生和外周神经功能恢复,从而促进足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糖尿病足 足溃疡 胫骨 横向骨搬移
下载PDF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珺琛 曹湘予 +2 位作者 杨玉山 申大幸 李帅志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0期55-59,62,共6页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7年4月,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9~46岁,中位数28岁。胫骨缺损...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7年4月,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9~46岁,中位数28岁。胫骨缺损部位位于胫骨中上段3例、中段11例、中下段5例。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骨折内固定后并发急性骨髓炎1例。彻底清创,测量胫骨缺损长度。待创面感染控制、愈合后,行胫骨截骨、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术后即开始按照1mm·d-1的速度进行骨搬移,直至骨缺损两断端接触后,继续搬移10d,给骨折端加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Paley等制定的标准从是否有明显跛行、僵硬性踝关节马蹄畸形、软组织营养障碍、肢体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5个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本组19例患者,清创后胫骨缺损长度6~21cm,中位数9cm;外固定时间12~25个月,中位数18个月。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0个月,中位数3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6个月,中位数14个月;其中11例患者在骨搬移完成、骨折端加压后3个月骨折仍不愈合,切开行髂骨植骨术,其中2例改为钢板内固定、1例改为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术后6~8个月骨折均愈合。植骨术后并发切口皮肤坏死2例,清创后1例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例经皮肤牵张器拉拢后创面均愈合;并发针道感染5例,经换药和更换克氏针处理后感染控制。末次随访时,根据上述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5例、良10例、可4例。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骨大段骨缺损,可填充骨缺损,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缺损 骨搬移 伊利扎罗夫技术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联合Ponseti方法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喜 周德勇 +2 位作者 陈述 燕华 史强 《骨科》 CAS 2021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Ponseti方法治疗大龄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玉林桂南医院收治的36例(49足)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负重位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根据安...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Ponseti方法治疗大龄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玉林桂南医院收治的36例(49足)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负重位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根据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前是否进行Ponseti石膏矫正分为A组(未进行Ponseti石膏矫正)和B组(进行Ponseti石膏矫正)。A组18例(24足),男13例,女5例,年龄为(9.5±2.3)岁(6~14岁)。B组18例(25足),男12例,女6例,年龄为(9.8±2.1)岁(6~15岁)。A组患儿直接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B组患儿予Ponseti系列石膏矫正4~10次后行经皮跟腱松解术,然后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两组患儿术后均佩戴足踝矫形器固定8~10周。两组患儿术后随访时行负重下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并记录胫距角变化。采用国际马蹄内翻足研究会评定标准(ICFSG)评价术后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马蹄足畸形矫正时间、佩戴外固定架时间。结果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58个月(36~75个月)。术后2年随访,两组胫距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17)。A组24足,ICFSG评分优11足、良5足、可4足、差4足,优良率为66.7%;B组25足,优20足、良1足、可4足,优良率为84.0%,两组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7,P=0.034)。B组马蹄足畸形矫正时间、佩戴外固定架时间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有2例出现皮肤坏死,3例血管神经损伤,2例钉道感染;B组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联合Pon⁃seti方法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可取得良好疗效,矫形效果满意,能最大程度保留足的外形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器 PONSETI方法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矫正创伤后僵硬型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晓 彭爱民 +1 位作者 盛路新 殷照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75-76,共2页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建筑业以及交通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的下肢严重外伤的病人逐渐增多。常见的小腿粉碎性骨折、腓总神经损伤、小腿肌肉的挫灭伤以及烧伤植皮后的瘢痕挛缩等,都可以导致马蹄内翻足畸形,而这种畸形,多合并足踝关节...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建筑业以及交通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的下肢严重外伤的病人逐渐增多。常见的小腿粉碎性骨折、腓总神经损伤、小腿肌肉的挫灭伤以及烧伤植皮后的瘢痕挛缩等,都可以导致马蹄内翻足畸形,而这种畸形,多合并足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不适宜使用侵袭性较大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本院根据Ilizarov的张力应力法则,使用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结合微创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