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细密画看伊朗文化的顽强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穆宏燕 《东疆学刊》 2002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伊朗细密画是伊斯兰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兴起于13世纪末,它在吸取东西方绘画艺术长处的同时,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以独特的空间表现和色彩运用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从而表现了伊朗文化的顽强性。
关键词 细密画 伊朗文化 空间表现 色彩运用 苏非神秘主义
下载PDF
历史视域下的伊朗文化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彤 《新丝路学刊》 2019年第1期30-41,共12页
本文从伊朗民族的形成、伊朗社会的内外构建和伊朗人心灵的外在表达与内在塑造三个方面阐述伊朗文化中的物质和精神在内外因冲突下的构建。具体来讲,就是以外来民族波浪式地进入伊朗为切入点,说明伊朗民族在民族交流融合中的形成;以伊... 本文从伊朗民族的形成、伊朗社会的内外构建和伊朗人心灵的外在表达与内在塑造三个方面阐述伊朗文化中的物质和精神在内外因冲突下的构建。具体来讲,就是以外来民族波浪式地进入伊朗为切入点,说明伊朗民族在民族交流融合中的形成;以伊朗建筑为切入点,阐述不同风格在建筑中的整合所象征的伊朗社会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构建;以外来制度的引进为切入点,认识伊朗本国各种制度的构建;以语言文字和宗教为切入点,阐述了波斯语受外部文化的影响和内在的坚持,及其所承担的伊朗人思想创造和表达的角色,而源于外部的琐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教什叶派最终被塑造成具有鲜明伊朗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波斯语共同构建了伊朗人的内在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文化 构建 外部影响
下载PDF
近五年中国对伊朗文化研究综述
3
作者 赵卫 《丝绸之路》 2016年第10期16-17,共2页
本文以中国知网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伊朗文学、伊朗电影和中伊文化交流等方面,对近五年来我国对伊朗文化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以展示研究内容和特点。
关键词 伊朗文化 伊朗文学 伊朗电影 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以上帝的名义:伊朗文化精神 被引量:2
4
作者 哥拉瑞扎.阿瓦尼 刘玉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11,共5页
在伊斯兰教灵知 ( Irfan)中 ,人被视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 ,这种作用无疑在于他的精神 ,而非身体。精神的这一方面在东方诸文化 (包括波斯文化 )的核心与本质中是非常明显的。对一个传统的伊朗人来说 ,精神首先与神圣生命联系在一起 ,因... 在伊斯兰教灵知 ( Irfan)中 ,人被视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 ,这种作用无疑在于他的精神 ,而非身体。精神的这一方面在东方诸文化 (包括波斯文化 )的核心与本质中是非常明显的。对一个传统的伊朗人来说 ,精神首先与神圣生命联系在一起 ,因此对他来说 ,文化是在宇宙和人那里表现神圣生命的一个显白的例子 ,明确表现在他的文化中的所有方面 ,包括艺术、音乐、诗歌、散文、建筑、信仰。此外 ,按照伊朗圣贤的说法 ,精神与意义和富有意义之世界联系在一起。只有我们身上的精神才能理解事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神圣性 伊朗文化 波斯文化
下载PDF
为加强中伊文化交流 促进伊朗文学的研究 北京大学伊朗文化研究所成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之非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2,共1页
在北京大学和伊朗德黑兰大学等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作为我国关于伊朗学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伊朗文化研究所已于1990年5月4日在北大勺园隆重举行揭幕仪式,并于5月5、6两天,举行了伊朗文化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规划的学术讨论会。该... 在北京大学和伊朗德黑兰大学等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作为我国关于伊朗学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伊朗文化研究所已于1990年5月4日在北大勺园隆重举行揭幕仪式,并于5月5、6两天,举行了伊朗文化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规划的学术讨论会。该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伊朗文化的研究工作进入新伊朗的里程碑。伊朗(波斯)是中亚地区古老的文明之邦,又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研究现状 伊朗文化 文化交流 学术讨论会 中亚地区 研究所 德黑兰 丝绸之路 东西方文化
下载PDF
论龟兹石窟中的伊朗文化 被引量:7
6
作者 朱英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9-35,共7页
龟兹石窟包括今之新疆库车、拜城、新和地区的石窟,总数达500余个,其规模之大可以和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相媲美。尤其可贵的是,龟兹石窟在建筑、雕塑和壁画上融合了古代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原汉族文化的成分,使龟兹艺术呈现出内容丰富... 龟兹石窟包括今之新疆库车、拜城、新和地区的石窟,总数达500余个,其规模之大可以和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相媲美。尤其可贵的是,龟兹石窟在建筑、雕塑和壁画上融合了古代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原汉族文化的成分,使龟兹艺术呈现出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纷繁多样,形象绰约多姿的风貌,为国内外学者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文化 伊朗 龟兹文化 公元前 敦煌石窟 石窟壁画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 中心柱 建筑形式
下载PDF
伊朗文化、印度文化和洛阳 被引量:2
7
作者 沈福伟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2-76,共5页
亚洲古代的文化潮流,在波斯阿赫曼尼德朝的大流士和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像一股暖流席卷西亚,直至中亚阿姆河流域,这使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的骑马民族极其自然地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洛阳中州路战国墓出土的蜻蜓... 亚洲古代的文化潮流,在波斯阿赫曼尼德朝的大流士和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像一股暖流席卷西亚,直至中亚阿姆河流域,这使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的骑马民族极其自然地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洛阳中州路战国墓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经过鉴定,确认属于钠钙玻璃,与中国自制的铅钡玻璃不同,蜻蜓眼珠式的纹饰第一次在洛阳显示了来自伊朗古玻璃生产基地的文化信息。从此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伊朗文化 印度文化 中国北方 中国内地 蜻蜓眼玻璃珠 琐罗亚斯德教 东西文化交流 亚历山大大帝 铅钡玻璃
原文传递
礼萨汗时期伊朗军营文化研究
8
作者 冀开运 何忠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59,共9页
20世纪初,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并推行军事改革,组建起伊朗历史上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在礼萨汗改革举措的推进下,伊朗军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军营文化,在制度、政治、战斗、物质四个方面体现出近现代伊朗军队的时代特征。在现代伊朗... 20世纪初,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并推行军事改革,组建起伊朗历史上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在礼萨汗改革举措的推进下,伊朗军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军营文化,在制度、政治、战斗、物质四个方面体现出近现代伊朗军队的时代特征。在现代伊朗民族国家构建的起步期,伊朗的这种独特军营文化体现了伊朗传统的军事制度、军事理念与现代化军事制度和理念的冲突和碰撞,同时这种军营文化具有过渡性、镶嵌性和融合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萨汗 伊朗军营文化 伊朗军事 巴列维王朝
下载PDF
《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出版
9
《中国穆斯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波斯历史文化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 伊斯兰教 伊朗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下载PDF
萨珊时期的伊朗艺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培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2-119,38,共9页
萨珊时期的伊朗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它富有非凡的想像和创造力,在艺术上,他继承和发扬具有四千年历史的古代东方的传统,汲取希腊罗马以及其他一些外来成分而融和于本土艺术之中,在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当中卓然形成独特类型,影响广被... 萨珊时期的伊朗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它富有非凡的想像和创造力,在艺术上,他继承和发扬具有四千年历史的古代东方的传统,汲取希腊罗马以及其他一些外来成分而融和于本土艺术之中,在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当中卓然形成独特类型,影响广被,经久不衰.正如兰内·格鲁塞(René Grousset)所概括的那样,“萨珊建筑是规模宏伟,结构坚实,装饰豪华;它的雕刻,刻画细节而与力的表现相结合,表现运动时有微妙的效果;绘画则色彩富丽,纹样新奇;而最为突出的便是工艺,即金属细工和丝毛织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文化 艺术 纹样 叙利亚 装饰 摩崖造像 拜占廷 相结合 镶嵌细工 壁画
下载PDF
马基德·马基迪电影中的儿童世界与文化蕴涵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3,共5页
号称“伊朗的斯皮尔伯格”的马基德·马基迪是在伊朗儿童电影掀起浪潮时走向电影创作的,他的10余部影片均体现了他对儿童世界的痴迷探索。他在悲酸苦难的现实困境中不断建构儿童的天堂,其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与阐释儿童,而是为了... 号称“伊朗的斯皮尔伯格”的马基德·马基迪是在伊朗儿童电影掀起浪潮时走向电影创作的,他的10余部影片均体现了他对儿童世界的痴迷探索。他在悲酸苦难的现实困境中不断建构儿童的天堂,其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与阐释儿童,而是为了通过儿童探讨人类世界的复杂性。他的影片具有典型的作者色彩,影片的视点在儿童与作者之间不断发生游移与转换,让看似展现以儿童形象为主题的影片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创作动机,儿童只是作为一个媒介,是用来沟通伊朗现实社会、风土民情、宗教文化的一个符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德·马基迪 儿童电影 作者风格 伊朗文化
下载PDF
伊朗当代建筑一瞥
12
作者 费甲辰(译) 支文军(校) 《时代建筑》 2018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伊朗建筑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20世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伊朗建筑的发展经历了种种波折。伊朗建筑师们殚精竭虑,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在巴列维时代,伊朗大力推行西方化。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文化逐渐得到世界的肯定... 伊朗建筑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20世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伊朗建筑的发展经历了种种波折。伊朗建筑师们殚精竭虑,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在巴列维时代,伊朗大力推行西方化。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文化逐渐得到世界的肯定,许多优秀的建筑师通过研究当地文脉、结合传统来汲取设计灵感。伊朗的建筑市场也在稳定地向公平公正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如今,伊朗当代建筑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在国际舞台上重新找回了自信。在全球化、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学者开始关注伊朗当代建筑。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伊朗当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众多优秀的伊朗建筑师为此所做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伊朗当代建筑 伊朗文化 本土建筑 现代主义
下载PDF
重复的意义──伊朗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叙事分析
13
作者 吴丹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0-93,共4页
关键词 叙事分析 作业本 影片 主人公 民间故事 伊朗文化 因果关系 叙述方式 伊斯兰 小朋友
下载PDF
品读伊朗
14
作者 潘志平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第4期142-147,共6页
笔者有机会到伊朗参加中亚与高加索国际研讨会,所见所闻,对这个伊斯兰国家的感受颇多。伊朗距中国新疆并不太远。乘南航客机深夜零时由乌鲁木齐出发,四个多小时就到伊朗首都德黑兰了。飞临德黑兰上空俯瞰,那是一片灯的海洋。
关键词 伊朗 伊斯兰教 坎儿井 伊斯兰国家 波斯 吐鲁番 伊朗文化 细密画 中亚 灌溉技术
下载PDF
伊朗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晖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8-52,共5页
作为文明古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文明开始得很早 ;至今未曾间断 ;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和民族 ,形成自己的文化圈。以这些条件衡量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 :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朗。因人们对伊朗了解不多 ,本文简述了伊朗... 作为文明古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文明开始得很早 ;至今未曾间断 ;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和民族 ,形成自己的文化圈。以这些条件衡量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 :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朗。因人们对伊朗了解不多 ,本文简述了伊朗文明发展史 ,着重论述了伊朗为什么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季羡林教授认为 :世界可分为四大文化圈。本文最后说明 :伊朗文明在四大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文明古国 阿契美尼德文明 安息 萨珊文明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伊朗-阿拉伯文化 中国
下载PDF
伊朗野餐文化及其对公共空间设计与社会文化的影响
16
作者 法雅.加瓦赫里安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6期10-19,共10页
在户外就餐是伊朗文化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琐罗亚斯德教的踏青日习俗。上至皇室的丰盛御膳,下至普通百姓的简易野外小餐,都涵盖其中。而波斯花园作为野餐的重要场所,对于伊朗人民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 在户外就餐是伊朗文化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琐罗亚斯德教的踏青日习俗。上至皇室的丰盛御膳,下至普通百姓的简易野外小餐,都涵盖其中。而波斯花园作为野餐的重要场所,对于伊朗人民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其对大自然的深切喜爱与享受。如今,野餐这种简单却能给人无限愉悦的形式仍在延续并深深影响着当代的城市生活。在野餐"桌布"的周围,阶级界限变得模糊,政治限制得以放松,甚至性别差异也消失了。伊朗野餐的艺术不但形成了其特有的衍生品,更创造了伊朗文化中独特的空间结构。野餐是伊朗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研究还很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餐 波斯花园 伊朗文化 踏青日 桌布
原文传递
电影沾了政治的光?“奥萨玛”
17
作者 山羊 《电影评介》 2004年第6期45-45,共1页
这两年的电影一直是劲吹政治当道之风,无论是柏林金熊,还是法金棕榈(比如本届的《华氏911》),我们看到更多的受追捧的影片是政治先行的,本片由爱尔兰、日本、阿富汗三国投资,这也是自利班政权下台后,第一部具有新风格的阿富汗电影, 后... 这两年的电影一直是劲吹政治当道之风,无论是柏林金熊,还是法金棕榈(比如本届的《华氏911》),我们看到更多的受追捧的影片是政治先行的,本片由爱尔兰、日本、阿富汗三国投资,这也是自利班政权下台后,第一部具有新风格的阿富汗电影, 后期剪辑在伊朗成,虽然两国在政治立场是对立的,但这部影片却得到伊朗文化局及影部不少的支援,可见文化是超越国界的。笔者认为其意义影响应该大于电影本身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利班 影片 电影 阿富汗 导演 政治立场 意义影响 伊朗文化 后期剪辑 1区
下载PDF
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
18
《大众考古》 2016年第6期93-93,共1页
由南京大学与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大学联盟、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和奥地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6年5月20~2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由南京大学与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大学联盟、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和奥地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6年5月20~2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悉尼大学、伊朗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所、维也纳大学、诺丁汉大学、奥地利考古研究所、阿尔泰国立大学、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检测研究所等30余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们参与了此次会议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物保护 网络大学 南京大学 维也纳大学 悉尼大学 诺丁汉大学 国立大学 伊朗文化
下载PDF
Modem Iranian Literature: The Historical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of the Short Story Genre
19
作者 Oydin Turdiyev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7期775-784,共10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about the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Persian literature an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ort story as a literary genre and its prominent role in the modem literature of Iran. It disc...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about the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Persian literature an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ort story as a literary genre and its prominent role in the modem literature of Iran. It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short story in general and preconditi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e new genre the Iranian litera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also about the first successful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that introduced it to the public. Als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hort story and principle factors in every stage of its emergence as an independent genre of prose, as well as the thematic range are the main aspects among others to be analyzed in the article. It is historically documented that the Islamic state was established in 1979 after the fall of the Shah. And the very event had big impact not only o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of the country, but also on the cultural and literary life of the Iranians of the tim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volution was such that it divided the literature to be known as the "pre-revolution" and "post-revolution" period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observe how this historic event had influenced the short story in particular and 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 works created during the two periods. The next period which stands o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ort story is during the late 90s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00, where the genre experienced aesthetic innovations and experiments with new forms and styles. The distinct feature of the period is mainly in its topics it deals, among other the effects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popular culture brought forth, isolated individual, urbanization, climate change and its destructive outcome and the social conflicts resulting from them. Such global issues caused the established writers to look out of their borders and open up to the concerns of the planet, and by doing so establishing new schools of thought and style among the writers of short story in modem Iranian literature. Finally the article will overview the role of the Iranian contemporary female short story writers,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the works of the immigrant Iranian authors that continue the traditions of the Persian literature outside Ir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hort story pre-revolution period post-revolution literature thematic range female writers immigrant authors subgenre "~z" modernism school children's literature
下载PDF
An Ecolog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ulture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mong Irani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Light of Vygotsky's Genotypic Approach 被引量:1
20
作者 Majid Elahi Shirvan Tahereh Taheri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8期608-625,共18页
Language ecology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ny given language and its environment. It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people who learn it, who use it,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evious ones... Language ecology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ny given language and its environment. It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people who learn it, who use it,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evious ones by the people who transmit it to the others; that is, language teachers. English language is used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almost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ecology of this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 culture. Thus,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demands a particular view of the practice of the culture of English language as situated and localized. Exploring such practice within the diverse contexts of the use of English languag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enesis underpinn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houghts and practic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Irani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ttitude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eaching culture in light of Vygotsky's genotypic approach. To do so,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35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Iran. Their record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erms of four different and interrelated spans, namely phylogenetic, cultural-historic, ontogenetic, and microgenetic. Phylogenetic span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ers as natural species and their physical evolution. The cultural historic span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ers based on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 bases. Ontogenetic domain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language teachers across their human life span. Microgenetic span is related to a set of roles, activiti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experienced by the developing person in a given setting.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have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Irani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teaching culture and their practice in the classroom which is due to th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their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eaching on one hand and the polici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s develop within the cultural historic span on the other h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language ecology ONTOGENY microgen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