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石器时代伊洛地区的原始农业及发展条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韩香花
-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6,共6页
-
文摘
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原始农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伊洛地区农业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的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环境因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地居民重视农业、注重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人文因素。
-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伊洛地区
农业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春秋战国时期伊洛地区的民族融合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龙海
-
机构
中原工学院
-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2-55,共4页
-
文摘
春秋初期,迁徙到伊洛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戎的分支,他们曾同化了当地的华夏族,后来又在与华夏的战争与文化交流中,逐渐与华夏族融合。战国时期,秦文化的向东扩张加快了秦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最终在伊洛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华夏文化。
-
关键词
春秋战国
伊洛地区
民族融合
-
Keywords
the Spring and Autumn Warring States
Yi -Luo region
ethnic fusion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薄葬习俗述考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李德方
-
机构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
出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9-31,共3页
-
文摘
依据考古材料,对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诸发展阶段的成人墓葬进行综合考察,表明该地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成人墓内基本没有随葬器具,流行一种与周邻地区埋葬情况不同的薄葬习俗。伊洛地区这一薄葬习俗流行了3000年,此当是该地域先民们的崇尚节俭观念的表现,而这种观念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伊洛地区
新石器时代
薄葬习俗
-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石钺研究
- 4
-
-
作者
聂晓雨
李德方
-
机构
洛阳仓窖博物馆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出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
文摘
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水、洛水流经区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对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王湾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石钺。这批石钺分为A型的宽扁体斧状石钺和B型的长方体铲状石钺两个类型,又分为前后发展的三个时期,诸期诸式连续发展,直线传承。这批石钺应起源于石质斧、铲类生产工具并与仰韶中期偏晚阶段的灵宝西坡玉钺、阎村缸“鹳鱼石斧图”中的斧钺有一定关系,其形态又为二里头文化石钺所继承。这批石钺是伊洛地区早期文明发展里程的重要标志。
-
关键词
伊洛地区
新石器晚期
石钺研究
-
Keywords
Luo and Yi Rivers'Basin
Late Neolithic Time
Stone Tools Studies
-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略谈夏商西周时期的斝
- 5
-
-
作者
周要港
-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6期47-49,59,共4页
-
文摘
一、引言斝,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与爵同义。或说斝受六斗。"作为一种器物,它在中国的存在是与中华文化一道开始的,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我国伊洛地区、东部地区、河套地区等史前文化中均有考古发现。
-
关键词
史前文化
《说文解字》
伊洛地区
河套地区
夏商西周时期
考古发现
中华文化
汉代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