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石器时代伊洛地区的原始农业及发展条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香花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6,共6页
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原始农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伊洛地区农业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的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环境因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原始农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伊洛地区农业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的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环境因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地居民重视农业、注重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人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伊洛地区 农业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伊洛地区的民族融合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龙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2-55,共4页
春秋初期,迁徙到伊洛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戎的分支,他们曾同化了当地的华夏族,后来又在与华夏的战争与文化交流中,逐渐与华夏族融合。战国时期,秦文化的向东扩张加快了秦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最终在伊洛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华... 春秋初期,迁徙到伊洛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戎的分支,他们曾同化了当地的华夏族,后来又在与华夏的战争与文化交流中,逐渐与华夏族融合。战国时期,秦文化的向东扩张加快了秦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最终在伊洛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华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伊洛地区 民族融合
下载PDF
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薄葬习俗述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德方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9-31,共3页
依据考古材料,对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诸发展阶段的成人墓葬进行综合考察,表明该地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成人墓内基本没有随葬器具,流行一种与周邻地区埋葬情况不同的薄葬习俗。伊洛地区这一薄葬习俗流行了3000年,此当是... 依据考古材料,对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诸发展阶段的成人墓葬进行综合考察,表明该地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成人墓内基本没有随葬器具,流行一种与周邻地区埋葬情况不同的薄葬习俗。伊洛地区这一薄葬习俗流行了3000年,此当是该地域先民们的崇尚节俭观念的表现,而这种观念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地区 新石器时代 薄葬习俗
下载PDF
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石钺研究
4
作者 聂晓雨 李德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水、洛水流经区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对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王湾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石钺。这批石钺分为A型的宽扁体... 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水、洛水流经区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对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王湾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石钺。这批石钺分为A型的宽扁体斧状石钺和B型的长方体铲状石钺两个类型,又分为前后发展的三个时期,诸期诸式连续发展,直线传承。这批石钺应起源于石质斧、铲类生产工具并与仰韶中期偏晚阶段的灵宝西坡玉钺、阎村缸“鹳鱼石斧图”中的斧钺有一定关系,其形态又为二里头文化石钺所继承。这批石钺是伊洛地区早期文明发展里程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地区 新石器晚期 石钺研究
下载PDF
略谈夏商西周时期的斝
5
作者 周要港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6期47-49,59,共4页
一、引言斝,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与爵同义。或说斝受六斗。"作为一种器物,它在中国的存在是与中华文化一道开始的,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我国伊洛地区、东部地区、河套地区等史前文化中均有考古发现。
关键词 史前文化 《说文解字》 伊洛地区 河套地区 夏商西周时期 考古发现 中华文化 汉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