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河上游彩陶文化的结构和起源
1
作者 刘学堂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55-168,共14页
伊犁河上游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存,可以分为穷科克上层、加勒格斯哈音特、索墩布拉克型三个不同时代、区域的考古文化类型。伊犁河上游地区彩陶文化的兴起,与新石器时代黄河上游彩陶文化的西渐有关。源于黄河流域东亚彩陶文化... 伊犁河上游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存,可以分为穷科克上层、加勒格斯哈音特、索墩布拉克型三个不同时代、区域的考古文化类型。伊犁河上游地区彩陶文化的兴起,与新石器时代黄河上游彩陶文化的西渐有关。源于黄河流域东亚彩陶文化体系向西北传播到天山地区,构建了天山彩陶系统,形成了东亚的彩陶之路。伊犁河谷彩陶是天山彩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彩陶之路的最西路段。天山地区彩陶文化的原始居民,对西域的早期开发厥功甚伟,为汉代中原政府顺利实施经营西域的国策,并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为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形成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和深邃的历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上游 彩陶文化 黄河流域 彩陶之路 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下载PDF
伊犁河上游青铜时代中期社会状况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晓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7,171,共10页
青铜时代中期,在伊犁河上游地区出现了有着大型墓葬和大型房屋遗存的吉仁台沟口中心聚落,形成了不同层级的聚落和墓葬所代表的区域性社会组织,推测已经进入类似“酋邦”或“古国”的复杂社会阶段。良好的自然环境、农牧业结合的生业模... 青铜时代中期,在伊犁河上游地区出现了有着大型墓葬和大型房屋遗存的吉仁台沟口中心聚落,形成了不同层级的聚落和墓葬所代表的区域性社会组织,推测已经进入类似“酋邦”或“古国”的复杂社会阶段。良好的自然环境、农牧业结合的生业模式、发达的青铜冶铸业应当都是推动伊犁河上游社会复杂化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铜矿资源的占据和青铜冶铸业的存在,当为伊犁河上游人群能够在众多的草原畜牧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伊犁河上游的社会复杂化过程因此也具有了较为明显的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上游 青铜时代中期 社会复杂化 吉仁台沟口聚落遗址
原文传递
新疆伊犁河流域的塞人乌孙文化初探
3
作者 刘汉兴 《东方博物》 2020年第3期53-59,共7页
本文以新疆伊犁河上游区域塞人、乌孙在公元前7世纪—公元3世纪的墓葬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的分析确定塞人和乌孙的活动区域,发现二者活动区域有一定的重合,再结合考古发现的材料分析得出,塞人和乌孙在丧葬习俗方面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本文以新疆伊犁河上游区域塞人、乌孙在公元前7世纪—公元3世纪的墓葬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的分析确定塞人和乌孙的活动区域,发现二者活动区域有一定的重合,再结合考古发现的材料分析得出,塞人和乌孙在丧葬习俗方面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且属于同一人种,但是他们之间也有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墓葬形制、陶容器演变上。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或许与乌孙是在塞人的世居地上建立和壮大起来的有关,而在乌孙社会内同时又生活着一部分塞人,乌孙文化与塞人文化存在某种联系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上游 塞人 乌孙 部落联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