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
作者 杨涵 孙慧兰 +4 位作者 叶茂 葛翔宇 吴芳 金晓亮 伍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868,共10页
本文基于2001—2021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TIMESAT软件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结合Sen趋势分析、M—K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生长... 本文基于2001—2021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TIMESAT软件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结合Sen趋势分析、M—K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生长季始期(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生长季末期(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EOS)、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主要集中在45~113 d,290~335 d,186~279 d,海拔每上升100 m,SOS约推迟1.9 d,EOS提前1 d,LOS缩短2.9 d。SOS呈提前的像元占79.91%;EOS呈推迟的像元占81.64%;LOS呈延长和缩短的像元占31.89%,26.39%。1000 m以下草原SOS最早且提前天数最多(61.5 d);1000 m以上草原EOS提前天数最多(34.8 d),阔叶林仅提前7.6 d。SOS受2,3月气温及1,2月降水影响,3月气温升高使SOS提前;EOS与8月气温正相关,与9月降水负相关。本研究为伊犁河谷的植被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响应 伊犁河谷
下载PDF
伊犁河谷山地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杨涵 孙慧兰 +3 位作者 田中平 刘天弋 吴芳 金晓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0,共11页
探究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影响因子,对揭示土壤养分状况、维持山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犁河谷南部山地沿海拔梯度建立13个样地,以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及其... 探究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影响因子,对揭示土壤养分状况、维持山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犁河谷南部山地沿海拔梯度建立13个样地,以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酸性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强。土壤有机碳与全氮表现出中高山带含量显著高于低山带,而全磷和全钾则表现为低山带含量较高,中高山带含量较低。2)由于海拔差异,碳氮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低山带和高山带;碳磷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中低山带;碳钾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低山带;氮磷比表现为高山带显著较高,但过渡带与低山带无显著差异;氮钾比表现为高山带显著较高,而中高山带与过渡带无显著差异;不同海拔梯度间磷钾比差异性均不显著。3)土壤理化指标中影响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为土壤有机碳(62.4%)、全磷(15.9%)、全碳(13.7%);环境因子对土壤化学计量比产生影响的主导因子为土壤年均温(27.1%)、植被指数(11.2%)、海拔(12.3%)、大气年均温(3.4%)。研究结果说明,理化指标对土壤化学计量比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进一步验证了海拔仍然是影响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同时揭示了微环境因子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深入研究伊犁河谷山地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影响因子 土壤养分 伊犁河谷山地
下载PDF
伊犁河谷林下散养鸡疫病防控措施
3
作者 陈霞 陈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135-136,139,共3页
林下散养蛋鸡属于绿色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利润空间大,但该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饲养模式,养殖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生疫病,未以及时救治,损失严重,需要养殖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策略合理防控。结合伊犁河谷林下散养鸡现状,探... 林下散养蛋鸡属于绿色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利润空间大,但该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饲养模式,养殖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生疫病,未以及时救治,损失严重,需要养殖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策略合理防控。结合伊犁河谷林下散养鸡现状,探讨了林下散养蛋鸡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养殖 散养鸡 疫病防控 伊犁河谷
下载PDF
伊犁河谷流域山区和平原雨滴谱特征统计研究
4
作者 江雨霏 杨莲梅 +5 位作者 李建刚 曾勇 仝泽鹏 刘晶 李浩阳 李晓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1285,共15页
雨滴谱是理解降水微物理特性和定量降水估测的基础,尤其是在降水机制复杂、时空变异性大的复杂地形中。本文利用Parsivel2激光雨滴谱仪对2020-2022年夏季伊犁河谷流域山区和平原不同降水强度和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 雨滴谱是理解降水微物理特性和定量降水估测的基础,尤其是在降水机制复杂、时空变异性大的复杂地形中。本文利用Parsivel2激光雨滴谱仪对2020-2022年夏季伊犁河谷流域山区和平原不同降水强度和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降水主要以小雨滴为主,对降水强度R贡献最大的主要是中雨滴。山区降水和平原降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山区降水大中型雨滴数浓度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平原。随着雨强增大,雨滴谱的谱宽和各直径档的雨滴数浓度也随之增加,山区降水的大中型粒子数浓度在小雨和大雨时明显大于平原。在相同降水强度和降水类型的情况下,山区降水具有较大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和较小的标准化截断参数(log_(10)N_(w))。此外,伊犁河谷流域山区和平原的对流云滴谱均倾向于“大陆性对流簇”。研究发现,两地区降水的μ-Λ关系和Z-R关系也存在显著差异,Z=300R^(1.40)的经验关系显然高估了降水量。研究结果揭示了伊犁河谷流域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降水微物理特征,为后续利用雷达资料反演降水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雨滴谱 地形 降水强度 降水类型
下载PDF
不同吸力下伊犁河谷原状非饱和黄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伊学涛 尚彦军 +3 位作者 孟庆森 孟和 崔振东 贺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0-771,共12页
西风带影响下的伊犁河谷黄土分布广泛,黄土滑坡等灾害十分发育。研究不同吸力下伊犁河谷的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及变形特性,对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疆伊犁河谷的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矿物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并利... 西风带影响下的伊犁河谷黄土分布广泛,黄土滑坡等灾害十分发育。研究不同吸力下伊犁河谷的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及变形特性,对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疆伊犁河谷的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矿物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并利用非饱和土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黄土的原状样进行了控制净围压和吸力为常数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分析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测定的基质吸力范围内,净围压越高,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的硬化特征越明显,试样在剪切过程中基本表现为鼓胀变形;在高基质吸力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趋向于软化型,试样易出现剪切破坏。(2)试样体应变的变化受净围压和基质吸力的影响。随净围压的增大,体应变趋向于剪缩状态;在较高的基质吸力条件下,体应变的峰值剪胀量越大,剪胀特征也越强。(3)基质吸力影响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试样黏聚力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增长趋势。而试验中基质吸力对内摩擦角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随基质吸力的增大,粉质黏土土样内摩擦角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至0,内摩擦角值趋于稳定;而粉土土样内摩擦角无明显变化。本研究可为伊犁河谷黄土滑坡等灾害的研究提供力学参数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抗剪强度 变形特征 伊犁河谷
下载PDF
伊犁河谷“三生”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与多情景模拟
6
作者 吴常蕊 王宏卫 +2 位作者 罗魁 郑旭东 闫晓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基于伊犁河谷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探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及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借助PLUS模型模拟伊犁河谷2030年生产空间优先、生活空间优先和生态空间优先3种情景下“三生”空... 基于伊犁河谷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探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及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借助PLUS模型模拟伊犁河谷2030年生产空间优先、生活空间优先和生态空间优先3种情景下“三生”空间格局及景观生态风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伊犁河谷“三生”空间以草地生态空间为主,草地生态空间和林地生态空间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余空间呈增加趋势;1990,2000,201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均值分别为0.0355,0.0331,0.0348,0.0346,伊犁河谷景观生态风险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风险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梯度变化;2020-2030年3种情景的景观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景观生态风险均值从大到小为生活空间优先情景、生态空间优先情景、生产空间优先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风险 PLUS模型 模拟预测 伊犁河谷
下载PDF
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下伊犁河谷生境质量预测研究
7
作者 隋露 闫志明 +3 位作者 李开放 何佩恩 马英杰 张汝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生境质量是衡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准确预测生境质量的演变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耦合系统动力学-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SDPLUS)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预测了203... 生境质量是衡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准确预测生境质量的演变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耦合系统动力学-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SDPLUS)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预测了2035年不同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伊犁河谷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并评估了其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0—2020年,伊犁河谷土地利用类型呈现“4增2减”的变化趋势。2035年4种气候情景下,伊犁河谷林草地面积降幅较大,建设用地扩张趋势较为明显,挤占了城郊优质耕地资源。(2)伊犁河谷生境质量等级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密切相关。生境高值及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地形崎岖的林草地覆被区,低值及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集聚区及南北天山未利用地覆被区。(3)1980—2020年,伊犁河谷生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生境质量退化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巩乃斯河流域以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4)2035年4种气候情景下,伊犁河谷生境指数持续走低。生境指数均值排序为: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伊宁市、边境口岸、农牧业基地等区域生境质量存在退化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地区生态修复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干旱区半干旱区生境质量预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气候变化情景 SD-PLUS模型 InVEST模型 伊犁河谷
下载PDF
基于“EVI-ESV”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评估及生态分区构建
8
作者 杨非凡 何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5-664,共10页
矿山开采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实时、客观、准确的动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伊犁河谷为例,基于2013、2015、2017、2019、2021年的Landsat8遥感影像、夜光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 矿山开采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实时、客观、准确的动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伊犁河谷为例,基于2013、2015、2017、2019、2021年的Landsat8遥感影像、夜光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从生态脆弱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两方面综合构建伊犁河谷生态分区,避免从单一角度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的不足,同时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高脆弱-高供给和低脆弱-低供给区域的相关性,探究该区域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西北干旱区环境治理及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社会供给价值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13-2021年伊犁河谷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极度脆弱区从2013年的6%下降到2021年的3%,整体逐渐转为微度和轻度脆弱的面积占谷地总面积的30%。2)在整个研究期内耕地、林地、裸地、人造地表生态系统呈上升趋势,这些大部分来源于草地。草地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高且生态供给值最高,均达到51%以上。3)高脆弱-高供给区(Ⅰ)生态分区呈带状分布于南部和东部地区,呈减小发展趋势,低脆弱-低供给区(Ⅲ)生态分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部分区域,该区域逐年递增且增加的区域大部分来源于第Ⅱ生态分区的转化。4)植被覆盖度、人均生产总值、牧羊单位密度是Ⅰ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Ⅲ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湿度。以Ⅰ、Ⅲ分区的研究结果作为参考,对伊犁河谷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控,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分区 驱动因子 伊犁河谷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新疆绿洲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特征——以伊犁河谷为例
9
作者 郝潘潘 刘志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5-1614,共10页
伊犁河谷是维护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保障区,其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安全相协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指数模型、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伊犁河谷2005—202... 伊犁河谷是维护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保障区,其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安全相协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指数模型、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伊犁河谷2005—2020年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土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以及两者协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20年伊犁河谷各县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总体上缓慢提升,大体呈现以伊宁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降低的发展态势。(2)2005—2020年伊犁河谷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表现为波动增长趋势,并与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密切相关。(3)2005—2020年伊犁河谷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为高耦合关系,中心城市协调性高于边缘城市。(4)伊犁河谷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程度主要受土地产出效益、土地开发强度、土地产权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土地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 伊犁河谷
下载PDF
伊犁河谷住宿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徐雪婷 孙浩捷 +1 位作者 宋长赢 赵鹏凯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利用DBSCAN算法、地理探测器方法剖析伊犁河谷住宿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住宿业呈现整体分散与局部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伊宁市和新源县那拉提旅游风景区为高聚集的核心区域。(2)伊犁河谷住宿业被划分为18... 利用DBSCAN算法、地理探测器方法剖析伊犁河谷住宿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住宿业呈现整体分散与局部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伊宁市和新源县那拉提旅游风景区为高聚集的核心区域。(2)伊犁河谷住宿业被划分为18个空间集群,共5个等级,空间上表现为东南—西北走向,且多数住宿业以旅游景点为中心向外辐射分布。(3)不同因素对住宿业的影响程度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景区、星级酒店、交通设施和人口等为核心影响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宿业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DBSCAN算法 伊犁河谷
下载PDF
豚草入侵新疆伊犁河谷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扩散途径
11
作者 孙明明 刘彤 +4 位作者 赵文轩 王寒月 刘雪莲 粟培 李金霞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豚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入侵的植物,对入侵地经济发展、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研究分析其入侵扩散媒介、切断其扩散来源对有效防控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全境调查,分析豚草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代替... 【目的】豚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入侵的植物,对入侵地经济发展、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研究分析其入侵扩散媒介、切断其扩散来源对有效防控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全境调查,分析豚草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结合地统计学,定量分析豚草不同入侵时间及生境的传播扩散特征,总结其扩散媒介和途径。【结果】豚草在伊犁河谷分布种群共计186个,其分布具有明显生境偏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河道和林下。道路两侧分布种群最多,占总分布种群点的32.34%,河道两侧分布面积最大,占伊犁河谷分布面积的69.01%。新源县是豚草的主要发生区,已形成4个严重入侵区和多个扩散源区。【结论】豚草早期扩散具有随机性,在不同生境内种群呈集中分布。不同生境中扩散媒介各有侧重,以农牧物资运输和牛羊携带为主。因此,道路和河道两侧是防控的重点,同时要加强对农牧产品调运和动物活动的监管,减少动物辅助扩散传播。研究为豚草在伊犁河谷的防控研究提供中烟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生物入侵 伊犁河谷 生境偏好 地统计学
下载PDF
冻融循环条件下伊犁河谷典型黄土滑坡力学强度变化及微观作用机理研究
12
作者 贾竣予 张紫昭 +4 位作者 张天栋 吕倩俐 梁世川 朱海玉 张淑淇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对新疆伊犁地区黄土滑坡灾害频繁发生问题,选取伊犁地区新源县某天然黄土斜坡为研究对象,结合伊犁地区为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的特点,通过室内三轴压缩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现代图像处理及核磁共振方法探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伊犁地区... 对新疆伊犁地区黄土滑坡灾害频繁发生问题,选取伊犁地区新源县某天然黄土斜坡为研究对象,结合伊犁地区为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的特点,通过室内三轴压缩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现代图像处理及核磁共振方法探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伊犁地区黄土的宏微观特性变化。结果表明:①黄土粘聚力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最终趋于稳定;内摩擦角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然后开始减小,最终呈稳定趋势;②在冻融循环过程中黄土颗粒不断裂解团聚,形态复杂,微孔隙数量变少,小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略增多,孔隙排列变得复杂后逐渐简单,总体上伊犁地区黄土的微观颗粒结构经历了一个稳定-不稳定-稳定的过程;③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颗粒圆形度与粘聚力的关联性最强。微观上表现为冻结时土颗粒裂解,颗粒圆形度变小,融化时土颗粒凝聚,颗粒圆形度增大;反映到宏观上冻结时结构变得松散,粘聚力降低,融化时结构变得密实后粘聚力增大;④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颗粒圆形度、颗粒定向分维与内摩擦角的关联性相同且最强。微观上表现为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颗粒圆形度降低,排列变得无序,颗粒定向分维值变大;宏观上表现为颗粒排列变得无序,接触面积变大,导致内摩擦角增大。研究结果可为伊犁地区黄土滑坡失稳机理的探究提供参考,为伊犁地区季节冻土分布区域土质滑坡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防治提供相关的力学参数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黄土 力学强度 微观结构 关联性分析 伊犁河谷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伊犁河谷黄土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估
13
作者 李志 陈宁生 +3 位作者 侯儒宁 吴铭洋 张瀛玉龙 杜鹏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伊犁河谷地处中-哈边境,南北疆结合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以及决策树(DT)四种机器学习模型,模型输入为遥感判别和野外考察确定的398条... 伊犁河谷地处中-哈边境,南北疆结合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以及决策树(DT)四种机器学习模型,模型输入为遥感判别和野外考察确定的398条泥石流沟以及14个特征参数,计算各个评价因子权重并对泥石流易发性进行评价,最后绘制ROC曲线以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四种机器学习的模型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高易发区主要位于深切河谷地区的天山山地以及山前坡地的黄土覆盖区域;(2)地形起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干旱指数是控制泥石流空间发育的前三个重要因素;(3)四种模型的验证数据集AUC值分别为0.938(RF)、0.932(SVM)、0.89(LR)、0.879(DT),随机森林模型在该区域的易发性评价中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4)研究区黄土的生态植被被破坏是泥石流多发的重要原因,应该重点进行生态治理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从源头治理泥石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伊犁河谷 黄土 易发性 随机森林
下载PDF
伊犁河谷草地生物量碳的变化研究
14
作者 吴瑞丽 李艳红 董晔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59-65,共7页
通过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下草地生物量碳的分布规律,可以评估不同海拔高度下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为生态系统碳平衡和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探究了伊犁河谷不同海拔高度下草地地上生物量碳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 通过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下草地生物量碳的分布规律,可以评估不同海拔高度下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为生态系统碳平衡和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探究了伊犁河谷不同海拔高度下草地地上生物量碳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上升,土壤温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与盐分呈波动上升趋势。H1-H10(海拔1000~2500 m)土壤温度、含水量与盐分分别处于10.87~19.97℃、8.42%~40.17%与0~1.31 g/kg。②草地地上生物量碳储量在5月份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降低-增加-降低”的变化趋势,H9(海拔2100~2200 m)时最大,为234 gC/m^(2),7月份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H2(海拔1200~1300 m)时最大,为296.44 gC/m^(2);空间分布上,5月份地上生物量碳储量呈现“西高东低”分布,7月份呈相反趋势。③H8(海拔2000~2100 m)时地上生物量碳储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水分和植被叶面积指数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不同海拔高度 地上生物量碳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伊犁河谷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张雪 刘海军 +2 位作者 崔东 马红 杨海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9-520,共12页
采用Super-SBM模型对伊犁河谷2000—2017年生态效率进行测算,从时间序列、空间演变和空间关联性3个方面分析伊犁河谷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运用Tobit模型验证伊犁河谷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伊犁河谷生态总... 采用Super-SBM模型对伊犁河谷2000—2017年生态效率进行测算,从时间序列、空间演变和空间关联性3个方面分析伊犁河谷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运用Tobit模型验证伊犁河谷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伊犁河谷生态总效率呈现“WV”型;纯技术效率呈现“V”型;规模效率呈现“WV”型;②生态效率空间格局随时间的变化和地区间的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2016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从冷点区迁移到热点区,伊宁市、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昭苏县和尼勒克县处于热点区;③生态效率全局空间关联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特克斯县和伊宁县集聚趋势较明显,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H-H、L-H、L-L集聚区;④伊犁河谷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各效率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建成区面积、用气普及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和工业烟尘排放量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伊犁河谷
下载PDF
伊犁河谷树上干杏的气候区划
16
作者 马玉平 吾米提·居马太 +4 位作者 张山清 白婷 伊里亚尔·叶克木江 王文清 美丽侃·克尔买买提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8期894-902,共9页
基于1991-2020年伊犁河谷及其周边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根据树上干杏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筛选出树上干杏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树上干杏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通过重分类法将4类区... 基于1991-2020年伊犁河谷及其周边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根据树上干杏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筛选出树上干杏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树上干杏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通过重分类法将4类区划指标叠加处理,绘制伊犁河谷树上干杏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划分伊犁河谷树上干杏的气候适宜种植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树上干杏种植可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最适宜、适宜种植区位于伊犁河谷北部、乌孙山北部及新源县东部海拔700-1200m河谷平原及浅山地带;次适宜区分别位于海拔<700m和1200-1500m的河谷平原及低山地带;不适宜区位于河谷海拔1500m以上的中高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上干杏 伊犁河谷 适宜性指标 气候区划
下载PDF
伊犁河谷春季极端暴雨水汽特征与不稳定机制分析
17
作者 魏娟娟 万瑜 +1 位作者 潘宁 肖俊安 《干旱气象》 2024年第3期395-404,共10页
2022年5月4—6日,新疆伊犁河谷出现极端暴雨天气,多站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使用地面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 2022年5月4—6日,新疆伊犁河谷出现极端暴雨天气,多站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使用地面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分析此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水汽特征和不稳定机制。结果表明:1)在500 hPa中纬度短波和低层辐合切变环流背景下,伊犁河谷可能发生极端暴雨天气,向西开口的“喇叭口”地形特征导致地形辐合和强迫抬升,增强了局地暴雨发生的动力触发机制。2)水汽主要来源于地中海、红海及里咸海地区,存在偏西和西南两条主要输送路径。低层偏西路径水汽输送强度大于中高层的西南路径,西边界为主要水汽输入边界,水汽输入贡献比约为85%,且从地面至700 hPa的强水汽辐合有利于水汽快速积聚。3)降水前对流层低层存在对流不稳定为暴雨天气积聚不稳定能量,对强降水的发生起重要作用;降水期间,对流层低层受对流不稳定影响,而对流层中高层受条件对称不稳定影响,这两种不稳定机制共同作用造成此次极端暴雨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不稳定机制 伊犁河谷
下载PDF
2001—2020年新疆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关系研究
18
作者 武鹏飞 玉奴斯·唐阿塔尔 +3 位作者 代鹏超 王小军 高海涛 梁凤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变异系数方法,对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5—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植被主要生... 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变异系数方法,对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5—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植被主要生长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NDVI多年均值较高。(2)区域尺度上,NDVI年际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像元尺度上,微量减少和微量增加的面积占比较大,显著增加与显著减少的区域较集中,占比较小。(3)伊犁河谷生长季植被的稳定性较好,CV≤0.10基本分布在整个区域,0.3<CV≤1分布较集中。(4)伊犁河谷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降水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NDVI年均值与年降水量显著相关(r=0.7644),与气温无显著相关;NDVI月均值与月气温均值极显著相关,与月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主要生长季 NDVI 水热因子 时空特征变化 伊犁河谷
下载PDF
地形驱动下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的分布效应
19
作者 宁昂 陈万基 赵阳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目的】探究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空间分布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程度,为林草部门进行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与草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形的视角下对伊犁河谷草原鼠害、虫害、毒草害空间分布... 【目的】探究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空间分布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程度,为林草部门进行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与草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形的视角下对伊犁河谷草原鼠害、虫害、毒草害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地形对草原生物灾害的驱动机理。【结果】①伊犁河谷草原鼠害在海拔900~1200 m和1600~2100 m区间大面积分布;虫害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900 m区域内;毒草害在垂直空间上规律明显,主要集中在海拔1800~2500 m区域,随着海拔升高,毒草害面积增大,在海拔2000~2100 m达到峰值后面积开始减小,在较高和较低处几乎没有毒草害分布。草原生物灾害在坡度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坡度6°~15°的缓坡,绝大部分生物灾害分布在平坡、缓坡、斜坡等坡度较小的空间内,少部分分布在急坡,陡坡和险坡几乎没有生物灾害分布。草原生物灾害各坡向均有分布,且不同坡向灾害分布面积差异不明显。②坡度对鼠害和虫害影响明显,坡向对3种生物灾害影响都不明显。③草原生物灾害分布受多地形因子共同作用,海拔与坡度之间交互作用显著,海拔与坡向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④海拔与坡度、坡向和坡度与坡向对草原鼠害、毒草害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海拔与坡度对草原虫害分布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受地形影响显著,不同生物灾害类型对地形有不同响应程度,海拔和坡度交互作用呈现对草原生物灾害分布的非线性增强影响。【结论】伊犁河谷不同的草原生物灾害空间分布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交互地形因子对水热条件的调控机理是影响草原生物灾害空间分布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地形驱动机理的研究,可为今后伊犁河谷草原保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物灾害 伊犁河谷 地形 地理探测器 分布效应
下载PDF
伊犁河谷草地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
作者 张发 祝小梅 +4 位作者 张红 塔依尔·艾则孜 伊尼特扎尔·加帕尔 唐玉强 马艳艳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评估一个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与固碳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耦合程度的关键指标,研究其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定量估...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评估一个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与固碳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耦合程度的关键指标,研究其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定量估算2002—2022年伊犁河谷各类型草地WUE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河谷草地WUE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量的阈值效应。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草地多年平均WUE为1.48 gC/(mm·m^(2)),总体呈微弱降低趋势。其中典型草原WUE最高,其次为荒漠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甸和高寒草甸。2)在空间上,WUE总体呈中部高,并向南北两端逐渐降低的分异规律,其分布格局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关系。3)河谷WUE与年气温多呈正相关,与气温不同,降水与河谷草地WUE基本呈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典型草甸、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WUE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各类草地中仅有典型草甸与降水为正相关。4)草甸草原、高寒草甸、典型草甸、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生长的最佳气温阈值为-6~0℃、-8~2℃、-6~2℃、4~8℃和-4~6℃,其降水最佳阈值分别为650~800 mm、550~800 mm、500~800 mm、400~600 mm和400~5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草地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阈值 PIE-Engine遥感云服务平台 伊犁河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