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通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丽娜 梁冬梅 苏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1,共5页
以吉林省伊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等方法和模型,分析了伊通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旱地、城镇、林地和水田为伊通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199... 以吉林省伊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等方法和模型,分析了伊通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旱地、城镇、林地和水田为伊通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1995-2008年,伊通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城镇和旱地面积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其他用地>草地>城镇>水域>水田>旱地>林地;31995-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由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增强,优势度减少;2005-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由有序向无序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减少,优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优势度 均衡度 伊通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Bootstrap法的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分析——以伊通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文博 卢文喜 +2 位作者 董海彪 张正 肖传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99,共5页
以伊通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实测数据建立SWAT水文模型。在LH-OAT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Bootstrap法对SWAT水文模型敏感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获取了5个敏感性参数的不确定区间及边缘分布,结合变异系数对参数的不确定性程度进... 以伊通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实测数据建立SWAT水文模型。在LH-OAT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Bootstrap法对SWAT水文模型敏感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获取了5个敏感性参数的不确定区间及边缘分布,结合变异系数对参数的不确定性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SOL_AWC呈负偏态分布,其余4个参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5个敏感性参数中,CN2、ESCO的参数不确定性程度最高。进一步分析了参数不确定性对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贡献,结果表明: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贡献较大,58%的月径流观测数据落入模拟的95%置信区间内。然而在降雪期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贡献较小,有8.3%的观测数据落入模拟的95%置信区间内。研究成果可为bootstrap法应用于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分析以及SWAT模型在伊通河流域水文模拟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TSTRAP法 SWAT模型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伊通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的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潇瀚 王瑞 +1 位作者 卞建民 韦昊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1期33-35,67,共3页
针对伊通河流域农业活动带来的水体污染及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在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择了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孔隙度、年降水量及氮磷排放量等影响因子,建立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GIS技术,通过工程... 针对伊通河流域农业活动带来的水体污染及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在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择了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孔隙度、年降水量及氮磷排放量等影响因子,建立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GIS技术,通过工程图绘制和叠加分析,采用幂法计算各因子权值,确定了风险等级指数,最后划分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在沿河地区和相对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受水田耕作和畜牧饲养等因素影响,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较高;在较偏远地区与林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GIS 空间叠加 风险评估 伊通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损失估算 被引量:2
4
作者 闫雪嫚 卢文喜 +1 位作者 宋文博 赵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0,共4页
选取伊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构建伊通河流域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将SWAT模型与环境经济学方法相结合定量估算了研究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损失,为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伊通河流... 选取伊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构建伊通河流域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将SWAT模型与环境经济学方法相结合定量估算了研究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损失,为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达到了精度要求。研究区2010年农业非点源泥沙负荷、总氮负荷以及总磷负荷均为最高,2011年均为最低;研究区的土壤侵蚀主要是由耕地引起的,占总量的96%以上。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损失折算成人民币约为52 845.42万元/a,年降雨量越大的年份损失越严重;总体上,伊通河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价值损失的大小顺序为:总氮污染价值损失>泥沙淤积价值损失>总磷污染价值损失>土地废弃价值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污染损失 SWAT模型 伊通河流域
下载PDF
伊通河流域水体污染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271-273,共3页
根据伊通河水功能分区及沿岸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10个断面,采用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污染负荷比对伊通河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COD,超标率... 根据伊通河水功能分区及沿岸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10个断面,采用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污染负荷比对伊通河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COD,超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0%;伊通县境内水体污染状况较轻,长春段水体污染较严重,这是由于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长春段流域的上游;10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均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类别要求,除伊通前桥为Ⅴ类水体外,其他9个断面均属于劣Ⅴ类,污染原因主要为伊通河流域传统的工业布局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率低和面源污染不断扩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河流域 断面 污染 评价
下载PDF
伊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响应
6
作者 韩嘉圻 王建国 +3 位作者 邢梓涵 赵博轩 孙贝雯 谭众元 《世界地质》 CAS 2020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伊通河流域1986、1996、2005和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土地利用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法,研究伊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城镇建筑用地和林地是伊通河流...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伊通河流域1986、1996、2005和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土地利用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法,研究伊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城镇建筑用地和林地是伊通河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86—201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降低,土地利用度上升,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稳定。在31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下降33.97%,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小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价值服务 伊通河流域
下载PDF
伊通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
7
作者 陈晓君 周鹏 《东北水利水电》 2014年第11期64-64,67,共2页
文中对伊通河流域污水排放问题,在对伊通河流域上排放污水口进行实地全天三段采集取样并化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流域上污水排放的实际问题及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并给出如何保护伊通河流域水环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伊通河流域 水污染监测 水环境保护
下载PDF
长春市伊通河流域生态型护岸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王振廷 宋浩然 张晓菲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2期91-92,共2页
阐述长春市伊通河流域现有的生态型护岸方式对促进流域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加强该种护岸模式推广应用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护岸 生态 伊通河流域 长春
下载PDF
伊通河流域水文要素的演变特征分析
9
作者 侯文静 王海涛 《水上安全》 2023年第10期85-87,共3页
本文以伊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伊通河流域61年降水及径流数据,运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和重新调整范围(R/S)法,探究水文、气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伊通河流域年降水量在1955-2015年不存在显著性突变点,... 本文以伊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伊通河流域61年降水及径流数据,运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和重新调整范围(R/S)法,探究水文、气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伊通河流域年降水量在1955-2015年不存在显著性突变点,但是在1958年和1990年出现了明显的突变;径流量在1958年和1990年也呈现突变趋势;同时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震荡周期存在多尺度结果,预计在未来5~10年研究区将进入“降-升”波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河流域 MANN-KENDALL 小波分析 R/S分析 水文要素
下载PDF
简述辽金王朝在伊通河流域的发展
10
作者 杨雨舒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0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辽金两个王朝兴起后,在伊通河流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辽朝灭亡渤海国之后,加强了对伊通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的经略,使这里成为军事和经济中心。金朝时期伊通河畔的隆州仍然在经济和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辽金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不但... 辽金两个王朝兴起后,在伊通河流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辽朝灭亡渤海国之后,加强了对伊通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的经略,使这里成为军事和经济中心。金朝时期伊通河畔的隆州仍然在经济和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辽金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不但有利于伊通河流域的开发,而且还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王朝 伊通河流域 发展 民族迁徙与融合
原文传递
伊通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演变与历史启示
11
作者 杨雨舒 《东北史地》 2007年第4期76-83,共8页
伊通河流域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经历了各民族的兴衰和政权更迭,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这里的开发和建设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近代的伊通河流域,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下,出现了畸形的"繁荣"发展,然而这种"... 伊通河流域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经历了各民族的兴衰和政权更迭,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这里的开发和建设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近代的伊通河流域,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下,出现了畸形的"繁荣"发展,然而这种"文明"成果带给人民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新中国成立后的伊通河流域则获得了新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河流域 人类文明 演变 启示
原文传递
吉林省五种鸟类分布新纪录
12
作者 杨雨佳 张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0-944,共5页
2018—2022年,在吉林省长春市伊通河流域进行鸟类资源调查,记录到欧亚鸲(Erithacus rubecula;43°52’34.76″N,125°21’52.74″E)、灰蓝山雀(Cyanistes cyanus;43°52’33.61″N,125°21’53.08″E;43°49’18.99... 2018—2022年,在吉林省长春市伊通河流域进行鸟类资源调查,记录到欧亚鸲(Erithacus rubecula;43°52’34.76″N,125°21’52.74″E)、灰蓝山雀(Cyanistes cyanus;43°52’33.61″N,125°21’53.08″E;43°49’18.99″N,125°21’19.65″E)、三趾鸥(Rissa tridactyla;43°48’44.02″N,125°20’56.08″E)、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43°57’46.09″N,125°22’5.71″E)和赤嘴潜鸭(Nettarufina;43°58’2.72″N,125°22’4.42″E;43°48’27.18″N,125°20’49.41″E)5种鸟类,并拍摄到野外照片。经查阅相关文献确认为吉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长春市伊通河流域 鸟类 分布新纪录 欧亚鸲 灰蓝山雀 三趾鸥 中白鹭 赤嘴潜鸭
下载PDF
吉林长春市黄家窝堡遗址2021年发掘调查简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礼艳 杨习良 +2 位作者 王艺深 高航 周冰(绘图)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2,共11页
2021年,为配合抚长高速公路人民大街出口改移工程,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长春市黄家窝堡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共发现11处遗址点,其中,黄家窝堡遗址Ⅰ号地点、莲... 2021年,为配合抚长高速公路人民大街出口改移工程,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长春市黄家窝堡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共发现11处遗址点,其中,黄家窝堡遗址Ⅰ号地点、莲花泡Ⅰ号地点、二十里堡Ⅰ号地点地表遗存较丰富,是三个代表性中心遗址点。采集遗物分为青铜时代、夫余时期和辽金时期,其中青铜时代遗存最丰富,属于西团山文化。本次调查和发掘表明,西团山文化分布的西界已越过伊通河,更正了以往认为西团山文化西至为伊通河东岸的认识。夫余文化分布的西界至少已达伊通河西岸,是否往西还有分布,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工作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团山文化 夫余文化 伊通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