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陈渭良基于伏瘀在骨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经验
- 1
-
-
作者
陈科
何沛聪
陈逊文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八临床医学院/佛山市中医院
-
出处
《四川中医》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
文摘
总结陈渭良教授基于伏瘀在骨理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伏瘀在骨理论乃伏邪理论在骨伤科的延伸运用,通过大量临床经验及经典古籍研究,发现伏虚热、伏寒湿、伏淤血为骨质疏松病的关键伏邪,并提出女子在骨质疏松症的病位重点在脾胃。临床常以起瘀透邪为基本治法,以脾胃气血为核心,兼以活血、利湿、清热,以期起透伏邪,促进气血布散,填髓养骨,减缓骨质流失。
-
关键词
伏瘀在骨
绝经后骨质疏松
关节疼痛
伏虚热
伏寒湿
伏瘀血
-
Keywords
Ambient stasis in bone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oint pain
Ambient deficiency heat
Ambient cold dampness
Ambient stagnant blood.
-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71.116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
-
题名基于“瘀血内伏”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验案二则
- 2
-
-
作者
王晓畅
杨丽珍
陈鹏
-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一科
-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28-1431,共4页
-
基金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LBH-Q08016)
-
文摘
抽动障碍属中医“瘛疭”“肝风”“痉证”等范畴,病情迁延,时发时止,呈“发作→缓解→平稳→再发作→再缓解”的过程,这与伏邪致病的发病特点相吻合,推测瘀血内伏是抽动障碍的潜在致病因素。瘀血内伏于经脉,又由外感或情志等因素引动肝风,内外合邪,而致抽动。伏瘀与肝风互结,变幻多端,凝滞留恋,使抽动反复迁延。本文以血虚血瘀,肝亢风动证和肝风内动,痰瘀互结证2个证型为例,展示了以“瘀血内伏”理论治疗抽动障碍的确切疗效。案1患儿久病血虚致血瘀,经情绪刺激引动伏瘀,肝风内动而致抽动,治疗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兼以平肝安神药物,在养血祛瘀的基础上平肝息风,镇静安神。案2患儿抽动日久,缠绵难愈,病情较重,病机演变复杂,肝风内动,气机逆乱,痰瘀互生,阻滞经脉清窍,引起抽动,治疗以定痫丸为基础,祛瘀化痰,平肝息风,抽动缓解后以调理脾胃之法扶正以固本。基于瘀血内伏理论,治疗时在调节脏腑机能的基础上施以化瘀药,能明显减少抽动复发。
-
关键词
瘀血内伏
伏邪
儿童抽动障碍
肝风内动
血虚血瘀
痰瘀互结
临床经验
-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伏邪理论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宋双
赵恒立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
-
出处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0期1811-1814,共4页
-
文摘
本文从伏邪概念、起病基础及致病特点3方面归纳总结伏邪理论,认为伏邪致病过程与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规律高度契合,提出痛风性关节炎以脾肾功能失调为根本病机,伏痰、伏湿、伏瘀作为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其产生与体质、饮食、劳逸、情志等因素有关,治疗从伏邪角度出发,以“祛邪、扶正”为原则,分期论治痛风性关节炎,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目的。
-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伏邪
痰湿瘀血内伏
-
分类号
R589.7
[医药卫生—内分泌]
-
-
题名基于伏邪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13
- 4
-
-
作者
刘晓可
谢春光
方俪鹃
赵雪慧
-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68-470,共3页
-
基金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项目(JDZX2015212)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16Z003)
-
文摘
伏邪是指邪气留恋,潜伏于人体,逾时而发的邪气。于糖尿病肾病而言,痰浊、瘀血、水湿内毒是最主要的伏邪,这些伏邪是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的伏邪辨证,予以化痰消饮、行气活血、化浊祛湿等不同的中医治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关键词
伏邪
糖尿病肾病
痰饮内伏
瘀血内伏
湿浊内伏
-
Keywords
fuxie
diabetic nephropathy
phlegm and fluid retention
blood stasis retention
damp-turbidity retention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77.5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