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伏膈核及尾核内多巴胺受体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彦青 冯海宁 +2 位作者 曹小定 李宽严 吴根诚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伏膈核 电针 受体 镇痛 多巴胺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长期戒断后的觅药行为与伏膈核Fos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梁秦川 高国栋 +1 位作者 熊华 李维新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大鼠长期停药后的觅药行为和伏膈核各亚区 (外壳区、核心区 )的Fos蛋白表达。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吗啡使其成瘾 ,停药 2月后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 ,并检测伏膈核核心区和外壳区的Fos蛋白表达。结果 :吗啡预处理组大...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大鼠长期停药后的觅药行为和伏膈核各亚区 (外壳区、核心区 )的Fos蛋白表达。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吗啡使其成瘾 ,停药 2月后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 ,并检测伏膈核核心区和外壳区的Fos蛋白表达。结果 :吗啡预处理组大鼠的位置偏爱效应明显强于盐水预处理组 ,在伏膈核核心区的Fo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位置偏爱行为与吗啡相关环境刺激引起伏膈核核心区的激活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大鼠 戒断症状 觅药行为 伏膈核 FOS蛋白 药物成瘾 慢性脑疾病
下载PDF
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 1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并比较树突的发育特征。结... 目的 探讨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 1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并比较树突的发育特征。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出生后 3 0d(PD3 0 )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出生后 0~ 15d(PD0~PD15 )呈下降趋势 ,之后基本不再变化。在发育过程中 ,主树突、次级树突和末梢树突的数目不断增多 ,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结论 出生后一段时期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差异非常显著 ,这一特征对理解伏膈核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膈核 发育 形态学 尼氏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伏膈核棘状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妍君 刘应兵 阴正勤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伏膈核 (nucleusaccumbens,NAC)是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分界面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 ,NAC内约 95 %的神经元为小到中等大小的棘状 (mediumspiny,MS)神经元 ,研究表明MS... 伏膈核 (nucleusaccumbens,NAC)是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分界面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 ,NAC内约 95 %的神经元为小到中等大小的棘状 (mediumspiny,MS)神经元 ,研究表明MS神经元具有显著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征 ,且在不同发育阶段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膈核 棘状神经元 电生理学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伏膈核形态学发育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82-582,共1页
关键词 大鼠 伏膈核 形态学发育 研究 神经精神性疾病
下载PDF
伏膈核神经元的分型及其形态和生理学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妍君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27-128,126,共3页
伏膈核 (NAC)是腹侧纹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受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纤维输入 ,整合后主要输出至腹侧苍白球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依形态和生理学特性可以将 NAC内的... 伏膈核 (NAC)是腹侧纹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受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纤维输入 ,整合后主要输出至腹侧苍白球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依形态和生理学特性可以将 NAC内的神经元大致分为 4型 ,约95 %的神经元为 MS投射神经元 ,约 5 %为中间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膈核 形态学 电生理学 投射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伏膈核生后发育期形态学的变化
7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PD3 0已基本接... 目的 :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PD3 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 5呈下降趋势 ,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 :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伏膈核 生后发育期 形态学
下载PDF
反复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伏膈核-尾状核区大麻素CB1受体与多巴胺D1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寿崟 赵颖倩 +1 位作者 徐鸣曙 葛林宝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在电针镇痛中大麻素CB1受体与多巴胺D1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拮抗剂组、激动剂组。对照组大鼠左侧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05 mL),其余各组左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 目的:研究在电针镇痛中大麻素CB1受体与多巴胺D1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拮抗剂组、激动剂组。对照组大鼠左侧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05 mL),其余各组左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05 mL)造模。电针"足三里""昆仑"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4次。检测各组大鼠缩爪反应潜伏期(PWL)的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内伏膈核-尾状核区CB1受体和D1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1)造模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PWL显著降低(P<0.01)。电针治疗后PWL延长,电针+拮抗剂组的镇痛效果显著弱于电针组(P<0.01);激动剂组与电针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脑内伏膈核-尾状核区CB1受体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电针+拮抗剂组较电针组和激动剂组在大鼠脑内伏膈核-尾状核区CB1受体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相同部位的D1受体与CB1受体的mRNA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CB1受体对D1受体的作用可能参与了电针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佐剂性关节炎 大麻素CB 1受体 多巴胺D1受体 伏膈核-尾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and dopamine receptors in nucleus accumbens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彦青 曹小定 吴根诚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加强电针镇痛(EAA)的原理,阐明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DA)系统在EAA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和D2受体激动剂quinpiro...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加强电针镇痛(EAA)的原理,阐明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DA)系统在EAA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和D2受体激动剂quinpirolehydrochloride(Qui)注射入大鼠伏膈核,观察对EAA及lTHP加强EAA的作用.结果:SK&F38393(5μg,10μg)明显对抗了lTHP加强EAA的作用,10μgSK&F38393则减弱EAA;Qui(10μg,20μg),对EAA及lTHP加强EAA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伏膈核内D1受体活动在EAA及lTHP加强EAA中起重要作用,D2受体没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镇痛 伏膈核 多巴胺 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