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邪理论探究冠心病的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健康 纪爱欢 郭家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66-370,共5页
冠心病为我国疾病谱的常见病、多发病,现成为我国医药领域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疾病。伏邪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感而不随即发病,而伏藏于体内的病邪。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伏邪致... 冠心病为我国疾病谱的常见病、多发病,现成为我国医药领域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疾病。伏邪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感而不随即发病,而伏藏于体内的病邪。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伏邪致病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也愈见增多。基于“伏邪理论”,从伏寒、伏痰、伏瘀、伏毒角度论治冠心病,把握冠心病的发病规律,丰富伏邪理论与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冠心病的辨证施治、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伏邪理论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思路与实践探索
2
作者 黄婉怡 薛亚静 +1 位作者 林杰文 王新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76-2580,共5页
探讨“伏邪理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所致疫病的病机认识、防治思路的指导意义。“伏气”为温病病因,亦为人身阳热之气;阳热之气郁伏于内可成为伏热体质,伏热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尤为密切,伏热体质更易致温邪为患。伏邪理论对中医防治新... 探讨“伏邪理论”对新冠病毒感染等所致疫病的病机认识、防治思路的指导意义。“伏气”为温病病因,亦为人身阳热之气;阳热之气郁伏于内可成为伏热体质,伏热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尤为密切,伏热体质更易致温邪为患。伏邪理论对中医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疫病的启示主要为:气候反常是疫病发生的重要预警和外在条件;同气相求,伏邪与新感病邪性质相关,易内伤太阴,脾虚湿聚则成“伏湿”;从伏邪理论防治疫病,有助于辨识证候重点,制定针对病机的核心治法,截断病情。基于伏邪理论,针对伏湿的祛湿法为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治法。该课题组以燥湿、化湿、利湿、健脾等多种祛湿法组方,拟定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方“五指防冠方”(由五指毛桃、薏苡仁、茯苓、火炭母、苍术、广藿香、甘草组成),该方可应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祛湿法的疗效机制主要与改善机体的免疫紊乱状态、恢复机体抗病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新冠病毒感染 伏热体质 伏湿 祛湿法 五指防冠方 中药防治
下载PDF
呼吸康复训练联合清透伏邪法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3
作者 徐晶 王亚娟 +1 位作者 冯莹 曹惠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联合清透伏邪法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为AECOPD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AECOPD患者12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方法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西医规...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联合清透伏邪法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为AECOPD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AECOPD患者12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方法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呼吸康复训练结合清透伏邪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常规检测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尖血氧饱和度;采用手持式肺功能检查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采用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评估呼吸困难程度;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个疗程结束,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57/60)、76.67%(46/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629,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指尖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较为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FEV_(1)、FEV_(1)/FVC、呼吸肌功能良好比例以及6MW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较明显(P均<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联合清透伏邪法辅助治疗对AECOPD的临床效果较好,不仅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还能缓解呼吸困难程度、提高运动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康复训练 清透伏邪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从“伏邪发病”论复发性尖锐湿疣
4
作者 要永卿 何宜恬 +1 位作者 张梦圆 邓蒂斯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气亏虚,伏湿、伏毒为患,并确立补虚、祛湿、引邪之法予以预防。本文基于“伏邪”学说经典考证和现代研究结果对中医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伏邪学说 复发性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5
作者 宋爽 陶弘武 秦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90-92,共3页
近些年,冠心病患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这不但给人们的生命造成了威胁、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文... 近些年,冠心病患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这不但给人们的生命造成了威胁、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文章以“伏邪”为理论依据,探究伏邪致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更加全面地认识冠心病发病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伏邪因虚而生,致病隐匿,逾期而发,而冠心病多以“正气不足,邪伏于脉”为重要病因;“邪伏于脉,痹阻心胸”为冠心病的关键病机。在治疗上以“补正气、清伏邪”为基本原则,从疾病本质出发,精准辨证,审因论治,病症结合,攻补兼施,对冠心病进行早期干预,截断病势,扭转病情,进而达到扶正祛邪、通经活络的目的,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伏邪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伏邪学说探讨暴聋的辨治 被引量:2
6
作者 郭萄 贾国兵 +2 位作者 谢慧 杨成军 熊大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29-331,共3页
伏邪是指伏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之邪,而暴聋发病与伏邪的致病规律亦是有着契合之处。文章基于伏邪学说,并结合暴聋的疾病特点,从邪伏部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三个方面探讨暴聋的发生与辨治。认为少阳三焦为暴聋伏邪的匿藏之所;风动伏... 伏邪是指伏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之邪,而暴聋发病与伏邪的致病规律亦是有着契合之处。文章基于伏邪学说,并结合暴聋的疾病特点,从邪伏部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三个方面探讨暴聋的发生与辨治。认为少阳三焦为暴聋伏邪的匿藏之所;风动伏湿,厥乱少阳则是暴聋的关键病机;治疗上以和解少阳、疏利三焦为基本治法,常施以小柴胡汤作为基础方,另外,还强调灵活加减化裁,临床上常合用风药、达原饮、蒿芩清胆汤、升降散及虫药等进行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暴聋 湿伏三焦 少阳之厥 和解少阳
下载PDF
基于伏邪托透理论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宇莲 戴中 +5 位作者 白文 谭丽 王威 刘一颖 叶冠成 冯兴中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108-1112,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免疫功能紊乱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目前诊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中医药通过益精填髓等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颇有成效,但多着眼于再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免疫功能紊乱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目前诊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中医药通过益精填髓等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颇有成效,但多着眼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平台期,对其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药治疗经验不足。通过对“伏邪托透”理论溯源,阐述伏邪托透的内在规律与免疫学逻辑,通过六经与卫气营血辨证,构建“平台期-发作期”的桥梁,针对伏邪托透的不同病位与疾病状态,采取相应的诊治思路,一则通过益精填髓、健运中焦等治法滋养骨髓、扶助正气;一则通过辨证运用具有辛散、托透功效的药物,将有形之邪从骨髓透散至肌表,形成痈肿疮疡,给邪以出路,可逐渐将邪气透尽,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发作频率,减少甚至摆脱输血依赖。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在药物作用下“主动”将疾病从“平台期”过渡到“发作期”,扶助正气与托透伏邪并施,打破免疫稳态,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重建机体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再生障碍性贫血反复发作这一难题,对完善该病的理论和临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髓劳 伏邪致病 托透法 发作期 平台期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浅谈妊娠期带状疱疹的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来 王伟明 +2 位作者 赵杰 苏丹 王亮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347-350,共4页
中医认为,伏邪具有藏匿深位、乘虚而发、迁延留恋的致病特点。带状疱疹的发病和伏邪密切相关。出于安全考虑,发病于妊娠期的带状疱疹,治疗有难度。中医采用毫火针赞刺、中药等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获效满意,但少见相关论述。笔者基于伏... 中医认为,伏邪具有藏匿深位、乘虚而发、迁延留恋的致病特点。带状疱疹的发病和伏邪密切相关。出于安全考虑,发病于妊娠期的带状疱疹,治疗有难度。中医采用毫火针赞刺、中药等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获效满意,但少见相关论述。笔者基于伏邪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综合文献研究,浅谈妊娠期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为妊娠期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腰火丹 带状疱疹 毫火针 赞刺法 伏邪理论 妊娠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袁亚利 李军祥 +6 位作者 谢春娥 邢韵淇 张文基 王木源 卢心毓 李一桐 毛堂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0-74,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好发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此与中医学“伏邪理论”认识趋同。该文试从中医“伏邪理论”入手,回顾相...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好发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此与中医学“伏邪理论”认识趋同。该文试从中医“伏邪理论”入手,回顾相关典籍,结合本团队的临床经验,对UC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重新探讨。认为湿热、瘀血是伏邪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虚是伏邪产生的基础,而伏邪所致的肠络受损是UC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临证遣方用药时谨遵扶正祛邪、透邪外出的治疗总纲,提出清热利湿是祛除伏邪的首要治则,健脾温中为重要保障,理气活血是主要方式,而顾护胃气则需贯穿治疗始终,由此创立的清肠温中方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防治UC的复发。该文分别从“伏邪理论”源流、伏邪在UC发病中的特点及在诊疗中的应用等探讨了中医药抗UC复发的诊疗策略,并附本团队防治UC复发的经验,以期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伏邪理论 临证经验 湿热瘀血 脾虚 肠络受损
下载PDF
柳红芳教授从“伏邪”论治膜性肾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曦 柳红芳 +3 位作者 宿家铭 宋佳殷 董佳 赵丽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不断发展,与伏邪特性相一致。柳红芳教授根据多年经验总结,提出从“伏邪”角度论治膜性肾病的观点。膜性肾病以伏邪内生、肾精亏虚为基本病机,其中伏邪主要包括湿、痰、瘀、饮、浊、毒等,其中尤...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不断发展,与伏邪特性相一致。柳红芳教授根据多年经验总结,提出从“伏邪”角度论治膜性肾病的观点。膜性肾病以伏邪内生、肾精亏虚为基本病机,其中伏邪主要包括湿、痰、瘀、饮、浊、毒等,其中尤以湿、瘀为重;肾精亏虚为本,常伴肾络痹阻。治疗以补肾填精,祛邪通络为法,常用熟地黄、鹿角胶、山药、白花蛇舌草、水蛭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伏邪 经验总结 柳红芳
下载PDF
王孟清教授运用“伏邪”理论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临证撷菁
11
作者 姚冰 谢静 +5 位作者 王孟清 罗银河 荀春铮 周姗 胡燕 杨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2305-2309,共5页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是指同时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上呼吸道过敏性症状(过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过敏性症状(哮喘)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大。CARAS属于中医“鼻哮”、“哮病”范畴,可按鼻哮诊治。本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是指同时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上呼吸道过敏性症状(过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过敏性症状(哮喘)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大。CARAS属于中医“鼻哮”、“哮病”范畴,可按鼻哮诊治。本病与“伏邪”蛰伏、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致病特点类似。王孟清教授论治本病擅用伏邪理论,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伏邪潜肺”,临证需辨明伏风、伏痰、伏热等证候,同时立足于中医整体观,采用肺鼻同治、分期论治的方案早期干预、截断邪气伏藏的病势,可以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减少哮喘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伏邪 伏邪理论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伏邪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代际效应中医理论内涵探讨
12
作者 李婧 孙畅 +4 位作者 赵珊珊 匡洪影 王颖 孙淼 王海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68-72,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生殖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其相关症状可在代际间传递。中医所言的伏邪乃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其致病模式与PCOS代际效应的病理机制具有相似性。将中医学伏邪理论与现代医学P...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生殖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其相关症状可在代际间传递。中医所言的伏邪乃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其致病模式与PCOS代际效应的病理机制具有相似性。将中医学伏邪理论与现代医学PCOS代际效应机制相结合,可为中医临床早期识别及治疗PCOS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伏邪理论 代际效应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伏邪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关系探讨
13
作者 吴雷 张冬梅 +11 位作者 吕志国 兰天野 王百通 卢靖 常天瀛 徐鹏 张艺缤 亢泽峥 吴桐 徐寒莹 陈助明 王健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21-624,共4页
伏邪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属于中医病因学范畴,后经诸多医家发挥,在指导中医临证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的“伏邪致病”理论应用到多种疾病中效果显著。重症肌无力具有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究其根本在... 伏邪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属于中医病因学范畴,后经诸多医家发挥,在指导中医临证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的“伏邪致病”理论应用到多种疾病中效果显著。重症肌无力具有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究其根本在于伏邪潜藏,稽留不去。脾肾虚损是伏邪潜藏的根本,影响筋脉经络、气血津液、营卫失调三个方面。因此本篇基于“伏邪致病”的角度,探索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以求为重症肌无力的中医防治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学说 重症肌无力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哮喘的病因病机与针灸治疗策略
14
作者 任玲 周竞颖 +4 位作者 来奕恬 屈艺卓 李南 杨茜芸 张国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286-1291,共6页
哮喘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藏匿于体内、感而后发的特点相似。伏邪理论认为,正气与伏邪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哮喘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在病因病机方面,哮喘以正虚为本,以痰瘀伏邪为标。肺脾肾虚是邪气内伏的内因,外因触发伏邪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 哮喘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藏匿于体内、感而后发的特点相似。伏邪理论认为,正气与伏邪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哮喘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在病因病机方面,哮喘以正虚为本,以痰瘀伏邪为标。肺脾肾虚是邪气内伏的内因,外因触发伏邪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痰瘀伏邪既是哮喘发作和进展的主要病理因素,也是加重正气虚损的重要因素。针灸在防治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伏邪角度出发: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痰瘀伏邪为主,针灸选取肺俞、列缺、丰隆、膈俞等穴位,治以化痰祛瘀、宣肺平喘;哮喘缓解期患者以肺脾肾虚为主,针灸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位,治以补益肺脾肾气。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提出哮喘的针灸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哮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伏邪 病机 针灸 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基于伏邪致病探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晶 牛丹燚 +1 位作者 步周周 苏奎国 《四川中医》 2024年第7期26-29,共4页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归属于“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缠绵难愈,且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中医药在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疗效显著。本文以伏邪致病为基本理论...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归属于“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缠绵难愈,且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中医药在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疗效显著。本文以伏邪致病为基本理论,探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该病在临床诊疗中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病因病机 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基于伏邪损络理论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引起紫癜性肾炎的病机及分期辨治
16
作者 范晓青 任献青 +2 位作者 刘华 苏杭 袁振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250-1253,共4页
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位在脾胃肠络,紫癜性肾炎病位在肾络,肾络伏毒是紫癜性肾炎发生的夙根。伏邪损络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向紫癜性肾炎传变的核心病机,脾胃受损,邪气以络脉为通道易引动肾络伏邪,而发为紫癜性肾炎。早期肺脾卫外不固,肾络与皮... 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位在脾胃肠络,紫癜性肾炎病位在肾络,肾络伏毒是紫癜性肾炎发生的夙根。伏邪损络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向紫癜性肾炎传变的核心病机,脾胃受损,邪气以络脉为通道易引动肾络伏邪,而发为紫癜性肾炎。早期肺脾卫外不固,肾络与皮毛相应,外邪趁虚引动肾络伏热,应及时祛风清热、调脾舒络;中期气机升降失常,易引起气滞血瘀、痰湿内生,导致“络脉不通”,加重肾络瘀阻,应化瘀祛痰、运脾通络;后期气血亏损,不荣于络,应治以补气升阳、健脾养络,使络脉气血充盈,诸症皆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络病理论 伏邪理论
下载PDF
从伏邪学说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及诊疗思路
17
作者 娄星驰 李慧英 +1 位作者 孟东方 王少华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37-1240,共4页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ONFH)是一种致残性疾病,多为过量饮酒引起。伏邪理论对多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AIONFH的发生发展与伏邪致病的特点多有相似,但基于伏邪理论探讨AIONFH的报道却较为少见。简要介绍伏邪理论,并从过量饮酒不...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ONFH)是一种致残性疾病,多为过量饮酒引起。伏邪理论对多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AIONFH的发生发展与伏邪致病的特点多有相似,但基于伏邪理论探讨AIONFH的报道却较为少见。简要介绍伏邪理论,并从过量饮酒不良反应的中医病机、伏邪与AIONFH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从而总结出伏邪理论指导下AIONFH的发病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伏邪学说 思路探讨 病因病机 湿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以化浊扶正法辨治真菌性角膜炎
18
作者 吕怡 钟缘 +2 位作者 黄雨 彭俊 彭清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75-179,共5页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正气损伤严重者当以固护正气为先,未见明显正气损伤或毒力较轻微者可直接以祛湿化浊通络之法驱散眼表之邪。并根据伏湿、伏毒致病特点,权衡选用宣畅气机、化浊通络、温阳扶正等具体治法,以期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真菌性角膜炎 化浊 扶正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CAC发病中TAMs/MUC1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
19
作者 何雪 马淑然 +3 位作者 孙一珂 胡孙林 刘旭 刘雷蕾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炎性微环境在结肠“炎-癌”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介导的结肠“炎-癌”转化过程与中医“伏邪理论”具有相似性。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黏蛋白1(MUC1)之间的交互关系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 炎性微环境在结肠“炎-癌”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介导的结肠“炎-癌”转化过程与中医“伏邪理论”具有相似性。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黏蛋白1(MUC1)之间的交互关系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认为异常表达的MUC1可作为“伏痰”的研究指标,进一步提出在临床早期治疗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时,应以扶正透邪为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健脾化痰、调气化痰、清温消痰、活血解毒化痰等治法,以有效干预结肠炎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炎性微环境 CAC TAMS MUC1
下载PDF
伏邪托透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20
作者 袁宇莲 戴中 +5 位作者 白文 谭丽 王威 刘一颖 叶冠成 冯兴中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涉及血液与免疫系统的难治病,目前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本案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入手,运用伏邪托透法,针...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涉及血液与免疫系统的难治病,目前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本案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入手,运用伏邪托透法,针对伏邪托透的不同病位与疾病状态,采取相应的诊治思路。本案中医治疗的创新点在于运用黄芪建中汤方证对应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期出现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在形成痈肿疮疡时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紊乱状态。用药思路大体可分两类:一则通过益精填髓、健运中焦等治法滋养骨髓、扶助正气;一则通过辨证运用具有清解、辛散、托透功效的药物,将有形之邪从骨髓透散至肌表,形成痈肿疮疡,给邪以出路。如此可逐渐将邪气透尽,促进邪正交争,激活免疫系统,配合益精填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治法重建阴阳平衡,调畅气机,达到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作频率,减少输血依赖的目的,为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髓劳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腋窝脓肿 伏邪托透法 邪正交争 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