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纤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的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艺松 隋淑光 +1 位作者 张莉 顾福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利用生化分级抽提、DGD包埋 -去包埋透射电镜术和SDS PAGE凝胶电泳 ,研究了膜状急纤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内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的分化特征及其蛋白组成。观察到营养细胞中 ,位于细胞质不同区域的中间纤维形成网状 ,其网络的密度不同 ... 利用生化分级抽提、DGD包埋 -去包埋透射电镜术和SDS PAGE凝胶电泳 ,研究了膜状急纤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内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的分化特征及其蛋白组成。观察到营养细胞中 ,位于细胞质不同区域的中间纤维形成网状 ,其网络的密度不同 ;核骨架中 ,核纤层位于细胞核周缘 ,薄层状 ,厚约 5 0nm ;核内骨架由较致密的纤维网络组成。休眠细胞内该结构体系依然存在 ,但位于细胞内不同层次的纤维网比营养细胞的同种结构要致密得多 ,这可能与纤毛虫脱分化时细胞大范围的收缩有关 ;休眠细胞的包囊壁中层壁存在相当于中间纤维的网络结构。SDS PAGE电泳图谱显示 ,休眠细胞内该体系的蛋白组成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其中保留了营养细胞的部分蛋白条带 ,丢失了部分条带 ,同时还产生了一些特异性条带。分析表明 ,膜状急纤虫的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是细胞在营养条件下和休眠状态下都稳定存在的结构 ;而纤毛虫形成休眠细胞后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及蛋白组成上的变化提示 ,细胞在休眠状态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纤虫 营养细胞 休眠细胞 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 基因 SDS-PAGE
下载PDF
肿瘤休眠细胞:复发根源和治疗靶标 被引量:6
2
作者 钱其军 刘新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随着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得以提高,但仍面临着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长期无病生存的肿瘤患者(甚至某些所谓健康人)的机体内存在着一种肿瘤休眠细胞,这些细胞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复发... 随着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得以提高,但仍面临着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长期无病生存的肿瘤患者(甚至某些所谓健康人)的机体内存在着一种肿瘤休眠细胞,这些细胞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根源。肿瘤休眠细胞是一群存在于患者或健康人群体内的数量极少且难以检测的静止细胞,目前对其形成的机制及休眠活动的时相规律均不十分清楚。对于患者而言,骨髓和外周血取材比较容易,所以人们通常会针对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肿瘤休眠细胞建立相对敏感的检测方法。有证据显示,免疫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及外科手术等因素可使肿瘤休眠细胞激活,从而引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休眠细胞已成为我们根治肿瘤及预防肿瘤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靶标。然而,由于处于休眠期的肿瘤细胞不发生活跃增殖,因此传统放、化疗不能将其有效清除,从而对肿瘤的彻底治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研究表明,免疫监控与肿瘤休眠现象高度相关,因此,针对肿瘤休眠细胞的肿瘤免疫过继细胞治疗将给肿瘤防治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我们相信,随着对肿瘤休眠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高效清除肿瘤休眠细胞或使肿瘤细胞永远休眠的崭新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休眠细胞 复发 转移 过继细胞治疗 治疗靶标.
下载PDF
两种纤毛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蛋白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季武 倪兵 顾福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6,共5页
应用生化抽提和SDS-PAGE方法显示,膜状急纤虫(Tachysoma pellionella)的营养细胞含38条蛋白谱带,休眠细胞含29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26条,特有谱带各为12条和3条,相似度为77.6%;休眠细胞的包囊壁含22条蛋白谱带,细胞脱包囊后残留的... 应用生化抽提和SDS-PAGE方法显示,膜状急纤虫(Tachysoma pellionella)的营养细胞含38条蛋白谱带,休眠细胞含29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26条,特有谱带各为12条和3条,相似度为77.6%;休眠细胞的包囊壁含22条蛋白谱带,细胞脱包囊后残留的包囊壁含15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14条,特有谱带各为8条和1条,相似度为76%。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的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均含23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19条,特有谱带各为4条,相似度为82.6%;休眠细胞的包囊壁和细胞脱包囊后残留的包囊壁均含20条蛋白谱带,两者共有谱带为19条,特有谱带均为1条,相似度为95%。结果表明,两种纤毛虫的营养细胞向休眠细胞转化过程中,细胞结构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与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结构的分化及其生命活动特征相关。形成“毛基体吸收型包囊”的急纤虫与形成“毛基体非吸收型包囊”的游仆虫相比较,前者营养期和休眠期细胞蛋白组成有更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其细胞结构更大程度的脱分化有关;根据纤毛虫休眠细胞的包囊壁和细胞脱包囊后残留的包囊壁两者蛋白组成的差异推测,前者包囊壁可能含有与休眠细胞生命活动相联系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状急纤虫 包囊游仆虫 营养细胞 休眠细胞 包囊壁蛋白 蛋白组成 纤毛虫 细胞生命活动 蛋白谱带 蛋白质成分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中大核和线粒体DNA的多态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季武 曾红 顾福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64,110,共8页
为了探索纤毛虫休眠细胞中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大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5条随机引物中,包囊游仆虫大核DNA共扩增出220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大... 为了探索纤毛虫休眠细胞中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大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5条随机引物中,包囊游仆虫大核DNA共扩增出220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18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4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28%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154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19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25条特有片段,两者有29%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大核DNA结构存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包囊游仆虫在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大核DNA、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所得结果为揭示纤毛虫细胞结构的分化与细胞遗传物质的作用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休眠细胞 营养细胞 大核DNA 线粒体DNA
下载PDF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Q_(10)休眠细胞对甲基喹啉的共降解作用
5
作者 崔明超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利用分离得到的能够高效降解喹啉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Q_(10),研究了Q_(10)在休眠细胞状态下对甲基喹啉的共降解情况.结果表明,4-甲基喹啉和6-甲基喹啉均不能支持Q_(10)休眠细胞的繁殖;Q_(10)休眠细胞对4-甲基喹啉和6-甲基喹啉具有明显的... 利用分离得到的能够高效降解喹啉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Q_(10),研究了Q_(10)在休眠细胞状态下对甲基喹啉的共降解情况.结果表明,4-甲基喹啉和6-甲基喹啉均不能支持Q_(10)休眠细胞的繁殖;Q_(10)休眠细胞对4-甲基喹啉和6-甲基喹啉具有明显的共降解作用,在底物浓度50 mg·L^(-1)、加菌量为5%实验条件下,6-甲基喹啉可在24 h完全去除,4-甲基喹啉在64 h内完全去除.在共降解过程中,4-甲基喹啉表现为多步转化作用,而6-甲基喹啉的降解中间产物不能进一步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喹啉 6-甲基喹啉 休眠细胞 共降解
下载PDF
利用衰老的休眠细胞或能帮助抵御人类黑色素瘤
6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6期676-676,共1页
据Noulet F 2022年10月11日(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22,626:21-29.)报道,日内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抑制DAPKs-L13a轴可防止黑色素瘤细胞中GAIT样基序介导的HuR功能不全,就能成功降低所有黑色素瘤细胞对疗法的耐受... 据Noulet F 2022年10月11日(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22,626:21-29.)报道,日内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抑制DAPKs-L13a轴可防止黑色素瘤细胞中GAIT样基序介导的HuR功能不全,就能成功降低所有黑色素瘤细胞对疗法的耐受性。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开发抵御转移性黑色素瘤和其他实体瘤的新型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细胞 转移性黑色素瘤 休眠细胞 功能不全 日内瓦大学 实体瘤 DAPK
下载PDF
基因新疗法 攻克牛皮癣 通知牛皮癣患者 激活休眠细胞 促使自主修复
7
《新长征》 2004年第17期63-63,共1页
诊疗机构:西安华医医院 诊疗科目:牛皮癣 诊疗方法:银屑病(牛皮癣)是一种难治而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发展过程是:红点、覆盖鳞屑、去掉鳞屑可见薄膜、薄膜下可见出血点,可逐渐加重,也可突然加重或爆发,可痒可不痒,反复发作。发病原因在于... 诊疗机构:西安华医医院 诊疗科目:牛皮癣 诊疗方法:银屑病(牛皮癣)是一种难治而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发展过程是:红点、覆盖鳞屑、去掉鳞屑可见薄膜、薄膜下可见出血点,可逐渐加重,也可突然加重或爆发,可痒可不痒,反复发作。发病原因在于基因分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细胞 牛皮癣患者 新疗法 银屑病 人类基因组计划 皮肤病 遗传基因 诊疗机构 发病原因 诊疗方法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在细胞休眠中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肖羽淇 潘燕 邵春林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转移和复发是晚期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瓶颈。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休眠在转移和复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休眠后可在机体内潜伏多年,对放化疗表现出耐受性,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具有临床治疗价值的潜在靶点。... 转移和复发是晚期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瓶颈。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休眠在转移和复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休眠后可在机体内潜伏多年,对放化疗表现出耐受性,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具有临床治疗价值的潜在靶点。现阶段肿瘤休眠可分为细胞休眠、血管性休眠与免疫性休眠。其中细胞休眠指细胞处于可逆的细胞周期阻滞状态,细胞分裂减慢或停止。细胞休眠多伴有细胞增殖因子Ki-67的减少与细胞周期蛋白调节的缺失,可使细胞获得治疗抗性与免疫抗性。本文重点关注肿瘤细胞休眠,探讨肿瘤微环境与休眠细胞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肿瘤临床试验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医学 肿瘤学 综述 肿瘤细胞休眠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放射性损伤导致的唾液腺内源性休眠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肖向阳 张霓霓(综述) 黄桂林(审校)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9-21,共3页
放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放疗中会给其它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辐射损伤,唾液腺是易受到损伤的组织,绝大多数接受过放疗的患者会发生不可逆的唾液腺损伤,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当前... 放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放疗中会给其它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辐射损伤,唾液腺是易受到损伤的组织,绝大多数接受过放疗的患者会发生不可逆的唾液腺损伤,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当前,临床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进展,干细胞为唾液腺放射性损伤治疗提供新方向。近年对干细胞在放射性损伤中有修复作用进行诸多研究。本文对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的干细胞激活及治疗等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放射性损伤 唾液腺 激活 内源性休眠细胞
下载PDF
原生动物细胞休眠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月华 季玲妹 顾福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95,共5页
原生动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包囊是一较普遍的现象。本文总结了原生动物细胞休眠现象的研究 ,包括休眠细胞的结构分化 ,细胞生命活动特征 ,与细胞休眠过程相联系的大核DNA的变化及其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调节和转录后蛋白质的修饰等的进... 原生动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包囊是一较普遍的现象。本文总结了原生动物细胞休眠现象的研究 ,包括休眠细胞的结构分化 ,细胞生命活动特征 ,与细胞休眠过程相联系的大核DNA的变化及其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调节和转录后蛋白质的修饰等的进展。并预期 ,关于休眠细胞的分化及其基因调控 ,蛋白质的修饰 ,细胞信号的传递及其细胞骨架的作用等 ,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形成包囊 休眠细胞
下载PDF
IGF-1R抑制剂NVP-AEW541对卵巢癌移植瘤中休眠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楠 回丽敏 +1 位作者 刘振兴 王利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2-950,共9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抑制剂NVP-AEW541对卵巢癌移植瘤中休眠的SKOV3-PKH26^(h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VP-AEW54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抑制剂NVP-AEW541对卵巢癌移植瘤中休眠的SKOV3-PKH26^(h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VP-AEW541(1、5、10和15μmol/L)对SKOV3-PKH26^(hi)细胞增殖的影响。NVP-AEW541处理SKOV3-PKH26^(hi)细胞48 h后,应用FCM法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VP-AEW541对SKOV3-PKH26^(hi)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aspase-3、Bcl-2、Bax、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 kinase B,p-PKB,又称p-Akt)、磷酸化IGF-1R(phospho-IGF-1R,p-IGF-1R)及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NVP-AEW541可抑制SKOV3-PKH26^(hi)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值均<0.01)。NVP-AEW541将SKOV3-PKH26^(hi)细胞阻滞于G_0/G_1期,并促进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P值均<0.01)。与对照组(SKOV3-PKH26^(hi)细胞未进行任何处理)比较,NVP-AEW541明显下调SKOV3-PKH26^(hi)细胞中cyclin D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P值均<0.05),明显上调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P值均<0.05),p-IGF-1R、p-Akt和p-GSK-3β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调(P值均<0.01)。结论 :IGF-1R抑制剂NVP-AEW541可以通过下调Akt的磷酸化水平,抑制SKOV3-PKH26^(hi)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生长调节素类 细胞增殖 休眠细胞 NVP-AEW541
原文传递
细胞自噬调控肿瘤休眠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纪凯 凌潜龙 朱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19-423,共5页
肿瘤细胞休眠是指肿瘤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不出现肿瘤细胞群体数目增多的一种状态,可帮助其应对机体环境而存活[1]。临床上,肿瘤细胞休眠是癌症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各种临床治疗下,存活的残余肿瘤细胞会处于休眠状态,并在体内保持多年... 肿瘤细胞休眠是指肿瘤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不出现肿瘤细胞群体数目增多的一种状态,可帮助其应对机体环境而存活[1]。临床上,肿瘤细胞休眠是癌症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各种临床治疗下,存活的残余肿瘤细胞会处于休眠状态,并在体内保持多年的非增殖状态,在潜伏期后可能会引起肿瘤复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细胞休眠 播散性肿瘤细胞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对卵巢癌移植瘤中休眠细胞启动增殖的调控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小华 周楠 +2 位作者 杨波 杨旭 张丁丁 《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0-196,共7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受体通路对卵巢癌休眠肿瘤细胞启动增殖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KOV3-PKH26hi细胞IGF-1、IGF-2和IGF-1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GF-1和IGF-2的浓度,细胞...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受体通路对卵巢癌休眠肿瘤细胞启动增殖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KOV3-PKH26hi细胞IGF-1、IGF-2和IGF-1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GF-1和IGF-2的浓度,细胞计数和MTT法测定加入外源性IGF-1对SKOV3-PKH26hi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IGF-1R和Ki-67的表达、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p-AKT、p-GSK3β及cyclin B1的表达。[结果]SKOV3-PKH26hi细胞均可以表达IGF-1、IGF-2和IGF-1R;培养液中IGF-1和IGF-2的浓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IGF-1对SKOV3-PKH26hi细胞能发挥促增殖作用;SKOV3-PKH26hi细胞IGF-1R、Ki-67、p-AKT、p-GSK3β、cyclin B1的表达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高(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SKOV3-PKH26hi细胞G0/G1和G2/M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S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不同时间点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OV3-PKH26hi细胞存在IGF自分泌,IGF受体通路能够调控卵巢癌休眠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休眠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肿瘤休眠期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正洪 姜恩泽 +1 位作者 王新星 陈龙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肿瘤休眠是肿瘤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处于肿瘤休眠阶段中,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瘤休眠期细胞可能出现在肿瘤早期、微转移期和肿瘤微残留中。肿瘤休眠期细胞能在静止阶段和增殖阶段之间转换,可能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原因。目前对该转换... 肿瘤休眠是肿瘤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处于肿瘤休眠阶段中,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瘤休眠期细胞可能出现在肿瘤早期、微转移期和肿瘤微残留中。肿瘤休眠期细胞能在静止阶段和增殖阶段之间转换,可能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原因。目前对该转换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血管生成、免疫应答、微环境中的各类因子和信号通路等。对肿瘤休眠期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可提供针对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治疗策略,对临床和科研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休眠细胞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肿瘤细胞休眠的新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明 刘跃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2期3437-3439,共3页
生物细胞休眠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休眠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对肿瘤细胞休眠机制研究,目前较明确的机制,如各种因素激活休眠相关基因、暂时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自身的... 生物细胞休眠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休眠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对肿瘤细胞休眠机制研究,目前较明确的机制,如各种因素激活休眠相关基因、暂时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自身的免疫逃逸、生物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肿瘤细胞休眠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休眠期至分裂间期染色质行为动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永强 姚伟城 +1 位作者 邓伟溪 彭江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细胞周期失调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和癌变。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癌细胞休眠期(G0期)至分裂间期细胞染色质动态行为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癌细胞周期调控提供一定的实验参考。方法以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DNA... 目的细胞周期失调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和癌变。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癌细胞休眠期(G0期)至分裂间期细胞染色质动态行为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癌细胞周期调控提供一定的实验参考。方法以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标记物和组蛋白相关荧光标记观察细胞染色质形态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实验证实DAPI信号和GFP-H2B信号有比较好的共定位,两者均可以有效标记染色质。在细胞由G0期至分裂间期过程中,起始时可以观察到有大体积荧光标记斑块,在其中有多个着丝粒卫星DNA原位杂交斑点,而在1 h时荧光斑块逐步解离为小颗粒斑块甚至消失,到1 h 40 min时荧光标记斑块会再次出现,其体积显著小于观察起始,并规律性排布于核仁外周和核膜内侧。结论G0期乳腺癌细胞中染色质间存在聚集现象,这种聚集可能与着丝粒卫星DNA的作用相关。细胞在增值信号刺激下进入细胞周期时,染色质聚集体会逐步解聚并消失,在染色质完成复制并高度压缩形成染色体后,进一步分裂到两个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染色质行为 细胞休眠 分裂间期
下载PDF
DC-CIK诱导宫颈癌细胞休眠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赵晴 刘艳 邓渊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69-1573,共5页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DC)-杀伤细胞(CIK)对宫颈癌细胞休眠的诱导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SiHa细胞,采集宫颈癌患者静脉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取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层,分别诱导DC、CIK,分组培养后观察DC-CIK对宫颈癌SiHa细胞存活率及增殖...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DC)-杀伤细胞(CIK)对宫颈癌细胞休眠的诱导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SiHa细胞,采集宫颈癌患者静脉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取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层,分别诱导DC、CIK,分组培养后观察DC-CIK对宫颈癌SiHa细胞存活率及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侵袭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宫颈癌组、DC组比较,CIK组、DC-CIK组增殖率较低,凋亡率较高;与CIK组比较,DC-CIK组增殖率较低,凋亡率较高(P<0.05)。与宫颈癌组、DC组比较,CIK组、DC-CIK组细胞存活率较低,且DC-CIK组存活率低于CIK组(P<0.05)。与宫颈癌组、DC组比较,CIK组、DC-CIK组侵袭、迁移细胞数较低;与CIK组比较,DC-CIK组侵袭、迁移细胞数较低(P<0.05)。与宫颈癌组、DC组比较,CIK组、DC-CIK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较低,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相对表达量较高;与CIK组比较,DC-CIK组PI3K、Akt、mTOR、MMP-9相对表达量较低,E-cadherin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建立DC-CIK共培养体系,并对宫颈癌细胞进行干预,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诱导宫颈癌细胞休眠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使用DC-CIK细胞培养调控PI3K/Akt/mTOR通路蛋白及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杀伤细胞 细胞休眠 细胞存活率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体内首次分离出“休眠”细胞
18
作者 华文 《中国健康月刊》 2000年第6期46-46,共1页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与加拿大同行合作,首次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分离出“休眠”细胞。这一新成果据认为有望为改进白血病治疗方法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 休眠细胞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化疗 化学药物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细胞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倪兵 隋淑光 顾福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2,109,共7页
应用生化分级抽提,并结合DGD包埋-去包埋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显示,包囊游仆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中,均存在由直径10nm左右的单根纤维及单根纤维聚集成的纤维束为结构单元形成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其中,营养细胞的类中间纤维构成... 应用生化分级抽提,并结合DGD包埋-去包埋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显示,包囊游仆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中,均存在由直径10nm左右的单根纤维及单根纤维聚集成的纤维束为结构单元形成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其中,营养细胞的类中间纤维构成的细胞质三维网架,在细胞膜内缘以较密集的纤维网占有了整个表质层,在表质层内缘的细胞质深部纤维形成较松散的网络,网内常见附着有细胞器及一些电子密度颗粒;核纤层位于大核核膜内缘,纤维紧密聚集成网;核骨架纤维网分布比较致密,未见有电子密度颗粒附着.休眠细胞中含有与营养细胞相似的纤维网架结构,但位于细胞内不同层次的纤维网比营养细胞中的同种结构要致密得多,这可能与纤毛虫形成包囊时细胞大范围的收缩有关.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休眠细胞包囊壁的内层壁中也观察到相似于中间纤维的纤维网络,其纤维网均匀和致密地分布在整个包囊壁层中.电泳图谱显示,纤毛虫形成包囊后,保留了营养细胞中的部分蛋白条带,失去了部分条带,新产生了一些特异的条带.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的类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是细胞在营养条件下和休眠状态下都稳定存在的结构,它可能起到比微管类骨架更重要的作用.并且休眠细胞中该体系产生的一些特异蛋白条带,可能是纤毛虫休眠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营养细胞 休眠细胞 类中间纤维骨架体系
下载PDF
纤毛虫营养期与休眠期类中间纤维体系功能初探
20
作者 蔡兴隆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67-70,共4页
根据类中间纤维体系在纤毛虫营养期及休眠期不同状态综述其相关功能.
关键词 纤毛虫 营养细胞 休眠细胞 类中间纤维体系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