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FMEA模式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建红 陶美霞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8期2312-2314,共3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留置针堵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留置针置管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留置针堵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留置针置管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进行流程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冲管无效、封管无效、夹管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4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针堵管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前瞻性地对留置针维护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助于降低导管堵塞风险,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导管堵塞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优先风险系数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儿科留置针堵管风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闫雯雯 沙影丽 赵小艳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管理方法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方法:选取行留置针置管患儿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FMEA流程管理。结果:观察组患儿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管理方法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方法:选取行留置针置管患儿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FMEA流程管理。结果:观察组患儿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堵管发生率降低。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可以降低导管堵管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导管堵塞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优先风险系数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 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健慈 朱成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18期2117-2119,共3页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 PICC 置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 PICC 置管患者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失效模...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 PICC 置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 PICC 置管患者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期间主要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系数( RPN)、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置管情况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置管期间观察组患者感染(局部/全身)、封管无效、导管固定不牢、局部渗血/出血、评估测量不充分失效模式的 RPN 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8,P <0.01)。观察组患者对置管情况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15,P <0.01)。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明显降低 PICC 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优先风险系数 并发症 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