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优势小麦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元仲 李冬梅 高云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92-195,共4页
在大面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取样、实验室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对河北省13县(市)18.2万hm2优势小麦产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优势小麦生产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适合发... 在大面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取样、实验室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对河北省13县(市)18.2万hm2优势小麦产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优势小麦生产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适合发展优势小麦生产,但根据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本底值和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所监测的8种重金属在河北省优势小麦产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累积现象,全省污染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11.9%,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县域污染程度不同。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所监测的13个县(市)均存在污染等级处于警戒限和轻污染水平的土壤,全省达到警戒限水平的土地占到了总面积的41.0%,达到轻污染水平的土壤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4.3%,中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优势小麦产区 土壤 污染水平
下载PDF
中国两大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含量调查与膳食暴露评估 被引量:40
2
作者 陆美斌 陈志军 +3 位作者 李为喜 胡学旭 李静梅 王步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866-3876,共11页
【目的】分析中国两大小麦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的污染水平和特点,明确不同消费人群食用小麦引起的镉膳食暴露风险,以期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两大小麦优势产区的8个省(市)采集2013... 【目的】分析中国两大小麦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的污染水平和特点,明确不同消费人群食用小麦引起的镉膳食暴露风险,以期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两大小麦优势产区的8个省(市)采集2013年收获的小麦样品393份,利用低温消解进行前处理,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全部小麦样品中镉浓度,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品种小麦镉的含量差异。结合中国不同消费人群的小麦消费数据和体重信息,利用非参数概率方法对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评估。【结果】中国两大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32±0.051)mg·kg-1,97.5%的小麦样本镉含量低于国家限量要求。长江中下游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60±0.091)mg·kg-1,黄淮海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24±0.025)mg·kg-1,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水平显著高于黄淮海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水平,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小麦镉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不同,总体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低龄高于高龄,18岁以下的消费人群呈现女性高于男性,18岁以上的消费人群则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平均暴露量为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PTMI(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25μg·kg-1bw)的9.0%—16.8%,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28.9%—53.8%,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女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60—70岁女性。中国城市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表现为:低龄高于高龄,男性高于女性,但60—70岁的城市消费人群中女性偏高于男性,并且城市女性消费人群中14—18岁和45—60岁两个年龄段的暴露量偏低,中国城市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平均暴露量为PTMI的7.3%—13.1%,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23.4%—42.2%,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男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14—18岁女性。中国农村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暴露量呈现与全国类似的规律,平均暴露量为PTMI的9.6%—17.9%,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30.9%—57.4%,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女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60—70岁女性。【结论】中国黄淮海小麦优势产区和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受到的重金属镉污染程度较轻,区域间和品种间差异都较为明显。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不同,食用这些区域生产的小麦引起的镉暴露量较低,且风险在可接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优势产区 膳食暴露
下载PDF
强优势杂交小麦产量结构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万昌 刘曙东 李桂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81,共7页
利用1999~2001年选用的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一种新的分组法-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的各性状进行了分组,按产量分组结果对产量与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产量... 利用1999~2001年选用的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一种新的分组法-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的各性状进行了分组,按产量分组结果对产量与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产量水平的升高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弱化,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间的相互作用构成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较稳定;千粒重与单位面积穗数的负相关性较弱、与穗粒数无明显的相关性;在7500~90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04.0~607.5万穗/hm2,33.6~41.3粒/穗,35.7~42.3g/千粒重;在9000~105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25~645万穗/hm2,36~50粒/穗,37~45g/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杂交小麦 产量结构模式 Nair分组法 产量构成 组合数
下载PDF
世界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范濂 《世界农业》 1982年第8期23-27,共5页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仍然是现阶段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小麦是白花授粉作物,过去一直认为难以利用杂种优势。1951年日本木原均在探索小麦起源时,发现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尾形山羊草(Ae.caudata)的细胞质能导致雄性不育。1953年深...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仍然是现阶段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小麦是白花授粉作物,过去一直认为难以利用杂种优势。1951年日本木原均在探索小麦起源时,发现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尾形山羊草(Ae.caudata)的细胞质能导致雄性不育。1953年深泽广祐育成卵形山羊草(Ae.ovata)胞质硬粒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但是这些不育系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如胚不正常和抽穗期过度推迟,在生产上不能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 利用研究 小麦雄性不育系 普通小麦 山羊草 杂种优势利用 抽穗期 农作物 杂交小麦 有效途径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简介:K型杂交春小麦强优势组合——西农901 被引量:1
5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西农901小麦 K型杂交春小麦优势组合 特征特性 适应地区
下载PDF
四川两系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嘉诚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0-,共1页
四川重庆市作物研究所,承担的两系法小麦杂各优势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这一结论是由应巧生、周开达等著名农业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1992年7月在重庆市正式宣布的。
关键词 两系法 研究所 重庆 作物 二系法 小麦杂种优势 温光型核不育小麦 四川
下载PDF
硬粒小麦杂种优势研究
7
作者 李朝灿 《世界农业》 1981年第10期39-39,共1页
已有报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F<sub>1</sub>杂种的生产技术也是可行的。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是印度种植的第二个重要的小麦品种,其产量的改良直接关系到印度小麦总产量的... 已有报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F<sub>1</sub>杂种的生产技术也是可行的。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是印度种植的第二个重要的小麦品种,其产量的改良直接关系到印度小麦总产量的增加。 据印度农业研究所B.L.Dhonukshe等人(1979)及印度坎普尔农业技术大学Z.Ahmad等人(1979)对来源于不同表现型、系谱以及地理来源(印度、墨西哥、美国)的72个硬粒小麦F<sub>1</sub>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如下: 1.表现 据对抽穗开花天数、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 硬粒小麦 单株籽粒产量 遗传差异 普通小麦 小麦品种 印度 F1杂种 表现型 农业研究所
下载PDF
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宋自仁 张爱国 李朝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3期107-108,共2页
我国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1965年,当时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进美国的 T型不育系,掀起了全国性小麦杂优热潮,但由于 T 型恢复源窄、籽粒不饱满等原因,研究进展缓慢。K、Ven 等一些新型不育系的育成,又把该项研究从低谷推上了高潮... 我国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1965年,当时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进美国的 T型不育系,掀起了全国性小麦杂优热潮,但由于 T 型恢复源窄、籽粒不饱满等原因,研究进展缓慢。K、Ven 等一些新型不育系的育成,又把该项研究从低谷推上了高潮。目前全国不少单位加入了小麦杂优利用的行例,其中大多致力于冬小麦杂优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 小麦不育系 特殊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 恢复系 河西地区 蔡旭 小麦单产 太谷核不育小麦 配合力测定
下载PDF
优质小麦品种子粒产量改良目标的研究
9
作者 常文锁 张玉泉 +4 位作者 杨学举 谢令琴 赵建军 张树华 谷俊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 7个优质小麦品种 (系 )和 3个普通型 (非优质 )小麦品种为材料 ,分析了优质小麦和普通型小麦农艺性状的差异以及优质小麦子粒产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 ,与普通型小麦相比 ,优质小麦表现植株高大 ,生物学产量低 ,收获指数低 ,穗粒数少 ... 以 7个优质小麦品种 (系 )和 3个普通型 (非优质 )小麦品种为材料 ,分析了优质小麦和普通型小麦农艺性状的差异以及优质小麦子粒产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 ,与普通型小麦相比 ,优质小麦表现植株高大 ,生物学产量低 ,收获指数低 ,穗粒数少 ,公顷穗数少。相关分析表明 ,株高与子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公顷穗数与子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据此 ,提出改良优质小麦品种子粒产量的目标是降低株高 ,提高生产总量 ,改善光合产物分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小麦 子粒产量 改良目标 品种改良 株高
下载PDF
加快发展优质小麦生产
10
作者 李清泉 阮竟兰 周喜满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7-8,共2页
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辉县市小麦品质状况。指出原料小麦的品质是生产高品质面粉的关键,进而提出了发展优质小麦生产,满足食品加工业需要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优势小麦 生产 小麦生产 面粉原料
下载PDF
不同地区引进的优质春小麦在青海的适应性及其利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昆仑 马晓岗 王燕春 《青海农林科技》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通过对近年引进的 2 0份优质春小麦品种 (系 )在青海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点和主要特征特性的观察研究 ,以期从中选择出综合性状优良或具有突出特点的品种 (系 )供大田生产或育种利用。
关键词 青海 适应性 优势小麦 引种 利用价值
下载PDF
优质小麦价格走势坚挺
12
《致富天地》 2006年第4期45-45,共1页
受国内优质小麦供应数量较少和期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影响,今年以来优势小麦价格一直呈现稳中上涨的态势,预计上半年国内优质小麦价格将继续保持持续坚挺走势。国内优质小麦价格差异仍然较为明显,目前河北中部硬白冬2号小麦进厂价1... 受国内优质小麦供应数量较少和期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影响,今年以来优势小麦价格一直呈现稳中上涨的态势,预计上半年国内优质小麦价格将继续保持持续坚挺走势。国内优质小麦价格差异仍然较为明显,目前河北中部硬白冬2号小麦进厂价1620元/吨,山东中部济南17小麦进厂价1500元/吨,河南中部豫麦34进厂价1460元/吨。国内优质小麦价格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其质量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优质小麦供应数量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价格走势 优势小麦 价格差异 豫麦34 质量差异 中部 供应 原因
下载PDF
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天永 齐玉志 林永岭 《河北农业科技》 2001年第9期8-8,共1页
1河北省发展优质专用强筋面包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按我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把河北省中部、东北部列为华北北部强筋麦区,河北省南部列为黄淮北部强筋麦区(据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规定,强筋小麦是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强,延伸性好... 1河北省发展优质专用强筋面包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按我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把河北省中部、东北部列为华北北部强筋麦区,河北省南部列为黄淮北部强筋麦区(据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规定,强筋小麦是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强,延伸性好,适于生产面包粉以及搭配生产其他专用粉的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 河北 优势专用小麦
下载PDF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的三个冬小麦品种(封面介绍) 被引量:1
14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9期326-326,共1页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项目,拥有杂交小麦分子遗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种子检测中心,是国家指定的小麦品种DNA指纹检测单位。京麦179简介特征特性:冬性,中熟,分蘖力中等。区试平均株...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项目,拥有杂交小麦分子遗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种子检测中心,是国家指定的小麦品种DNA指纹检测单位。京麦179简介特征特性:冬性,中熟,分蘖力中等。区试平均株高86.3 cm,茎秆韧性好,抗倒性强。穗纺锤形,长芒、红粒。大穗大粒,亩穗数39.0万穗,穗粒数38.4粒,千粒重47.0 g。抗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小麦品种 小麦杂种优势 穗纺锤形 平均株高 种子检测 亩穗数 分蘖力
下载PDF
旱地小麦育种的方法策略与展望
15
作者 吕玉琴 《科学.经济.社会》 1984年第4期37-40,50,共5页
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2年的资料,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为35.9亿亩,约占谷类作物的32.6%,其总产量9621亿升,占谷类作物总产的28.4%。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位粮食作物。1982年全国种植面... 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2年的资料,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为35.9亿亩,约占谷类作物的32.6%,其总产量9621亿升,占谷类作物总产的28.4%。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位粮食作物。1982年全国种植面积4.14亿亩,总产1260亿斤,占全国粮食面积的29.8%,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小麦杂种优势 育种方法 小麦品种 育种目标 诱变育种 新品种 育种理论 种质资源库 单倍体育种
下载PDF
杂种小麦的研究与利用战略
16
作者 张海清 戴君惕 何觉民 《作物研究》 1992年第S2期1-4,8,共5页
自Wilson和Ross(1962)发现具有T.timopheevi细胞质的T型不育系并实现“三系”配套算起,杂种小麦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到目前,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杂种小麦仍未能在生产上广泛推开,而与此同时,玉米、水稻、高粱等作... 自Wilson和Ross(1962)发现具有T.timopheevi细胞质的T型不育系并实现“三系”配套算起,杂种小麦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到目前,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杂种小麦仍未能在生产上广泛推开,而与此同时,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的杂种优势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作物,其杂种优势为什么迟迟不能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才能开创出杂种小麦的研究和利用新局面?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研究与利用 T型不育系 普通小麦 核不育系 小麦杂种优势 恢复源 恢复度 光温敏不育系 育性
下载PDF
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17
作者 赵红民 《农业知识》 2002年第2期8-8,共1页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杂交小麦"西杂一号",去年制种田 1/15公顷产量达到561.05千克,与普通小麦高产田产量持平或略高,使杂交小麦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
关键词 杂交小麦 制种田 公顷产量 小麦杂种优势 黄淮冬麦区 杂交种子 品种审定 父母本 化学杀雄 率比
下载PDF
我国将建成春性杂种小麦生产体系
18
作者 郭姜宁 《农村科技》 1997年第Z1期14-14,共1页
甘肃省农科院青年助理研究员周宽基等主持的小麦杂优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至1996年9月底已在我国建成第一个4E—ms 春性杂种小麦生产体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是国际育种界一直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内外40多年虽然在理论上取得一定的... 甘肃省农科院青年助理研究员周宽基等主持的小麦杂优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至1996年9月底已在我国建成第一个4E—ms 春性杂种小麦生产体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是国际育种界一直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内外40多年虽然在理论上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杂种小麦的生产应用尚未取得真正具有育种意义的雄雌不育遗传材料及其操作简便的杂种一代生产技术体系。针对这一问题,周宽基等认真借鉴国外有关研究,大胆实践,在自己发现的一株"兰州核不育"的雄性不育突变体材料上,附加一条来自长穗偃麦草的4E 巨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生产体系 雄性不育突变体 小麦杂种优势 杂优利用 春性 杂种一代 生产应用 核不育 生产技术体系
下载PD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Wheat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al Inbreds in Primary Roots 被引量:10
19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1 位作者 吴利民 解超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4期457-462,共6页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heterosis, differential display of mRNA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heterotic hybrid A, nonheterotic hyb...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heterosis, differential display of mRNA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heterotic hybrid A, nonheterotic hybrid B and their parental inbreds in the primary roots. By using 5′ end random primers in combination with three one-base-anchored primers, it was found that 22.5% and 22.9% of 877 total displayed cDNA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between hybrid A, B and their parents, respectively.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al inbreds were obvious, indicating that the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in hybrids alter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parents. On the other hand, by using MADS-box gene specific 5′ end primer for DDRT-PCR, we found that nearly all of the displayed cDNA fragments were polymorphic between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and major difference occurred in qualitative level, in which hybrid specific-expressed and silenced genes are the major two patterns, suggesting that MADS-box gene may be important for manifestation o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and wheat heterosis. In comparison with our previous results by using seedling leaves, it i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hybrids and parents is dependent on the tissues tested, and mo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observed in the primary roots than in the seedling leaves.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s of both randomly displayed cDNAs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such as MADS-box, alt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which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hete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display gene expression HETEROSIS WHEAT primary roots
下载PDF
Analysis on Marginal Superiority and Yield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in Wheat-cotton Intercropping System
20
作者 王树林 祁虹 +4 位作者 王燕 张谦 冯国艺 林永增 梁青龙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5期1077-1079,共3页
In wheat-cotton intercropping system,the spike number per unit area,grains per spike,thousand-grain weight and yield of side line and inner line were investigated in six wheat varieties to study the marginal superiori... In wheat-cotton intercropping system,the spike number per unit area,grains per spike,thousand-grain weight and yield of side line and inner line were investigated in six wheat varieties to study the marginal superiority and select suitable wheat varieties intercropped with cott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Xingmai No.4had obvious marginal superiority with the yield of 6 919.0 kg/hm2,so it was the suitable variety for wheat-cotton intercropp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cotton intercropping Wheat variety Marginal superior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