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南部莱西构造带新近系油气优势输导体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钱赓 牛成民 +3 位作者 杨波 涂丹凤 李果营 高文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1,50,共9页
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压力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渤海南部莱西构造带新近系输导体系的特征、分布、时空配置关系及其有效性,进一步揭示莱西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分析莱西构造带新近系:断裂体系、输导层与盖层,油气输导格架3要素研究其... 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压力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渤海南部莱西构造带新近系输导体系的特征、分布、时空配置关系及其有效性,进一步揭示莱西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分析莱西构造带新近系:断裂体系、输导层与盖层,油气输导格架3要素研究其特征与空间匹配关系并进行静态评价,发现除前人总结的馆陶组一明下段v油层组外,明下段I-III油层组也是新近系油气运移优势输导层。在调节断层分割与泥岩盖层分隔下,两个优势输导层重组并构成了菜西构造带新近系“千层糕”式油气输导格架。结合含氮化合物浓度、地层压力、荧光录井与砂体刻画对油气输导路径进行动态追踪与运移通道刻画,证实“T0^3-T0^2-T0^1泥岩盖层组”分隔新近系油气输导格架为上、下两套油气输导体系,后者输导通道以馆陶组一明下段V油层组块状砂砾岩体为主,前者主要由明下段I-III油层组相互叠置连通的南北向河道型砂体构成,油气沿两个优势通道以横向输导为主,并伴有差异成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 莱西构造带 油气输导格架 优势输导体系 油气输导方式 成藏规律
下载PDF
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洪 赵贤正 +7 位作者 王居峰 金凤鸣 刘海涛 蒲秀刚 董晓伟 赵长毅 吴丰成 董雄英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53-3067,共15页
受构造与沉积作用影响,埕北断阶带形成断层-砂体-不整合复杂输导网络体系,影响油气运移和聚集.基于地震、录井、测井资料,刻画研究区输导格架样式及展布特征,依据油气分布及原油物化性质明确优势输导体系及控藏作用.结果表明,在沙一段顶... 受构造与沉积作用影响,埕北断阶带形成断层-砂体-不整合复杂输导网络体系,影响油气运移和聚集.基于地震、录井、测井资料,刻画研究区输导格架样式及展布特征,依据油气分布及原油物化性质明确优势输导体系及控藏作用.结果表明,在沙一段顶部-东营组、明化镇组两套区域性泥岩盖层分割下,垂向上形成沙三段-沙二段-沙一下亚段、馆陶组-明化镇组输导层,与断层匹配组成上、下二元输导格架,chh24、h4井区是油气突破东营组盖层向上部输导层跨越的泄露点.平面上存在4大输导格架带:歧南次凹-友谊-刘官庄沙三段、沙一段、馆陶组;中低断阶中部沙二段、沙一段、馆陶组;歧南-中断阶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张东东井区沙三段、沙二段、馆陶组输导格架带.油气富集特征及物化性质证实,输导格架带内局部构造高点控制油气优势运移指向,示踪的4条优势输导体系形成油气规模充注通道,二元输导格架控制油气“阶状”富集模式.中低断阶中部沙二段与沙三段、高斜坡馆陶组与明化镇组阶梯式油气勘探存在较大潜力,相关认识有助于相似区域油气深入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埕北断阶带 输导格架 优势输导体系 控藏作用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