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减施下优化施肥对广东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官利兰 何艺超 +4 位作者 李水源 冯玉环 张新明 冯健超 岑越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52-154,162,共4页
[目的]探究化学肥料减量下优化施肥对南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更合理科学的施肥量,为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一级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设置优化施肥(化肥减量配... [目的]探究化学肥料减量下优化施肥对南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更合理科学的施肥量,为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一级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设置优化施肥(化肥减量配施商品有机肥)、常规施肥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广东冬作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肥料表观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优化施肥处理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1093.8和793.4 kg/hm^(2),分别增加4.69%和3.78%;优化施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品质参数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优化施肥处理氮磷钾肥的综合偏生产力为33.52 kg/kg,较常规施肥处理高6.61 kg/kg,增加24.55%;优化施肥处理肥料成本较常规施肥低3334.2元/hm^(2),降低19.92%;优化施肥产值为36446.0元/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结论]在广东省冬作马铃薯种植中,优化施肥处理施肥方案可达到绿色高效,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保证产量品质的提高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常规施肥 冬作马铃薯 化肥减施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沃柑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跃琼 方吉祥 +1 位作者 白华飞 张丽 《云南农业》 2024年第4期75-77,共3页
从肥料种类、配比、施肥方式等优化施肥方法,与传统施肥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沃柑农艺性状有一定改善,株高增高3.8%,树径增粗3.1%,树冠增加3.2%,梢长增加17.4%,叶色比对照浓绿(对照浅绿)。果品单果重增加7%,横径增大7.5%,纵径增高8.... 从肥料种类、配比、施肥方式等优化施肥方法,与传统施肥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沃柑农艺性状有一定改善,株高增高3.8%,树径增粗3.1%,树冠增加3.2%,梢长增加17.4%,叶色比对照浓绿(对照浅绿)。果品单果重增加7%,横径增大7.5%,纵径增高8.3%,果皮厚度降低18.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5.4%,可滴定酸降低31.6%。亩产量达1813 kg,比对照亩增产461 kg,增幅34.1%。试验结果证明优化施肥方法能提高沃柑果实产量,使果实增重、果皮变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酸含量下降,果品品质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优化施肥 农艺性状 果实品质和产量
下载PDF
黄州萝卜优化施肥及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葛长军 闫良 +1 位作者 代俊芬 李进兰 《蔬菜》 2023年第6期33-36,共4页
为通过优化施肥进一步提高黄州萝卜产量,增加种植效益,设置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每667m^(2)施150 kg有机肥+20 kg三元复合肥)处理和常规施肥(每667 m^(2)施40 kg三元复合肥)3个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州萝卜植株性状、产量和效益等... 为通过优化施肥进一步提高黄州萝卜产量,增加种植效益,设置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每667m^(2)施150 kg有机肥+20 kg三元复合肥)处理和常规施肥(每667 m^(2)施40 kg三元复合肥)3个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州萝卜植株性状、产量和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为了延长黄州萝卜保鲜期,开展了采后保鲜试验,设计2个处理,分别为3℃低温贮藏保鲜和常规贮藏对照,比较分析贮藏萝卜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的黄州萝卜长势好,667 m^(2)产量最高,达到2909.8 kg,667 m^(2)综合效益最优,达到4941.6元,较常规施肥每667 m^(2)增产10.1%,增收457.2元。3℃低温贮藏条件下黄州萝卜品质较好,粗纤维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水分含量分别为0.9%、2.9%、91.0%,贮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州萝卜 优化施肥 保鲜技术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慧敏 杨云马 +4 位作者 黄少辉 杨文方 邢素丽 杨军方 贾良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9,共11页
小麦-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种植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和农户习惯施肥(FP)方式连续8年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 小麦-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种植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和农户习惯施肥(FP)方式连续8年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玉米季和周年轮作中,OPT较FP产量分别提高4.3%、5.3%和4.8%;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1%、31.7%和35.9%;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1%、40.4%和39.8%;钾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47.8%、47.3%和47.6%;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降低21.7%、21.1%和21.4%;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7.0%、27.5%和27.3%;净收益分别提高11.2%、11.4%和11.3%,农业生产成本分别降低3.7%、2.1%和3.1%,环境修复成本分别降低28.4%、17.3%和22.1%。周年轮作中,OPT较FP氮素盈余量降低105 kg·hm^(-2)(46.3%);磷素盈余量降低48 kg·hm^(-2)(53.3%);钾素从亏缺1 kg·hm^(-2)变为盈余59 kg·hm^(-2),满足了作物生长需求。连续8年,OPT较FP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3%,速效钾提高12.3%,有效磷降低27.8%。综上所述,与农户习惯施肥(FP)相比,优化施肥(OPT)具有高产、高收益以及环境友好的优势,为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高效绿色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优化施肥 养分平衡 温室气体排放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鄂西高山萝卜-甘蓝轮作体系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剑雄 田威 +3 位作者 赵书军 徐大兵 韩伟 陈细桂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21-26,共6页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鄂西高山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甘蓝(Brasscia oleracea L.)轮作体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处理萝卜产量分别增加...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鄂西高山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甘蓝(Brasscia oleracea L.)轮作体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处理萝卜产量分别增加了11.09%和38.59%,且除优化施肥处理的钾素回收利用率外,2个处理氮、磷、钾素的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收获指数均不同程度增加。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优化施肥模式磷肥施用量减少了50.00%,钾肥施用量减少了16.67%,但甘蓝产量仅减少了1.68%,且除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有所降低外,其他氮、磷、钾素养分利用率指标和收获指数均有所增加;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甘蓝产量增加了4.49%,氮、钾素的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磷素的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有所增加。由此可知,优化施肥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在提高鄂西高山萝卜-甘蓝轮作体系的产量及养分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甘蓝(Brasscia oleracea L.)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养分利用率 鄂西
下载PDF
西北戈壁滩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研究
6
作者 蒯佳琳 张俊峰 +3 位作者 张玉鑫 王晓巍 马彦霞 康恩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2,共8页
合理的养分供应对基质栽培蔬菜的优质高效生产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及配施比例对戈壁滩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获得基质栽培高产优质辣椒的适宜氮、磷、钾用量及养分配比。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 合理的养分供应对基质栽培蔬菜的优质高效生产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及配施比例对戈壁滩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获得基质栽培高产优质辣椒的适宜氮、磷、钾用量及养分配比。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产量和品质综合得分为目标函数,以氮、磷、钾施用量3个因素为因变量,构建数学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对辣椒产量的影响排序为钾肥>氮肥>磷肥;对辣椒品质综合得分的影响排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376.22、164.41、595.31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0,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245.13、115.65、367.13 kg/hm^(2)时,边际品质综合得分效应值降至0。氮磷、氮钾、磷钾互作对产量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氮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磷;对磷而言,钾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对钾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磷。利用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本试验条件下辣椒产量超过53000 kg/hm^(2)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33.36~307.76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12.71~149.74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60.01~475.88 kg/hm^(2)。辣椒品质综合评分在84分以上的氮肥施用量为193.12~267.17 kg/hm^(2),磷肥施用量为90.74~153.19 kg/hm^(2),钾肥施用量为289.67~437.25 kg/hm^(2)。综合来看,获得高产优质的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栽培辣椒的氮肥施用量为233.36~267.17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12.71~149.74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60.01~437.25 kg/hm^(2),适宜的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48∶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基质栽培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综合得分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成顺 孙志立 +4 位作者 邬刚 袁嫚嫚 王家宝 刘闯 孙义祥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0期64-66,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667 m^(2)基施鸡粪有机肥1100 kg+硫酸钾复合肥(17-17-17)50 kg、追施水溶性肥料(13-7-40)28 kg]相比,优化施肥2[OPT2,667 m^(2)基施商品有机肥3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667 m^(2)基施鸡粪有机肥1100 kg+硫酸钾复合肥(17-17-17)50 kg、追施水溶性肥料(13-7-40)28 kg]相比,优化施肥2[OPT2,667 m^(2)基施商品有机肥300 kg+硫酸钾复合肥(18-6-16)40 kg、追施水溶性肥料(16-6-30)28kg]的番茄茎粗、单株果数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0.6%、11.2%和7.7%;OPT_(2)处理的番茄可溶糖和VC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7.9%和30.5%。优化施肥措施的番茄经济效益均有所提高,番茄的纯收益表现为OPT2>OPT1>CK。因此,OPT_(2)可在设施番茄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优化施肥的昆明市东川区耕地质量提升措施
8
作者 李迪 孙纹 +4 位作者 李来福 杨伟 罗元金 邓昌军 张常元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4期114-116,159,共4页
昆明市东川区作为云南省的农业大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然而,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东川区的耕地质量面临诸多挑战。为提升东川区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施肥优化的必要性,从土壤检测与分... 昆明市东川区作为云南省的农业大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然而,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东川区的耕地质量面临诸多挑战。为提升东川区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施肥优化的必要性,从土壤检测与分析、施肥方法的调整、生物有机肥的合理应用、施肥效果的监测与调整4个方面阐述了优化施肥的方法。东川区在落实优化施肥的具体措施后,耕地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优化施肥 有机肥 土壤治理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
下载PDF
优化施肥及增施锌硼肥对白菜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董若征 陈丽丽 +1 位作者 宋利玲 马顺尧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7期31-31,33,共2页
为优化白菜施肥配方,提高产量,该研究以“京秋68”白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锌肥、优化施肥+硼肥4个施肥处理,了解优化施肥和增施锌硼肥对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优化施肥+锌... 为优化白菜施肥配方,提高产量,该研究以“京秋68”白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锌肥、优化施肥+硼肥4个施肥处理,了解优化施肥和增施锌硼肥对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优化施肥+锌肥和优化施肥+硼肥处理均有明显增产效果,可在优化施肥(减氮减磷增钾)的基础上补充锌、硼肥,有利于白菜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锌肥 硼肥 白菜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山东省大蒜“2+X”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10
作者 傅晓岩 张玉芳 +1 位作者 于安军 陈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58-61,共4页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和高钙钾镁肥组合技术对大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山东地区开展了大蒜“2+X”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方案较普通施肥大蒜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品质有所提升,其中优化施肥(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高钙钾镁...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和高钙钾镁肥组合技术对大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山东地区开展了大蒜“2+X”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方案较普通施肥大蒜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品质有所提升,其中优化施肥(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高钙钾镁)产量增加7.77%~12.87%,且鳞茎大小均匀,无面包蒜、二次生长等现象;维生素C含量增加3.60 mg/kg,增长率为2.11%;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30%,增长率为3.23%。并且优化施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状况,缓解重茬障碍。建议有条件的农户采用优化施肥方案,提高大蒜品质获取更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2+X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浙贝母优化施肥节本增效初探
11
作者 章余 郭焕茹 车春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17-619,共3页
以农户常规施肥方法作为对照,降低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增施中微量元素养分,探索通过优化施肥处理来实现节本增效的方法。结果表明,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浙贝母的产量,每667 m 2增产23.94%,其有效成分贝母素含量也... 以农户常规施肥方法作为对照,降低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增施中微量元素养分,探索通过优化施肥处理来实现节本增效的方法。结果表明,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浙贝母的产量,每667 m 2增产23.94%,其有效成分贝母素含量也高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同时肥料成本降低了32.68%,达到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优化施肥 产量 节本增效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崔彩秀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前,玉米施肥时,存在施肥量过大、不同类型肥料施肥比重不均衡及肥料管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玉米肥料大量浪费,不利于玉米的健康成长,抑制玉米产量提升。因此,要想提高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首先要做好肥料管理工作,在施肥过程中... 目前,玉米施肥时,存在施肥量过大、不同类型肥料施肥比重不均衡及肥料管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玉米肥料大量浪费,不利于玉米的健康成长,抑制玉米产量提升。因此,要想提高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首先要做好肥料管理工作,在施肥过程中,根据玉米生长习性及各类规律有针对性地施肥,其次要重视土壤的营养条件,保证土壤内养分均衡且充足,最后在施肥过程中,农户中还要重视施肥方式及施肥时间的选择,避免出现施肥间隔过长或过短而阻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过程 肥料管理 施肥时间 肥料利用效率 玉米施肥 施肥方式 优化施肥 玉米产量
下载PDF
“土壤识别与优化施肥”成果推广应用
13
作者 林辉 林仁埙 +2 位作者 郑仲登 章明清 林代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36-41,共6页
因土计量施肥是目前科学施肥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土壤识别与优化施肥”是现代数学、电子计算技术应用到农业生物学、科学施肥上的一大创举。本技术的最大特点,可在不测定土壤养分的前提下,只要农民提供某田块(片)前年同季稻作的... 因土计量施肥是目前科学施肥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土壤识别与优化施肥”是现代数学、电子计算技术应用到农业生物学、科学施肥上的一大创举。本技术的最大特点,可在不测定土壤养分的前提下,只要农民提供某田块(片)前年同季稻作的施肥量和产量,专用微机便可因地制宜、迅速准确地算出当年该田块(片)的合理施肥量并预告产量,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技术在福建大面积实施4年8季水稻,取得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识别与优化施肥 优化施肥 水稻施肥 科学施肥 计算机施肥
下载PDF
不同基础地力土壤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5
14
作者 曾祥明 韩宝吉 +3 位作者 徐芳森 黄见良 蔡红梅 石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886-2894,共9页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氮肥贡献率小、施肥增产的潜力小;低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低、氮肥贡献率大、施肥增产的潜力大。【结论】优化施肥可以降低水稻产量对土壤基础地力的依赖,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力 氮肥 优化施肥 中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稻田优化施肥效果与氮、磷环境效益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智 李小坤 +3 位作者 丛日环 任涛 黄铁平 鲁艳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6-915,共10页
【目的】针对稻田氮磷钾肥施用不合理引起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从粮食高产高效和环境效益的角度分析稻田化肥的合理施用与管理策略。【方法】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10年在湖南省间布置的735个早、中、晚稻肥料田间试验,选取... 【目的】针对稻田氮磷钾肥施用不合理引起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从粮食高产高效和环境效益的角度分析稻田化肥的合理施用与管理策略。【方法】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10年在湖南省间布置的735个早、中、晚稻肥料田间试验,选取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和优化施肥(OPT)3个处理,对比分析了早、中、晚稻OPT较FP处理的增产效果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的优势;通过筛选OPT处理产量或/和氮肥偏生产力前25%的试验点,建立高产、高效和高产高效3种方案,结合氮肥用量与氮素损失(N2O的排放、N的径流与淋失、NH3挥发)之间的经验模型,评估稻田节氮减排潜力;通过计算早、中、晚稻磷素表观平衡,分析稻田磷素残留状况;并引入湖南省早、中、晚稻种植面积,估算区域稻田氮、磷的环境效益。【结果】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与CK处理相比,FP和OPT处理分别可增产41.9%和52.0%(早、中、晚稻的平均值);与FP处理相比,OPT处理早、中、晚稻可增产7.0%—8.3%,氮、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6.8%—19.6%和5.5%—37.3%,而OPT处理钾肥用量的提高对钾肥偏生产力的负效应较小(早、中、晚稻平均降幅为6.4%)。节氮减排评估结果表明,高产组产量高而氮肥用量相对较高,高效组氮肥偏生产力高而产量相对较低,用高产高效组表征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潜力更可靠;高产高效组早、中、晚稻每年可节省氮肥用量共81 kg·hm^(-2)(其中晚稻最多,为32 kg N·hm^(-2)),减少氮素损失15.5 kg N·hm^(-2),温室气体N2O减排约20%。湖南省稻田节氮总潜力为12.5×10~4 t,减少氮素损失2.35×10~4 t,主要对象为早稻和晚稻。优化施肥可提水稻的磷素总吸收量,早、中、晚稻从FP处理的59—66 kg P2O5·hm^(-2)增加到OPT处理的63—71 kg P2O5·hm^(-2)。磷肥用量与水稻磷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显示,两者并不能达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说明当磷肥投入总量满足作物需求后,多余的磷素对当季作物磷素吸收无效,从而残留在土壤中;早、中、晚稻分别有46%、44%和15%的样本出现磷残留现象,通过筛选并分析磷残留样本得出,早、中、晚稻OPT处理磷残留比例明显低于FP处理,且磷残留量分别可降低到1.36—5.30 kg P2O5·hm^(-2),较FP处理下降了33.7%—48.5%;从全省范围来看,磷残留总量可减少18.14×10~3、3.59×10~3和5.30×10~3 t;另一方面,农民习惯施肥中,仍有不施磷肥的现象,这对土壤养分的耗竭影响较大,应重视平衡施肥。【结论】稻田优化施肥是产量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氮肥减量施用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磷肥总量可有效地避免土壤磷素残留带来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晚稻 优化施肥 产量 氮损失 磷残留
下载PDF
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土壤氨挥发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秀斌 周卫 +3 位作者 梁国庆 裴雪霞 夏文建 孙静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4-351,共8页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的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4 d内,冬小麦和夏玉米两个生长季氨挥发损失总量及其损失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玉米季氨挥...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的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4 d内,冬小麦和夏玉米两个生长季氨挥发损失总量及其损失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玉米季氨挥发损失高于小麦季。习惯施肥小麦季和玉米季氨挥发总量是氮肥减量后移的2.28和2.03倍,而氮肥减量后移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氮肥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降低氨挥发损失的理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优化施肥 土壤氨挥发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黄振瑞 周文灵 +3 位作者 江永 李奇伟 陈清 张福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8-1573,共6页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两年(造)田间试验,探讨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N 345 k...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两年(造)田间试验,探讨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N 345 kg/hm2,P2O5195 kg/hm2,K2O 240 kg/hm2)甘蔗平均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N 404 kg/hm2,P2O5296 kg/hm2,K2O 281 kg/hm2);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的氮和磷吸收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分别提高6.1%、5.5%和13.3%。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配比,可促进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对氮和磷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甘蔗优化施肥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合理施肥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优化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黑龙江省春玉米的优化施肥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姬景红 李玉影 +5 位作者 刘双全 佟玉欣 刘颖 张明怡 郑雨 李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8,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OPT)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和效益,提高了植株的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优化施肥处理(OPT)、不施氮肥(O-N)、不施磷肥(O-P)...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OPT)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和效益,提高了植株的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优化施肥处理(OPT)、不施氮肥(O-N)、不施磷肥(O-P)、不施钾肥(O-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的玉米增产率分别为46.10%、9.90%、34.87%、36.74%和36.98%,平均效益增量分别为2363、25、1511、1530和1584元/hm^2。OPT处理较FP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平均增加13.8、2.2和22.0kg/hm^2,玉米增产5.4%,增效779元/hm^2。OFT处理每形成100kg籽粒的养分吸收量为N 1.82kg、P_2O_50.67kg、K_2O 1.52kg,N:P_2O_5:K_2O为2.7:1.0:2.3;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1.84%、15.47%和4&85%;N、P_2O_5、K_2O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23.86%、7.88%、8.54%;每千克N、P_2O_5、K_2O分别增产玉米14.74、12.75和11.04kg。在供试土壤上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钾肥和磷肥。双城地区农民氮、钾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过高;宾县地区氮肥用量过高,磷、钾肥用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春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效益
下载PDF
杨凌地区黄精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占红 王瑾 +3 位作者 朱伍凤 蒋花 张小燕 张跃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48,共6页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的施肥量与黄精一年生根茎产量、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黄精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对多糖含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钾肥...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的施肥量与黄精一年生根茎产量、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黄精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对多糖含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其中磷肥为负效应,氮、钾肥为正效应。寻优结果表明,当目标产量为3 500~4 500 kg/hm2时,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量为N 89.74~136.18 kg/hm2,P2O5121.39~157.16kg/hm2,K2O 61.06~92.63 kg/hm2。在多糖含量8%~9.5%之间,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量为:N 103.91~153.65 kg/hm2,P2O569.5~124.27 kg/hm2,K2O 68.16~95.36 kg/hm2。黄精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优化施肥量为:N103.91~136.18 kg/hm2,P2O5121.39~124.27 kg/hm2,K2O 68.16~92.63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0.89~0.91∶0.5~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优化施肥 产量 多糖含量 效应函数
下载PDF
优化施肥处理下设施菜地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的变化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宝峰 曾路生 +1 位作者 李俊良 陈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2期309-314,共6页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作物生长,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业管理措施密切相关。为了研究设施农业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探索较优施肥模式,以寿光种植番茄的大棚土壤为对象,以不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土壤为对照,研究优...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作物生长,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业管理措施密切相关。为了研究设施农业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探索较优施肥模式,以寿光种植番茄的大棚土壤为对象,以不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土壤为对照,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土壤容重、孔隙度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可减少土壤容重3.73%~14.93%,增加土壤总孔度的4.18%~15.79%,平均毛管孔度和非毛管孔度分别增加了8.07%与8.94%。根区与非根区的土壤呼吸强度比对照分别增强了23.4%~34.6%和9.6%~106.9%。其中,以有机肥8 t/hm2和秸秆4 t/hm2混匀撒施、生长期追施氮150 kg/hm2的处理变化最为明显,可在生产实践中推荐运用。试验还表明,根区土壤的平均呼吸强度为62.91 mg/(kg·d),约为非根区34.45 mg/(kg·d)的1.8倍。土壤呼吸强度均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度呈抛物线型变化关系,当土壤容重约为1.25 g/cm3和总孔度约为53%时,土壤具有较强的呼吸作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优化施肥 容重 孔隙度 呼吸强度 寿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