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研究
1
作者 巫彩艳 《当代农机》 2024年第6期74-76,共3页
阐述了乡村振兴与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内涵意蕴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方法措施实现“美丽乡村”,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美丽乡村
下载PDF
论“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被引量:1
2
作者 成晓曼 《理论建设》 2022年第4期96-103,共8页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任务,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提出经历了从“生态环境需要”到“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逻辑演进过程,体现了社会需要的历史性特征。“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具有深刻...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任务,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提出经历了从“生态环境需要”到“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逻辑演进过程,体现了社会需要的历史性特征。“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具有深刻的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践中要围绕生态产品的生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加生态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文明 生态产品
下载PDF
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的制度保障和实现路径
3
作者 任雪萍 张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1-54,共4页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获得幸福感的基础,是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障,即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并且使制度建设形成系统化;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行动,需要...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获得幸福感的基础,是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障,即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并且使制度建设形成系统化;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行动,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推进、形成合力,真正做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美生态环境 制度保障 现实路径
下载PDF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宗田 杜燕然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1,共8页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提出既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又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不仅是关乎治国理政的实践问题,还是具有巨大哲学深度的理论问题。把握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生成逻辑应该抓住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政治逻辑四条内在线索,进而全...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提出既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又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不仅是关乎治国理政的实践问题,还是具有巨大哲学深度的理论问题。把握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生成逻辑应该抓住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政治逻辑四条内在线索,进而全面把握这一命题的划时代内涵与变革性意义。从历史逻辑看,它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实践逻辑看,它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理论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政治逻辑看,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四重逻辑作用下,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应运而生。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提出既体现了历史逻辑的时代必然性,又彰显了实践逻辑的直接现实性,既蕴含了理论逻辑的继承创新性,又反映了政治逻辑的多元诉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成逻辑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重逻辑
5
作者 郭雨钦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年第6期18-23,共6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在地蕴含着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上看,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从历史逻辑上看,它是中国历代共产党人尤其是历代领导人注重环境保护、重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延续和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在地蕴含着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上看,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从历史逻辑上看,它是中国历代共产党人尤其是历代领导人注重环境保护、重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延续和发展。从实践逻辑上看,明确绿色发展目标、坚持生态价值内核、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重逻辑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类举措落地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重逻辑 优美生态环境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重逻辑
6
作者 郝佳婧 刘经纬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5期7-12,共6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蕴着理论、实践与价值三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环境生产力论""金山银山论""生命共同体论""绿色发展论"和"制度法治论";在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蕴着理论、实践与价值三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环境生产力论""金山银山论""生命共同体论""绿色发展论"和"制度法治论";在实践逻辑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开展推进绿色发展的"绿色实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红色实践"、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制度实践"、加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的"开放实践";在价值逻辑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于不断满足人民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做出了思想引领,为解决世界性的生态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优美生态环境 中国智慧
下载PDF
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7
作者 詹秀娟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1期51-55,共5页
生态文明在反思工业文明之中应运而生。它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扩展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义,它在环境方面的正义诉求与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旨趣内在契合,两者相互需要。党对民生的关心需要建设生... 生态文明在反思工业文明之中应运而生。它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扩展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义,它在环境方面的正义诉求与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旨趣内在契合,两者相互需要。党对民生的关心需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方面的正义需要党的领导。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体现在主体、制度、理念这些方面,这其中凝聚了群众力量,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满足了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推进了相关环境正义的实现,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无私 生态文明 民生 优美生态环境 环境正义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席鹭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5-79,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1]报告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路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美好生活需要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下载PDF
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以揭阳市榕城区为例
9
《揭阳论丛》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文章以揭阳市榕城区为例,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探索。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依托乡村独特资源,彰显村落个性魅力,提升生态文化内涵,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美。...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文章以揭阳市榕城区为例,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探索。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依托乡村独特资源,彰显村落个性魅力,提升生态文化内涵,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美。为此.必须从打造生态宜居工程、特色生态经济、优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基地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宜居工程 特色生态经济 优美生态环境 生态文化
原文传递
城市群核心区域科技创新潜力评价及影响因素——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召艳 黎红梅 +3 位作者 魏晓 唐月亮 殷章馨 尹鹏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49,共9页
文章从科技创新产业要素、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科技创新环境要素3个维度26个指标,构建科技创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多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科技创新潜力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 文章从科技创新产业要素、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科技创新环境要素3个维度26个指标,构建科技创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多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科技创新潜力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科技创新潜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科技创新潜力“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2)城市群核心区内部“创新圈”逐渐凸显,目前已形成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为策源、高新区孵化、多点应用的创新圈格局。(3)交通枢纽和环境优美地带是创新潜力高值地区,形成了两大创新潜力发展轴,呈南北两带集聚。(4)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科技创新潜力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解释力最大的是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率,其次是代表创新人才中每10万人拥有大学以上人口数量,代表产业结构的第二产业占比比第三产业占比的重要性突出,代表创新投入的人均公共预算支出的解释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潜力 评价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 交通便利 生态环境优美 创新人才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