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南部古近系东营组三段重力流砂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 |
王冠民
庞小军
黄晓波
张雪芳
潘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四川盆地川中—川西过渡带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
宋林珂
刘四兵
曾青高
周栋
唐大海
王锦西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3
|
松辽盆地东南部伏龙泉地区登娄库组致密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
郝甜甜
李立立
韩丰竹
楼仁兴
张苡铭
刘应梅
张亚南
贾华男
|
《世界地质》
CAS
|
2024 |
0 |
|
4
|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
雷永昌
彭光荣
何雁兵
肖张波
邱欣卫
吴琼玲
赵鹏
|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测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
王月皎
|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
2024 |
0 |
|
6
|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
杨晓萍
赵文智
邹才能
陈孟晋
郭彦如
|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52
|
|
7
|
致密砂岩自生伊利石的成因及其对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川西地区须四段储层为例 |
孟万斌
吕正祥
冯明石
张世华
李敏
麦发海
|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6
|
|
8
|
鄂尔多斯西部长6砂岩成岩演化与优质储层 |
王琪
禚喜准
陈国俊
史基安
王多云
|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18
|
|
9
|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
黄文明
刘树根
张长俊
王国芝
徐国盛
雍自权
马文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7
|
|
10
|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砂岩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
蒋裕强
郭贵安
陈辉
陶艳忠
刘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3
|
|
11
|
深层复杂储集体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成藏——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 |
王永诗
王勇
郝雪峰
朱德顺
丁桔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3
|
|
12
|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
王琪
禚喜准
陈国俊
史基安
王多云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6
|
|
13
|
川西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
赵艳
吴胜和
徐樟有
温立峰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5
|
|
14
|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与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机制 |
郭迎春
庞雄奇
陈冬霞
朱宏权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5
|
|
15
|
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南段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 |
孟元林
高建军
刘德来
牛嘉玉
孙洪斌
周玥
鞠俊成
王粤川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1
|
|
16
|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理 |
刘树根
马永生
王国芝
蔡勋育
黄文明
张长俊
徐国盛
雍自权
盘昌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4
|
|
17
|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制 |
王国芝
刘树根
李娜
王东
高媛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0
|
|
18
|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_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
宋子齐
王瑞飞
孙颖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程国建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2
|
|
19
|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发育模式及识别评价技术 |
董大忠
梁峰
管全中
蒋裕强
周尚文
于荣泽
谷一凡
张素荣
漆麟
刘延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2
|
|
20
|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H_2S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读马永生教授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有感 |
张水昌
朱光有
梁英波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