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南部古近系东营组三段重力流砂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冠民 庞小军 +2 位作者 黄晓波 张雪芳 潘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5,共15页
为解决渤海海域中-深层重力流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优质储层预测较难的勘探难题,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深水重... 为解决渤海海域中-深层重力流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优质储层预测较难的勘探难题,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深水重力流砂岩储层的沉积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渤海海域辽中凹陷东三段重力流的沉积类型为砂质碎屑流,储层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储集空间中的粒间溶蚀孔最发育,原生孔次之。中砂岩和粗砂岩储层物性最好,细砂岩次之,粉砂岩较差。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是:(1)物质基础好,表现为分选好、泥质含量低、富含长石。(2)东营组早成岩期的快速沉降形成欠压实超压条件,使原生孔隙得以大量保存;超压延长了有机酸的生成时间,为砂岩中的钾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溶解提供了充足的酸性流体。(3)断层沟通了储层和烃源岩,进一步促进了中-深层储层的溶解作用,有利于大量溶蚀孔的形成。(4)构造抬升和侧向挤压造成的储层破裂作用又形成了大量裂缝和溶缝带,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碎屑流 超压 裂缝 优质储层 东营组 辽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川西过渡带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林珂 刘四兵 +3 位作者 曾青高 周栋 唐大海 王锦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8,共18页
川中—川西过渡带沙溪庙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近几年勘探的热点。目前,制约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问题较多,其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和综合预测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次研究通... 川中—川西过渡带沙溪庙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近几年勘探的热点。目前,制约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问题较多,其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和综合预测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物性分析、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储层地球化学分析等,开展了研究区沙溪庙组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沙二段砂岩石英平均体积分数为35.27%,长石平均体积分数为35.37%,岩屑平均体积分数为29.36%,沙一段砂岩石英平均体积分数为37.79%,长石平均体积分数为24.01%,岩屑平均体积分数为38.20%,沙一段长石体积分数较高,沙二段岩屑体积分数较高。沙二段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占岩屑体积分数的55%),沙一段则以岩浆岩岩屑为主(占岩屑体积分数的43%)。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为主,长石溶蚀孔为辅,沙一段具有相对更高比例的原生孔和裂隙孔。沙二段砂岩中38.00%的样品孔隙度大于12%,25.25%的样品渗透率大于1×10^(-3)μm^(2),沙一段砂岩仅3.09%的样品孔隙度大于12%,但41.22%的样品渗透率大于1×10^(-3)μm^(2)。总体表现为致密背景下发育一定的相对优质储层。其中沙二段储层孔隙度发育较好,而沙一段储层渗透性更佳,说明沙一段储层孔隙结构相对较好。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受控于岩矿组合-烃源体系-成岩系统。岩矿组合为成岩作用的演化提供物质基础,烃源体系决定溶蚀作用发育的强度,并为砂岩中主要自生矿物的沉淀提供必要的离子来源;成岩系统的开放程度则决定了体系内外离子的带进带出,进而影响了溶蚀作用和相应成岩产物的沉淀。沙二和沙一段砂岩岩矿组合的差异、沉积环境的不同、烃源体系以及成岩系统的开放程度是导致其成岩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综上认为,高能沉积环境、早期保持性成岩作用(孔隙衬垫绿泥石)、多期次和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以及局部微裂缝的发育改造,是研究区沙溪庙组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川西过渡带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相对优质储层 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部伏龙泉地区登娄库组致密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3
作者 郝甜甜 李立立 +5 位作者 韩丰竹 楼仁兴 张苡铭 刘应梅 张亚南 贾华男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496-508,共13页
前人对松辽盆地东南部伏龙泉地区登娄库组致密储层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工程部署。笔者采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常规压汞等技术,对其物性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 前人对松辽盆地东南部伏龙泉地区登娄库组致密储层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工程部署。笔者采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常规压汞等技术,对其物性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碎屑颗粒组成总体特征为Q_(30.3)F_(34.3)R_(35.4),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以原生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为主;以低-特低孔、特低渗--致密为主,孔喉整体较细,主要为亚微米级和纳米级孔喉。综合常规压汞特征,致密储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有利岩性(粗粒碎屑岩和分选较好的细砂岩、粉砂岩),有利沉积微相(边滩、心滩和决口扇微相),有利微观孔隙结构(相对粗孔喉半径及高可动流体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登娄库组 伏龙泉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永昌 彭光荣 +4 位作者 何雁兵 肖张波 邱欣卫 吴琼玲 赵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9,共13页
随着珠江口盆地勘探层系由浅层转向深层,古近系已成为陆丰凹陷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系,但储层尚存在非均质性较强、产能释放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油气勘探进程。综合运用陆丰凹陷36口古近系钻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 随着珠江口盆地勘探层系由浅层转向深层,古近系已成为陆丰凹陷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系,但储层尚存在非均质性较强、产能释放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油气勘探进程。综合运用陆丰凹陷36口古近系钻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等分析化验数据,对文昌组和恩平组开展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和低岩屑含量的特征,文昌组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特低-低孔隙度、超低-低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15%,平均渗透率10.93×10-3μm2;恩平组主要发育长石石英砂岩,为低-中孔隙度、特低-中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5.23%,平均渗透率为139.53×10-3μm2;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但文昌组溶蚀孔占比高。古近系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对减孔起决定性作用,胶结作用降低储层物性,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储层物性。陆丰凹陷古近系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包括:(1)母岩区石英含量高,搬运距离较远,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杂基含量低,单层砂体厚度大;(2)强流体改造改善储集空间,长石溶蚀对古近系尤其是文昌组储层改善明显,拥有良好断裂沟通源岩或临近源岩的砂岩储层溶蚀作用强;(3)凝灰质充填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低火山活动影响区更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优质储层 古近系 陆丰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测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月皎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9期142-144,共3页
目前,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勘探和开发动用潜力巨大。主要问题是致密砂岩成藏规律尚未明确,如何寻找致密砂岩的优质储层是当前勘探的关键所在。所以本次研究要在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探究能够反映优质储层的测井敏感参数,建立... 目前,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勘探和开发动用潜力巨大。主要问题是致密砂岩成藏规律尚未明确,如何寻找致密砂岩的优质储层是当前勘探的关键所在。所以本次研究要在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探究能够反映优质储层的测井敏感参数,建立测井响应参数模板,形成优质储层的测井定量评价方法,提高储集性的评价精度。所以本次研究将惠民凹陷沙三中的中央隆起带(包括盘河、临北-田家、商河)作为主要研究区,在多种资料的基础下,以多学科理论为指导,以多种研究方法为手段,按照“沉积类型划分—优质储层识别—测井响应参数模板—测井定量评价”的思路开展研究。研究结果对寻找未知井的优质储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沙三中 优质储层 定量评价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252
6
作者 杨晓萍 赵文智 +2 位作者 邹才能 陈孟晋 郭彦如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1,共5页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层序界面、有利沉积相带、有机酸性水的溶蚀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一般来说,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中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或前缘多期分流河道叠置的部位。它们在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的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孔隙及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并产生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低渗透储层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层序地层 优质储层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致密砂岩自生伊利石的成因及其对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川西地区须四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76
7
作者 孟万斌 吕正祥 +3 位作者 冯明石 张世华 李敏 麦发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3-790,共8页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早期形成的蒙脱石经伊蒙混层转化而来;第二种由埋藏期钾长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形成;第三种由钾长石和早期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双重影响。它能降低储层的渗透率,影响储层质量,但颗粒包膜伊利石可以阻止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从而保护原生孔隙,埋藏成岩过程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以及钾长石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作用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于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因而有利于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自生伊利石 川西地区 须四段 相对优质储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部长6砂岩成岩演化与优质储层 被引量:118
8
作者 王琪 禚喜准 +2 位作者 陈国俊 史基安 王多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3,共7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盐池—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砂岩成岩作用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套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的早期,受酸性成岩环境控制,长石类易溶颗粒普遍发生溶蚀,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特别是早期形成的绿泥石粘土膜非常发育。对砂...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盐池—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砂岩成岩作用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套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的早期,受酸性成岩环境控制,长石类易溶颗粒普遍发生溶蚀,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特别是早期形成的绿泥石粘土膜非常发育。对砂岩组分的统计和计算表明,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该区原生孔隙消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而由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约为初始孔隙度的10%。结合沉积相分析成果,在研究区可划分出3个典型的沉积-成岩相带,即:台型三角洲前缘-绿泥石胶结+晚期铁方解石交代相,坡型三角洲前缘-绿泥石胶结+晚期铁方解石交代相,三角洲前缘末端-绿泥石胶结+晚期铁方解石交代相。优质储层主要受控于绿泥石胶结相带,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安边至铁边城的一个不规则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成岩作用 沉积-成岩相带 优质储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47
9
作者 黄文明 刘树根 +4 位作者 张长俊 王国芝 徐国盛 雍自权 马文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575,共10页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晶洞流体充填序列分析,对四川盆地寒武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滩相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膏溶、淡水岩溶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渗滤溶蚀是寒武系先存孔洞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深埋...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晶洞流体充填序列分析,对四川盆地寒武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滩相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膏溶、淡水岩溶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渗滤溶蚀是寒武系先存孔洞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深埋过程中外源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则是扩溶先存孔洞或形成新孔洞的持久动力,适宜的构造位置与弱的流体反应则为先存孔洞保存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形成机理 寒武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砂岩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被引量:53
10
作者 蒋裕强 郭贵安 +2 位作者 陈辉 陶艳忠 刘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虽然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的特点,但仍发育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波...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虽然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的特点,但仍发育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波浪和湖流作用较强的高能地带是该区形成优质储层的最有利区域,其中沉积形成的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原生粒间孔隙发育,有利于在后期成岩改造中向好储层发展;在成岩过程中,这部分砂岩抗压实能力强,绿泥石环边对阻止早期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的进行和残余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也起了重要作用;虽然晚成岩期自形或半自形石英胶结损失了部分粒间孔隙,但仍能形成孔隙度相对较高的储层。后期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能,是构成产层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优质储层 成因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下载PDF
深层复杂储集体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成藏——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永诗 王勇 +2 位作者 郝雪峰 朱德顺 丁桔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0-498,共9页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岩石物性测试、同位素测试以及试油、试采结果分析等方法,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复杂储集体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酸-碱流体交替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岩石物性测试、同位素测试以及试油、试采结果分析等方法,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复杂储集体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酸-碱流体交替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深层局部储层物性,是深层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深层不同层序沉积物原始组分、流体环境、源-储配置等条件的不同,使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存在差异。初始裂陷层序河流-冲积扇红层优质储层发育于碱性环境,且与烃源岩侧向接触,不仅发生大量的长石和碳酸盐岩溶蚀,石英也发生强烈的溶蚀。扩展裂陷层序陡坡扇三角洲、水下扇砂砾岩优质储层与烃源岩呈指状接触,且通过控盆断层与深部碱性流体沟通,主要表现为长石和碳酸盐岩溶蚀,石英只是局部少量溶蚀。扩展裂陷层序滩坝砂和浊积岩优质储层大部分分布于烃源岩中,主要表现为长石和碳酸盐岩的溶蚀。缓坡断阶带处于流体优势运移通道,与烃源岩对接的红层优质储集有利于成藏。陡坡带扇根遮挡的扇中砂砾岩优质储层有利于油气成藏。处于生烃增压烃源岩中,发生成岩耗水的滩坝砂和浊积岩优质储层有利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溶蚀 流体 层序 优质储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被引量:46
12
作者 王琪 禚喜准 +2 位作者 陈国俊 史基安 王多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7-405,共9页
盐池—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砂岩由台型和坡型三角洲前缘砂体组成,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其中石英、长石和岩屑平均含量分别为24.7%、43.2%和10.0%,岩屑也以变质岩屑和火成岩屑为主,占岩屑总量的88.0%。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 盐池—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砂岩由台型和坡型三角洲前缘砂体组成,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其中石英、长石和岩屑平均含量分别为24.7%、43.2%和10.0%,岩屑也以变质岩屑和火成岩屑为主,占岩屑总量的88.0%。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的晚期,Ro为0.8%,温度在70~90℃,主要受酸性成岩环境控制,因此次生溶孔发育。在对砂岩各种组分含量统计的基础上,定量计算表明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原生孔隙消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而由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占初始孔隙度比例较小(<10%)。结合沉积相分析成果,在研究区可划分出3种沉积—成岩相带,即坡型三角洲前缘—绿泥石粘土膜胶结原生孔相、坡型三角洲前缘—晚期铁方解石胶结次生溶孔相和台型三角洲前缘—晚期铁方解石胶结相,其中有利的高孔高渗储层区主要分布在前两种有利沉积—成岩相带结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沉积-成岩相带 优质储层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西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35
13
作者 赵艳 吴胜和 +1 位作者 徐樟有 温立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依据岩石薄片分析,利用成岩作用定量分析及成岩演化等技术,对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砂岩储层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须二段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但亦存在孔隙发育的优质储层段;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具有较高的成分... 依据岩石薄片分析,利用成岩作用定量分析及成岩演化等技术,对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砂岩储层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须二段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但亦存在孔隙发育的优质储层段;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具有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粒度较粗,岩屑含量相对较低的砂岩中,在成岩过程中优质砂岩储层抗压实能力强;早期绿泥石与自生石英共同起到了抗压实的作用,保存较多的原生孔隙,提供了有利的渗流通道,有利于后期溶解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须家河组 优质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度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与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机制 被引量:35
14
作者 郭迎春 庞雄奇 +1 位作者 陈冬霞 朱宏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1-32,共12页
致密砂岩储层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目标选区。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砂岩储层总体表现出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储层。通过盆地数值模拟、成岩作用分析研究得出须二段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致密化,其致密化因素包... 致密砂岩储层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目标选区。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砂岩储层总体表现出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储层。通过盆地数值模拟、成岩作用分析研究得出须二段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致密化,其致密化因素包括垂向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侧向构造挤压作用。不同因素的作用时间段不同,且影响程度也不同。晚白垩世之前,致密化因素包括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且前者是主要因素;进入晚白垩世,侧向构造挤压成为后期的致密化因素。须二段储层在致密背景上发育相对优质储层,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机制包括有利的沉积条件、异常高压、溶蚀作用及早期绿泥石的生成、裂缝化作用及烃类充注等。有利的沉积条件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前提;异常高压有效抑制了压实作用的进行,是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设性成岩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发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后期的裂缝化作用在储层致密化之后起到了改善储集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相对优质储层 成岩作用 致密砂岩 须二段 川西坳陷 天然气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南段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 被引量:31
15
作者 孟元林 高建军 +5 位作者 刘德来 牛嘉玉 孙洪斌 周玥 鞠俊成 王粤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储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资料表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新生界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渗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 储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资料表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新生界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渗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他们形成于河口坝、辫状分流河道以及心滩沉积微相,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发育溶蚀成岩相。该文通过模拟古地温、镜质组反射率、甾烷异构化率和自生石英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了西部凹陷南段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通过成岩相图和沉积相图的叠合,预测了沙三中亚段优质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斜坡区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次生孔隙发育带 成岩作用 成岩相 成岩模拟 沉积微相 西部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理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树根 马永生 +6 位作者 王国芝 蔡勋育 黄文明 张长俊 徐国盛 雍自权 盘昌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位于叠合盆地底部,其保存条件和烃源条件均佳,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存是油气能否成藏的关键。通过岩石学、流体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下...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位于叠合盆地底部,其保存条件和烃源条件均佳,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存是油气能否成藏的关键。通过岩石学、流体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下古生界滩相沉积环境普遍有利于早期优质储层的形成,而膏溶作用与表生岩溶作用是该时期早期优质储层的主要形成机理。另外,适时的油气充注、适宜的构造位置、相对稳定的构造、较少的流体混合、弱的水—岩反应及较低的含油饱和度等是早期优质储层的保存机理。震旦系—下古生界后期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则主要有深埋岩溶作用及有机酸导致的重结晶和构造挤压破裂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叠合盆地 碳酸盐岩 震旦系一下古生界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制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国芝 刘树根 +2 位作者 李娜 王东 高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叠合盆地深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有争议的议题。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在灯四段和灯二段末期先后发生了两期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内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晶洞和次生孔隙。在... 叠合盆地深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有争议的议题。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在灯四段和灯二段末期先后发生了两期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内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晶洞和次生孔隙。在后期的深埋-隆升过程中,表生期的岩溶孔洞被不同世代的矿物充填,先存的孔洞被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先存孔洞的体积变小;同时CO2、有机酸、H2S和多期外来酸性热液流体的溶蚀改造又形成了部分新的次生孔洞;油气藏主要赋存于残余的表生岩溶孔洞和新生次生溶孔内。研究表明,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不仅受表生岩溶作用、古岩溶地貌和沉积微相的影响和控制,而且还受深埋隆升过程中多期流体充注、溶蚀-沉淀和石油热裂解的复合控制。其中,表生岩溶作用是影响优质储层形成的最为关键性因素,古岩溶地貌和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的时空分布,表生岩溶作用影响的深度最深达500m左右。多期侵蚀性流体的溶蚀和石油热裂解所引起的超压使先存表生岩溶孔洞能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白云岩 优质储层 表生岩溶 深埋溶蚀-沉淀 石油热裂解 灯影组 四川盆地北缘
下载PDF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_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被引量:32
18
作者 宋子齐 王瑞飞 +4 位作者 孙颖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程国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6,共9页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成岩过程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的特点。利用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圈定相对优质储层,分别进行了区块长61砂岩...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成岩过程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的特点。利用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圈定相对优质储层,分别进行了区块长61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别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成岩储集相成岩过程参数演化及其储集、渗流特征明显不同。Ⅰ、Ⅱ类成岩储集相压实孔隙损失率30.0%~38.1%;胶结孔隙损失率30.1%~36.0%;溶蚀次生孔隙度增加达9.7%,平均溶蚀增加孔隙度都在5.1%~6.5%。它们在低孔、特低渗储层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损失孔隙相对较少,溶蚀增加孔隙较多,成为定量评价该区长61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的成岩储集相"甜点"标准。选用区块各井长61样品物性分析及储集空间鉴定结果,沿成岩过程进行孔隙演化分析推演,得出区块长61各类井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参数。分别利用压实损失孔隙度、胶结损失孔隙度、溶蚀增加孔隙度、孔隙度、渗透率及面孔率等特征性参数,通过灰色理论集成,进行被评价参数与评价指标的矩阵分析、标准化、标准指标绝对差的极值加权组合放大及综合归一分析处理,综合成岩过程中参数演化定量分析的多种信息,筛选出Ⅰ、Ⅱ类成岩储集相"甜点"。它们主要分布在酸源的湖盆中心下伏烃源岩(生油区)附近,处于三角洲前缘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部位的有利储集砂体中,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损失孔隙度较小,在其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并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及胶结物,次生浊沸石和长石溶蚀孔隙发育,形成了该区长61特低渗透储层中含油有利区的相对优质储层。通过上述筛选的优质储层确定出该区湖盆中心向南西方向含油有利区连片的规模和范围,圈定出该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及流体改造作用形成的有利成岩储集成因单元,有效地反映出该区特低渗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特点,进一步表征了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的分布规律、延伸方向及非均质性特征。从而,提高了该区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含油有利区分布的认识,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和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储集相分类 定量分类模式 特低渗透储层 成岩过程 孔隙度演化 次生孔隙度 相对优质储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发育模式及识别评价技术 被引量:22
19
作者 董大忠 梁峰 +7 位作者 管全中 蒋裕强 周尚文 于荣泽 谷一凡 张素荣 漆麟 刘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11,共16页
2012年,中国在四川盆地设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历经10年建设、实践,在四川盆地落实了10×10m^(3)级海相页岩气大气区,页岩气跨入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新阶段。为系统总结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果,为深层页岩气以及其他地区页岩油... 2012年,中国在四川盆地设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历经10年建设、实践,在四川盆地落实了10×10m^(3)级海相页岩气大气区,页岩气跨入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新阶段。为系统总结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果,为深层页岩气以及其他地区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以盆地重点井的电性、岩相、储层参数、微观孔隙等分析为基础,系统总结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主要特征、发育模式和识别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富生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及其混合质页岩相是优质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岩相类型,形成于半深水—深水陆棚相;横向展布受古地貌控制,纵向发育受物源、氧化还原条件及古生产力等影响,厚度为25~90 m。(2)页岩气优质储层发育有机质孔隙、无机质孔隙及微裂缝(包括纹/层理缝);有机质孔隙是重要储集空间之一,微裂缝既是不可或缺的储集空间也是重要的产出通道;页岩气储集空间总体是微—纳米级孔隙,宏孔对富集起重要作用。(3)提出了3种优质储层发育模式;沉积型是基础,龙马溪组底部笔石带高U/Th层段多发育优质储层,其厚度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坳陷区域的厚度更大;成岩型包括同生—早成岩期刚性支撑、中—晚成岩期矿物—有机质转化和超压缓解压实3种形式;构造改造型以微裂缝优质储层为主;(4)页岩气优质储层识别评价的核心技术有大尺度岩心与岩石薄片观察、高精度岩石矿物识别、含气量实验测试与模拟、扫描电镜微观表征、三维微观孔隙重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与预测、大数据分析等。结论认为,近10年的示范区建设研究和实践成果可深化我国页岩气优质储层认识、推动页岩气储层相关理论技术有效发展、提高页岩气“甜点区/段”预测精度、扩大示范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优质储层 发育模式 大数据 评价技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H_2S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读马永生教授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有感 被引量:84
20
作者 张水昌 朱光有 梁英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刷新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多项记录:储量规模最大、储层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同时也是中国原油裂解气藏规模最大、天然气最干、硫化氢储量最多的气藏;另外它还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碳酸盐岩储层次生孔...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刷新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多项记录:储量规模最大、储层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同时也是中国原油裂解气藏规模最大、天然气最干、硫化氢储量最多的气藏;另外它还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碳酸盐岩储层次生孔隙最发育的气藏。深入研究后发现,普光超大型气藏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即充沛的烃源、储层附近发育一定的膏质岩类、储层经历过较大的埋深(较高的温度),这些条件是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hermochemicalsulfatereduction,简称TSR,)发生所必须具备的;而正是由于TSR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富含H2S、CO2等酸性气体的流体;同时TSR过程及其形成的硫化氢等酸性流体具有腐蚀性,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进行强烈的溶蚀改造作用,促进了次生大孔洞的发育和优质储层的形成,因此TSR的发生是普光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TSR 硫化氢 溶蚀作用 优质储层 飞仙关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