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优选位点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李胜男(综述) 张静琳 吴德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0-688,共9页
黄斑病变通常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伴随固视稳定性显著降低,导致精细视觉、阅读,甚至人脸识别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明确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逆转萎缩性黄斑病变造成的视功能损害,但中心视力丧失患者可自发在功能尚可的旁... 黄斑病变通常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伴随固视稳定性显著降低,导致精细视觉、阅读,甚至人脸识别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明确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逆转萎缩性黄斑病变造成的视功能损害,但中心视力丧失患者可自发在功能尚可的旁中心视网膜形成偏心注视以缓解中心暗点的视觉干扰,该位点被称为视网膜优选位点(PRL);然而,自然形成的PRL通常不是视功能康复的最佳视网膜位点,部分患者需要偏心注视训练进行PRL重定位实现更佳的视觉康复。目前基于生物反馈的偏心注视训练已被证实可稳定自然形成的PRL或诱导形成新的PRL,实现黄斑病变患者的低视力康复;然而关于PRL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定位特征及偏心注视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均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PRL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包括PRL的形成特点、PRL形成的理论基础、PRL的定位特点、PRL重定位的临床效果及相关评估指标;并综述了黄斑病变导致中心视力丧失患者基于偏心注视训练的低视力康复训练方案和疗效,以期为临床上中心视力丧失患者的低视力康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优选位点 定位 重定位 生物反馈 偏心注视训练
下载PDF
微视野生物反馈训练在黄斑疾病低视力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宋福艳 王少蕊 +2 位作者 胡立影 王林妮 李志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2-826,共5页
临床工作中,很多黄斑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Stargardt病在晚期因新生血管纤维瘢痕化或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形成中心暗点,从而出现视力下降、固视不稳定甚至旁中心注视,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带来很大困扰。长... 临床工作中,很多黄斑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Stargardt病在晚期因新生血管纤维瘢痕化或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形成中心暗点,从而出现视力下降、固视不稳定甚至旁中心注视,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带来很大困扰。长期以来,我们对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有限,但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指出,基于微视野计的生物反馈训练有望通过实现大脑皮层可塑性增强神经感觉适应能力,较大程度的利用残余视网膜功能来帮助那些伴中心暗点的低视力人群巩固或建立稳定的中心或旁中心注视,进而提高视力、阅读速度等视功能。为增进对该康复治疗手段的认识,本文将主要从微视野生物反馈训练(microperimetric biofeedback training,MBFT)机制及方案、优选视网膜位点的选择、在黄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展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野计 生物反馈训练 优选视网膜位点 黄斑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微视野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薪如 叶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19年第3期210-216,共7页
微视野计是一种新型的评估视觉功能的技术,它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用来分析黄斑中心凹及旁中心凹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和固视位置及其稳定性。与标准自动视野计相比,微视野计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功能,它把解剖学和功能结果直接联系起... 微视野计是一种新型的评估视觉功能的技术,它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用来分析黄斑中心凹及旁中心凹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和固视位置及其稳定性。与标准自动视野计相比,微视野计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功能,它把解剖学和功能结果直接联系起来。它不仅能成像眼底,同时结合一个眼位追踪系统来校正固视缺失的刺激位置,并且可以确定任何优选的视网膜位点。微视野计是目前临床评估黄斑退行性疾病中残余视力和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特别是地图样萎缩。作为一种可靠的功能测量方法,微视野计越来越多地被临床用来研究地图样萎缩以及其他黄斑退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野计 视网膜光敏感性 固视稳定性 优选视网膜位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