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侨华人社团与会党组织中的关帝信仰——以新马地区为中心
1
作者 李彦佚 《艺术与民俗》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除庙宇外,地缘性、血缘性华侨华人社团以及会党组织的活动地点,也是海外华人崇拜关帝的主要场所,是观察关帝信仰在海外发展情况的另一个窗口。通过对以新马地区为主的有关组织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它们的创建时间普遍比关帝庙早,加... 除庙宇外,地缘性、血缘性华侨华人社团以及会党组织的活动地点,也是海外华人崇拜关帝的主要场所,是观察关帝信仰在海外发展情况的另一个窗口。通过对以新马地区为主的有关组织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它们的创建时间普遍比关帝庙早,加之多以“馆庙一体”、不对外开放的形式运作,故关帝在其中往往是“成员们的共同信仰和纽带”,具有“移民神”“祖宗神”“会党神”等神格形象,在维系组织运作、增进成员团结、改善成员生存环境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与此同时,虽然神格形象存在差异,但这三类华人组织选择供奉关帝的出发点,实质上是表达对关帝所代表的“忠心义气”精神的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帝信仰 华侨华人社团 华人会党组织 新马地区
原文传递
资源、制度化、合法性、权力、身份:从五个视角分析会党组织
2
作者 曹媛媛 《湘潮(理论版)》 2013年第3期41-44,共4页
会党组织兴起于清代。会党中有的具有政治色彩,有的单纯出于经济目的。本文不欲考证会党起源之种种"神话",侧重从组织理论来考察会党的实际形态。本文对会党组织的定位为发展完备的、自主支配部分社会价值资源的组织系统。清... 会党组织兴起于清代。会党中有的具有政治色彩,有的单纯出于经济目的。本文不欲考证会党起源之种种"神话",侧重从组织理论来考察会党的实际形态。本文对会党组织的定位为发展完备的、自主支配部分社会价值资源的组织系统。清代至民国,封建小农经济效率下降,逐渐瓦解,是会党组织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会党组织在对环境的应对中,不断完善处理自身与官府、缙绅、地主、商人等群体的关系。相对于主流文化与价值观,会党组织建构自己的文化并建构了自身的身份。在制度的扩散中,会党组织保持了一致性,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系统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党组织 制度环境 制度三大要素 组织建构与发展 会党组织权力 会党组织的合法性 众的身份
原文传递
试论清后期金丹道教与帮会组织的融合
3
作者 赵志 《阴山学刊》 2003年第3期66-70,共5页
中国历史上的秘密结社主要分为秘密教门和秘密会党两大系统,至清代后期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从金丹道教与天地会等会党组织的交互关系,可以看出这一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清末 秘密教门 会党组织 金丹道教 天地
下载PDF
四川袍哥与保路运动
4
作者 张嘉友 栗景霞 《兰台世界》 2019年第8期156-159,共4页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四川袍哥广泛参加的反清爱国运动。一条铁路使经济利益、地方意识和国家情怀交织,将四川人空前一致地团结在一起,独立的四川意识觉醒了。在保路运动中,四川袍哥组织"众哥弟...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四川袍哥广泛参加的反清爱国运动。一条铁路使经济利益、地方意识和国家情怀交织,将四川人空前一致地团结在一起,独立的四川意识觉醒了。在保路运动中,四川袍哥组织"众哥弟振臂一呼,四方响应",拉开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的序幕,是武昌起义的最直接导火线,也为同盟会领导四川武装大起义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袍哥 四川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 会党组织
下载PDF
Incorporating Civil Society: China's NGO Strategy
5
作者 Curtis Stone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第2期87-109,共23页
Dur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Mao Ze-dong developed and used the mass hne to link the top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PC) with the masses. Atier 1949, the mass line mechanism fell into disuse;... Dur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Mao Ze-dong developed and used the mass hne to link the top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PC) with the masses. Atier 1949, the mass line mechanism fell into disuse; but in today's China, there seems to be a trend toward more openness. Deng-era reforms have decentraliz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eakened adherence to Party ideology, and reduced the state's control. In order to deal with diversified social interests, the CPC is renewing and extending the practice of the mass line through state-liceused 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s. By doing s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not only creating a channel for interest articulation but also deepening state control and regulation of civil society to ensure that power remains largely centr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ORATISM civil society democratic centralism mass l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