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会稽三赋》的注本和版本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踪凡
方利侠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代赋学文献考"
项目编号:10BZW061
+1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赋学文献及其研究"
项目编号:NCET-08-0629
-
文摘
《会稽三赋》主要有两个注本:一为宋周世则注、宋史铸增注本,一为明南逢吉注本(包括单纯的南逢吉注本和明南逢吉原注、明尹坛补注本两种)。其中周、史注征引富赡,备载出处,有重要史料价值;南逢吉注简洁明快,不标出处,便于一般读者诵习;而尹坛补注穿插在南注之中,二者浑然一体,仔细揣摩,亦可见其补苴之功。南、尹注本在明清时期屡经翻刻,流播甚广。《会稽三赋》既是赋史名篇,又是地方文化史上的名作,具有文学与地方文献的双重价值。
-
关键词
越文化
《会稽三赋》
注本
版本
-
分类号
I22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王十朋《会稽三赋》的产生与特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郑利锋
-
机构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C751126)
-
文摘
王十朋《会稽三赋》是南宋时期有名的地理大赋,记录会稽一地的山川、物产、人物、古迹,它的产生与当时社会重史修志的时代文化氛围、王十朋个人当时的仕途任职、文学历史螺旋发展规律的驱动、地志与赋这两种文体内在本质功能意义上的一致性以及作者本身的性情学识等因素密切相关。《会稽三赋》,尤其是《会稽风俗赋》,既具有显著的地志特征,又呈现出浓郁的文学特色,因而在赋学和地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王十朋
《会稽三赋》
地方志
文学
-
Keywords
Wang Shipeng
Three Fu poems about Kuaiji
local chronicles
literature
-
分类号
I207.2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刻三卷《会稽三赋》著录辩误
- 3
-
-
作者
郭一鸣
-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5-68,共4页
-
文摘
宋刻本《会稽三赋》有三卷本,也有不分卷本。相比较不分卷本,三卷本较少有人提及,有的学者把这两种版本混为一谈,甚至有的则认为三卷本不存在。傅增湘认为该三卷本现存于日本静嘉堂文库,但从《静嘉堂秘籍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的著录来看,静嘉堂所藏三卷本与黄丕烈旧藏特征并不相同,一是著录册数不同,二是著录版式不同。另外,《静嘉堂秘籍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所引用的黄丕烈跋文延续了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的错误,均把“往”字错写为“注”字。
-
关键词
会稽三赋
黄丕烈
三卷
静嘉堂
-
Keywords
Kuaiji SanFu
Huang Pilie
three volumes
Jingjiatang
-
分类号
I22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仅仅“耳闻”不能说“耳闻目睹”
- 4
-
-
作者
赵丕杰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3,共1页
-
文摘
“耳闻目睹”的意思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语见宋·刘子翚《南兵札子》:“使之耳闻目睹,渐熟征战,秋出春归,不恋乡土,岁月积久,习以为常。”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二十六·会稽三赋》:“铸(铸:史铸,曾为《会稽三赋》作注)以当时之人,注当时之作,耳闻目睹,言必有徵。视后人想像考索者,亦特为详赡。”叶圣陶《倪焕之》二十二章:“最近江浙战争,又耳闻目睹了不少颠沛流离的惨事。”
-
关键词
江浙战争
会稽三赋
刘子翚
-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宋代图书编纂出版纪事——图经地理(南宋)
- 5
-
-
作者
李致忠
-
机构
国家图书馆
-
出处
《文献》
CSSCI
2004年第4期4-18,共15页
-
文摘
1.公元1132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年),诏两浙帅司绘《海道图》以闻.
绍兴"二年五月辛酉,枢密院言,据探报敌人分屯淮扬军海州,窃虑以轻舟南来,震惊江浙.缘苏洋之南海道通快,可以经趋浙江.诏两浙路帅司,速遣官相度控扼,次第图本闻奏.癸未,中丞沈与求言:'海舟自京东入浙,必由泰州、石港、通州、料角、陈贴、通明镇等处,次至平江南北洋,次至秀州金山,次至明州向头.……
-
关键词
编纂出版
图书
出版物
淳熙三山志
《三山志》
会稽三赋
会稽风俗赋
图经
-
分类号
G239.29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