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会聚区声场多途时延差分析及声源距离估计
1
作者 徐嘉璘 郭良浩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51,共15页
深海会聚区声道由于传播损失低因而具有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对实现近海面目标远程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虚源理论,推导了深海会聚区的多途到达时延结构,给出了会聚区内不同声线路径的时延差曲线随接收深度变化的近似表达式;通... 深海会聚区声道由于传播损失低因而具有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对实现近海面目标远程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虚源理论,推导了深海会聚区的多途到达时延结构,给出了会聚区内不同声线路径的时延差曲线随接收深度变化的近似表达式;通过分析时延差曲线与声源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途时延差估计深海会聚区近海面声源距离的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原理的正确性,南中国海实验结果表明:当收发距离在42-52 km时,会聚区爆炸声源距离估计结果同实际爆炸距离吻合较好,估计误差为0.6%-6.1%,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会聚 多途时延结构 被动定位 近海面声源 大接收深度
下载PDF
基于TiO_(2)的近红外大数值孔径、高聚焦效率、高透射率会聚透镜
2
作者 李真 牛慧娟 +3 位作者 高松 范鑫烨 段晓峰 黄永清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利用相位调控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TiO_(2)材料的具有非周期同心圆环形高折射率差亚波长光栅结构的会聚透镜,可实现大数值孔径、高聚焦效率、高透射率、低损耗特性,同时具有体积小、易集成的优点。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提出的透镜结构进... 利用相位调控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TiO_(2)材料的具有非周期同心圆环形高折射率差亚波长光栅结构的会聚透镜,可实现大数值孔径、高聚焦效率、高透射率、低损耗特性,同时具有体积小、易集成的优点。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提出的透镜结构进行仿真和分析,工作波长为850 nm时,该透镜透射率为90.5%,焦距约为10.4μm,焦斑的半高全宽为0.61μm。通过对仿真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数值孔径为0.92,聚焦效率高达91.07%,损耗为0.41 dB,平衡了高数值孔径与高聚焦效率之间的矛盾,可在小器件直径下接近衍射极限实现点会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折射率差亚波长光栅 非周期同心圆环形结构 会聚透镜 高聚焦效率
下载PDF
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与专利产出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栾春娟 宋博文 邓思铭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共10页
探索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测度指标、发展趋势及其与产出的关系,有助于把握绿色发明技术创新会聚趋势和规律,助力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专利家族数据,在已有技术会聚测度指标基础上,采用多重凝聚力指数系列... 探索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测度指标、发展趋势及其与产出的关系,有助于把握绿色发明技术创新会聚趋势和规律,助力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专利家族数据,在已有技术会聚测度指标基础上,采用多重凝聚力指数系列指标构建新的测度指标,对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进行分阶段测度。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绿色发明技术会聚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技术会聚与绿色发明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具有积极正向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提出促进学科、技术领域与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将有助于推动绿色发明技术会聚发展,提高绿色发明创新成果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明 技术会聚测度 专利分析 多重凝聚力指数 会聚指数
下载PDF
水声射线传播的黎曼几何建模·应用——深海远程声传播会聚区黎曼几何模型
4
作者 马树青 郭肖晋 +2 位作者 张理论 蓝强 黄创霞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14,共13页
会聚区是深海水声传播重要的物理现象,对其准确建模和计算是深海远程水声探测与通信的基础.但深海会聚区缺乏明确的数学描述,特别是对于地球曲率所导致的系统误差,目前主要采用近似计算与曲率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尚无精确会聚区数学模型.... 会聚区是深海水声传播重要的物理现象,对其准确建模和计算是深海远程水声探测与通信的基础.但深海会聚区缺乏明确的数学描述,特别是对于地球曲率所导致的系统误差,目前主要采用近似计算与曲率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尚无精确会聚区数学模型.本文基于水声射线黎曼几何建模基础理论研究,在弯曲球体流形上开展深海会聚区建模,在分析总结会聚区物理特征的基础上,给出深海会聚区黎曼几何描述,得到深海会聚区位置、距离的分析形式和基于黎曼几何概念的计算方法,为深海会聚区——这一重要的深海声学现象探索赋予黎曼几何学意义.以Munk声速剖面为例,对比分析深海会聚区在曲率修正和采用黎曼几何方法在球体流形上建模两种情形的时空分布,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深海会聚区黎曼几何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近海面处的会聚区宽度随声传播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规律,最大约20 km,最小约4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曲率 雅可比场 深海远程声传播 射线模型 会聚
下载PDF
技术距离视角下会聚对技术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毛荐其 李莹莹 刘娜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1-30,共10页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技术会聚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分析技术会聚与技术价值的关系,有利于高价值技术创新成果的涌现,为技术价值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替代能源领域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的专利数据为样本,利用负二项回归模...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技术会聚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分析技术会聚与技术价值的关系,有利于高价值技术创新成果的涌现,为技术价值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替代能源领域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的专利数据为样本,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技术距离视角探讨了技术会聚程度及其形式对技术价值的影响,进而深入探究了实现高价值技术的最佳会聚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会聚程度与技术价值呈倒U型关系;不同技术会聚形式产生的技术价值差异较大,近—远和近—邻—远会聚形式能带来较大技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会聚 技术距离 会聚程度 会聚形式 技术价值
下载PDF
会聚球面波的泰伯效应
6
作者 陈然 孙中皋 程世红 《大学物理实验》 2023年第6期16-22,共7页
运用傅里叶变换和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理论推导了会聚球面波入射二维振幅型光栅在其菲涅尔衍射区的像面光场分布表达式,分析了成像条件以及成像规律。通过实验对泰伯效应进行观测,测量数据与理论值平均误差在4.6%左右,验证了所推导公式... 运用傅里叶变换和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理论推导了会聚球面波入射二维振幅型光栅在其菲涅尔衍射区的像面光场分布表达式,分析了成像条件以及成像规律。通过实验对泰伯效应进行观测,测量数据与理论值平均误差在4.6%左右,验证了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完善了泰伯效应相关理论,对拓展其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伯效应 会聚球面波 傅里叶变换 二维光栅衍射
下载PDF
功能材料电子轨道的定量会聚束电子衍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诗雨 林挺 +2 位作者 尚彤彤 张庆华 谷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9-766,共8页
功能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但与功能材料功能性起源相关的晶格、电荷、轨道和自旋四个基本自由度中,对轨道的表征手段较为有限。本文对近年发展的定量会聚束电子衍射(QC... 功能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但与功能材料功能性起源相关的晶格、电荷、轨道和自旋四个基本自由度中,对轨道的表征手段较为有限。本文对近年发展的定量会聚束电子衍射(QCBED)表征轨道自由度的原理进行了深入讨论。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利用QCBED在轨道自由度层面研究功能材料起源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该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会聚束电子衍射 轨道自由度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细粒度技术会聚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冠灿 行佳鑫 +1 位作者 鲁国轩 赵云天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年第2期95-107,共13页
技术会聚作为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实现途径,实现其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技术会聚预测多以4位专利分类号的粗粒度实体作为分析对象,然而,技术会聚往往发生在更微观的层次,需要以更细粒度的数据与方法为基础。通过细致比对分析,本研... 技术会聚作为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实现途径,实现其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技术会聚预测多以4位专利分类号的粗粒度实体作为分析对象,然而,技术会聚往往发生在更微观的层次,需要以更细粒度的数据与方法为基础。通过细致比对分析,本研究发现,细粒度技术会聚预测存在特征维度稀疏、正负样本不均衡问题,阻碍了相关研究方法的推广。对此,本研究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细粒度技术会聚预测方法,通过引入能够综合使用多维度特征的图神经网络模型GraphSAGE,并改进样本采样策略,从而确保技术会聚预测能够在细粒度层次上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相较于基于传统相似性度量特征的基线模型和仅关注于网络结构的传统图表示学习模型,AUC值能够分别提升10%和4.1%,是开展细粒度技术会聚预测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神经网络 GraphSAGE 技术会聚预测 链路预测 专利数据
下载PDF
文化会聚自我建构问卷的编制
9
作者 李抗 汪凤炎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7,共9页
为探索多元文化相遇时代自我建构的结构与内涵,从文化会聚视角出发,采用文献检索、深度访谈、专家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发完成了一套文化会聚的自我建构问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790名被试,895名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 为探索多元文化相遇时代自我建构的结构与内涵,从文化会聚视角出发,采用文献检索、深度访谈、专家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发完成了一套文化会聚的自我建构问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790名被试,895名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外895名被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另取样197名被试完成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发现:文化会聚自我建构包含个体性、关系性、集体性、自主性、平等性五个维度;文化会聚自我建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可作为有效的测评与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建构 文化会聚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学科会聚:知识生产的新趋势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晓强 张平 邹晓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随着以NBIC为核心的会聚技术的崛起与众多非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涌现,学科会聚作为在整体论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知识生产的新趋势。要在遵循学科会聚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生产的新趋势,不断凝炼会聚目标、打破学科界限、... 随着以NBIC为核心的会聚技术的崛起与众多非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涌现,学科会聚作为在整体论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知识生产的新趋势。要在遵循学科会聚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生产的新趋势,不断凝炼会聚目标、打破学科界限、开展通力合作、整合全球资源,以应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技术 学科会聚 知识生产
下载PDF
重视学科会聚 增强创新能力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菊 张平 +4 位作者 吴丹青 伍蓓 张朗峰 陈劲 胡建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构筑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战略议题,其中跨学科综合乃至聚集,是构筑创新平台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本文由国际NBIC会聚技术理念出发,在回顾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发展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会聚... 构筑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战略议题,其中跨学科综合乃至聚集,是构筑创新平台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本文由国际NBIC会聚技术理念出发,在回顾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发展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会聚的客观需求及构建的紧迫性,从平台指导思想、文化理念、人才培养、选择突破口、重视基础研究等方面,探索了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平台的建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技术 创新平台 学科会聚
下载PDF
基于专利交叉影响法的NBIC会聚趋势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苗红 秦立芳 +1 位作者 黄鲁成 吴菲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94-98,共5页
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简称NBIC)中任意技术领域间的会聚都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当前的生产生活状态,把握NBIC当前的会聚状态及会聚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从NBIC会聚技术结构及其类型出发,针对NBIC会聚状态、会聚趋势分析方... 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简称NBIC)中任意技术领域间的会聚都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当前的生产生活状态,把握NBIC当前的会聚状态及会聚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从NBIC会聚技术结构及其类型出发,针对NBIC会聚状态、会聚趋势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会聚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专利交叉影响法研究NBIC会聚趋势的设想,并具体描述了其基本步骤,为定量分析NBIC各技术间的会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交叉影响法 NBIC 会聚趋势 会聚技术
下载PDF
“会聚”与“发散”(初二)
13
作者 宋爱霞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2年第6期24-24,共1页
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怎样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呢?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与使光线变为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的含义是不同的.
关键词 凹透镜 凸透镜 发散光 会聚作用 折射光线 会聚 会聚 平行光线 传播方向 主光轴
下载PDF
新兴领域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雪 单承伟 +1 位作者 栾春娟 黄福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7-50,共4页
探索新兴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方法与指标,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理解新兴学科形成与演进的机理,对国家前沿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基于科学技术会聚发展的理论,提出新兴领域学科会聚发展趋势... 探索新兴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方法与指标,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理解新兴学科形成与演进的机理,对国家前沿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基于科学技术会聚发展的理论,提出新兴领域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指标与方法,并对纳米科技的学科会聚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纳米科技学科会聚指数远远高于SCI-E数据库中整体学科会聚指数,纳米科技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发散与收敛等特征。测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实证分析结果对纳米科技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领域 学科会聚指数 测度方法 纳米科技 科技会聚 学科分类
下载PDF
技术会聚模式及辨识研究——以储能领域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娜 荣雪云 毛荐其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27,共8页
[目的/意义]技术会聚是当前技术演变发展的突出特征。鲜有学者对技术会聚的模式进行探索。弄清技术会聚模式有利于指导发明者探索或开发新技术,促进会聚技术创新成果涌现。[方法/过程]从技术元构成及技术元间组合关系入手,对技术会聚模... [目的/意义]技术会聚是当前技术演变发展的突出特征。鲜有学者对技术会聚的模式进行探索。弄清技术会聚模式有利于指导发明者探索或开发新技术,促进会聚技术创新成果涌现。[方法/过程]从技术元构成及技术元间组合关系入手,对技术会聚模式进行识别,并辨识会聚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元。将4位IPC代码视为技术元,将IPC代码间的共现关系视为会聚关系,定义了n-元会聚技术及技术会聚模式,并运用熵和结合力指标辨识会聚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元和潜在重要技术元。[结果/结论]以储能领域为例的测度结果表明:近一半的储能技术发明源自技术会聚,2-元及3-元会聚发明占比最高,说明技术元间的会聚规模不是太大;储能领域技术会聚的模式主要是探索性会聚和利用性会聚,即会聚发明主要源自技术元间二元组合或重组关系的探索,而新颖性会聚和开拓性会聚占比很小;储能领域技术能力呈现不均衡分布,技术元在会聚过程中的作用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技术会聚 会聚模式 结合力
下载PDF
“NBIC会聚技术”对学科会聚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向渝梅 章波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7-138,共2页
“NB IC会聚技术”对学科会聚将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融合、科技进步实现效益最大化、构建创新型国家基础等方面。
关键词 NBIC 会聚技术 学科会聚
下载PDF
基于专利交叉影响法的NBI会聚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苗红 黄鲁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应用基于专利的交叉影响法,从会聚深度的变化趋势和会聚广度的变化趋势两方面定量地分析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NBI)三大技术间的会聚趋势。通过会聚深度分析得出了纳米、生物、信息技术各自领域内部及交叉领域内会聚深度不断增... 应用基于专利的交叉影响法,从会聚深度的变化趋势和会聚广度的变化趋势两方面定量地分析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NBI)三大技术间的会聚趋势。通过会聚深度分析得出了纳米、生物、信息技术各自领域内部及交叉领域内会聚深度不断增强的技术;通过会聚关系网络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了会聚广度不断扩大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企业选择会聚技术的优先研发领域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政府促进会聚技术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技术 NBI 会聚趋势 交叉影响法 专利
下载PDF
学科数量变化与科学会聚趋势的相关性分析——基于1900—2014年间的SCI-E与SSCI论文数据 被引量:3
18
作者 栾春娟 黄福 覃雪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6年第1期18-24,共7页
探索不同学科数量发展变化与科学会聚发展趋势的相关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会聚发展的机理与趋势,为促进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定量支撑。基于科学会聚发展的理论,和1900—2014年间的SCI-E与SSCI论文数据,对全球... 探索不同学科数量发展变化与科学会聚发展趋势的相关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会聚发展的机理与趋势,为促进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定量支撑。基于科学会聚发展的理论,和1900—2014年间的SCI-E与SSCI论文数据,对全球百年不同学科数量的发展变化与科学会聚发展趋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二者具有高度的正向相关性。研究中的测度方法与指标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性,实证分析结果对推进前沿新兴学科的交叉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会聚发展 不同学科数量 学科会聚指数 测度指标 web of science category 学科分类 SCI—E SSCI
下载PDF
多学科会聚、多级递进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潘维东 庞丽东 《科教文汇》 2023年第21期78-81,共4页
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梦想、推动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多学科会聚融合的“四级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开拓“四模块+四项目+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三阶递进”项目式教学方法,... 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梦想、推动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多学科会聚融合的“四级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开拓“四模块+四项目+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三阶递进”项目式教学方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校内外协同培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相关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学科会聚 项目式教学 产教融合
下载PDF
会聚观对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甲刚 《未来与发展》 2017年第1期19-23,10,共6页
会聚观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种新理念,以学科融合、跨界合作、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以学科会聚、利益相关者会聚和资源会聚为主要内涵。会聚观对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拓宽发展视野、引导发展方向、推进知识生产模式创新具有重大指... 会聚观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种新理念,以学科融合、跨界合作、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以学科会聚、利益相关者会聚和资源会聚为主要内涵。会聚观对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拓宽发展视野、引导发展方向、推进知识生产模式创新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要以会聚观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聚焦会聚研究主题,培育会聚文化,创建会聚机制,培养会聚型人才,获得持续性资助,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技术 会聚 跨学科 研究机构 科技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