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罗建宁 彭勇民 潘桂棠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3期1-15,共15页
本文重点简述了特提斯构造域内古、中、新三个演化阶段的蛇绿混杂岩与岛弧带的时空展布及其为-弧-盆体系,所识别出的蛇绿混杂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大洋沉积物和岛弧带等地质记录,提供了东特提斯早期大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有力证据... 本文重点简述了特提斯构造域内古、中、新三个演化阶段的蛇绿混杂岩与岛弧带的时空展布及其为-弧-盆体系,所识别出的蛇绿混杂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大洋沉积物和岛弧带等地质记录,提供了东特提斯早期大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有力证据。同时,与岛弧有关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种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和孤后盆地成为造山带板块会聚边缘特征的标志。这些类型多样的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也颇有特色,它们受制于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的影响和控制。很明显,盆地均经历了断陷拉张-稳定沉降-挤压隆升的演化过程。断陷拉张阶段多以火山活动强烈与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典型特征;稳定沉降阶段主要碳酸盐与陆源的混合和低密度浊流沉积;挤压阶段早期发育海底扇.需要强调的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盆地中的石英质糜棱岩岩届物源是确定再旋回造山带的重要因素。典型的义敦岛弧与沙鲁里山岩浆弧之间的弧-弧碰撞模式及其外延到整个东特提斯构造域内都是很普遍的。义敦岛弧的成长是一个从早期裂谷基础上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发展起来的过程。沙鲁里山岩浆弧在一个古老陆块基础上发展而形成。它们之间的俯冲、碰撞,造成柯鹿洞-亚金带的造山并抬升。这种造山作用不仅向西提供了大量的糜棱岩岩屑,而且在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板块 会聚边缘 岛弧 造山作用 板块
下载PDF
ODP第205航次——哥斯达黎加会聚边缘的流体流和俯冲通量:对地震带和俯冲体的研究意义
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板块运动 压力 应力 哥斯达黎加会聚边缘 流体流 俯冲通量 地震带 俯冲体
下载PDF
卡斯卡迪亚古陆会聚边缘赋存水合物海岭中的碳酸盐—海底近表气体水合物沉积标志
3
作者 GerhardBohrmann 陆红锋 《海洋地质》 2003年第1期41-48,共8页
关键词 气体水合物矿床 沉积物 甲烷 孔隙水 沉积环境 卡斯卡迪亚古陆会聚边缘 碳酸盐
下载PDF
晚太古代会聚边缘构造及金矿化作用:对西澳大利亚Norseman—...
4
作者 Barl.,ME 《东北地质科技情报》 1990年第3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金矿 矿化作用 会聚边缘构造
下载PDF
太古代晚期会聚边界构造及金矿化——对西澳诺斯曼—威卢纳带的新看法
5
作者 Mark E.Barley 胡涛 《黄金地质科技》 1990年第4期7-11,共5页
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热液金矿床分布在太古代晚期(约27亿年)绿岩带或古生代晚期至第四纪的会聚板块边界。在后一种环境中,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矿床形成于火山岛弧内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过程中;而深成中温热液矿床是在大陆边缘造... 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热液金矿床分布在太古代晚期(约27亿年)绿岩带或古生代晚期至第四纪的会聚板块边界。在后一种环境中,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矿床形成于火山岛弧内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过程中;而深成中温热液矿床是在大陆边缘造山带变形过程中形成的。中温热液矿床与诸如西澳诺斯曼-威卢纳(Norseman—Wiluna,以下简写为诺-威)带这类太古代绿岩带中的金矿床相类似。我们认为这种相似性的存在,是因为诺-威带是一条构造活动史类似于年轻的矿化会聚边界(如北美科迪勒拉)的造山带。诺-威带很可能是在太古代晚期大陆增生和稳定作用的主期,由岩石圈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金矿化的分布受会聚边界构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代 会聚边缘 构造 金矿 矿化
下载PDF
南海南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
6
作者 Charles S.Hutchison 邓希光(译) 吴能友(校) 《海洋地质》 2005年第4期16-35,75,共21页
以西巴兰线为界,南海南部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单元。西部为巽他大陆已消亡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开始在始新世(约46Ma),停止在19—21Ma(磁异常6),海底扩张比中国大陆架晚得多。破裂间断持续约3—5Ma,是以中中新世不整合面为标... 以西巴兰线为界,南海南部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单元。西部为巽他大陆已消亡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开始在始新世(约46Ma),停止在19—21Ma(磁异常6),海底扩张比中国大陆架晚得多。破裂间断持续约3—5Ma,是以中中新世不整合面为标志,在沙捞越陆地也存在。裂谷后地层的年代约始于16Ma,覆盖在裂谷地形之上。东部为会聚边缘,在中中新世演变为碰撞带。 巽他陆架除局部深盆地外,具有统一的约30km的厚度,并延伸到约200m的水深。陆坡狭窄。从陆隆(危险区)的水深从500m变化到大陆-大洋过渡带的3.5km水深,宽度为170至330km。 拉让三角洲延伸到陆架和陆坡。其后裂谷沉积物覆盖在危险区裂谷期的最高地形。在东部,后裂谷沉积物较薄,仍然没有完全覆盖裂谷期的地形。单面山地貌显然支持南沙群岛的碳酸盐岩隆结构,其陆坡在2—3km水深突然抬升。 沙巴和文莱边缘曾经是会聚的碰撞带。陆地地质指示中生代蛇绿岩基底。主要碰撞特征是,西科迪勒拉山主要由始新世至早中新世砂质的浊积岩组成,在西克拉克山主要是渐新世至早中新世(32—18Ma)的岩石,其幕式抬升发生在14—8Ma的整个上中新世和上新世。2km深的西北婆罗洲海槽可能是会聚阶段的残留,而且也是碰撞的前渊。 石油丰富的巴兰三角洲,形成于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和剥蚀,其范围甚至延伸至西北婆罗洲海槽。有证据表明被动边缘的陆隆(危险区)已经俯冲在沙巴之下,并引起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因此,西巴兰线将西部的消亡被动边缘与东部的碰撞带截然分隔,现在显然表现为一条大的右旋转换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巽他大陆裂谷 中中新世不整合 西巴兰线 沙巴会聚-碰撞边缘
下载PDF
七级像差的场参数公式及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长山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3-358,共6页
推导了用六级场参数表示的七级像差公式 ,分析了六级场参数和屏上边、角处会聚图形间的关系 。
关键词 六级场参数 七级像差 边缘会聚 设计 显像管
下载PDF
用八级场参数表示的九级像差公式及分析
8
作者 石长山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给出了用八级场参数表示的九级像差系数。
关键词 九级像差 八级场参数 超大屏幕 边缘会聚
下载PDF
深海海底采矿的未来远景
9
作者 陈颐亨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10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深海海底采矿 海底热液矿床 会聚板块边缘 硫化物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